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地区劳动志

宜春地区劳动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宜春地区劳动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劳动就业、劳动力管理、职业培训工作、劳动工资和保险福利、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2年10月

目录

封面
宜春地区劳动志
版权页
宜春地区劳动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 1996年8月20日,国家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左一)在办公室接见宜春地区行署劳动局党组书记、局长熊奎光
-- 1996年8月20日,国家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右)同宜春地区行署劳动局党组书记、局长熊奎光合影留念。
-- 2001年5月16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中),前来宜春考察劳动保障工作。图为林副部长
-- 1996年8月19日,劳动部就业司王喆副司长(右四)和部里其他有关单位领导同志邱小平(左三)江漠辉(
-- 2001年9月,宜春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危朝安(右一),陪同江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春(
-- 1996年6月,宜春地区劳动力市场开业。图为宜春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伍自尧(左),在行署劳动局党组书
-- 1999年8月,宜春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杨晓宁(左一)陪同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局局长堀内光子女士(左
-- 1999年8月,江西省劳动厅厅长梁文星(中)前来宜春地区调研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图为行署劳动局党组书
-- 2001年2月8日,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熊盛文(右一)考察袁州区西村、下浦等农村就业促进试点项
-- 2001年9月19日至28日,宜春市劳动局党组书记熊奎光(前右三)和副局长赵茶生(前左三)率领学习考
-- 2002年3月,上海松江区劳动局局长张则安(右排中)等一行9人,前来宜春市传经送宝。图为宜春市劳动局
-- 2000年5月10日至12日,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庄古先生(右二)一行,在宜春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
-- 1996年4月17日,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局局长中村正先生(左一)及西迪奎(左二)率领考察团,来宜春地区
-- 2001年3月,国际经合组织三位学者(澳大利亚、瑞典等国)来宜春考察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图为宜春
-- 1999年4月2日至6日,日本政府“中国农村就业促进试点项目”评估团,来宜春考察评估试点项目实施情况
-- 1999年7月,宜春地区行署劳动局成立十周年之际,局领导成员和局机关全体同志的合影。
-- 撤地设市后,市劳动局班子成员与下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局机关正副科长的合影。
-- 2002年6月,宜春市劳动局新领导班子成员在规划我市劳动保障事业新蓝图,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 《宜春地区劳动志》编辑顾问叶森林(左二)、彭友松(左一)和游立淼(右二)等在审阅劳动志送审稿的情景。
-- 宜春市劳动就业管理局
---- 集体一等功
---- 就业训练大楼
---- 撤地设市时,就业局举行挂牌仪式,右排左一为局长刘德生
-- 宜春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处
---- 达标单位
---- 社保处运用电脑,办理社保业务
---- 处领导班子在研究社会保险工作,左二为处长黄志生
-- 宜春市技校
---- 省重点技工学校
---- 技校校址
---- 学生在现场实习
---- 校领导班子成员在研究学校工作,中间为校党委书记艾福泉
-- 袁州区人事劳动局
---- 区人事劳动局电脑培训基地
---- 局领导班子成员研究加强劳动部门自身建设举措,中间为局长徐定光
-- 樟树市人事劳动局
---- 局领导班子与机关股室负责人研究劳动保障工作
---- 局长危知其与下属单位负责同志商讨工作
---- 局领导班子成员研究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右三为局长危知其
-- 丰城市劳动局
---- 丰城市就业大厦
---- 局领导班子成员合影,右三为局长熊彬
-- 奉新县人事劳动局
---- 劳动就业大厦
---- 社保局大楼
---- 局领导班子在研究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左三为局长邹俊明
-- 高安市人事劳动局
---- 局长余精禅
---- 市局领导班子在研究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 上高县人事劳动局
---- 县劳动力市场大楼
---- 职业介绍规范有序
---- 局领导成员在商讨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事宜。右三为局长陈和平、左三为局党组书记李桂才。
-- 宜丰县人事劳动局
---- 劳动就业局领导班子,中间为局长梁锋
---- 社保局领导班子,中间为局长高凤章
---- 县人事劳动局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合影,前排中间为局长刘金如。
-- 万载县人事劳动局
---- 县劳动监察大队在执行公务
---- 县社保局领导班子在研究工作
---- 局领导班子在共商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中间为局长韩小平
-- 铜鼓县人事劳动局
---- 局领导和机关干部开展劳动政策宣传咨询活动
---- 局领导与下属单位负责同志研究工作,右二为局长涂小平
-- 三九宜工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办公楼
---- 公司院内优雅环境
---- 振动式压路机
---- 宜工牌轮式装载机
-- 宜春汽车运输总公司
---- 宜春客运总站
---- 时德田总经理赴国外考察
---- 领导班子在共谋企业发展大计,中间左为总经理时德田,右为党委书记杨斗辉
-- 江西长青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办公大楼
---- 长青牌自动扶梯
---- 厂领导与劳资部研究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右三为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刘体煌
-- 宜春市人民医院
---- 住院部大楼
---- 心脏瓣膜置换术
---- 高档核磁共振
-- 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
---- 门诊部大楼
---- 领导班子研究工作,左二为院长刘平
-- 江西省石油总公司宜春分公司
---- 公司办公大楼
---- 公司院内优雅环境
---- 公司领导班子在共商企业发展大计,中间为经理陈国朝,右二为党委书记龙启逢
