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肇源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4
出版时间:
1985年01月
目录
封面
序言
凡例
肇源县行政区划地图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建置志
--
第一章历史沿革
--
第二章地理位置
----
第一节清末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伪满时期
----
第四节郭尔罗斯后旗(1945年)
----
第五节肇源县(1956年)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清末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伪满时期
----
第四节解放后
--
第四章县城乡镇
----
第一节县城(肇源镇)
----
第二节乡镇
------
茂兴镇
------
新站镇
----
第三节 乡
------
福兴乡
------
三站乡
------
二站乡
------
裕民乡
------
和平乡
------
富强乡
------
古龙乡
------
义顺蒙古族乡
------
浩德蒙古族乡
------
大兴乡
------
头台乡
------
民意乡
------
超等蒙古族乡
------
古恰乡
------
永利乡
------
兴安乡
----
第四节边界纠纷
自然地理志
--
第一章 地貌 地质
----
第一节 地貌
----
第二节 地质
--
第二章水系
----
第一节 松花江
----
第二节嫩江
----
第三节八家河
--
第三章水文
----
第一节 水文
----
第二节地表水
----
第三节地下水
--
第四章土壤
----
第一节 土壤形成及特点
----
第二节土壤分布
--
第五章植被
----
第一节原始植被
----
第二节开垦后的植被变化
--
第六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气候
----
第二节 气候特点
----
第三节 气候因素
----
第四节 气候变化
----
第五节 物候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植物
----
第二节矿物
----
第三节动物
----
第四节土特产
----
第五节药材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风灾
----
第四节涝灾
----
第五节雹灾
----
第六节霜灾
----
第七节虫灾
农业志
--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二章农业
----
第一节土地开发
----
第二节粮食作物
----
第三节经济作物
----
第四节耕作制度
----
第五节农业技术
----
第六节农田建设
----
第七节种子
----
第八节丰产经验
----
第九节土地管理
----
第十节经营管理
--
第三章农业机械
----
第一节农机具
----
第二节农机管理
----
第三节物资供应
----
第四节机械化作业
----
第五节农机队伍
--
第四章国营农场
林业志
--
第一章林木
--
第二章植树造林
--
第三章病虫害防治
--
第四章苗圃林场
--
第五章果木
--
第六章林业队伍
畜牧志
--
第一章畜牧饲养
----
第一节畜牧种类
----
第二节饲养管理
--
第二章畜禽改良及繁殖
----
第一节牲畜
----
第二节家禽
--
第三章疫病防治
--
第四章畜牧队伍
--
第五章草原管理
--
第六章国营牧场
水利志
--
第一章水利建设
--
第二章江河治理
----
第一节松花江干流治理
----
第二节八家河治理
----
第三节黄土崖子工程
----
第四节南部引嫩工程
----
第五节闭流区工程
--
第三章农田水利
----
第一节治涝
----
第二节灌溉
----
第三节机电井建设
--
第四章防汛及工程管理
----
第一节防汛
----
第二节工程管理
水产志
--
第一章水产
----
第一节鱼类
----
第二节植物、动物类
--
第二章养殖
----
第一节鱼
----
第二节甲鱼
----
第三节蚌珠
----
第四节芡实
--
第三章水产捕捞
----
第一节捕捞
----
第二节工具
--
第四章供销
--
第五章管理
--
第六章加工
--
第七章茂兴湖渔场
工业志
--
第一章所有制形式
--
第二章轻工、手工业
--
第三章食品工业
--
第四章机械工业
--
第五章化学工业
--
第六章建材工业
--
第七章造纸,纺织及其它工业
--
第八章 电力
----
第一节发电
----
第二节供电
--
第九章乡镇工业
--
第十章企业管理和职工队伍
----
第一节设备管理
----
第二节技术和质量管理
----
第三节劳动管理
----
第四节经营管理
----
第五节职工队伍
--
第十一章省直工业
----
第一节矿山机械厂
----
第二节高压开关厂
交通邮电志
--
第一章交通建设
----
第一节公路
----
第二节铁路
----
第三节水路
----
第四节桥梁涵洞
----
第五节交通工具
----
第六节交通管理
--
第二章运输
----
第一节人畜运输
----
第二节机动车运输
