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市志(第一卷)

萧山市志(第一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为一部独立.完整的市志.上限为1985年1月1日,下限为2001年3月25日.即萧山撤市设区日。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和衔接前志,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本志适当上溯下延,部分分志贯通古今。

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

目录

封面
萧山市志
萧山赋
印象萧山
谨以此书献给
图片
-- 1 钱塘江一线潮
-- 2 回头潮
-- 3 船斗潮
-- 1 萧山城区鸟瞰图一
-- 2 萧山城区乌瞰图二
-- 附图:海浪
-- 1 湘湖雪景
-- 1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夜景
-- 1 1985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前左二)视察萧山红山农场
-- 2 1992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前左四)到萧视察瓜沥镇航民村
-- 1 1993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左二)视察萧山红山农场时在职工家中
-- 2 1995年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前左三)视察萧山红山农场
-- 3 1995年11月29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尚昆(前左
-- 4 2000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前右一)到萧视察万向集团
-- 1 200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前左二)到萧视察万向集团
-- 2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先后于1991年10月25日、1995年5月15日、2000年5月11日3次
-- 3 2000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前左三)到萧视察浙江传化化学集团
-- 4 2000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前左三)到萧视察宁围中心信用社
-- 1 1988年3月19日,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前右)访问萧山红山农场
-- 2 1993年11月27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前右)访问萧山红山农场
-- 3 1994年9月23日,斐济总理西蒂韦尼·兰布卡{左五)访问萧山红山农场时在职工家中做客
-- 4 1996年9月6日,赤道几内亚总统特奥多罗·奥比昂·恩圭马·姆巴索戈(前右)访问萧山经济技术开发
-- 1 人民广场
-- 2 南江公园夜景
-- 1 北山通览夜景
-- 2 城雕
-- 3 市心中路与金城路十字路口
-- 1 老城居民住宅区一角
-- 2 新区居民住宅区一角
-- 3 行政中心升旗仪式
-- 4 喜迎香港回归祖国游行
-- 5 喜迎澳门回归祖国世纪婚典
-- 6 企业退休人员巡游展示
-- 1 萧山行政中心
-- 2 萧山第三自来水厂
-- 3 萧山城市污水处理厂
-- 1 萧山广播电视中心
-- 2 萧山日报社
-- 3 萧山中学
-- 4 萧山第一人民医院
-- 5 萧山中医院
-- 1 纪念萧山解放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 2 楼塔细十番
-- 3 河上板龙
-- 4 萧山籍著名莲花落演员翁仁康表演节目
-- 1 萧山市第十三届全民运动会
-- 2 99中国国际女子排球赛
-- 3 楼塔乡村篮球赛
-- 4 萧山体育馆
-- 5 萧山电影院
-- 6 萧山剧院
-- 1 万向集团
-- 2 浙江传化化学集团
-- 3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 4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楼
-- 5 萧山创业中心
-- 6 1993年6月台湾机械工业区奠基
-- 1 萧山商业城
-- 2 浙江(中国)花木城
-- 3 萧山二轻超市
-- 4 新世纪广场
-- 1 萧山火车站
-- 2 萧山汽车站
-- 3 戴村镇云石狮山盘山公路
-- 1 市心北路与机场公路立交
-- 2 杭州绕城高速公路与杭金衢高速公路立交
-- 3 杭金衢、沪杭甬高速公路立交
-- 4 杭金衢高速公路临浦出入口
