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志

南召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南召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86-2002

出版时间: 2007年04月

目录

封面
南召县志1986-2002
南召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南召县志》(1986~2002)编辑人员
南召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人员
序一
-- 中共南召县委书记刘建国
序二
-- 南召县人民政府县长赵景然
凡例
图片
-- 南召县政区图
-- 南召县地势图
-- 南召县县城平面图
-- 道教圣地北顶五朵山
-- 鸭河渔歌
-- 石人册迎客松
-- 千年野杜鹃
-- 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石人山云海
-- 天然林区
-- 九龙沟瀑布群
-- 百尺潭大瀑布
-- 南召猿人遗址
-- 楚长城遗址
-- 堆雕人物花卉建筑杯(明代)
-- 清代五彩瓶
-- 头形葵花纹瓷枕(宋代)
-- 网络背壶(新时器时代)
-- 千年古刹——丹霞寺
-- 青花瓷瓶(清代)
-- 南召猿人牙齿化石
---- 舌侧观
---- 颊侧观
---- 远中面观
---- 近中面观
---- 咬合面观
-- 陶埙(新石器时期)
-- 铜方壶(汉代)
-- 大型石铲(新石器时期)
-- 清代石塔
-- 元代砖塔
-- 中华路夜景
-- 县城全景
-- 人民路南段
-- 中共南召县委办公地址
-- 南召县人民政府
-- 南召客车站
-- 车站一角
-- 焦枝铁路南召站
-- 207国道南召段
-- 景区公路
-- 山区盘山公路
-- 黄鸭河公路二桥
-- 县城滨河公园
-- 滨河公园一角
-- 黄鸭河橡胶一坝
-- 鸭河半岛宾馆
-- 县广电大楼
-- 南召宾馆
-- 县电信大楼
-- 电网改造
-- 110千伏变电站
-- 鸭河口310千尤瓦火电厂夜景
-- 回龙抽水蓄能电站开工仪式
-- 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
-- 手扶拖拉机播种
-- 小麦“一喷三防”
-- 改造后的坡耕地
-- 南召县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县揭牌仪式
-- 苗木温室大棚
-- 地膜花生
-- 大葱基地
-- 优质南召辛夷
-- 奖状
-- 千年银杏(夫妻树)
-- 柞丝
-- 一化柞茧
-- 一化柞蚕
-- 奖状
-- 柞蚕养殖
-- 山茱萸
-- 南召辛互
-- 香菇
-- 伏良品种云阳椒
-- 黄花菜(金针)
-- 板栗
-- 黑木耳
-- 花生米
-- 马市坪梅花鹿养殖基地
-- 波尔山羊繁殖育种基地
-- 山黄牛养殖
-- 水草丰茂的山乡牧场
-- 鸭河口水库库区农民利用库汉水面发展规模鸭、鹅养殖
-- 四棵树乡盆窑村万头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
-- 七彩山鸡养殖场
-- 纳米级碳酸钙粉
-- 县汽车配件厂生产的汽车半轴
-- 己成规模的大理石加工业
-- 大理石工艺品
-- 柞丝产品
-- 南召地毯
-- 南阳绢纺厂车间(云阳麻绢厂)
-- 柞绢工艺绸
-- 机械化缫丝
-- 语音教学
-- 城关镇—小微机教室
-- 白土岗埝坪希望小学欧式教学楼
-- 城关镇第一小学校园一角
-- 城关镇第二初中校园一角
-- 多功能麻醉机
-- 日本产富士牌电子胃镜
-- 村级卫生室
-- X光闭路电视系统
-- 德国西门子全身CT机
-- 世界银行项目官员到南召检查卫生项目
-- 县第一人民医院
-- 云阳镇朱坪文明新村文化广场
-- 南召县艺术团下乡慰问演出
-- 白土岗镇中王庙文明新村文化广场
-- 元宵节灯谜
-- 证书
-- 县新华书店营业大厅
-- 民间文艺——高跷
-- 民间文艺——龙灯舞
-- 农村物资交流会
-- 全民运动会开幕式
-- 五运会大型团体表演
-- 敬老院一角
-- 东花园文明新村
-- 乔端镇白水河深山移民新村鸟瞰
-- 画家笔下的南召山水——《南召胜境北京画院作品集》作品选
---- 《龙潭瀑布》王绍明作
---- 《南召有奇峰》王文芳作
---- 《渔哥》王明明作
---- 《南召胜境百尺潭》金连经作
---- 《黄鸭河畔》李起作
---- 《九龙沟积翠》王明明、杨延文、张仁芝、庄小雷、李小可(合作)
-- 中共南召县委常务委员会委员
-- 南召县人大常委会领导成员
-- 南召县人民政府领导成员
-- 政协南召县委员会领导成员
-- 《南召县志》评审会议省、市、县全体参评人员
-- 南召县史志办全体工作人员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卷一 建置 区划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三章 地名变更
-- 第四章 乡镇概况
卷二 环境与保护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岩浆岩
---- 第三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势
---- 第二节 地形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日照与辐射
---- 第二节 温度与无霜期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风
---- 第五节 气象服务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 野生植物
---- 第二节 野生动物
-- 第七章 矿藏
---- 第一节 金属矿藏
---- 第二节 非金属矿藏
---- 第三节 燃料矿藏
---- 第四节 地热矿泉水矿藏
---- 第五节 矿产资源管理
