勐腊县志

勐腊县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勐腊县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4年12月

目录

封面
勐腊县志
勐腊县政区图
图片
-- 1.勐腊县城远景
-- 2.县城一隅
-- 3.中老界碑(磨憨处)
-- 4.清代中老界碑(岔河处)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勐腊支关
-- 1.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勐仑热带植物园并植树
-- 2.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在勐仑热带植物园视察
-- 3.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视察勐仑热带植物园
-- 4.国务院副总理朱锫基视察勐仑热带植物园
-- 5.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磨憨口岸
-- 6.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视察勐仑热带植物园
-- 1.望天树
-- 2.绞杀树
-- 3.四薮木大板根
-- 4.热带雨林风光
-- 5.孔明山铁树林
-- 6.珍贵的龙脑香
-- 1.望天树林里的空中走廊
-- 2.全国珍稀植物缅茄树
-- 3.天生桥
-- 4.白石崖九叠瀑布
-- 5.双籽棕
-- 6.菠萝蜜
-- 7.芒果
-- 8.香蕉
-- 1.椰 子
-- 2.大 象
-- 3.狗 熊
-- 4.鼷鹿
-- 5.哈尼山寨一角
-- 6.傣族村寨
-- 1.欢腾的傣族泼水节
-- 2.克木人喜庆丰收节
-- 3.瑶族度戒
-- 4.傣族妇女捕鱼
-- 5.彝族迎亲
-- 1.彝族妇女
-- 2.瑶族妇女(顶板瑶)
-- 3.瑶族妇女(蓝靛瑶)
-- 4.傣族纹身
-- 5.哈尼族姑娘
-- 1.瑶族妇女中耕忙
-- 2.双行条栽水稻田
-- 3.金秋丰收
-- 4.选购勐腊西瓜
-- 5.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西双版纳小耳朵猪
-- 1.永安桥碑志(清)
-- 2.勐捧大树脚渡槽
-- 3.南腊河上竹桥
-- 4.罗梭江吊桥
-- 5.国家旅游风景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6.走向东南亚的国际通道
-- 7.磨者河上承天桥(民国6年建)
-- 1.曼那电站
-- 2.自动电话交换室
-- 3.曼旦水库
-- 4.葫芦岛俯瞰
-- 1.认真辅导学生学习
-- 2.引用外资新建民族学校
-- 3.定期对幼儿进行保健检查
-- 4.仔细检查精心治疗
-- 5.中学生在作实验
-- 6.开展群众性健身体操活动
-- 7.彝族体育活动爬绳竞赛
-- 1.地面卫星接收站
-- 2.曼崩铜塔
-- 3.播音员在播音室工作
-- 4.傣族佛寺壁画
-- 5.唐代铜佛象
-- 6.清代铜佛象
-- 7.兜小入铜鼓
-- 8.倚邦土把总印鉴
-- 9.青花狮子滚绣球盘(明)
-- 1.黑釉大罐(明)
-- 2.清至民国初年在勐腊流通的部分货币
-- 3.新石器时代的石(石奔)
-- 4.傣族贝叶经
-- 5.青花鱼藻玉壶春瓶(元)
-- 6.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在西双版纳密林中考察
-- 7.尚勇革命烈士陵园
-- 1.《勐腊县志》终审定稿会与会人员合影
-- 2.勐腊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 3.勐腊县志办公室编辑及工作人员
-- 1.胶林茫茫
-- 2.割胶工的奉献
-- 3.清咸丰香港茶庄专办易武春尖茶印记
-- 4.全国最大的一流制胶厂
-- 5.大茶山
-- 6.茶叶产品
-- 1.历史悠久的磨歇盐厂
-- 2.勐远水泥厂
-- 3.珍贵药材白豆蔻
-- 4.珍贵药材白豆蔻
-- 5.胶药(砂仁)间种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卷一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季节特点
---- 第二节 气温湿度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日照蒸发
---- 第五节 气象变异
---- 第六节 气象谚语
-- 第三章 水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泉水
---- 第三节 水质
-- 第四章 土壤
---- 第一节 砖红壤
---- 第二节 赤红壤
---- 第三节 红壤
---- 第四节 紫色土
---- 第五节 石灰岩土
---- 第六节 冲积土
---- 第七节 水稻土
-- 第五章 植被
---- 第一节 植被区系
---- 第二节 外貌特征
---- 第三节 结构类型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植物
---- 第三节 动物
---- 第四节 矿产
---- 第五节 水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涝
---- 第二节 干旱
---- 第三节 低温
---- 第四节 其他
卷二 建置
-- 第一章 疆域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面积
-- 第二章 沿革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县名考释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清代区划
---- 第二节 民国区划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 第四章 乡镇
---- 第一节 勐腊镇
---- 第二节 勐仑镇
---- 第三节 勐捧镇
---- 第四节 勐满镇
---- 第五节 勐伴镇
---- 第六节 勐腊乡
---- 第七节 易武乡
---- 第八节 象明彝族乡
---- 第九节 瑶区瑶族乡
---- 第十节 尚勇乡
---- 第十一节 芒果树哈尼族乡
---- 第十二节 曼腊彝族瑶族乡
---- 第十三节 勐润哈尼族乡
-- 第五章 国营农场
---- 第一节 勐腊农场
---- 第二节 勐捧农场
---- 第三节 勐满农场
---- 第四节 勐醒农场
