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乡志

安丰乡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真实地记述安丰乡自然和社会的发展情况,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时限上起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08年年底,个别章节和大事记延至付印。 三、本志为章、节、目结构,目为主要载体。采取先自然后社会、先政治后经济的顺序,分门别类,事以类从,横排竖写,纵横结合,本志篇目共设19章、80节,志首列“概述”、“大事记”,志末缀“附

内容时限: -2008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安丰乡志》编纂委员会
序一
序二
图片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政区沿革
---- 一、位置区域
---- 二、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一、地势地貌
---- 二、气候
---- 三、水文
---- 四、土壤
-- 第三节 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二、生物资源
---- 三、矿产资源
-- 第四节 自然灾害
-- 第二章 居民
-- 第一节 人口
---- 一、人口变化
---- 二、人口普查
-- 第二节 人民生活
---- 一、生活状况
---- 二、收入支出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一、管理机构
---- 二、孕检设备
---- 三、措施及成效
第三章 党政团体
-- 第一节 中共安丰乡基层党组织
---- 一、党代表大会
---- 二、安丰乡党委领导成员
-- 第二节 安丰乡人民代表大会及常设机构
---- 一、历届乡人民代表大会
---- 二、安丰乡人大主席团领导成员
---- 三、安丰乡市、县人大代表
-- 第三节 政府
---- 一、安丰乡政府机构沿革
---- 二、安丰乡政府领导成员
---- 三、村级行政机构
---- 四、历届政府纪事
-- 第四节 社会团体
---- 一、工会
---- 二、妇联
---- 三、共青团和少年先锋队
---- 四、工商业联合会
---- 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六、贫下中农协会
---- 七、个体劳动者协会
---- 八、县政协安丰乡联络组
---- 九、老区建设促进委员会
---- 十、老龄工作委员会
-- 第五节 政事要略
---- 一、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政治活动
---- 二、抗日战争时期
---- 三、解放战争时期
---- 四、土地改革运动
---- 五、抗美援朝
---- 六、“三反”、“五反”和镇压反革命
---- 七、农村社会主义改造
---- 八、整风反右
---- 九、大跃进
---- 十、红专大学
---- 十一、人民公社
---- 十二、“四清”运动
---- 十四、农业学大寨运动
---- 十五、村级整党建党
第四章 政法武装
-- 第一节 政法
---- 一、公安
---- 二、司法
-- 第三节 人民武装
---- 一、武装机构
---- 二、兵役
---- 三、民兵
第五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制度及体制改革
---- 一、封建土地制度
---- 二、减租减息
---- 三、土地改革
---- 四、农业合作化
---- 五、人民公社化
---- 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七、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
---- 八、农业产权制度改革
---- 九、第二轮土地承包
---- 十、农村税费改革
-- 第二节 耕地
---- 一、耕作制度与土地改良
---- 二、耕地保护
---- 三、土地管理
-- 第三节 种植业
---- 一、农作物结构
---- 二、粮食作物
---- 三、棉花种植
---- 四、经济作物
---- 五、特种种植
---- 六、农作物保护
-- 第四节 林业
---- 一、林业资源
---- 二、植树造林
---- 三、林区建设
---- 四、经济林建设
---- 五、林业技术推广
---- 六、林业管护
---- 七、林木加工
-- 第五节 养殖业
---- 一、耕畜养殖
---- 二、家畜家禽养殖
---- 三、特种养殖
---- 四、水产养殖
---- 五、疫病防治
---- 六、饲草饲料
-- 第六节 农机
---- 一、农机变革
---- 二、传统农机具及农机种类
---- 三、农机技术推广
---- 四、农机管理
-- 第七节 农业科技
---- 一、农业科技机构
---- 二、农业科技推广
-- 第八节 沼气建设
-- 第九节 农业普查
---- 一、第一次农业普查
---- 二、第二次农业普查
第六章 工业及非公有制企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企业管理
-- 第三节 企业选介
---- 一、安阳地区棉花良种轧花厂
---- 二、安丰综合厂
---- 三、安丰机械厂
---- 四、安丰拖拉机站
---- 五、安丰乡蔡村化工厂
---- 六、安丰机砖厂
---- 七、安丰化工厂
---- 八、安丰面粉厂
---- 九、安丰制药厂
---- 十、安丰水利特钢厂
---- 十一、安丰乡陶瓷厂
---- 十二、安丰乡金属镁厂
-- 第四节 建筑企业
---- 一、建筑业发展
---- 二、建筑业管理
第七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开发
---- 一、水利发展概况
---- 二、兴办水利
-- 第二节 水资源综合开发
---- 一、蓄水工程
---- 二、提灌站与机井
-- 第三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一、农田水利建设
---- 二、漳河治理
第八章 城镇建设 交通 邮电 电力
-- 第一节 城镇建设
---- 一、小城镇建设
---- 二、村镇规划
-- 第二节 交通
---- 一、铁路
---- 二、公路
---- 三、桥梁、涵洞
---- 四、交通管理
-- 第三节 邮电通讯
---- 一、邮政
---- 二、电信
---- 三、移动通信
---- 四、管理机构
-- 第四节 电力
---- 一、电力发展
