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编纂《虹桥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旨在对虹桥镇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予以记叙,给人们提供翔实可靠的资料,以便得益当今,借鉴后世。
二、本志记述上限不作统一规定,一般以事物发端为起点;下限一律止于1988年底。详今略古。立足当代。
出版时间:
1993年02月
目录
封面
虹桥镇志
虹桥镇志编纂领导小组
虹桥镇志编写组成员
题词
--
周丕振同志题词
--
黄光宇同志题词
图片
--
中共虹桥镇委、镇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虹桥镇一角
--
虹桥镇的“三.八”集市
--
虹桥商场
--
虹桥百货公司批发部
--
虹桥镇农贸市场
--
虹桥镇综合市场
--
虹桥镇上船运忙
--
虹桥供销大厦
--
虹桥镇木材市场
--
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考察乐清县工业缝纫机厂
--
乐清县工业缝纫机厂装配车间一角
--
乐靖县仪表元件厂
--
乐清县无线电二厂
--
乐清罐头厂
--
乐清县玻璃钢总厂
--
承包田里水稻丰收
--
桔子熟了
--
虹桥镇段的104国道
--
虹桥邮电支局大楼
--
虹桥电影院
--
新建的旅兴中路
--
虹桥中学校园
--
虹桥医院
--
春华幼儿园
--
今日虹桥(新市桥)桥头风光
--
红巾军起义旧址
--
中共虹桥起义旧址(原同春医院)
--
虹桥镇东街旧景
--
建于光绪三十一年的原虹桥小学旧校舍
--
建于1946年的原乐清中学旧校舍
--
《虹桥镇志》编纂领导小组同志。自左至右,前排:赵新如、方升何、王晓泉;后排:姚正中、吴达、仇肃城、郑
--
虹桥镇行政区域图
--
虹桥镇水陆交通图
--
虹桥镇市镇建成区示意图
--
虹桥镇专业市场分布图
--
虹桥镇解放前主要街道商店分布图
--
民国时期虹桥镇市场商行分布图
--
虹桥战役后,林松和大队长给当地士绅来信原件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地理环境篇
--
第一章 镇域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自然概况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山川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物产
--
第三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建成区规模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供水与排水
----
第五节 供电
----
第六节 环卫机构和设施
----
第七节 房屋建设
----
第八节 绿化
商业篇
--
简述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 集体商业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粮油购销
----
第二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三节 日用品销售
----
第四节 生产资料购销
----
第五节 建材及工业机具购销
----
第六节 副食品购销
----
第七节 水产品购销
----
第八节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
第三章 服务行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其它服务行业
--
第四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三、八”集市
----
第二节 物资交流大会
----
第三节 专业市场
--
第五章 商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和职能
----
第二节 商务管理
----
第三节 储运
----
第四节 物价
工业篇
--
简述
--
第一章 工业的发展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
--
第二章 主要工业
----
第一节 轻工 机械 冶铸工业
----
第二节 电子元件 电器 仪表工业
----
第三节 化学工业
----
第四节 粮油 食品 饮料 饲料工业
----
第五节 皮革 纺织 服装工业
----
第六节 造纸 纸箱 印刷工业
----
第七节 水电业
----
第八节 建筑业
农业篇
--
简述
--
第一章 粮食生产
----
第一节 作物种类
----
第二节 农作机具和动力
----
第三节 耕作制度
----
第四节 生产技术
--
第二章 林、牧、渔、副业生产
----
第一节 林业
----
第二节 畜牧业
----
第三节 渔业
----
第四节 副业
--
第三章 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一节 兴修水利
----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四章 所有制及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地主占有制
----
第二节 农民个体所有制
----
第三节 互助合作体制
----
第四节 人民公社体制
----
第五节 联产承包与剩余劳动力
交通 邮电篇
--
简述
--
第一章 驿道和民间通道
----
第一节 驿道
----
第二节 民间通道
--
第二章 公路
----
第一节 公路建设
----
第二节 公路养护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
第四节 营运机构和设施
----
第五节 公路运输
--
第三章 水路交通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航道
