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沈丘县教育志》在县志编委,教育局的领导下,历时三载六易篇目,四易其稿,现已问世。
大部分资料来自教育局各股、室、乡(镇)教研室、各级学校和县档案室、党校、公安局以及县内有关单位。
编写组还先后赴淮阳、周口、开封、郑州图书馆,河大图书馆,省档案局、省公安厅等处采集资料。并多次走访了外地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同志和教育界的老前辈杨敬修、王达生、王恩普、王明坤、程兰谷以及有关人士,进行广征博采、搜集资料约四百余万字。前后累计编写志稿八十五万言,最后定稿成书为二十万字。
出版时间:
1986年11月
目录
封面
沈丘县教育志
领导组组长
编纂组组长
序言
题词
--
省顾问委员会委员
--
沈丘县县委书记
--
沈丘县县长
图片
--
地委书记张文韵到农民夜校讲课 左张文韵,右县委书记沈发启
--
前排右起:欧阳连选、蒋书亭、王同明、马存省 后排右起:饶子超、孙仲梅、王仁仲、鲁锦廉、张国英
--
前排右起三崔峰同志
--
沈丘县教育局办公楼
--
沈丘县教育局会议室
--
沈邱县高初中学校分布图
--
沈邱县城学校分布图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大事记
第三章 教育行政机构沿革
--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
----
一、清末时期
----
二、中华民国时期
------
附:3-1 中华民国时期沈丘县教育行政机构表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一、行政机构
------
附:3-2 沈丘教育行政机构主要领导人员更迭表
------
附3-3 1985年沈丘县教育局领导人员登记表
----
二、附设机构
------
(一)县教研室
--------
附3-4 县教研室领导人员更迭表
------
(三)教师招待所
------
(三)教育生产公司
------
(四)乡镇教研室
--------
3-5表 1985年沈丘县各乡(镇)教育行政机构表
第四章 教育宗旨
--
第一节 清朝末年教育宗旨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教育宗旨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
一、建国初期(1949--1955)
----
二、开始全面健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5)
----
四、新的历史时期(1977-1985)
第五章 各级各类学校发展概况
--
第一节 清代学校
----
一、沈丘县儒学(县学)
----
二、书院
----
三、社学、义学
----
四、私塾
----
五、学堂
------
附5-1 宣统三年(1911年)沈丘县高等小学堂课程分担表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校发展概况
----
一、小学
------
附5-2 沈丘县高等小学堂教席统计表
------
附5-3 沈丘县立完全小学校校长登记表民国十一年(1922年)
------
附5-4 民国二十年(1931年)学龄儿童入学统计表
----
二、中等学校
------
(一)县立中等学校
--------
附5-5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简师暨初中情况简表
--------
附5-6 民国时期沈丘县立中等学校沿革表
--------
附5-7 沈丘县立初级中学民国三十五年 第一学期职教员表
------
(二)私立中学
--------
附5-8 河南私颖滨中学1946年 1947年在校学生表
--------
附5-9 私立淮中学民国三十四年第二学期教职员一览表
--------
附5-10 河南省私立豫皖中学民国三十三年度 第一学期教职统计表
--
第三节 新中国的学校
----
一、幼儿园
------
附5-11 附:1985年县直机关、工厂、街道、幼儿园概况表
------
附5-12 1956-1985年沈丘县幼儿园概况表
----
二、小学
------
附5-13 1951年完小校长教导主任登记表
------
附5-14 1963年秋沈丘县小宝塔基本情况
------
附5-15 1949-1985年沈丘县小学发展概况一览表
----
三、普通中学
------
(一)建国初期
------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
附5-16 1956年沈丘县普通中学概况表
------
(三)大跃进时期
------
(四)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六)拨乱反正后的新时期
--------
附5-17 1985年沈丘县高完中领导人登记表
--------
沈丘县初级中学领导人登记表
--------
