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友好区(林业局)志(1986-200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伊春市友好区(林业局)志》是本区(局)历史上编修的第二部志书。在编纂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求真务实”的方针,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高度统一。 二、志书上限始于1986年,下限止于2005年末。为保持事物的完整性,与首部志书衔接,部分内容上限适当上溯。 三、 “政企合一”是本志的特征,在篇目框架结构上,地方志与专业志两种结构形式兼有。在编写方法上,有分有合。 四、志书共设24篇
内容时限:
1986-2005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序言
编委会
凡例
图片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侵入岩
----
第三节 地质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形地势
----
第二节 山脉
----
第三节 河流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候区
----
第三节 气温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日照
----
第六节 风
--
第四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五章 资源
----
第一节 森林
----
第二节 野生动物
----
第三节 野生植物
----
第四节 水资源
----
第五节 土地
----
第六节 矿产
----
第七节 山特产品
--
第六章 灾害
----
第一节 灾害种类
----
第二节 灾害防治
第二篇 政区
--
第一章 疆域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区域面积
--
第二章 区划
----
第一节 行政区划
----
第二节 林业区划
--
第三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行政沿革
----
第二节 林业企业沿革
----
第三节 政企合一体制沿革
--
第四章 城镇
----
第一节 友好街道办事处
----
第二节 铁林街道办事处
----
第三节 双子河街道办事处
----
第四节 铁兴街道办事处
----
第五节 二十一街道办事处
----
第六节 新街基街道办事处
--
第五章 林场
----
第一节 朝阳林场
----
第二节 青杨林场
----
第三节 广川林场
----
第四节 碧云林场
----
第五节 友谊林场
----
第六节 永青林场
----
第七节 松园林场
----
第八节 中心林场
----
第九节 三合林场
----
第十节 东卡林场
----
第十一节 岭峰林场
----
第十二节 奋斗林场
----
第十三节 鸡爪河林场
----
第十四节 绿源林场
----
第十五节 翠北林场
----
第十六节 翠巍林场
--
第六章 行政村(屯)
----
第一节 曙光村
----
第二节 青山村
----
第三节 爱国村
--
第七章 驻外驻区单位
----
第一节 驻外单位
----
第二节 驻区单位
第三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作物生产
----
第一节 蔬菜生产
----
第二节 粮豆与经济作物
----
第三节 种子
--
第二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养殖业
----
第二节 种植业
----
第三节 采集业
----
第四节 其他经营
--
第三章 农业科技
----
第一节 技术推广
----
第二节 技术培训
----
第三节 品种改良
--
第四章 农机
----
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建设
----
第二节 农机管理
----
第三节 农业机械运用
--
第五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生产组织
----
第三节 农业基本情况
----
第四节 土地经营管理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防汛
----
第三节 抗旱
第四篇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森林蓄积
----
第三节 采伐限额
----
第四节 采伐总量·运输总量·销售总量
----
第五节 伐区资源消耗
----
第六节 林地审批
----
第七节 野生动物保护
----
第八节 自然保护区
----
第九节 管理监督制度
--
第二章 营林
----
第一节 苗木生产
----
第二节 更新造林
----
第三节 营造阔叶混交林
----
第四节 营造私有林
----
第五节 森林抚育
--
第三章 木材生产
----
第一节 伐区生产
----
第二节 木材运输
----
第三节 贮木生产
--
第四章 产品销售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订货划拨运输
----
第三节 经销管理
----
第四节 对外联营经销
----
第五节 木材售价
--
第五章 林政管理
----
第一节 制度建设
----
第二节 木材运输管理
----
第三节 林政检查
----
第四节 整顿加工厂(点)
----
第五节 整顿以木谋私
----
第六节 巡护
--
第六章 森林防火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扑火队伍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 火险防区与防火线
----
第五节 严控严管
----
第六节 火情火灾
--
第七章 森林调查
----
第一节 主伐调查设计
----
第二节 封山育林调查设计
----
第三节 天保工程调查设计
----
第四节 线路工程设计
--
第八章 天保工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分类经营
----
第三节 封山育林
----
第四节 管护经营
----
第五节 林下经营
----
第六节 天保T程核查(自查)
--
第九章 林业机械
----
第一节 机械设备
----
第二节 机械设备保养
----
第三节 机械检修
----
第四节 机械运用
----
第五节 技术工人队伍