-- 第八章 重大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地质灾害
---- 第二节 气象灾害
-- 第九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状况
---- 第二节 污染防治
---- 第三节 环境监测
---- 第四节 机构
卷三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规模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流动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第二节 出生人口控制
---- 第三节 优生优育
---- 第四节 节育技术服务
---- 第五节 机构
卷四 土地
-- 第一章 土地使用制度
---- 第一节 农业用地使用制度
---- 第二节 非农业用地使用制度
-- 第二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
---- 第一节 农业用地
---- 第二节 非农业用地
---- 第三节 未利用土地
----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
---- 第五节 土地开发与基本农田保护
-- 第三章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一节 建设用地计划管理
---- 第二节 建设用地审批管理
-- 第四章 地政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土地申报登记与确权发证
---- 第二节 土地详查
---- 第三节 土地变更调查
-- 第五章 土地监察
---- 第一节 非农业用地清查
---- 第二节 开展“三无”乡镇活动
-- 第六章 机构
---- 第一节 县土地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乡镇土地管理机构
卷五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建设规划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市场
---- 第四节 住房
---- 第五节 供水
---- 第六节 排水
---- 第七节 园林绿化
---- 第八节 环卫设施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村庄规划与建设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建筑管理
--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二节 房屋产权产籍管理
---- 第三节 房地产市场管理
-- 第五章 机构
卷六 交通
-- 第一章 公路
---- 第一节 国道
---- 第二节 省道
---- 第三节 县道
---- 第四节 乡道
---- 第五节 村道
-- 第二章 铁路航道
---- 第一节 铁路
---- 第二节 航道
-- 第三章 桥梁
---- 第一节 桥涵概况
---- 第二节 主要桥梁简介
-- 第四章 运输
---- 第一节 客运
---- 第二节 货运
---- 第三节 主要运输企业简介
-- 第五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公路管理
---- 第二节 运输管理
-- 第六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卷七 邮政电信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政设施
---- 第二节 邮路
---- 第三节 邮件寄递
---- 第四节 集邮
---- 第五节 机构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固定电话
---- 第二节 移动电话
---- 第三节 多媒体
---- 第四节 无线寻呼
---- 第五节 电报
---- 第六节 机构
卷八 电业
-- 第一章 输电线路
---- 第一节 110千伏输电线路
---- 第二节 35千伏输电线路
-- 第二章 变电
---- 第一节 110千伏变电站
---- 第二节 35千伏变电站
-- 第三章 配电
---- 第一节 配电线路
---- 第二节 配电变压器
---- 第三节 农网改造
-- 第四章 用电
---- 第一节 农业用电
---- 第二节 工业用电
---- 第三节 生活用电
-- 第五章 电业管理
---- 第一节 三电管理
---- 第二节 农电管理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六章 机构
卷九 水利
-- 第一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大型水库
---- 第二节 中型水库
---- 第三节 小型水库
---- 第四节 农田水利工程
---- 第五节 人畜饮水工程
---- 第六节 水利工程管理
-- 第二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 第三节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 第四节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
-- 第三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防汛
---- 第二节 抗旱
-- 第四章 水产
---- 第一节 水产资源
---- 第二节 渔业生产
---- 第三节 渔政管理
-- 第五章 鸭河口库区移民开发
---- 第一节 移民安置
---- 第二节 库区开发
-- 第六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卷十 改革开放