----
第三节铁路运输
----
第四节水路运输
--
第三章邮政
----
第一节邮政网路
----
第二节邮政设施
----
第三节邮政业务
----
第四节邮政管理
--
第四章电信
----
第一节电信网路
----
第二节电信设备
----
第三节 电信业务和管理
城乡建设志
--
第一章建设规划
--
第二章城镇建设
----
第一节城区交通
----
第二节城镇供水
----
第三节排水建设
----
第四节公用建筑
----
第五节民用建筑
----
第六节房产管理
----
第七节 城镇绿化
--
第三章农村建设
----
第一节公用建筑
----
第二节民用建筑
----
第三节农村交通
----
第四节村屯绿化
----
第五节农村供水
--
第四章环境保护
--
第五章建筑施工管理及队伍
----
第一节建筑施工管理
----
第二节城建队伍
商业志
--
第一章商业
----
第一节私营
----
第二节公私合营合作集体
----
第三节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国营
----
第五节集市贸易
--
第二章粮食
----
第一节私营粮栈
----
第二节征购销售
----
第三节储藏运输
----
第四节经营管理
--
第三章外贸
--
第四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企业登记
----
第三节商标注册
----
第四节合同管理
--
第五章物资
----
第一节物资采购
----
第二节物资供碰
----
第三节物资交流
--
第六章物价
----
第一节物价
----
第二节物价调整
----
第三节物价管理
财政金融志
--
第一章 赋税
----
第一节税务
----
第二节税务监察
--
第二章财政
----
第一节预算管理
----
第二节财务管理
----
第三节财政监察
----
第四节上缴利税
--
第三章人民银行
----
第一节货币
----
第二节信贷
----
第三节债券股票
----
第四节保险
--
第四章农业银行
----
第一节农业信贷
----
第二节农村信用社和储蓄
--
第五章建设银行
----
第一节基建拨款
----
第二节基建贷款
党派群团志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地下党
----
第二节解放后党的状况
----
第三节党员
----
第四节党代会
----
第五节宣传教育
----
第六节纪律检查
----
第七节统一战线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抗日救国会
----
第二节工会
----
第三节农民团体
----
第四节妇女团体
----
第五节青少年团体
----
第六节教育团体
----
第七节商业团体
----
第八节科学技术团体
----
第九节文化团体
----
第十节蒙古同盟会
----
第十一节中苏友好协会
政事志
--
第一章政府
----
第一节清初蒙古旗制
----
第二节清末蒙汉分治制
----
第三节民国时期旗县制
----
第四节伪满时期旗制
----
第五节人民政府
----
第六节信访
----
第七节档案
--
第二章人民政权的权利机构
--
第三章人民政协
政法志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清代和民国时期
----
第二节伪满时期
----
第三节人民公安
--
第二章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清代和民国时期
----
第二节伪满时期
----
第三节人民审判
--
第四章司法行政
民政志
--
第一章支前支边
--
第二章民政
----
第一节 民政事业
----
第二节社会福利
----
第三节社会救济
----
第四节移民安置
----
第五节优抚安置
----
第六节婚姻登记
----
第七节 自流人口收容遣送
--
第三章基层选举
劳动人事志
--
第一章劳动
----
第一节劳动管理
----
第二节城镇待业青年安置
----
第三节劳动工资福利
----
第四节劳动保护保险
----
第五节精简职工
----
第六节城镇知识青年安置
----
第七节劳动制度改革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
----
第二节干部离休、退休
军事志
--
第一章兵役制度
----
第一节招募
----
第二节志愿
----
第三节义务
--
第二章武装
----
第一节地主武装
----
第二节土匪武装
----
第三节地方武装
----
第四节民兵
--
第三章驻军
----
第一节清代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伪满时期
----
第四节人民军队
--
第四章重大兵事记述
----
一、辽金出河店之战
----
二、激战敖木台
----
三、夜袭肇源城
----
四、李海青部进出肇源始末
教育志
--
第一章私塾
--
第二章学前教育
--
第三章小学教育
--
第四章中学教育
--
第五章师范与专业教育
----
第一节师范教育
----
第二节专业教育
--
第六章业余教育
----
第一节农民教育
----
第二节职工教厚
--
第七章特种教育
--
第八章大学教育
--
第九章人材输送
--
第十章考试制度
--
第十一章教育经费
--
第十二章教师队伍
--
第十三章教育行政