----
第三节 船舶
----
第四节 运输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邮电设施
----
第三节 邮路
----
第四节 业务
财税 金融篇
--
第一章 财税
----
第一节 财税机构
----
第二节 财政管理
----
第三节 税务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金融业务
----
第三节 民间信贷
政治篇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解放前党的活动
----
第二节 解放前党的基层组织
----
第三节 反“清剿”斗争
----
第四节 解放后的党组织
----
第五节 虹桥镇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章 政权机构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建国后的行政机构
----
第三节 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公安
----
第五节 司法
--
第三章 其他党派群团
----
第一节 国民党与三青团
----
第二节 民主党派
----
第三节 工会 农会
----
第四节 共青团 妇联
----
第五节 其他群团
军事篇
--
第一章 民兵与兵役
----
第一节 民兵
----
第二节 兵役
--
第二章 历代兵事
----
第一节 方国珍部占据新市
----
第二节 倭寇骚扰
----
第三节 抗清复明斗争
----
第四节 太平军过境
----
第五节 商民伏击李老高
----
第六节 李价人部诱捕富户
----
第七节 周明存部绑人索银
----
第八节 胡公冕部接管盐局
--
第三章 瞿振汉起义
----
第一节 起义准备
----
第二节 占领县城
----
第三节 起义失败
--
第四章 日军侵略与军民抗日
----
第一节 日军入侵
----
第二节 日军暴行与军民抗击
----
第三节 日军败退
--
第五章 抗日武装起义与虹桥解放
----
第一节 虹桥抗日武装起义
----
第二节 夜袭浙保四团
----
第三节 围攻联防大队
----
第四节 虹桥镇解放
文化篇
--
简述
--
第一章 文化设施
----
第一节 文化站
----
第二节 业余剧团
----
第三节 俱乐部
----
第四节 电影队和电影院
----
第五节 广播站和电视差转台
----
第六节 书店和书摊
----
第七节 虹桥录像院
--
第二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建国前的作品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创作
--
第三章 民间文学
----
第一节 歌谣
----
第二节 谚语、俗语、歇后语
--
第四章 传统文娱
----
第一节 迎龙
----
第二节 迎灯
--
第五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民间体育
--
第六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古迹
教育篇
--
简述
--
第一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区校附属幼儿园
----
第二节 春华幼儿园
----
第三节 村幼儿园及托儿所
--
第二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虹桥区小
----
第二节 女学 女职 虹川
----
第三节 镇二小
----
第四节 镇三小
----
第五节 村校
--
第三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乐清县虹桥中学
----
第二节 虹桥镇中
----
第三节 镇二中
----
第四节 职业学校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成人教育学校
----
第二节 民校 冬学
----
第三节 短期培训班
----
第四节 普法教育
医药卫生篇
--
简述
--
第一章 机构设施
----
第一节 医院
----
第二节 诊所
----
第三节 药店
--
第二章 卫生和防疫
----
第一节 环境卫生
----
第二节 饮食卫生
----
第三节 疫病与防治
--
第三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儿童保健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节 老年保健
----
第四节 公费医疗
社会篇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的演变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支边插队与待业安置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生活 福利
----
第一节 群众生活
----
第二节 福利设施
----
第三节 优待抚恤
----
第四节 社会救济
--
第三章 民情风俗
----
第一节 时令节候
----
第二节 婚事
----
第三节 丧事
----
第四节 其他习俗
人物篇
--
第一章 烈士
----
第一节 革命烈士传略
------
尚衡
------
陈展
------
朱清法
------
胡正棋
------
叶文侯
----
第二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三节 抗日阵亡官兵名录
--
第二章 名人传略
----
第一节 本籍人士
------
蒋光赞
------
连如琦
------
瞿振汉
------
陈梦熊
------
倪文西
------
倪藩庭
------
李石铭
------
陈方傲
----
第二节 客籍人士
------
赵鹤年
--
第三章 知名人士
附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