--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工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财税体制改革
---- 第四节 商贸流通体制改革
-- 第二章 政治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机构改革
----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三节 民主法制化建设
-- 第三章 对外开放
---- 第一节 对外宣传
---- 第二节 开放优惠政策
---- 第三节 招商引资
---- 第四节 对外经济贸易
---- 第五节 对外开放重点县
卷十一 农村经济
-- 第一章 农业区划与农业产业化
---- 第一节 农业区划
----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
-- 第二章 农业开发项目
---- 第一节 旱地农业开发
---- 第二节 “三荒”治理
---- 第三节 粮食自给工程
---- 第四节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三章 农村经济管理与服务
---- 第一节 农村财务管理
---- 第二节 农业承包合同管理
---- 第三节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 第四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 第五节 农村能源开发
-- 第四章 农村小康建设与“三村”建设
---- 第一节 小康村建设
---- 第二节 “三村”建设
-- 第五章 机构
卷十二 种植业
-- 第一章 耕地
---- 第一节 面积
---- 第二节 土壤类型
-- 第二章 农作物生产
---- 第一节 种植结构
---- 第二节 粮食生产
---- 第三节 油料生产
---- 第四节 蔬菜生产
---- 第五节 其他作物生产
-- 第三章 农业科技
---- 第一节 实用技术推广与应用
---- 第二节 良种培育引进与推广
-- 第四章 植物保护
---- 第一节 病虫害预测预报
---- 第二节 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
---- 第三节 植物检疫
-- 第五章 农业机械化
---- 第一节 农机普及
---- 第二节 农机安全监理
---- 第三节 农机物资供应
---- 第四节 农机技术培训
---- 第五节 农机科研与推广
---- 第六节 农业机械维修
-- 第六章 机构
---- 第一节 农业机构
---- 第二节 农机管理机构
卷十三 林业
-- 第一章 林业资源
---- 第一节 林地
---- 第二节 林种 树种
---- 第三节 古树名木
---- 第四节 林业产品
-- 第二章 植树造林
---- 第一节 项目工程造林
---- 第二节 灭荒造林
---- 第三节 飞播造林
---- 第四节 退耕还林
---- 第五节 四旁植树
---- 第六节 义务植树
-- 第三章 林业基地建设
---- 第一节 松树基地
---- 第二节 辛夷基地
---- 第三节 苹果基地
---- 第四节 山茱萸基地
---- 第五节 速生杨基地
---- 第六节 油桐基地
---- 第七节 杉木基地
---- 第八节 板栗基地
---- 第九节 杜仲基地
-- 第四章 林业科技
---- 第一节 品种引进与推广
---- 第二节 良种选育
---- 第三节 新技术引进
---- 第四节 科技培训
-- 第五章 林业资源保护
---- 第一节 林政管理
---- 第二节 护林防火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 第六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企事业单位
---- 第三节 森林公安机关
卷十四 蚕业
-- 第一章 柞蚕
---- 第一节 柞蚕坡
---- 第二节 柞蚕种
---- 第三节 柞蚕生产
-- 第二章 桑蚕
---- 第一节 桑树
---- 第二节 桑蚕生产
-- 第三章 蚕业科技
---- 第一节 实用技术革新
---- 第二节 科技成果
-- 第四章 机构
卷十五 畜牧业
-- 第一章 畜牧资源
---- 第一节 畜禽品种与改良
---- 第二节 饲草饲料
-- 第二章 畜牧生产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专业养殖
-- 第三章 防疫检疫
---- 第一节 防疫
---- 第二节 检疫
---- 第三节 兽药管理
-- 第四章 机构
卷十六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乡镇企业改革
-- 第二章 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节 产品结构
-- 第三章 支柱产业
---- 第一节 地毯业
---- 第二节 大理石开采加工业
---- 第三节 建筑业
---- 第四节 食用菌开发
---- 第五节 花生米加工
-- 第四章 名星企业选介
-- 第五章 名优特新产品选介
-- 第六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人事管理
---- 第二节 劳动工资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七章 机构
卷十七 工业
--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 第一节 全民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非公有制工业
-- 第二章 门类
---- 第一节 矿产开发
---- 第二节 建材
---- 第三节 化工
---- 第四节 纺织
---- 第五节 地毯
---- 第六节 绣品制衣
---- 第七节 机械