-- 上高白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 公司办公大楼
---- 公司大门
目录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劳动机构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劳动机构
---- 一、劳动行政机构的演变
---- 二、劳动行政机构的职能
---- 三、劳动局直属事业单位设置
---- 四、各县(市、区)劳动机构沿革
---- 五、乡镇劳动管理机构的形成与职能
------ 附一:历任领导人一览表
------ 附二:2001年市直劳动系统在职职工名册
------ 附三:宜春市劳动局及直属单位2001年离休、退休人员名单
------ 附四:各县(市、区)劳动系统历任领导人一览表
第二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就业制度
-- 第二节 就业形式
---- 一、全民招工
---- 二、集体招工
---- 三、小集体安置
---- 四、自谋职业
-- 第三节 特殊情况人员安置
---- 一、征用土地剩余劳动力安置
---- 二、职工子女顶替
---- 三、转业军人家属安置
---- 四、中、高级知识分子子女就业安置
---- 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回城安置
---- 六、其他人员安置
-- 第四节 就业服务与劳务输出
-- 第五节 就业训练
-- 第六节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 第七节 劳动力市场建设
-- 第八节 企业解困工作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 一、解困工作
---- 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 第九节 组织实施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农村就业促进试点项目
---- 一、试点内容
---- 二、项目目标
---- 三、实施“试点项目”的规模和组织机构
---- 四、实施“试点项目”的运作模式和成果
---- 五、与“试点项目”有关的活动
第三章 劳动力管理
-- 第一节 劳动力资源
-- 第二节 工人调配
---- 一、全民固定工调配
---- 二、合同制工人转移
---- 三、集体所有制工人调配
---- 四、其他情况调配
-- 第三节 技术工人交流
-- 第四节 编制定员、劳动定额
-- 第五节 劳动生产率
-- 第六节 劳动争议处理
-- 第七节 劳动力管理
---- 一、清理计划外用工
---- 二、优化劳动组合
---- 三、外流劳动力管理
---- 四、闲散劳动力管理
---- 五、农民务工管理
-- 第八节 精简职工
-- 第九节 劳动制度改革
-- 第十节 劳动合同制管理
-- 第十一节 劳动监察
第四章 职业培训工作
-- (一)培训工作
---- 第一节 培训概况
---- 第二节 就业前培训
---- 第三节 学徒培训
---- 第四节 在职工人培训
---- 第五节 考核发证
-- (二)技工学校工作
---- 第一节 师资
---- 第二节 专业设置
---- 第三节 教学管理
------ 一、教学管理机构
------ 二、学制与教学计划
------ 三、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
------ 四、成绩考核
------ 五、学籍管理
---- 第四节 招生与分配
---- 第五节 培训及社会服务
第五章 劳动工资和保险福利
-- (一)劳动工资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工资制度
------ 一、清朝时期
------ 二、中华民国时期
----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工资制度
------ 一、供给制
------ 二、薪金制
---- 第三节 工资制度改革
------ 一、第一次工资制度改革
------ 二、第二次工资制度改革
------ 三、第三次工资制度改革
---- 第四节 工资调整
------ 一、1959年工资调整
------ 二、1961年工资调整
------ 三、1963年工资调整
------ 四、1971年工资调整
------ 五、1977年工资调整
------ 六、1978年工资调整
------ 七、1979年工资调整
------ 八、1981年工资调整
------ 九、1982年工资调整
------ 十、1983年工资调整
------ 十一、1986年工资调整
------ 十二、1989年转(调)工资
------ 十三、1991年工资调整
------ 十四、1992年工资调整
------ 十五、1994年工资调整
------ 十六、1995年工资调整
------ 十七、1999年工资调整
---- 第五节 工资区类别
------ 一、工资区类别的划分
------ 二、工资区类别的调整
---- 第六节 岗位技能工资制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
---- 第七节 计件工资与浮动工资
---- 第八节 津贴、补贴
---- 第九节 最低工资
---- 第十节 劳动工资计划
------ 一、劳动计划
------ 二、工资基金管理
------ 三、劳动工资统计
-- (二)保险福利
---- 一、劳动保险制度
---- 二、职工退休、退职审批制度
---- 三、企业职工退休审批程序和管理
---- 四、企业职工死亡待遇
第六章 社会保险
-- 第一节 社会保险工作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规与实施
---- 一、建国前的社会保险
---- 二、建国后的社会保险
------ 1.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2.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 3.职工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 4.企业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改革
------ 5.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 第四节 社会保险管理
第七章 劳动保护
-- 第一节 劳动保护工作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 劳动保护法规与实施
-- 第三节 劳动保护工作管理
---- 一、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 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 三、安全生产制度管理
---- 四、安全检查
---- 五、安全监察
---- 六、检测与检验
---- 七、安全培训考核发证
---- 八、因工伤亡事故
---- 九、劳动时间及休假制度
-- 第四节 工业卫生
---- 一、有毒有害因素危害
---- 二、尘毒治理
---- 三、职业病
---- 四、保健食品制度
---- 五、防护用品
-- 第五节 女工保护
-- 第六节 矿山安全监察
---- 一、矿山安全卫生管理
---- 二、矿山安全卫生监察
-- 第七节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
---- 一、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工作管理
---- 二、锅炉压力容器安装、修理单位审查
---- 三、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监察
---- 四、锅炉压力容器检验
---- 五、锅炉压力容器事故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