第五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企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经营形式
----
第二节 管理方式
----
第三节 产权制度改革
----
第四节 配套改革
----
第五节 企业关停
----
第六节 扶持私营企业
--
第二章 工业总产值
----
第一节 林产工业
----
第二节 地方工业
----
第三节 乡镇企业
--
第三章 林木产品加工业
----
第一节 人造板系列
----
第二节 筷子与雪条棒
----
第三节 实木地板块
----
第四节 家具
----
第五节 木制门窗
----
第六节 建筑装饰材料
----
第七节 木制别墅
----
第八节 木制工艺美术品
----
第九节 林木产品加工企业
--
第四章 地方工业
----
第一节 机械加工修理业
----
第二节 汽车修理业
----
第三节 家电修理业
----
第四节 白铁加工业
----
第五节 金银首饰加工业
----
第六节 被服加工业
----
第七节 制鞋业
----
第八节 食品饮料加工业
----
第九节 塑料制品业
----
第十节 造纸、印刷业
----
第十一节 工艺美术制作业
----
第十二节 肉食鸡加工业
----
第十三节 肉食兔加工业
--
第五章 建材业
----
第一节 水泥产品
----
第二节 红砖产品
----
第三节 白云灰产品
----
第四节 涵管产品
--
第六章 电业
----
第一节 友好供电分局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四节 用电管理
----
第五节 维修
----
第六节 电力工程队伍
第六篇 商贸业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林农土杂公司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个体商业
--
第二章 粮油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粮油熟食供应
----
第三节 粮油储备
----
第四节 经营体制
----
第五节 粮油饲料加工
--
第三章 物资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物资进货
----
第三节 物资供销
----
第四节 物资储备
----
第五节 物资消耗定额
----
第六节 能源管理
----
第七节 修旧利废及废金属回收
--
第四章 外贸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外贸出口
----
第三节 企业自行出口
--
第五章 医药
----
第一节 医药供应
----
第二节 医药经销
--
第六章 烟草专卖
----
第一节 烟草经营
----
第二节 烟草管理
第七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铁路
----
第二节 公路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业务工作
----
第三节 邮电管理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业务工作
----
第三节 通信管理
----
笫四节 林业电话
----
第五节 通讯单位
第八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编制
----
第三节 建设项目管理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统计管理
----
第二节 统计信息化建设
----
第三节 普查·调查
--
第三章 工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经济合同
----
第四节 商标广告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第六节 市场监督
----
第七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八节 消费者协会
--
第四章 物价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产品定价
----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
----
第五节 市场价格动态监测
----
第六节 收费许可证制度
--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笫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
----
第三节 伐区作业质量
----
第四节 营林生产质量
----
第五节 设计与工程质量
----
第六节 产品质量技术监督
--
第六章 国土资源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第三节 国土监察
----
第四节 土地利用
--
第七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计规则
----
第三节 审计项目
----
第四节 审计方式
----
第五节 资源审计监督
----
第六节 审计成果
--
第八章 安全生产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安全制度
----
第三节 安全管理
----
第四节 劳动保护
--
第九章 药品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监督管理
第九篇 城镇建设
--
第一章 规划
----
第一节 城镇总体规划
----
第二节 城镇绿化规划
----
第三节 城镇环卫规划
----
第四节 镇内防洪排涝规划
--
第二章 公共事业
----
第一节 城镇道路及设施
----
第二节 线路桥涵工程
----
第三节 轻工农贸市场
----
第四节 街心公园
----
第五节 城镇供水
----
第六节 城镇堤防
----
第七节 城镇绿化
----
第八节 基础设施
--
第三章 房屋建设
----
第一节 文化教育用房
----
第二节 公用房屋
----
第三节 城镇住宅
----
第四节 房屋建设用地
----
第五节 房屋建筑工程
--
第四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卫生设施
----
第二节 环卫清扫
----
第三节 环卫监察
--
第五章 城镇防火
----
第一节 消防队伍及防火设施
----
第二节 防火宣传
----
第三节 疏通防火道障碍物
----