---- 第八节 发电
---- 第九节 植物叶类加工
---- 第十节 粮油加工
---- 第十一节 食品加工
-- 第三章 科技进步
---- 第一节 技术革新改造与项目建设
---- 第二节 新产品开发
-- 第四章 名优产品选介
-- 第五章 企业管理
-- 第六章 驻南召工业企业简介
-- 第七章 机构
卷十八 商贸业
-- 第一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商品经营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三节 公司简介
---- 第四节 机构
--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经营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支农系列化服务
---- 第四节 公司简介
---- 第五节 机构
-- 第三章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一节 优惠政策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四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油收购
---- 第二节 粮油储运
---- 第三节 粮油供销
---- 第四节 粮油贸易
---- 第五节 机构
-- 第五章 物资流通
---- 第一节 物资经营
---- 第二节 物资市场管理
---- 第三节 机构
-- 第六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服务
---- 第三节 宾馆简介
-- 第七章 石油供应
---- 第一节 储运
---- 第二节 销售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 第八章 专卖 专营
---- 第一节 烟草专卖
---- 第二节 食盐专营
卷十九 旅游业
-- 第一章 人文景观
---- 第一节 古人类遗址
---- 第二节 楚长城遗址
---- 第三节 古寺观
-- 第二章 自然景观
---- 第一节 宝天曼自然风景区
---- 第二节 石人山南麓自然风景区
---- 第三节 鸭河口水库游览区
-- 第三章 旅游开发与管理
----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
---- 第二节 宣传推介
---- 第三节 旅游管理与服务
---- 第四节 旅游线路
---- 第五节 机构
卷二十 金融
-- 第一章 金融体制改革
---- 第一节 人民银行职能沿革
---- 第二节 金融体系改革
---- 第三节 金融宏观调控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货币发行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金银管理
---- 第四节 反假人民币
-- 第三章 存款 贷款
---- 第一节 存款
---- 第二节 贷款
-- 第四章 结算
---- 第一节 结算方式
---- 第二节 结算管理
---- 第三节 联行清算
---- 第四节 同城票据交换
-- 第五章 资金管理
---- 第一节 利率管理
---- 第二节 信贷资金管理
-- 第六章 金融机构
----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南召县支行
---- 第二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南召县支行
----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南召县支行
---- 第四节 中国农业银行南召县支行
---- 第五节 中国银行南召县支行
---- 第六节 中国建设银行南召县支行
---- 第七节 南召县农村信用社
---- 第八节 南召县瑞丰农村信用社
------ 附一:邮政储蓄
------ 附二:“两会一部”
-- 第七章 保险
---- 第一节 财产保险
---- 第二节 人寿保险
---- 第三节 机构
卷二十一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四节 财政监督
---- 第五节 机构
-- 第二章 国税
---- 第一节 税种
---- 第二节 纳税申报
---- 第三节 征收管理
---- 第四节 稽征检查
---- 第五节 协税护税
---- 第六节 涵养税源
---- 第七节 机构
-- 第三章 地税
---- 第一节 税种
---- 第二节 征收管理
---- 第三节 稽查监察
---- 第四节 税收减免
---- 第五节 纳税服务
---- 第六节 机构
卷二十二 计划统计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计划体制
---- 第二节 计划编制
---- 第三节 计划执行
---- 第四节 重点项目管理
---- 第五节 以工代赈
---- 第六节 信息工作
---- 第七节 机构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统计报表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统计服务
---- 第四节 统计监督
---- 第五节 机构
卷二十三 工商物价管理
--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 经济监督检查
---- 第七节 机构
-- 第二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改革
---- 第二节 价格调整
---- 第三节 价格检查
---- 第四节 价格水平
---- 第五节 机构
卷二十四 质量技术监督与审计
-- 第一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监督管理