1949-1985年沈丘县中学发展概况一览表
----
四、师范学校
----
五、高等学校
----
六、干部职工业余学校
------
(一)干部补校
------
(二)职工补校
------
(三)半工半读学校
----
七、冬学与扫盲专校
----
八、沈丘县回民学校
第六章 学制与课程设置
--
第一节 清代的学制与课程设置
----
一、书院、私塾教学内容
------
附:6-1 清代学制系统图
----
二、学堂的学制与课程
------
附6-2 癸卯学制系统图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学制与课程设置
----
一、学制
------
附6-3 壬子学制
------
附6-4 壬戊学制系统图
----
二、课程设置
------
(一)中学课程设置
--------
附6-5 初级中学课时计划表
--------
附:6-6 1945年简易师范学校教学科目表
------
(二)小学课程设置
--------
附6-7
--
第三节 新中国的学制与课程设置
----
一、学制
------
附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制系统图
----
二、课程设置
------
(一)中学课程设段
--------
附6-9 1952年普通中学初中教学计划表
--------
附6-10 1953年普通中学(初中)教学计划表
--------
附6-11 1954-1955学年度初中各年级授课时数表
--------
附6-12 1956年普通中学教学计划表
--------
附6-14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
附6-13 1981-1985年全日制六年制中学教学计划
------
(二)小学评设置
--------
附6-15 1954年小学四、二制科目时间表
--------
附6-16 1957-1958学年度小学教学计划
--------
附6-17 1981年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
附6-18 1985年沈丘师范附小科目时间表
------
(三)简易师范的课程设置
--------
附:6-19 1951年沈丘简易师范课程计划
--------
附:6-20 1957-1958学年度沈丘师范速成班教学计划
--------
附:6-11 1957-1958学年度师范教学计划
--------
附:6-22 1985年沈丘电大总课程表
--------
附:6-23 1985年沈丘县进修学校一年级一班课程表
第七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
--
第一节 教学方法
--
第二节 教学活动
----
一、建立县、乡(镇)、校三级教研组织
----
二、开展优质课教学
----
三、开展教学改革开放活动
第八章 教育质量
--
第一节 德育
--
第二节 智育
----
附表8-1 1977-1985年录取大中专人数统计表
----
附 1980-1981学年度高考质量奖
----
附表8-3 (一)外语专业
----
附表8-4 (二)理工科
----
附表8-5 三 文史科
----
附表8-6 1980-1981学年度中小学质量奖
----
附表8-7 (二)小学升学考试获奖学校
----
附表:8-8 1982年秋季高中数理化竞赛奖获学生
----
附表8-9 1982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全能赛获奖学生
----
附表8-10 1985年初中、小学全能竞赛前五名
--
第三节 体育
----
一、体育课
----
二、体育活动
------
附表 8-11 沈丘县中小学生参加省、地乒乓球比赛成绩一览表
------
附表 8-12 沈丘县中小学生参加兰排球比赛成绩一览表
------
附表 8-13 沈丘县中小学生参加省地射击比赛成绩一览表
第九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清末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育经费
----
一、经费收入及管理
----
二、经费支用
--
第三节 新中国教育经费
----
附:1950-1986年沈丘县教育经费统计表
第十章 集资办学
第十一章 勤工俭学
--
附表11-1 1975年沈丘县校办工厂
--
附表2-11 1975年沈丘县校办农林牧副业基本情况统计表
--
1979-1985年沈丘县勤工俭学收入情况统计表
第十二章 学校设备
--
第一节 校舍校具
----
附表12-1 1963年沈丘县中学房舍面积综合统计表(省统计局统劳字58号文批表)
----
附表12-2 1963年沈丘县小学房舍面积综合统计表(省统计局统劳字58号文批表)
----
附表12-3 1981-1982年沈丘县普通中小学校舍情况调查表
--
第二节 教学仪器
----
1983年沈丘县教学仪器建设情况统计表
--
第三节 图书管理