-- 第六章 国家省属驻勐腊单位
---- 第一节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第二节 外贸办事处
---- 第三节 海关
---- 第四节 公路管理段
卷三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数量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密度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自然构成
---- 第二节 社会构成
---- 第三节 经济构成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户政管理
---- 第二节 变动管理
---- 第三节 人口普查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第二节 生育政策
---- 第三节 节制生育
---- 第四节 效益
卷四民族
-- 第一章 傣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语言文字历法
---- 第三节 社会形态
---- 第四节 宗教信仰
---- 第五节 生产
---- 第六节 生活
---- 第七节 习俗
-- 第二章 哈尼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社会形态
---- 第三节 宗教信仰
---- 第四节 生产
---- 第五节 生活
---- 第六节 习俗
-- 第三章 瑶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社会形态
---- 第三节 宗教信仰
---- 第四节 生产
---- 第五节 生活
---- 第六节 习俗
-- 第四章 彝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社会形态
---- 第三节 宗教信仰
---- 第四节 生产
---- 第五节 生活
---- 第六节 习俗
-- 第五章 其他世居民族
---- 第一节 汉族
---- 第二节 壮族
---- 第三节 拉祜族
---- 第四节 佤族
---- 第五节 布朗族
---- 第六节 苗族
---- 第七节 基诺族
-- 第七章 民族事务
---- 第一节 民族工作
---- 第二节 民族关系
---- 第三节 民族工作机构
卷五 综合经济
-- 第一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 第二节 国民生产总值
---- 第三节 国民收入
---- 第四节 工农业总产值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三章 国民经济计划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计划编制和实施
-- 第四章 国民经济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制度
---- 第三节 门类
---- 第四节 资料整理汇编
---- 第五节 资料分析
卷六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和平协商土地改革
---- 第二节 互助合作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农业人口
---- 第二节 耕地
---- 第三节 农机具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作物结构与分布
---- 第二节 主要作物
---- 第三节 农业技术
-- 第四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生产
---- 第二节 资源区划
---- 第三节 品种改良
---- 第四节 饲料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五章 渔副业
---- 第一节 渔业
---- 第二节 副业
-- 第六章 管理
---- 第一节 经营
---- 第二节 分配
-- 第七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三节 企业单位
卷七 农垦
-- 第一章 橡胶生产
---- 第一节 品系
---- 第二节 栽培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割胶
---- 第五节 制胶
---- 第六节 勐腊农场制胶厂
---- 第七节 运销
---- 第八节 科技
-- 第二章 农作物种植
---- 第一节 粮食
---- 第二节 油料
---- 第三节 其他
-- 第三章 工商业
---- 第一节 工业
---- 第二节 商业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 第五章 农场建制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三节 人口职工民族
-- 附记
---- 文化
---- 体育
---- 卫生
---- 党组织
---- 干部工作
---- 纪检工作
---- 工会
---- 共青团
卷八 林业
-- 第一章 资源
---- 第一节 植被类型
---- 第二节 森林资源
---- 第三节 经济植物
---- 第四节 珍稀动植物
-- 第二章 山林权属
---- 第一节 历史演变
---- 第二节 现行权属
-- 第三章 植树造林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人工造林
---- 第三节 迹地更新
---- 第四节 四旁植树
-- 第四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封山育林
---- 第二节 护林防火
---- 第三节 制止毁林
---- 第四节 珍稀动物保护
-- 第五章 森林利用
---- 第一节 木材生产
---- 第二节 林副产品
-- 第六章 林业科技
---- 第一节 主要活动
---- 第二节 机构与成果
-- 第七章 自然保护区
---- 第一节 片区述略
---- 第二节 管理措施
-- 第八章 林业机构
---- 第一节 行政事业机构
---- 第二节 企业
卷九 茶胶药
-- 第一章 茶叶
---- 第一节 古茶山
---- 第二节 茶叶生产
---- 第三节 购销
---- 第四节 主要企业
-- 第二章 橡胶
---- 第一节 植胶区划
---- 第二节 国营橡胶
---- 第三节 民营橡胶