-- 1 钱塘江大桥
-- 2 钱江二桥
-- 3 钱江三桥
-- 4 钱江五桥
-- 1 瓜沥镇貌
-- 2 红山农场
-- 3 党山镇梅林村
-- 4 瓜沥镇航民村
-- 1 收割晚稻
-- 2 收获油菜籽
-- 3 前进乡山海村春粮高产示范方
-- 4 城厢镇姚家畈村民姚荣祥的棚栽食用仙人掌
-- 5 苗木基地
-- 6 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樱桃番茄
-- 1 围垦区野鸭养殖
-- 2 湘湖农场引进荷兰奶牛
-- 3 生猪饲养(梅林湾农场)
-- 4 围垦区南美白对虾分拣供出口
-- 1 围垦大堤
-- 2 围垦区春色
-- 3 围垦区水产养殖
-- 4 围垦区桃园
-- 1 仿南宋官窑瓷器
-- 2 萧山花边
-- 3 萧山萝卜干
-- 4 萧山鸡
-- 5 湘湖莼菜
-- 6 所前青梅
-- 7 杜家杨梅
-- 1 浦阳桃花水母
-- 2 进化林场茶园
-- 3 白鹭栖息
-- 4 戴村狮山瀑布
-- 5 义桥黄石垄水库
-- 1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距今8000~7000年的独木舟
-- 2 跨湖桥遗址发掘现场
-- 3 跨湖桥遗址出土文物
-- 4 东汉黑釉五管瓶
-- 1 革命烈士纪念碑
-- 2 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
-- 3 南阳钱江观潮城
-- 4 东方文化园
-- 1 杭州乐园
-- 2 三江夕照
-- 3 山里人家
-- 4 第二届萧山杜家杨梅节
-- 5 进化探梅
-- 萧山市在长三角地理位置图
-- 萧山市卫星影像图
-- 萧山市地势图
-- 萧山市政区图(1988)
-- 萧山市政区图(1992)
-- 萧山市政区图(1996)
-- 萧山市政区图(2000)
-- 萧山市城区图
-- 萧山市交通图
-- 萧山市水利图
-- 萧山市历次围垦图
杭州市萧山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萧山市志》编辑部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编纂说明
总目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 萧山要事
-- 领导视察考察
---- 专记: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三次视察萧山
-- 外国及港澳台宾客访问萧山
第一编 跨湖桥文化
-- 第一章 跨湖桥文化遗址
---- 第一节 跨湖桥遗址
---- 第二节 下孙遗址
---- 第三节 下孙遗址与跨湖桥遗址的关系
---- 第四节 跨湖桥文化时期的地貌
-- 第二章 跨湖桥文化遗迹
---- 第一节 独木舟
---- 第二节 建筑遗迹
---- 第三节 橡子窖藏遗迹
---- 第四节 灰坑、柱坑遗迹
-- 第三章 跨湖桥文化遗物
---- 第一节 陶器
---- 第二节 石器
---- 第三节 木器
---- 第四节 骨器 角器
---- 第五节 动植物遗存
------ 附一:从猪骨推测跨湖桥文化时期已有家养猪
------ 附二:跨湖桥文化时期已有家犬的推测
-- 第四章 跨湖桥文化研究与遗址保护
---- 第一节 跨湖桥文化命名
---- 第二节 跨湖桥文化特征
------ 附:跨湖桥文化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 第三节 跨湖桥文化研究成果
---- 第四节 跨湖桥遗址保护
第二编 政区
-- 第一章 区位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区位优势
-- 第二章 建置
---- 第一节 县
---- 第二节 市
-- 第三章 境域
---- 第一节 县境
---- 第二节 市域
-- 第四章 区划
---- 第一节 建县时期
---- 第二节 设市时期
-- 第五章 城区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市区
第三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矿藏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岩石
---- 第三节 构造
---- 第四节 矿藏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钱塘江河口
---- 第二节 平原
---- 第三节 低山丘陵
------ 附:萧山市主要山岭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温
---- 第二节 降水和蒸发
---- 第三节 日照
---- 第四节 降雪
---- 第五节 风
---- 第六节 雾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湖泊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钱江潮
---- 第一节 涌潮成因