科技志
--
第一章科技管理
--
第二章科技活动
----
第一节科技试验
----
第二节学术交流
--
第三章科技成果
--
第四章科技队伍
--
第五章标准计量
--
第六章沼气
文体志
--
第一章文化事业
----
第一节文化馆、站
----
第二节图书馆、室
----
第三节书店
----
第四节文艺团体
----
第五节电影
--
第二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戏剧、曲艺、舞蹈
----
第二节文学创作
----
第三节美术书法
----
第四节群众文艺
--
第三章报纸
--
第四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五章体育
----
第一节场地建设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三节群众体育
----
第四节培养与输送
----
第五节竞赛及成绩
文物志
--
第一章历史古迹
----
第一节古遗址
----
第二节古墓葬
----
第三节古城址
----
第四节古建筑
--
第二章革命文物
--
第三章重要文物
----
第一节化石
----
第二节石器、玉器
----
第三节陶器、瓷器
----
第四节铜器铁器
----
第五节牙制品
----
第六节银印
卫生志
--
第一章医术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二章医疗
----
第一节医疗制度
----
第二节医疗机构
----
第三节医疗设备
----
第四节医疗队伍
--
第三章医药
----
第一节中药
----
第二节西药
----
第三节药政
--
第四章预防
----
第一节地方病防治
----
第二节改水防病
----
第三节职业病防治
----
第四节妇幼保健
----
第五节卫生防疫
----
第六节爱国卫生
人口志
--
第一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增减
----
第二节人口密度
----
第三节人口构成
--
第二章站人
--
第三章计划生育
蒙古族志
--
第一章蒙古族沿革及社会结构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姓氏构成
----
第三节人口分布
--
第二章语言文字
--
第三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服饰
----
第二节饮食
----
第三节居住
----
第四节行
----
第五节狩猎
----
第六节婚姻
----
第七节丧葬
----
第八节禁忌
----
第九节待客
----
第十节时令节日
--
第四章宗教
----
第一节藏传佛教
----
第二节萨满教
----
第三节祭祀
--
第五章教育
--
第六章医疗
--
第七章体育(那达慕)
--
第八章文化艺术
社会志
--
第一章宗教
--
第二章社田及帮会
--
第三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服饰
----
第二节饮食
----
第三节居住
----
第四节行
----
第五节婚俗
----
第六节殡葬
----
第七节杂俗
----
第八节节日时令
--
第四章娼妓吸毒赌博迷信
--
第五章社会新风
--
第六章方言谚语
----
第一节语言
----
第二节方言
----
第三节谚语
----
第四节民谣
----
第五节歇后语
--
第七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解放前人民生活
----
第二节解放后人民生活
人物志
--
第一章烈士传略
----
王化清(1908-1940)
----
刘德明(1921-1946)
----
赵希程(1921-1946)
----
张振余(1918-1946)
----
陈贵春(1930-1958)
----
包泰山(1930-1974)
--
第二章英名录
--
第三章名人传略
----
刘富(1867-1963)
----
刘尊三(1868-1923)
----
赵文德(1889-1946)
----
汤英言(1902-1978)
----
战予泽(1903-1970)
----
崔荣久(1910-1974)
----
郑文永(1916-1979年)
----
寇祥(1923-1982)
----
王振堂(1897-1980)
----
达瓦(1885年生,卒年不详)
----
李明华(1892-1953)
----
李华英(1909-1951)
--
第四章当代人物简介
----
魏云亭
----
韩树堂
----
胡明善
----
刘达
----
窦广誉
----
钱新民
----
石凤鸣
----
曹世贤
----
王文举
----
徐永年
----
姚尊华
----
宿成文
----
孙洪珍
----
谢晶
----
张万钧
----
葛根塔娜
----
袁文波
----
张乃国
----
徐伯翔
----
王明远
附 录
--
一、重大事件述略
----
(一)郭尔罗斯后旗建立新政权记述
----
(二)反奸、清匪、土改斗争记述
----
(三)1952年肇源丰产经验
----
(四)1958年共产风始末
--
二、日本侵略者罪行记述
--
三、重要历史文献辑存
本志编修始末
修志机构及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