-- 第三章 南药
---- 第一节 砂仁
---- 第二节 白豆蔻
卷十 水利 电力
-- 第一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引水工程
---- 第二节 蓄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设备、设施
---- 第四节 河道治理
-- 第二章 供水
---- 第一节 农村供水
---- 第二节 县城供水
---- 第三节 农场供水
-- 第三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用水管理
---- 第四节 水费征收
---- 第五节 综合经营管理
-- 第四章 水利兵团
---- 第一节 水利一团
---- 第二节 水利二团
-- 第五章 电力
---- 第一节 建设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管理
-- 第六章 投资
---- 第一节 地方投资
---- 第二节 农场投资
-- 第七章 重点工程
---- 第一节 曼那大沟
---- 第二节 大树脚大沟
---- 第三节 曼旦水库
---- 第四节 回洼电站
---- 第五节 曼那电站
---- 第六节 团结桥水轮泵站
卷十一 工业
-- 第一章 食品工业
---- 第一节 制盐
---- 第二节 制茶
---- 第三节 制糖
---- 第四节 粮油加工
---- 第五节 酿酒
---- 第六节 其他食品生产
-- 第二章 电力 采矿
---- 第一节 电力
---- 第二节 采煤
---- 第三节 采铜
-- 第三章 建材工业
---- 第一节 砖瓦
---- 第二节 石灰
---- 第三节 水泥
---- 第四节 木材
---- 第五节 沙石料
-- 第四章 竹木加工
---- 第一节 木制品
---- 第二节 竹藤制品
-- 第五章 造纸印刷
---- 第一节 造纸
---- 第二节 印刷
-- 第六章 染织缝纫
---- 第一节 染织
---- 第二节 缝纫
-- 第七章 机械工业
---- 第一节 农具生产
---- 第二节 农机修造
---- 第三节 汽车修理
-- 第八章 其他工业
---- 第一节 制陶
---- 第二节 首饰加工
-- 第九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卷十二 交通
-- 第一章 道路
---- 第一节 驿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二章 桥涵
---- 第一节 便桥
---- 第二节 石桥
---- 第三节 混凝土桥
---- 第四节 索桥
---- 第五节 涵洞
-- 第三章 运输
---- 第一节 货运
---- 第二节 客运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公路养护
---- 第二节 车辆维修
---- 第三节 运输市场管理
---- 第四节 安全管理
---- 第五节 重大交通事故
卷十三邮电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线路
---- 第二节 电报
---- 第三节 电话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业务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章 机构
---- 第一节 县局机构
---- 第二节 基层单位
卷十四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县城规划
---- 第二节 房屋建设
---- 第三节 街道建设
---- 第四节 公共设施
---- 第五节 城镇绿化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总体规划
---- 第二节 集镇建设
---- 第三节 村寨建设
---- 第四节 新村选介
-- 第三章 农场植物园建设
---- 第一节 农场建设
---- 第二节 植物园建设
-- 第四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技术
---- 第三节 设计
---- 第四节 施工
-- 第五章 建材
---- 第一节 本地建材
---- 第二节 外购建材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治理
---- 第二节 动植物保护
-- 第七章 管理
---- 第一节 规划管理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地产管理
---- 第四节 房产管理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卷十五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
---- 第二节 国营
---- 第三节 集体
---- 第四节 个体
---- 第五节 联营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二节 生产资料采供
----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四节 民族特需商品采供
-- 第三章 贸易
---- 第一节 集市贸易
---- 第二节 边境贸易
-- 第四章 商品储运
---- 第一节 仓储
---- 第二节 运输
-- 第五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旅馆业
----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
-- 第六章 商业机构
---- 第一节 商业局
---- 第二节 供销社
---- 第三节 物资局
---- 第四节 外贸局
---- 第五节 商业团体
卷十六 粮油
-- 第一章 征购
---- 第一节 征收
---- 第二节 粮食收购
---- 第三节 油料收购
-- 第二章 储运
---- 第一节 仓库建设
---- 第二节 粮油保管
---- 第三节 积谷与储备粮
---- 第四节 调运
-- 第三章 加工
---- 第一节 粮食
---- 第二节 油料
---- 第三节 饲料
-- 第四章 供销
---- 第一节 城镇供应
---- 第二节 农场供应
---- 第三节 军粮供应
---- 第四节 工商用粮
---- 第五节 农村供销
---- 第六节 议价销售
---- 第七节 油脂供应
---- 第八节 援外专供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价格