---- 第二节 潮候
---- 第三节 潮速
---- 第四节 潮位
---- 第五节 潮差
------ 附:潮难
-- 第六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七章 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 野生动物
---- 第二节 野生植物
-- 第八章 灾异
---- 第一节 气象灾害
---- 第二节 地质灾害
---- 第三节 潮患
第四编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环境质量
---- 第一节 水环境质量
---- 第二节 大气环境质量
---- 第三节 声环境质量
---- 第四节 土壤环境质量
-- 第二章 环境污染源
---- 第一节 工业污染源
---- 第二节 农业污染源
---- 第三节 生活污染源
---- 第四节 交通污染源
-- 第三章 环境监测
---- 第一节 水环境监测
---- 第二节 大气环境监测
---- 第三节 声环境监测
---- 第四节 污染源监测
-- 第四章 环境污染治理
---- 第一节 水污染治理
---- 第二节 大气污染治理
---- 第三节 噪声污染治理
---- 第四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
-- 第五章 环境管理
---- 第一节 规划管理
---- 第二节 建设项目管理
---- 第三节 排污收费管理
---- 第四节 监督管理
---- 第五节 技术管理
-- 第六章 生态保护
---- 第一节 水资源生态保护
---- 第二节 土地生态保护
---- 第三节 生物生态保护
---- 第四节 矿山生态保护
---- 第五节 生态农业建设
---- 第六节 生态示范乡村建设
---- 第七节 生态城市人居建设
第五编 土地
-- 第一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土地面积
---- 第二节 土地类型
---- 第三节 待开发土地资源
---- 第四节 农业后备土地资源
---- 第五节 坡地资源
---- 第六节 农业地质资源
-- 第二章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 附录:萧山市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有关操作办法(试行)
---- 第二节 地产市场
---- 第三节 土地划拨制度改革
---- 第四节 农村住宅用地改革
---- 第五节 土地收购与储备
---- 第六节 征地补偿与安置
-- 第三章 土地利用
----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
---- 第二节 土地开发
-- 第四章 土地保护
---- 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
---- 第二节 水土保持
---- 第三节 土地整治
-- 第五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规章制订
---- 第二节 国土教育
---- 第三节 地籍管理
---- 第四节 用地管理
---- 第五节 土地经济管理
------ 附录:图5-5-191 民国13~23年(1924~1934)萧山县衙前一带地价(银圆)
---- 第六节 土地监察
第六编 人口
-- 第一章 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密度
-- 第二章 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附:表6-2-82 百岁老人名录
---- 第三节 民族构成
---- 第四节 职业构成
---- 第五节 婚姻构成
-- 第三章 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人口迁移
---- 第三节 人口流动
-- 第四章 素质
---- 第一节 身心素质
---- 第二节 文化素质
---- 第三节 道德素质
------ 附一:典型事例选录
------ 附二:公众心目中公务员道德素质现状调查
---- 第四节 萧山精神
-- 第五章 婚育 家庭
---- 第一节 婚育
---- 第二节 家庭
-- 第六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计划生育政策
---- 第二节 计划生育管理
---- 第三节 技术服务
第七编 居民生活
-- 第一章 居民收入
---- 第一节 农村居民收入
---- 第二节 城镇居民收入
---- 第三节 收入差距
-- 第二章 居民消费
---- 第一节 消费水平
------ 附录一:萧山市城镇居民消费新特点
------ 附录二:萧山市城镇居民新的消费形态逐步形成--衣着成衣化、家电购买多、开始重娱乐
------ 附录三:萧山市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
------ 附录四:萧山市城镇居民兴起“享受型”消费
