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保山境内除汉族之外的12个世居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2
出版时间:
2006年07月
目录
封面
保山市少数民族志
版权页
《保山市少数民族志》编纂委员会
序一
序二
领导题词
图片
--
领导关怀
----
省委书记白恩培在原市委书记黄毅、原市长熊清华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香料烟基地
----
国家民委副主任杨健强到腾冲猴桥镇傈僳旗村察调研
----
省民委主任格桑顿珠深入施甸木老元布朗族乡调研
----
市委书记熊清华到隆阳区潞江乡赛林傈僳山寨查看地震灾情
----
段跃庆市长到隆阳区西山民族乡视察工作
----
李新平副市长深入腾冲县中和乡高田傈僳族山寨查看灾情
----
李治刚副市长到傈僳山寨调研
--
世居民族
----
傣族
----
彝族
----
白族
----
傈僳族
----
回族
----
苗族
----
阿昌族
----
布朗族
----
佤族
----
德昂族
----
景颇族
----
满族
--
民族民居
----
彝族民居
----
白族民居
----
傣族民居
----
傈僳族民居
----
苗族民居
--
民族工作
----
解放初期保山专区各民族代表赴京参观学习
----
全要人大代表边境民族地区扶贫问题调研组保山座谈会
----
《保山市少数民族志》评稿会
----
赛林旧貌
----
易地搬迁后的赛林傈僳族新村
----
“西南义诊行动”北京医疗队专家深入隆阳区潞江傣族乡德昂族村寨为当地群众看病
----
市民宗局与五县区民宗局签订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书
----
保山市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
民族团结模范受到表彰
----
下图: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
民族团结宣传周
----
腾冲猴桥长塘兴边富民示范点
----
全国西部民族文化研讨会在保山召开
----
民族民间艺人殷明珍和她的傣锦
----
民族民间歌会
----
从小进行国防教育
----
操作计算机
--
民族文化、教育、体育
----
隆阳区潞江乡建设小学
----
在云南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保山代表团陀螺男队勇夺团体冠军,石国华获得个人银牌
----
民族体育活动——磨单秋
----
保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赛
----
保山少数民族体育表演项目《上刀山》获一等奖
----
砍甘蔗
----
粮厂
----
牛羊成群
----
采摘香料烟
--
民族产业
----
昌宁耈酒
----
核桃
----
小粒咖啡
----
茉莉花飘香
----
晒辣椒
----
长街宴
----
照相
----
上刀山、下火海
--
民风民俗
----
苗族服饰
----
剥包谷
----
“贝勒”帽
----
布朗族生活用品
----
陀螺
----
傈僳族乐器
--
保山市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民族构成
--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
--
第四节 培养民族干部
--
第五节 扶持民族经济
--
第六节 发展民族教育、民族文化
--
第七节 维护民族团结
第二章 民族乡镇概况
--
第一节 潞江傣族乡
--
第二节 芒宽彝族傣族乡
--
第三节 杨柳白族彝族乡
--
第四节 瓦房彝族乡
--
第五节 汶上彝族苗族乡
--
第六节 瓦马彝族白族乡
--
第七节 瓦窑白族彝族乡
--
第八节 摆榔彝族布朗族乡
--
第九节 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
--
第十节 荷花傣族佤族乡
--
第十一节 猴桥镇
--
第十二节 木城彝族傈僳族乡
--
第十三节 湾甸傣族乡
--
第十四节 珠街彝族乡
--
第十五节 耈街彝族苗族乡
----
附:村级民族乡边境乡
第三章 彝族
--
第一节 历史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信仰祭祀
--
第五节 经济状况
--
第六节 文化教育
第四章 傣族
--
第一节 历史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信仰祭祀
--
第五节 经济状况
--
第六节 文化教育
第五章 白族
--
第一节 历史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信仰祭祀
--
第五节 经济状况
--
第六节 文化教育
第六章 傈僳族
--
第一节 历史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信仰祭祀
--
第五节 经济状况
--
第六节 文化教育
第七章 回族
--
第一节 历史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信仰祭祀
--
第五节 经济状况
--
第六节 文化教育
第八章 苗族
--
第一节 历史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信仰祭祀
--
第五节 经济状况
--
第六节 文化教育
第九章 布朗族
--
第一节 历史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信仰祭祀
--
第五节 经济状况
--
第六节 文化教育
第十章 佤族
--
第一节 历史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信仰祭祀
--
第五节 经济状况
--
第六节 文化教育
第十一章 阿昌族
--
第一节 历史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信仰祭祀
--
第五节 经济状况
--
第六节 文化教育
第十二章 景颇族
--
第一节 历史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信仰祭祀
--
第五节 经济状况
--
第六节 文化教育
第十三章 满族
--
第一节 历史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信仰祭祀
--
第五节 经济状况
--
第六节 文化教育
第十四章 德昂族
--
第一节 历史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信仰祭祀
--
第五节 经济状况
--
第六节 文化教育
第十五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柳貌
----
扈栗
----
类牢
----
段信苴日
----
思任发
----
傅恒
----
明瑞
----
马注
----
杜文秀
----
杜凤阳
----
左孝臣
----
李国纶
----
袁士美
----
杨永陈
----
李元凯
----
摩西
----
杨庆康
----
王以中
----
线光天
----
线光字
----
杨畅东
----
段镇
----
线东升
--
第二节 民族民间艺人简介
----
线文明
----
放明阳
----
万德荣
----
余海青
----
安绍荣
----
阿占玉
----
阿锁怀
----
李新荣
----
李淑兰
----
李祖琴
----
安正和
--
第三节 人物名录
附录
--
民族民俗调研文集
----
潞江土司
----
追寻逝去的民族——契丹后裔保山寻踪
----
土俚族
--
重要文献
----
加强边疆民族工作诸问题
----
保山市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
历史文献
----
咸同变乱经历记
----
云南志
----
云南志略
----
百濮考
----
百夷传
----
腾越厅志(序)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