---- 第二节 票证
---- 第三节 供应
---- 第四节 质量
---- 第五节 财务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卷十七 财税
-- 第一章 管理体制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收
-- 第二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各税
---- 第三节 企业收入
---- 第四节 其他收入
---- 第五节 上级补助
-- 第三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经济建设
----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
---- 第三节 教科文卫事业费
---- 第四节 社会救济费
---- 第五节 其他
-- 第四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种
---- 第二节 税率
-- 第五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财务
---- 第二节 企业财务
---- 第三节 商品控购
-- 第六章 财务监督
---- 第一节 税务检查
---- 第二节 财务审计
-- 第七章 机构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三节 审计
卷十八 金融
-- 第一章 货币
---- 第一节 种类
---- 第二节 流通
---- 第三节 管理
-- 第二章 存款
---- 第一节 城乡储蓄
---- 第二节 单位存款
---- 第三节 信用社存款
-- 第三章 贷款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农业贷款
---- 第三节 工商信贷
---- 第四节 其他贷款
---- 第五节 贷款豁免
-- 第四章 结算管理
---- 第一节 转帐结算
---- 第二节 会计核算
---- 第三节 结算管理改革
-- 第五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业务
---- 第二节 防灾与理赔
---- 第三节 保险会计核算
-- 第六章 代理业务
---- 第一节 金库
---- 第二节 债券
-- 第七章 机构
---- 第一节 商号汇兑
----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
---- 第三节 其他金融机构
卷十九 工商管理
--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 第三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二章 物价
---- 第一节 物价演变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交换比价
-- 第三章 计量
----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 第二节 管理
-- 第四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工商行政
---- 第二节 物价计量
卷二十 党群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勐腊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地下组织
---- 第二节 县委机关
---- 第三节 基层组织和党员
---- 第四节 会议
-- 第二章 专项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工作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统一战线
---- 第四节 农村工作
---- 第五节 政法工作
---- 第六节 落实政策
---- 第七节 其他
-- 第三章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纪律检查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章 国民党三青团
---- 第一节 国民党
---- 第二节 三青团
卷二十一 政务
-- 第一章 民国政权
---- 第一节 县政府
---- 第二节 县参议会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历届大会和会议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干部任免
---- 第五节 监督
---- 第六节 提案处理
---- 第七节 调查视察
---- 第八节 工作机构
---- 第九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政府沿革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三节 信访
---- 第四节 基层政权机构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政协会议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卷二十二 司法
-- 第一章 建国前的司法
---- 第一节 土司司法制度
---- 第二节 民国司法机构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户籍管理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 打击犯罪
---- 第五节 监所管理
---- 第六节 治安管理
---- 第七节 缉毒
---- 第八节 消防
---- 第九节 交通监理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法纪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林业检察
---- 第六节 其他检察
---- 第七节 监督侦查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制度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申诉复查平反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司法改革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普法教育