------ 附录五:南阳镇工资、工价、农民年人均收入和物价
---- 第二节 生存消费
------ 附录一:坎山镇村民膳食起变化--早饭"市场化",中饭"食堂化",晚饭"家庭化"
------ 附录二:旧时的早餐
------ 附录三:羞羞答答话早点
------ 附录四:萧山城厢镇某居民家庭的日常消费
---- 第三节 发展消费
---- 第四节 享乐消费
------ 附录:萧山理发收费
---- 第五节 城乡居民消费比较
-- 第三章 家庭积累
---- 第一节 家庭流动资产积累
---- 第二节 家庭固定资产积累
第八编 水利
-- 第一章 江河整治
---- 第一节 浦阳江及主要支流治理
---- 第二节 平原河网治理
-- 第二章 堤塘
---- 第一节 江堤海塘
---- 第二节 标准堤塘
-- 第三章 水库涵闸堰坝
---- 第一节 水库
---- 第二节 涵闸
---- 第三节 堰坝
-- 第四章 机电排灌
---- 第一节 排灌站更新改造
---- 第二节 灌区田间配套工程
-- 第五章 防汛防旱
---- 第一节 指挥体系
---- 第二节 水情测报
---- 第三节 抗洪抢险
---- 第四节 防汛物资
---- 第五节 防洪、防台、防潮预案
---- 第六节 抗御旱灾
-- 第六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水工程管理
----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
---- 第三节 水政管理
第九编 交通
-- 第一章 航空
---- 第一节 机场建设
---- 第二节 航空运输
---- 第三节 民航管理
-- 第二章 铁路
---- 第一节 线路
---- 第二节 桥梁 隧道
---- 第三节 站场 道口
---- 第四节 客运
---- 第五节 货运
---- 第六节 管理
-- 第三章 公路
---- 第一节 线路
---- 第二节 桥梁 隧道
---- 第三节 建设与养护
------ 附一:萧山交通工程企业
------ 附二:萧山公路收费站
---- 第四节 客运
---- 第五节 货运
---- 第六节 管理
------ 附:萧山机动车维修企业
-- 第四章 水路
---- 第一节 航道
---- 第二节 港航设施
---- 第三节 客运
---- 第四节 货运
------ 附:萧山水运企业、船舶修造企业
---- 第五节 管理
第十编 城市建设
-- 第一章 城市规划
---- 第一节 规划编制
---- 第二节 规划管理
---- 第三节 城市测绘
-- 第二章 老城改造
---- 第一节 街巷建设
---- 第二节 城河整治
---- 第三节 桥梁修建
---- 第四节 路灯照明
---- 第五节 隧道北山通览
-- 第三章 新区开发
---- 第一节 路网建设
---- 第二节 河道治理
---- 第三节 商贸房 住房建设
-- 第四章 副城建设
---- 第一节 建设规划
---- 第二节 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建设进程
-- 第五章 城市建筑
---- 第一节 公共建筑
---- 第二节 住宅建筑
-- 第六章 公用事业
---- 第一节 城市交通
---- 第二节 排水排污
---- 第三节 供水 节水
---- 第四节 供电 用电
---- 第五节 供气 供热
---- 第六节 城市广场
---- 第七节 停车场
-- 第七章 园林绿化
---- 第一节 公园绿地
---- 第二节 城市雕塑
---- 第三节 园林绿化管理
-- 第八章 城市管理
---- 第一节 环卫管理
---- 第二节 市容市貌
---- 第三节 创建卫生城市
------ 附:萧山居民居住环境状况调查--90年代与现在对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调查
第十一编 农村农民农业
--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 第三节 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
---- 第四节 土地股份制
-- 第二章 农村经济运行机制改革
---- 第一节 生产运行机制改革
---- 第二节 农产品购销机制改革
-- 第三章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 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第四章 农村经济组织和管理
---- 第一节 农村经济组织
---- 第二节 村级财务管理
---- 第三节 扶持贫困地区
------ 附:萧山市扶持贫困村名录
---- 第四节 社会化服务
-- 第五章 农村建设
---- 第一节 村庄环境
---- 第二节 村庄规模
---- 第三节 村镇建设
---- 第四节 小康村 新农村
------ 附:红旗村、标兵村选介
---- 第五节 农村能源
---- 第六节 扶农政策
---- 第七节 农村社会问题
-- 第六章 农民
---- 第一节 农业人口
---- 第二节 外来农民工
------ 附:北干街道兴议村外来务工人员情况调查