第四节 城镇防火整顿
----
第五节 城镇火灾火情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状况
----
第二节 污染源
----
第三节 环保治理
----
第四节 环保管理
第十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收支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二章 财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会计工作
----
第三节 资金管理
----
第四节 成本
----
第五节 管理制度
--
第三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制改革
----
第三节 税收征管
----
第四节 税收检查
----
第五节 减免退税
----
第六节 农业税收
第十一篇 金融·保险·证券
--
第一章 金融
----
第一节 银行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储蓄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结算
----
第六节 国库券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财产保险
----
第二节 人寿保险
第十二篇 中国共产党友好区地方党组织
--
第一章 中共友好区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重要会议
----
第三节 区委重要决策
----
第四节 宣传教育
----
第五节 政治理论学习
----
第六节 思想政治工作
----
第七节 干部管理
----
第八节 党员教育
----
第九节 党组织建设
----
第十节 统一战线工作
----
第十一节 政法委
----
第十二节 廉政建设
--
第二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信访
----
第二节 案件查处
----
第三节 党内监督
----
第四节 执法监察
----
第五节 推行公开办事制度
----
第六节 为企业保驾护行
第十三篇 友好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更迭
--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节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六节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章 依法监督
--
第五章 审议监督
--
第六章 议案处理
--
第七章 主要视察活动
第十四篇 友好区(林业局)人民政府
--
第一章 区(局)机关机构
--
第二章 区政府(林业局)主要领导更迭
--
第三章 人事·劳动·民政
----
第一节 人事
----
第二节 劳动
----
第三节 民政
--
第四章 行政监察
----
第一节 监察教育
----
第二节 执法执纪监察
----
第三节 制度建设
--
第五章 信访
----
第一节 受理来信来访
----
第二节 信访工作制度
----
第三节 信访工作
--
第六章 外事与侨务
----
第一节 外事
----
第二节 侨务
--
第七章 招商引资
第十五篇 政治协商会议友好区委员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区政协主要领导更迭
--
第三章 政协工作
----
第一节 政协会议
----
第二节 民主协商监督
----
第三节 提案处理
----
第四节 考察视察
----
第五节 咨询服务
----
第六节 文史资料征集
----
第七节 联谊活动
--
第四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友好区支部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友好区支部
第十六篇 社会团体
--
第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会员
----
第三节 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劳动竞赛
----
第五节 技术协作
----
第六节 表彰奖励
----
第七节 帮扶职工
----
第八节 职工自营经济
----
第九节 女工工作
----
第十节 职工教育
--
第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团员
----
第三节 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宣传教育
----
第五节 青工活动
----
第六节 组织建设
----
第七节 少先队工作
----
第八节 希望工程
--
第三章 妇联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基层组织建设
----
第三节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
第四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五节 巾帼社会(区)服务工程
----
第六节 营造“三八”林
----
第七节 开展“手拉手”扶贫活动
----
第八节 推进托幼事业
--
第四章 科协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科普活动
--
第五章 残联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
----
第三节 残疾人救济
--
第六章 工商联
----
第一节 会员大会
----
第二节 工作情况
----
第三节 公益活动
第十七篇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
----
第三节 精神文明“六大工程”
--
第二章 思想道德教育
----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好”教育
----
第三节 思想政治品德教育
--
第三章 文明建设
----
第一节 创建文明单位
----
第二节 社会窗口行业大赛
----
第三节 “四文明”兴林杯大赛
----
第四节 兴企富民杯大赛
----
第五节 创建文明城镇
----
第六节 创建文明社区
----
第七节 创建“五好”文明家庭
--
第四章 新风新貌
----
第一节 文明礼貌活动年
----
第二节 讲文明、树新风