---- 第四节 公证律师
---- 第五节 调解
卷二十三 民政
-- 第一章 拥军 优抚
---- 第一节 拥军
---- 第二节 优待
---- 第三节 抚恤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 伤病残人员安置
-- 第三章 支前军供
---- 第一节 支前
---- 第二节 军供
-- 第四章 救灾救济
---- 第一节 灾害救济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农村双扶
-- 第五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五保户供养
---- 第二节 残疾人福利
---- 第三节 收容遣送
-- 第六章 侨务工作
---- 第一节 侨务
---- 第二节 难民
-- 第七章 其他民政工作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地名工作
---- 第三节 戒毒
卷二十四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编制
---- 第一节 干部编制
---- 第二节 企业编制
-- 第二章 干部
---- 第一节 制度
---- 第二节 奖惩
---- 第三节 教育
---- 第四节 管理
-- 第三章 工人
---- 第一节 用工制度
---- 第二节 招工调配
---- 第三节 职工队伍
---- 第四节 职业培训
-- 第四章 工资 奖金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奖金
-- 第五章 劳保 福利
---- 第一节 劳保
---- 第二节 福利
---- 第三节 劳动保险
---- 第四节 离退休
-- 第六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待业安置
---- 第二节 转业军人安置
-- 第七章 乡镇企业职工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第二节 职工收入
卷二十五 边境外事
-- 第一章 界务
---- 第一节 勘界
---- 第二节 界碑
-- 第三章 外交事务
---- 第一节 会晤
---- 第二节 谈判
---- 第三节 援助
---- 第四节 机构
-- 第四章 边境管理
---- 第一节 出人境管理
---- 第二节 边贸管理
卷二十六 军事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与预备役登记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清朝时期驻军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 第三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设施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装备
---- 第三节 训练
---- 第四节 重要活动
-- 第五章 战备防空
---- 第一节 战备
---- 第二节 防空
-- 第六章 战事纪略
---- 第一节 护界斗争
---- 第二节 少数民族起义
---- 第三节 解放县境之战
---- 第四节 边境对敌斗争
---- 第五节 反侵略战斗
---- 第六节 勘界护卫
-- 第七章 其他兵事
---- 第一节 李定国义军转战到勐腊
---- 第二节 边界巡逻
卷二十七 土司
-- 第一章 土司制度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政权
---- 第三节 经济
---- 第四节 军事
---- 第五节 法规
-- 第二章 土司世职
---- 第一节 勐腊土司
---- 第二节 易武土司
---- 第三节 倚邦土司
---- 第四节 勐捧土司
---- 第五节 勐仑土司
---- 第六节 勐伴土司
---- 第七节 补过土司
---- 第八节 黾得土司
-- 第三章 改土归流
---- 第一节 土流争斗
---- 第二节 人民反土司斗争
---- 第三节 改设流官
卷二十八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制度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课程安排
---- 第三节 考试制度
-- 第二章 教学改革
---- 第一节 教法
---- 第二节 教研
-- 第三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 学前班
-- 第四章 初等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小学
---- 第三节 小学校选介
-- 第五章 中等教育
---- 第一节 普通中学
---- 第二节 附设初中班
---- 第三节 农中
---- 第四节 职中
---- 第五节 师范
---- 第六节 勐腊县第一中学
-- 第六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职工教育
---- 第二节 农民教育
---- 第三节 函授教育
---- 第四节 自学考试
-- 第七章 民族教育
---- 第一节 学校教育
---- 第二节 佛寺教育
---- 第三节 双语教学
---- 第四节 民族高中班
---- 第五节 寄宿制学校
---- 第六节 特殊政策
-- 第八章 教师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培训进修
---- 第三节 待遇
-- 第九章 学校建设
---- 第一节 校舍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 第三节 捐资助学
---- 第四节 勤工俭学
-- 第十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经费管理
---- 第三节 教育团体
-- 第十一章 农场教育
---- 第一节 学校建置
---- 第二节 师资
---- 第三节 设施
卷二十九 科技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技应用
---- 第一节 农业科技
---- 第二节 工业科技
---- 第三节 其他科技
