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指导思想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和田县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
内容时限:
1952-2012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编委会
序
凡例
图片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区域环境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建置、区划
--
第三节 自然环境
--
第四节 社会环境
--
第五节 经济环境
--
第六节 金融环境
第二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社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理事会
--
第四节 监事会
--
第五节 经营管理层
--
第六节 机构沿革
--
第七节 内设机构
--
第八节 基层信用社
--
第九节 改制信用社
第三章 职工队伍
--
第一节 员工构成
--
第二节 员工管理
--
第三节 工资
--
第四节 福利
--
第五节 离退休人员管理
第四章 人民币
--
第一节 人民币收兑
--
第二节 残损人民币兑换
--
第三节 反假币
--
第四节 反洗钱
第五章 股 金
--
第一节 股权设置
--
第二节 入股与增资扩股
--
第三节 股息分红
--
第四节 退股转让
第六章 存 款
--
第一节 单位存款
--
第二节 储蓄存款
--
第三节 存款组织
第七章 贷 款
--
第一节 贷款管理
--
第二节 自然人贷款
--
第三节 法人贷款
--
第四节 民生贷款
第八章 利 率
--
第一节 存款利率
--
第二节 贷款利率
--
第四节 利率的管理
第九章 资产风险管理
--
第一节 机制建设
--
第二节 不良贷款分类管理
--
第三节 不良贷款清收与处置
--
第四节 损失类贷款核销
--
第五节 抵债资产管理
--
第六节 非信贷资产分类管理
--
第七节 抗风险能力
--
第八节 专项行动
第十章 信用工程
--
第一节 组织体系
--
第二节 “信用户”的评定
--
第三节 “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
--
第四节 “信用户(村、乡)”管理
--
第五节 信贷协管员队伍建设
第十一章 优扶政策
--
第一节 人民银行优扶政策
--
第二节 财政优扶政策
--
第三节 税收减免政策
--
第四节 自治区联社的优扶政策
第十二章 会计出纳
--
第一节 会计
--
第二节 出纳
--
第三节 综合柜员制与会计主管委派制
第十三章 中间业务
--
第一节 中间业务种类和管理
--
第二节 结算业务
--
第三节 代理业务
--
第四节 电子银行产品中间业务
第十四章 电子银行业务
--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
--
第二节 银行卡(玉卡)
--
第三节 自动柜员机
--
第四节 电子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第十五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财务管理制度
--
第二节 资产、负债和资本金管理
--
第三节 成本管理
--
第四节 决算管理
--
第五节 利息管理
--
第六节 提留及其他管理
--
第七节 营业收入与盈亏
--
第八节 统计工作
第十六章 固定资产
--
第一节 固定资产管理
--
第二节 固定资产购建和处置
--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七章 稽核审计
--
第一节 机构和制度建设
--
第二节 内部审计
--
第三节 外部审计
--
第四节 相关单位检查
--
第五节 案件查处
第十八章 安全保卫
--
第一节 安全保卫机构队伍及制度建设
--
第二节 安全保卫措施
--
第三节 安全保卫检查
--
第四节 维稳与综合治理
--
第五节 案件整改防范
第十九章 社务管理
--
第一节 后勤管理
--
第二节 车辆管理
--
第三节 物品采购
--
第四节 管理制度
第二十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县联社党组织
--
第二节 纪检监察
--
第三节 群团组织
第二十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文明创建活动
--
第三节 民族团结教育
--
第四节 军民共建
--
第五节 信合爱心基金
--
第六节 企业文化
第二十二章 人 物
--
第一节 人物简介
--
第二节 先进人物名表
附录
--
一、大事记(2013~2014年)
--
二、工作总结(2006~2011年)
--
三、调研分析报告
--
四、文件选辑
--
五、报刊文摘
--
六、回忆录
--
七、2013年和田县联社经济发展概况
--
八、第三届社员代表大会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