---- 第二节 标准化监督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监督管理
---- 第四节 机构
-- 第二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内部审计
---- 第三节 社会审计
---- 第四节 机构
卷二十五 中共地方组织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基层组织
---- 第二节 县委工作机构
--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中共南召县第五次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中共南召县第六次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中共南召县第七次代表大会
---- 第四节 中共南召县第八次代表大会
-- 第三章 重大决策
---- 第一节 抓改革促发展
---- 第二节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三节 十大系列开发
---- 第四节 奔小康争强县
---- 第五节 “六金富民”工程
---- 第六节 五年攻坚纲要
---- 第七节 文明新村创建活动
-- 第四章 组织建设
---- 第一节 基层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党员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五章 宣传教育
---- 第一节 社会宣传
---- 第二节 专题教育
---- 第三节 党校教育
-- 第六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党风党纪教育
---- 第二节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 第三节 查处党员干部违纪
---- 第四节 纠正不正之风
---- 第五节 遏制腐败
-- 第七章 统一战线
---- 第一节 侨务工作
---- 第二节 对台工作
---- 第三节 党外人事工作
---- 第四节 经济统战
-- 第八章 老干部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
卷二十六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章 代表选举
-- 第二章 历届大会
---- 第一节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节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四章 监督与任免
---- 第一节 监督工作
---- 第二节 人事任免
-- 第五章 代表视察检查
-- 第六章 代表建议、议案办理
卷二十七 人民政府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县直属机构
---- 第二节 乡镇机构
-- 第二章 施政方式
---- 第一节 会议制度
---- 第二节 目标管理
---- 第三节 政务督查
---- 第四节 依法行政
---- 第五节 调查研究
-- 第三章 政务活动
---- 第一节 整体发展思路
---- 第二节 施政述要
---- 第三节 扶贫开发
-- 第五章 民族宗教事务
---- 第一节 民族事务
---- 第二节 宗教事务
---- 第三节 机构
卷二十八 人民政治协商
-- 第一章 历届大会
---- 第一节 政协南召县二届会议
---- 第二节 政协南召县三届会议
---- 第三节 政协南召县四届会议
---- 第四节 政协南召县五届会议
---- 第五节 政协南召县六届会议
-- 第二章 政协常务委员会
-- 第三章参政议政
-- 第四章 提案工作
卷二十九 社会团体
-- 第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组织状况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组织状况
----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妇联
---- 第一节 组织状况
----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一节 组织状况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五章 工商联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 第六章 残联
---- 第一节 组织状况
---- 第二节 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卷三十 政法 武装
--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一节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 第二节 群防群治
---- 第三节 “四制”落实
---- 第四节 “双创”活动
---- 第五节 机构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政治保卫
---- 第三节 刑事侦察
---- 第四节 打击经济犯罪
---- 第五节 预审 看守
---- 第六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七节 消防
---- 第八节 “110”报警服务
---- 第九节 机构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法纪检察
