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万山特区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3年06月
目录
封面
万山特区志
万山特区志编纂委员会
序
凡例
图片
--
万山特区行政区划图
--
胡锦涛同志视察万山特区
--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刘正威(前中)在万山特区视察
--
解放街
--
贵州汞矿驻地--新街(原名土坪)
--
特区党政机关
--
朱砂(又名辰砂)
--
民族宾馆夜景
--
解放街雪景
--
贵州汞矿职工宿舍一角
--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高级顾问魏尔金森一行考察万山
--
五、六十年代在万山工作的苏联专家
--
美国地质学博士W·X·查维兹和E·L罗万(女)等在贵州汞矿考察
--
龙江水库
--
封山育林
--
杂交水稻制种
--
贵州汞矿2.5沸腾炉(黑硐子)
--
贵州汞矿氯化汞车间
--
贵州汞矿大水溪治理三废的尾矿坝
--
1946年土坪矿山全景
--
老砂坑1915年(美国)丁格兰摄
--
英法水银公司在万山的炼汞机械炉1915年(美国)丁格兰摄
--
地质钻探
--
有色地质一总队队部
--
革命烈士陵园
--
永兴桥建于清同治年间
--
仙人洞
--
解放街综合农贸市场
--
万湖公路大拉槽
--
特区领导接见首届拔尖优秀人才
--
党政领导与编委合影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政区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发展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
第三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构造
----
第二节 地貌
--
第四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候要素
----
第三节 灾害性气候
----
第四节 物候
--
第五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六章 土地土壤
----
第一节 土地面积及利用
----
第二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
----
第三节 土壤肥力及性能状况
----
第四节 土壤分区
--
第七章 植被野生植物动物
----
第一节 植被
----
第二节 野生植物
----
第三节 野生动物
第二篇 地质矿产勘探及矿产资源管理
--
第一章 主要矿种的地层特征
----
第一节 汞矿床地质特征
----
第二节 钒矿和钼矿地质特征
----
第三节 磷矿地质特征
----
第四节 钾矿地质特征
----
第五节 石煤矿地质特征
--
第二章 矿产资源
----
第一节 汞矿
----
第二节 其它有色金属
----
第三节 黑色金属
----
第四节 非金属矿
--
第三章 地质勘探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勘探技术
----
第三节 苏联专家在万山
----
第四节 地勘队伍
--
第四章 矿产资源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工作
第三篇 汞工业
--
第一章 开采沿革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四节 分矿
--
第二章 生产
----
第一节 采矿
----
第二节 选矿
----
第三节 冶炼
----
第四节 主要产品及产量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经营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运销
第四篇 工业交通邮电
--
第一章 地方工业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行业
----
第三节 主要产品产量
----
第四节 企业管理
--
第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火力发电
----
第二节 水力发电
----
第三节 输变电工程
----
第四节 电力分配
----
第五节 电力管理
----
第六节 电力事故
--
第三章 交通
----
第一节 交通建设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五篇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城镇管理
--
第二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乡政府驻地建设
----
第二节 村寨建设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 环境保护
第六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地及土壤改良
----
第二节 作物
----
第三节 农业技术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营林
----
第三节 护林防火
----
第四节 采伐经营
----
第五节 林政管理
----
第六节 林场及林区建设
--
第四章 畜牧水产业
----
第一节 品种与养殖
----
第二节 饲料及天然草场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
----
第二节 引水
----
第三节 提水
----
第四节 防洪排涝
----
第五节 工程管理
--
第六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区划工作
----
第二节 区划成果
--
第七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及职能
----
第二节 土地征用补偿
--
第八章 农具农机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发展状况
----
第三节 农机管理
--
第九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行业
----
第二节 产品产量和产值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第七篇 商业粮油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商品采购
----
第三节 商品销售
----
第四节 服务业
--
第二章 粮油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粮食购销
----
第三节 油料购销
----
第四节 粮油储运加工
第八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章 金融保险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与管理
----
第三节 存款与储蓄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结算
----
第六节 债券
----
第七节 民间金融活动
----
第八节 保险
第九篇 国民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统计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统计
--
第二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机构及管理
----
第二节 物资购销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物价政策
----
第三节 商品价格
----
第四节 物价检查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
第三节 个体工商管理
----
第四节 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
第五章 审计
----
第一节 专项审计
----
第二节 定期审计
--
第六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机构及管理项目
----
第二节 管理制度
----
第三节 标准检定
第十篇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民国时期万山国民党组织
----
第一节 省溪县党部
----
第二节 基层组织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万山特区组织
----
第一节 特区委员会
----
第二节 常委主要活动
----
第三节 党委办事机构及工作
----
第四节 基层党委和党组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少先队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其他团体
第十一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土司及省溪县
----
第一节 土司
----
第二节 省溪县政府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及其工作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特区人民政府
----
第二节 政府工作机构
----
第三节 基层政权
----
第四节 省、地驻万山工作机构
----
第五节 政事纪略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政协会议
----
第二节 政协机构及工作
第十二篇 人事劳动民政
--
第一章 人事劳动
----
第一节 干部(职员)
----
第二节 工人
----
第三节 劳动就业
----
第四节 工资管理
----
第五节 劳动保护与福利
--
第二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安置
----
第二节 救灾救济
----
第三节 婚姻登记
第十三篇 军事司法
--
第一章 军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兵役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防空战备
----
第五节 重大战事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公安机构
----
第二节 政治保卫及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监理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刑事申诉复查案件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公证律师
----
第三节 调解
第十四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机构及设施
----
第二节 文学
----
第三节 艺术
--
第二章 广播电视电影音像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电影
----
第四节 录音录像管理
--
第三章 文物名胜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名胜
--
第四章 语言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歇后语
----
第三节 采矿用语
--
第五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基督教
第十五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社学义学私塾官学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师队伍
----
第七节 教育行政
--
第一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
第四节 科技应用
第十六篇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医疗
----
第二节 药政
----
第三节 防疫
----
第四节 公共卫生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卫生经费及公费医疗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及设施
----
第二节 竞技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群众体育
第十七篇 民族
--
第一章 民族成分及分布
----
第一节 民族成分
----
第二节 民族分布
--
第二章 民族源流
----
第一节 侗族
----
第二节 苗族土家族回族
----
第三节 汉族
--
第三章 民族习俗
----
第一节 衣食住行
----
第二节 节 日
----
第三节 婚姻习俗
----
第四节 丧葬祭祀
--
第四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民族识别
----
第二节 区域自治
----
第三节 民族干部
----
第四节 民族经费
人物
--
人物传
----
杨永和
----
杨国祥
----
朱世伯
----
罗华堂
----
张世新
----
杨政国
----
杨正喜
--
烈士英名录
----
吴光富
----
罗洪群
----
刘泽席
----
罗洪伦
----
徐明富
----
杨先明
----
罗洪权
----
袁仁兴
----
张应福
----
刘元仲
----
罗仁海
----
罗云生
----
罗洪发
----
杨再成
----
刘洪月
----
周发清
----
杨明光
----
罗明喜
----
周四堂
----
周吉元
----
刘凤林
----
罗永昌
----
王经国
----
梁启光
----
蔡文祥
----
张志士
----
王忠平
----
张德贵
--
先进模范人物名录
附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