第十三章 学校管理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学校管理概况
----
附13-1 1944年沈丘县立中学行政系统图
--
第二节 建国后学校管理概况
----
一、中学组织领导管理
------
附13-1 沈丘县中等学校行政管理示意图
------
附13-2 沈丘县中等学校校内管理示意图
----
二、小学组织领导管理
------
附13-3 沈丘县小学校内管理示意图
----
三、学校管理制度
----
四、奖惩制度
------
附录:关于农村小学管理意见
----
四、学籍管理
------
附表13-4 沈丘县中学生学籍卡片
------
附录:13-1 小学生守则
------
附录1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小学生守则的通知
------
附录:13-3 中学生守则
------
附录13-4 中学生守则
------
附录:13-5 小学生守则
------
附录:13-6 沈丘师范学校“学生一日常规”
第十四章 党团少先队工会组织
--
第一节 中共党组织
----
一、党在学校地下活动
----
二、党组织的发展壮大
------
附:1985学校党支部统计表
--
第二节 共青团、少先队
----
一、共青团
----
二、少先队
--
第三节 教育工会
----
一、教育工会建立与发展
------
附14-2 1985年教育基层工会统计表
----
二、方针任务
----
三、工会活动
第十五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教师队伍的发展
----
一、民国时期教师队伍状况
----
二、建国后教师队伍发展状况
------
附表15-1 1949-1985沈丘县中小学教职工统计表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一、在职进修
----
二、函授学习
------
附表15-4 1985年进修学校、函授站领导人一览表
------
附表15-2 一九八二年高中教师文化水平统计表
------
附表15-3 一九八二年初中教师文化水平统计表
------
附表15-4 一九八二年小教师文化水平统计表
--
第三节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
第四节 教师的政治地位
----
附录
--
第五节 工资待遇
----
一、国家教师工资待遇
----
二、民办教师工资待遇
--
第六节 生活福利
第十六章 学校志
--
沈丘县私立颍滨中学
--
梓竹学校
--
沈丘县一高中
----
附表16-1 沈丘一中1954-1961年基本情况
----
附表16-2 沈丘县第一中学1962-1968年的基本情况
----
附表16-3 沈丘一中1968年--1978年的学校基本情况表
----
附表16-4 沈丘一中1978-1985年基本情况
--
沈丘师范
----
附表16-5 沈丘师范1956-1985学校基本情况表
----
附表16-6 沈丘师范学校党政组织情况
--
盆尧高中
--
沈丘回民小学
第十七章 人物志
--
一、人物传略
----
杨敬堂
----
庞正斋
----
刘乐亭
----
郑凤梧
----
霍恩堂
----
阎继臣
----
李道祥
----
严图俊
--
二、人物简介(一)
----
田彦卿
----
赵汝贞
----
王士亮
----
涂永堂
----
王振荣
----
豆忠兰
----
刘青海
----
刘相善
----
张国英
--
人物简介(二)
----
王冠瀛
----
胡爱民
----
王存厚
----
李友三
----
王秉礼
----
王灿勋
----
王柯平
----
李廷杰
----
李俊仁
----
郭子真
----
鲁益之
----
王铎
----
马锐敏
----
焦方
----
代新志
----
杨继时
----
王丕德
----
豆中化
----
高正耀
----
李自法
----
李文亭
----
王毅民
----
李学中
--
三、人物简表
----
(一)清代进士、举人、贡生、庠生
----
(二)民国时期大学毕业生
----
(三)建国前后留学生
----
(四)1985年沈丘县籍教授
----
(五)建国后历届大学毕业生(本科)名表
第十八章 教学经验
--
要给学生一些新东西--语文教学随笔
--
迅速改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
在比较中进行词语教学
--
教员与演员
第十九章 杂纪
--
一、科举考试简介
--
二、八股文简述
--
三、沈丘县学宫卧碑文
--
四、清末沈丘儿童读物
--
五、教育轶事
--
六、诗文选辑
----
(一)沙河大闸景物记
----
(二)记一堂有趣的物理课
----
(三)我又看到了雷锋
----
(四)我参加了入团宣誓大会
----
(五)葱的赞歌
----
(六)芦沟桥上有感
----
(七)校歌选
第二十章
--
附录(一)初三代数教案
--
附录(二)沈丘县一九八五年各级学校基本情况登记表
编后记
版权页
附后
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