---- 第三节 反贪污贿赂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告 申诉 举报
----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七节 机构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行政审判
---- 第五节 判决执行
---- 第六节 审判监督
---- 第七节 机构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普法宣传
---- 第二节 民事调解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公证
---- 第五节 “148”法律服务
---- 第六节 “两劳”帮教
---- 第七节 机构
-- 第六章 武装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节 武警
---- 第四节 双拥活动
---- 第五节 抢险救灾
---- 第六节 机构
卷三十一 人事 劳动
-- 第一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编制管理
---- 第二节 公务员管理
---- 第三节 干部任用
---- 第四节 人才交流
---- 第五节 职称管理
---- 第六节 工资制度
---- 第七节 干部离、退休
-- 第二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用工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劳务输出
---- 第三节 职业技能开发
---- 第四节 劳动安全
---- 第五节 劳动仲裁
---- 第六节 劳动监察
---- 第七节 工人退休退职
-- 第三章 劳动保障
---- 第一节 失业保险
---- 第二节 养老保险
---- 第三节 医疗保险
---- 第四节 下岗工人解困与再就业
-- 第四章 机构
卷三十二 民政
-- 第一章 基层组织建设
-- 第二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救灾 救济
---- 第二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第三节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福利生产
---- 第二节 福利彩票发行与管理
---- 第三节 五保供养
-- 第四章 优抚安置
---- 第一节 拥军
---- 第二节 优属
---- 第三节 抚恤
---- 第四节 烈士陵园建设
---- 第五节 光荣院建设
---- 第六节 退伍安置
---- 第七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五章 社会行政事务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管理
---- 第二节 殡葬改革与管理
---- 第三节 收养登记管理
---- 第四节 民间组织管理
---- 第五节 收容遣送
---- 第六节 区划地名
---- 第七节 勘界
-- 第六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卷三十三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 教育改革
---- 第一节 教育体制改革
---- 第二节 教学改革
-- 第二章 基础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初中教育
---- 第四节 高中教育
-- 第三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重点职业中等学校简介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教育
---- 第二节 农村成人教育
-- 第五章 师资队伍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六章 教育投入
---- 第一节 国家投资
---- 第二节 征收教育附加费
---- 第三节 勤工俭学
---- 第四节 争取项目资金
---- 第五节 社会各界集资、捐资办学
---- 第六节 学校设施
-- 第七章 科技组织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八章 科技成果
-- 第九章 科技服务
---- 第一节 科技宣传
---- 第二节 科技培训
---- 第三节 科技示范
---- 第四节 科技下乡
---- 第五节 科技扶贫
-- 第十章 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 第十一章 科技拔尖人才
---- 第一节 科技拔尖人才选拔
---- 第二节 科技拔尖人才管理
-- 第十二章 机构
---- 第一节 教育机构
---- 第二节 科技机构
卷三十四 文化
-- 第一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戏剧
---- 第三节 曲艺
---- 第四节 书画 摄影
--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化设施
---- 第二节 文化活动
-- 第三章 特色文化
---- 第一节 谜语
---- 第二节 灯棚
---- 第三节 云彩灯舞蹈
-- 第四章 文化市场开发与管理
---- 第一节 文化市场开发
----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五章 通讯报道
-- 第六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基础设施
----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