-- 第三章 科普活动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科技培训
-- 第四章 获奖成果
---- 第一节 地方成果
---- 第二节 农场成果
---- 第三节 植物园成果
-- 第五章 专项科技
---- 第一节 地震测报
---- 第二节 气象测报
---- 第三节 水文观测
---- 第四节 土壤普查
---- 第五节 农业区划
卷三十 文化
-- 第一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民间文学
---- 第二节 文学创作
---- 第三节 音乐舞蹈
---- 第四节 书画摄影
---- 第五节 赞哈
---- 第六节 民间工艺
-- 第二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古迹
---- 第三节 名胜
-- 第三章 文化设施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第二节 图书馆室
---- 第三节 书店书摊
---- 第四节 文工队
---- 第五节 俱乐部
---- 第六节 电影院队(公司)
-- 第四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五章 档案史志
---- 第一节 档案事业
---- 第二节 党史征集
---- 第三节 地方志编纂
-- 第六章 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卷三十一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饮水卫生
---- 第三节 食品卫生
-- 第二章 防疫
---- 第一节 预防接种
---- 第二节 传染病调查与防治
-- 第三章 医药
---- 第一节 药品购销
---- 第二节 药价
---- 第三节 本地药材
---- 第四节 药政管理
-- 第四章 医疗
---- 第一节 草医
---- 第二节 中医
---- 第三节 西医
-- 第五章 保健
---- 第一节 新法接生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四节 老年人保健
-- 第六章 选介
---- 第一节 重大医疗事故
---- 第二节 典型病例
-- 第七章 机构设施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疗卫生队伍
---- 第三节 医疗设备
-- 第八章 体育事业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民族传统体育
---- 第四节 机构设施
-- 第九章 体育运动会
---- 第一节 学生运动会
---- 第二节 职工运动会
---- 第三节 农民运动会
人物
-- 一 人物传
---- 李定国
---- 郑志桥
---- 李文新
---- 王少和
---- 刀新民
---- 召龙西里
---- 盘四
---- 孟凡贵
---- 赵国传
---- 刀明堂
---- 刘三妹
---- 倪福兴
---- 邓跃坤
---- 卢秀珍
---- 张克
---- 李惠昌
---- 李春良
---- 蔡希陶
---- 康朗罕赛
---- 杨润芳
---- 王文政
---- 刀世光
---- 盘芳广
---- 杨标章
---- 李顺清
---- 李文
---- 张光平
-- 二 人物简介
---- (一) 社会名人
------ 刀俊文
------ 邹建民
------ 刀琼芳
---- (二) 劳动模范
------ 邓诗炳
------ 黄灿芬
------ 王友英
---- (三) 有成就的科技人员
------ 张琳
------ 张育英
------ 李朝明
------ 程必强
------ 裴盛基
------ 许再富
------ 罗胜清
---- (四) 能工巧匠和民间艺人
------ 波涛朗吨
------ 李光福
------ 波岩相
------ 大阿育
------ 胡四久
------ 波涛龙叫
------ 欧码
-- 三 人物表
---- (一) 职官表
---- (二) 英模表
---- (三) 省以上党代会、人代会代表和政协委员表
-- 四 名录
---- (一) 英烈
------ 杨云
------ 张希哲
------ 黄备武
------ 余家义
------ 杨宗保
------ 李臻云
------ 何永昌
------ 姚春福
------ 罗实忠
------ 黄立勤
------ 柳荣寿
------ 王保林
------ 岩卖罕囡
------ 李定全
------ 岩光
------ 岩坎
------ 岩糯新
------ 杨新连
------ 王求舟
------ 曾英
------ 景艳成
------ 洪仕恭
------ 周道恒
------ 张立江
------ 朱小仕
------ 施帮富
------ 李元忠
------ 刘贤龙
------ 蓝英利
------ 黄江能
------ 李幸福
------ 林朝祺
------ 冯光祥
------ 李玉华
------ 董元礼
------ 李明公
------ 于卫平
------ 王挺梁
------ 刘瑞宝
------ 郭德军
------ 高关陆
------ 黄小燕
------ 彭守幸
------ 张宋江
------ 王维峰
------ 赵先清
------ 杨培清
------ 王克军
------ 黄泽林
------ 张羽卒
------ 荷荣明
------ 肖成启
------ 李友清
------ 周树先
------ 赵文钦
------ 申勤忠
------ 周定清
------ 吴字坤
------ 杨成富
------ 杨标章
------ 李建能
------ 杨世荣
------ 王洪扣
------ 程世忠
------ 朱家华
------ 陈汉为
------ 黄一帆
------ 邱志平
------ 周金林
------ 姜功权
---- (二) 1949年9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人员
---- (三) 在勐腊工作30年以上人员
---- (四) 在勐腊工作20年以上中高职专业技术人员
---- (五) 在外地获得中高职专业技术职称的本籍人士
附录
-- 一 文献
---- (一) 文告
---- (二) 重要文件
---- (三) 其他
-- 二 碑文
-- 三 艺文
---- (一) 诗文
---- (二) 傣文典籍目录
---- (三) 传说
---- (四) 旧志文摘
-- 四 奇闻异事
《勐腊县志》编纂机构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