----
第三节 选树“友好十面旗”
----
第四节 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
----
第五节 “双十佳”评选
第十八篇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社会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政管理
----
第四节 政保工作
----
第五节 刑事侦察
----
第六节 法制监督
----
第七节 经济保卫
----
第八节 城镇消防
----
第九节 交通管理
----
第十节 边防管理
----
第十一节 狱政管理
----
第十二节 公安派出所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五节 法纪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案件审判
----
第三节 经济案件审判
----
第四节 民事案件审判
----
第五节 公开审判
----
第六节 经济纠纷调解
----
第七节 民事纠纷调解
----
第八节 执行工作
----
第九节 依法清资工作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刑释解教工作
----
第四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五节 依法治区
----
第六节 公证
----
第七节 律师事务
----
第八节 法律服务所
----
第九节 队伍建设
第十九篇 武装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民兵组织
--
第三章 军事训练
----
第一节 首长机关训练
----
第二节 专武干部和民兵干部训练
----
第三节 民兵训练
----
第四节 民兵基地建设
----
第五节 训练经费
--
第四章 学生军事训练
--
第五章 征兵工作
--
第六章 以劳养武
第二十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教育体制
----
第三节 学校
----
第四节 办学条件
--
第二章 基础教育
----
第一节 学龄前教育
----
第二节 初中等教育
----
第三节 教学管理
----
第四节 教学研究
----
第五节 思想政治品德教育
----
第六节 素质教育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成人教育管理
----
第二节 职工文化学历教育
----
第三节 职工培训
----
第四节 农民市民教育
--
第四章 教师管理
----
第一节 师德教育
----
第二节 教师进修
----
第三节 教师达标
----
第四节 教师职称评定
----
第五节 教师招聘
----
第六节 教师待遇
--
第五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管理
----
第三节 科技研究
----
第四节 科技引进
----
第五节 科技队伍
----
第六节 科技型企业
第二十一篇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化设施
----
第三节 社会文化
----
第四节 文艺创作
----
第五节 文化活动
----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七节 档案工作
----
第八节 党史编研
----
第九节 地方志编纂
----
第十节 广播电视·新闻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育管理
----
第三节 体育活动
----
第四节 竞技体育
----
第五节 体育赛事
----
第六节 体育人才培养
第二十二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机构及设备
----
第一节 友好区卫生局
----
第二节 友好木材综合加工厂卫生科
----
第三节 第一职工医院
----
第四节 第二职工医院
----
第五节 友好木材综合加工厂职工医院
----
第六节 基层卫生所(医务室)
----
第七节 私人诊所
----
第八节 卫生防疫站
----
第九节 妇幼保健站
--
第二章 医疗队伍
----
第一节 医护人员培训
----
第二节 实习代培
--
第三章 医疗管理
----
第一节 整章 建制
----
第二节 医疗费制度
--
第四章 医疗技术
----
第一节 西医
----
第二节 中医
----
第三节 护理
--
第五章 传染病防治
----
第一节 常见传染病
----
第二节 预防接种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结核病防治
----
第五节 “非典型性肺炎”防治
--
第六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食品卫生
----
第二节 学校卫生
----
第三节 公共卫生
----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七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病防治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三节 婚前健康检查
第二十三篇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人口·民族·宗教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民族
----
第三节 宗教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居民收入
----
第二节 支出
----
第三节 居住条件
----
第四节 家庭设施设备
--
第三章 社会风情
----
第一节 民情风俗
----
第二节 民间文化
第二十四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记
--
第二章 人物事略
----
第一节 正职县团级干部
----
第二节 体育人才
----
第三节 专业人物
--
第三章 人物名表
----
第一节 劳动模范
----
第二节 职工殉职名表
--
第四章 先进集体名表
附 录
--
首部《友好区(林业局)志(1951~1985)》勘误
--
首志补遗
--
友好经验
--
诗文选录
索 引
--
条目索引
--
表格索引
--
会议索引
--
照片索引
--
人名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