-- 第七章 图书 档案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档案
-- 第八章 地方史志征编
---- 第一节 史志编纂
---- 第二节 党史征编
---- 第三节 地名征编
---- 第四节 文史资料征编
---- 第五节 家族谱牒
-- 第九章 文物与保护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文物保护
-- 第十章 机构
卷三十五 卫生 医药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医疗事业
---- 第三节 社会医疗
---- 第四节 医政
---- 第五节 卫生防疫
---- 第六节 卫生保健
----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八节 义务献血
---- 第九节 世界银行贷款扶持卫生项目
---- 第十节 机构
-- 第二章 医药
---- 第一节 药品经营
---- 第二节 药品监督管理
---- 第三节 中药材资源普查与重点品种保护
---- 第四节 机构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场馆建设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体育竞赛
---- 第四节 业余体育训练
---- 第五节 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 第六节 县全民运动会
---- 第七节 机构
卷三十六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公民道德教育
----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
---- 第二节 “四有”教育
---- 第三节 “三德”教育
-- 第二章 创建活动
---- 第一节 创建“三优杯”
---- 第二节 文明单位创建
---- 第三节 文明村镇建设
---- 第四节 “三户一村”创建
---- 第五节 评选“百姓贴心人”
---- 第六节 “公民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
-- 第三章 文明新风
卷三十七 民情民俗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基本状况
---- 第二节 收入
---- 第三节 消费
---- 第四节 生活状况
---- 第五节 居民储蓄
-- 第二章 风尚习俗
---- 第一节 节庆假日
---- 第二节 人际称谓
---- 第三节 婚嫁习俗
---- 第四节 寿诞习俗
---- 第五节 丧葬祭祀
---- 第六节 陈规陋习
-- 第三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四章 民间谣谚
---- 第一节 歌谣
---- 第二节 谚语
卷三十八 革命老区
-- 第一章 创建中共南召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建立南召县第一个中共支部
---- 第二节 中共组织在斗争中发展
--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活动
---- 第一节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第二节 成立“三三制”革命政权
---- 第三节 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 第四节 建立和巩固南召抗日根据地
---- 第五节 建立南召县抗日民主政府
--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活动
---- 第一节 三分区小分队战斗在沟漫山
---- 第二节 河南军区部队在南召突围
---- 第三节 在南召确定和实施“豫西牵牛”战略决策
---- 第四节 开辟南召腹心区
---- 第五节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 第六节 打退国民党的武装反扑
---- 第七节 支援解放军渡江作战
-- 第四章 革命领袖关注南召
---- 第一节 刘少奇的指示
---- 第二节 毛泽东的电文
-- 第五章 革命老区申报与公布
卷三十九 人物
-- 第一章 传记
---- 释天然
---- 任访秋
---- 沈龙田 沈荣田 沈虎田
---- 苏献忠
---- 袁宝华
---- 罗高
---- 汤平
---- 郭伦修
---- 彭清源
---- 牛健
---- 郭照普
---- 郭一萍
---- 陈发光
---- 张纪功
---- 王国林
---- 王耀东
---- 闵智亭
---- 陈安印
---- 王元堂
---- 赵延年
---- 郝廷魁
---- 崔芄
---- 冯憬远
---- 丁永绪
---- 刘兴英
---- 韩德民
-- 第二章 简介
---- 张树远
---- 彭淮源
---- 彭海源
---- 李湘涛
---- 胡希珍
---- 苏少泉
---- 余永富
---- 邱国英
---- 古福立
---- 臧家亮
---- 任国民
---- 赵敬钊
---- 张振立
---- 刘松善
---- 张明轩
---- 王文元
---- 傅敬业
---- 张振广
---- 袁晴棠
---- 李保铨
---- 罗霄
---- 郭元增
---- 潘连科
---- 邵晨
---- 王福松
---- 贺元超
---- 白万献
---- 王永民
---- 靳太喜
---- 张世显
---- 曹广志
---- 闫涛
---- 季德源
---- 杨诚勇
---- 王玉发
---- 黄运甫
---- 王金安
---- 张磊
---- 贺德先
-- 第三章 名表
附录
-- 一、重要文献辑存
-- 二、碑文
-- 三、考证
索引
后记
各卷(篇)专务编辑
图片供稿
各单位供稿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