---- 二、电力管理
第九章 商业与粮食经营
-- 第一节 商业
---- 一、供销合作社
---- 二、食品经营
---- 三、合作小组商店
---- 四、私营商业
---- 五、集贸市场
---- 六、物资交流大会
---- 七、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二节 粮食经营
---- 一、粮食统购统销
---- 二、粮油购销体制
---- 三、粮站粮油管理
第十章 财税金融审计
-- 第一节 财政
---- 一、财政体制
---- 二、财政机构及管理
---- 三、财政所领导任职情况
-- 第二节 税务
---- 一、税制
---- 二、财政直管税收
-- 第三节 金融
---- 一、货币演变及流通
---- 二、公债、国库券
---- 三、资金管理
---- 四、金融机构
---- 五、保险
-- 第四节 审计
---- 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二、机构设置
---- 三、审计业务
第十一章 民政 人事 劳动
-- 第一节 民政
---- 一、优抚
---- 二、社会救济
---- 三、生产救灾
----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五、婚姻登记
-- 第二节 人事
---- 一、公务员制度
---- 二、党政机构改革
---- 三、工资职称
-- 第三节 劳动
---- 一、劳动就业
---- 二、劳动用工
---- 三、劳动安全
---- 四、劳务输出
第十二章 教育 科技 文化 卫生
-- 第一节 教育
---- 一、教育制度及沿革
---- 二、学前教育
---- 三、小学教育
---- 四、中学教育
---- 五、成人教育
---- 六、学校选介
---- 七、教师及教学
-- 第二节 体育
---- 一、群众体育
---- 二、学校体育
---- 三、体育竞赛
-- 第三节 科技
---- 一、科技普及与科研成果
---- 二、科技队伍及机构
-- 第四节 文化艺术
---- 一、文化设施
---- 二、文艺活动
---- 三、民间传统艺术和艺术名人
---- 四、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五节 医疗卫生
---- 一、医疗机构
---- 二、医疗技术
---- 三、卫生防疫
---- 四、爱国卫生运动
---- 五、妇幼保健
---- 六、非典型性肺炎
---- 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第十三章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第一节 城镇文明建设
-- 第二节 创建文明村活动
-- 第三节 创建文明单位
-- 第四节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一、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
---- 二、文艺节目汇演
---- 三、开展创建“六户一村”
第十四章 民情风俗
-- 第一节 风俗习惯
---- 一、传统节日
---- 二、公历新节
---- 三、婚丧礼仪
---- 四、喜庆礼俗
-- 第二节 衣食起居
---- 一、饮食
---- 二、服饰
---- 三、起居
-- 第三节 宗教信仰
---- 一、佛教
---- 二、基督教
---- 三、天主教
-- 第四节 迷信和破除迷信
---- 一、祭神
---- 二、巫婆、神汉
---- 三、算卦、相面
---- 四、瞧庄宅、选茔地
---- 五、禁忌
-- 第五节 方言
---- 一、衣食住行类
---- 二、社会生活类
---- 三、花鸟草虫类
---- 四、畜禽兽类
---- 五、自然现象类
---- 六、民俗称谓类
---- 七、疾病称谓类
---- 八、杂类
-- 第六节 歌谣 民间故事
---- 一、歌谣、谚语
---- 二、民间故事
---- 三、民间游戏
第十五章 渔洋文化
-- 第一节 不断代的6000年中华村落史
---- 一、渔洋清代拱形寨门
---- 二、渔洋典型民居
---- 三、渔洋村古遗迹
-- 第二节 渔洋遗址保护
-- 第三节 渔洋馆藏文物
第十六章 文物 名胜
-- 第一节 文化遗址
---- 一、英烈遗址
---- 二、渔洋遗址
---- 三、西高穴遗址
---- 四、东高穴遗址
---- 五、城头坡遗址
---- 六、吉庄遗址
---- 七、北丰遗址
---- 八、西门渠闸门沟遗址
---- 九、其它文物遗址
-- 第二节 古墓葬
---- 一、固岸墓葬群
---- 二、曹操陵墓
---- 三、和绍隆及夫人墓
---- 四、宋循墓
---- 五、赵简王及王妃墓
---- 六、和士开墓
---- 七、马庄清墓
---- 八、无名冢墓
---- 九、其它墓葬
-- 第三节 革命纪念地
-- 第四节 名胜古迹
---- 附一:乾隆帝1750年题诗
---- 附二:安丰乡古地名、山川、河流
-- 第五节 古今碑刻
---- 一、寺庙碑
---- 二、革命烈士碑
---- 三、公路建设碑
---- 四、教育建设碑
---- 五、水利碑
---- 六、墓志
-- 第六节 西门豹治邺遗迹
---- 一、西门豹治邺
---- 二、西门豹祠
---- 三、西门大夫碑廊
-- 第七节 文物保护单位
第十七章 曹操高陵
-- 第一节 曹操
---- 一、曹操生平
---- 二、曹操家庭情况
-- 第二节 曹操高陵发掘
---- 一、发掘过程
---- 二、陵墓介绍
-- 第三节 曹操高陵考证
---- 一、曹操高陵在安阳得到考古确认
---- 二、论证依据
---- 三、专家释疑
-- 第四节 曹操高陵保护与开发
---- 附一:曹操高陵今何在
---- 附二:曹操墓地之谜有望揭开
---- 附三:鲁潜墓志及其相关问题
第十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一、古代人物
---- 二、近现代人物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第三节 人物录
-- 第四节 安丰乡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 第五节 人物表
---- 一、安丰乡烈士名录
---- 二、建国初期在安丰乡工作过的领导干部名录
---- 三、安丰乡籍在外工作副科级以上干部名录
---- 四、安丰乡籍专业技术人员名录
---- 五、安丰乡县级以上劳模、先进工作者名录
---- 六、安丰乡“十佳农民标兵”名录
---- 七、安丰乡大学生村官名录
附 录
-- 一、报刊文章选录
-- 二、安丰乡集体及个人荣誉
编纂始末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