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额镇志

马额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本着“贯通古今,详今略古”的原则,力求以较翔实的史料记述和反映本 镇历史发展轨迹和现状,使其成为一部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综合性、资料 性、系统性和纪实性特征的地方志书,发挥存史、资治、教化功能。上限 追溯至事物肇始,下限至2012年年底,个别事录、大事记等延伸至本志定 稿。 二、志书采用平列分目体,即篇、章、节结构。由概述、大事记、正 文(专业志)图照表录四部分组成。专业志以社会分工为依据,横排自然、 经济、社会等26编,每篇前设概要,简述事物发展过程。图照集于文前, 表录分置于相关章节。

内容时限: 0000-2012年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马额镇志》编委会
图片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行政建置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镇所变迁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区划
----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区划
---- 第三节 村委会简介
第二编 村镇建设
-- 第一章 村庄建设
---- 第一节 村庄演变
---- 第二节 村庄规模及规划
---- 第三节 村民住宅
-- 第二章 集镇建设
---- 第一节 百年老街
---- 第二节 今日新街
第三编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光照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地温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湿度
---- 第六节 风霜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四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五章 动物
---- 第一节 兽类
---- 第二节 禽、虫类
第四编 自然灾害
-- 第一章 旱灾
---- 第一节 干旱
---- 第二节 干热风
---- 第三节 历代旱灾简介
-- 第二章 水灾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历代水灾简介
-- 第三章 其它灾害
---- 第一节 大风
---- 第二节 冰雹
---- 第三节 地震
-- 第四章 抗灾救灾
---- 第一节 防灾措施
---- 第二节 灾害救济
第五编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源流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管理
---- 第四节 人口普查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节 育绝育
---- 第四节 奖惩政策
第六编 农业
-- 第一章 所有制和体制变革
---- 第一节 公社化以前的所有制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二章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一节 多种经营
---- 第二节 果业生产
第七编 果业
-- 第一章 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初始阶段
---- 第二节 快速发展期
---- 第三节 鼎盛时期
-- 第二章 科学管理
---- 第一节 栽植技术
---- 第二节 整枝修剪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 套袋着色
---- 第五节 科学施肥
-- 第三章 技术培训
---- 第一节 内容与形式
---- 第二节 主要培训活动
-- 第四章 服务体系
---- 第一节 营销环境
---- 第二节 服务机构
-- 第五章 果业文化
---- 第一节 媒体宣传
---- 第二节 展示推介
第八编 水利
-- 第一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提水工程
---- 第三节 饮水工程
---- 第四节 引水工程
-- 第二章 水利工程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制度
-- 第三章 农田基建
---- 第一节 五十年代
---- 第二节 六十年代
---- 第三节 七十年代
---- 第四节 八十年代
-- 第四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初级治理
---- 第二节 集中治理
---- 第三节 单元治理
第九编 电力
-- 第一章 电业发展
---- 第一节 输电变迁
---- 第二节 设施改造
-- 第二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马额供电所
第十编 中小企业
-- 第一章 社队企业
---- 第一节 社办企业
---- 第二节 队办企业
-- 第二章 个体企业及管理
---- 第一节 个体企业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第十一编 交通
-- 第一章 公路
---- 第一节 国、省道
---- 第二节 县干公路
-- 第二章 镇、村道路
---- 第一节 镇干公路
---- 第二节 通村道路
第十二编 邮电通信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急递铺
---- 第二节 邮路、投递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第十三编 商贸
-- 第一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解放前集市贸易
---- 第二节 解放后集市贸易
--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
---- 第一节 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三章 私营商业
---- 第一节 合作店
---- 第二节 店铺、摊贩
第十四编 财政、保险”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服务“三农”
---- 第四节 支农惠农有关政策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险种
---- 第三节 业务发展
---- 第四节 理赔补偿
第十五编 政 党
-- 第一章 解放前中共马额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
----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
----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二章 解放后中共马额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马额区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共武字区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共马额乡(总支)委员会
---- 第四节 中共武字人民公社委员会
---- 第五节 中共马额人民公社委员会
---- 第六节 中共马额乡委员会
---- 第七节 中共马额镇委员会
第十六编 政权
-- 第一章 政权组织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
---- 第四节 体制改革时期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及主席团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第十七编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解放前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的农民协会
---- 第二节 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农民组织
-- 第二章 解放后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农会、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教育工会
第十八编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地理
---- 第一节 地形
---- 第二节 城堡
-- 第二章 军事机构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机构
-- 第三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战事纪要
第十九编 教育
-- 第一章 机构私塾
---- 第一节 管理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私塾
-- 第二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 学前班
---- 第三节 马额中心幼儿园简介
-- 第三章 小学教育的建立与发展
----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的教育状况
----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十七年教育状况
---- 第三节 “文革”期间的小学教育
---- 第四节 新时期的小学教育
---- 第五节 国家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 第四章 初中教育的建立与发展
---- 第一节 “文革”时期的初中教育
----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初中教育
-- 第五章 教育改革
---- 第一节 学制改革
---- 第二节 教材改革
---- 第三节 教学改革
-- 第六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三节 教师培训
第二十编 卫生
-- 第一章 中医与中药业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中药业
-- 第二章 镇级卫生机构
---- 第一节 卫生院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计划免疫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公共卫生
-- 第三章 村级卫生机构
---- 第一节 合作医疗站和“赤脚医生”
---- 第二节 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
-- 第四章 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
---- 第一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第二节 农村医疗救助
第二十一编 体育
-- 第一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武术
---- 第二节 农村体育
-- 第二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小学体育
---- 第二节 中学体育
第二十二编 文化艺术
-- 第一章 文化宣传
---- 第一节 新文化兴起
---- 第二节 文化宣传
-- 第二章 民间文艺
---- 第一节 民间社火
---- 第二节 自乐班
---- 第三节 民间工艺品
---- 第四节 书法美术
第二十三编 文物
-- 第一章 古遗址
----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遗址
---- 第二节 早周遗址
---- 第三节 秦汉遗址
---- 第四节 明清遗址
-- 第二章 古墓葬
---- 第一节 汉墓
---- 第二节 唐墓
---- 第三节 清墓
-- 第三章 文物保护
---- 第一节 拴马桩
---- 第二节 石刻
---- 第三节 古墓碑
---- 第四节 其它文物
-- 第四章 寺庙
---- 第一节 寺院
---- 第二节 庙宇
-- 第五章 文化遗产
---- 第一节 城堡
---- 第二节 城门匾额
---- 第三节 楹联
第二十四编 民俗、宗教、方言
-- 第一章 民俗
---- 第一节 节日
---- 第二节 婚嫁习俗
---- 第三节 丧葬习俗
---- 第四节 生产生活习俗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基督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三章 方言
---- 第一节 人际称呼类
---- 第二节 动物名称类
---- 第三节 天地时令类
---- 第四节 生理卫生类
---- 第五节 生活、动作、行为类
---- 第六节 表示动物的词语类
---- 第七节 其它类
第二十五编 艺文
-- 温家宝在坡子
-- 消失的池塘
-- 王城堡
-- 武侠鹞子高三
-- 王保发坚守咸阳城
-- 血战永济中的王继纯
-- 壬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祭文
-- 一张令人难忘的照片
第二十六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古代人物
----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 军政人员
---- 第二节 科技人员
---- 第三节 当代乡贤
---- 第四节 少儿英才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