----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
---- 第四节 农民技术人员
---- 第五节 农民企业家
---- 第六节 农民田间劳作
---- 第七节 农民收入
---- 第八节 农民消费
------ 附:楼塔镇儒坞村燃能结构变化调查
---- 第九节 农民住宅
---- 第十节 农民福利
---- 第十一节 农民负担
---- 第十二节 农民困惑
---- 第十三节 农民观念
------ 附:萧山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调查--90年代与现在农村居民对农业状况满意度分析
-- 第七章 农业产业化
---- 第一节 农业龙头企业
---- 第二节 资金投入
---- 第三节 招商引资
------ 附:工商企业已成为萧山农业投入的重要力量
---- 第四节 农产品加
---- 第五节 名牌战略
-- 第八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附:萧山粮食安全调查
---- 第二节 油料作物
---- 第三节 棉麻作物
------ 附:黄、红麻脱胶技术
---- 第四节 蔬菜
---- 第五节 瓜果作物
---- 第六节 茶叶
---- 第七节 蚕桑
---- 第八节 病、虫、草、鼠害与天敌
------ 附一:1987-2003年萧山农田害鼠种群动态调查
------ 附二:革命草突然大面积消失寻秘
------ 附三:萧山农田杂草种类分布情况调查
-- 第九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特)禽
---- 第三节 苗禽孵化
---- 第四节 蜜蜂
-- 第十章 渔业
---- 第一节 水产资源
---- 第二节 鱼苗 鱼种
---- 第三节 水产养殖
---- 第四节 捕捞
-- 第十一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绿化造林
---- 第三节 林木种苗
---- 第四节 森林保护
-- 第十二章 花卉 苗木
---- 第一节 花卉 盆景
---- 第二节 苗木
------ 附:“龙柏烧狗肉”现象
---- 第三节 浙江(中国)花木城
-- 第十三章 农业科技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良种
---- 第三节 土壤肥料
---- 第四节 栽培技术
---- 第五节 养殖技术
---- 第六节 防治技术
---- 第七节 农业科研及推广机构
-- 第十四章 农具农机
---- 第一节 农具
---- 第二节 农机
---- 第三节 专业培训与供应
-- 第十五章 农业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动植物检疫
---- 第二节 农资管理
---- 第三节 林政管理
---- 第四节 渔政管理
---- 第五节 农机监理
-- 第十六章 名优农产品
---- 第一节 萝卜干
------ 附录:萧山萝卜干制作工艺
---- 第二节 霉干菜
---- 第三节 杨梅
---- 第四节 青梅
---- 第五节 胡瓜
---- 第六节 浙江龙井
---- 第七节 络麻
---- 第八节 萧山鸡
---- 第九节 湘湖莼菜
---- 第十节 “五月拔”大豆
第十二编 垦区开发
-- 第一章 围涂造地
---- 第一节 新围江涂
---- 第二节 抢险固堤
---- 第三节 围垦组织
------ 附录一:围涂治江 造福子孙
------ 附录二:关于“新围垦种”移民情况调查和今后意见的报告
-- 第二章 基本建设
---- 第一节 水利设施
---- 第二节 配套设施
---- 第三节 农田建设
-- 第三章 垦区农场
---- 第一节 国有农垦场
---- 第二节 集体农场
---- 第三节 军垦农场 水利开发场
-- 第四章 垦区农业
---- 第一节 萧山现代农业开发区
---- 第二节 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
---- 第三节 粮油生产基地
---- 第四节 棉麻生产基地
---- 第五节 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 第六节 畜禽蜂养殖基地
---- 第七节 水产养殖基地
---- 第八节 苗木、蚕桑基地
---- 第九节 防护林基地
---- 第十节 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 第五章 垦区工业
---- 第一节 南阳经济开发区
---- 第二节 农垦工业
---- 第三节 水利工业
---- 第四节 乡村工业
---- 第五节 建筑业
---- 第六节 企业选介
-- 第六章 垦区商业
---- 第一节 网点设置
---- 第二节 粮油购销
---- 第三节 农产品收购
---- 第四节 农产品出口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附:垦区自发劳动力市场
《萧山市志》第一卷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