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4
出版时间:
1996年06月
目录
封面
离石县志
离石县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
县志评审会合影
--
郭裕怀 孝义市人,原任离石县委书记。
--
李守智 屯留县人,原任离石县委书记。
--
黄进明 河津市人,现任吕梁地委委员,离石县委书记。
--
附图
--
离石县行政图
--
离石县城平面图
--
江泽民(右一)在离石
--
胡耀邦视察离石
--
钱正英(前左一)视察离石
--
温家宝(前右二)视察离石
--
吕梁教育纪念碑
--
吕梁地委行署
--
吕梁军分区、离石警备区
--
县委、县政府
--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
城区全貌
--
石州宾馆
--
离石汽车站
--
凤山公园
--
交口镇开发区
--
火车站
--
建行大楼
--
吊桥
--
供销大厦
--
梯田造林
--
西华镇牧区
--
立体种植
--
世界粮农组织专家考察
--
吴城水库
--
玫瑰红苹果
--
山顶平原
--
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考察
--
电视发射塔
--
社火
--
程控交换机
--
永宁桥
--
幼儿教育
--
美国专家考察农村教育
--
CT检查
--
语音室
--
电缆厂
--
五多厂产品
--
大土河煤焦集团
--
水泥厂
--
木器厂产品
--
安国寺
--
释迦牟尼
--
北齐内长城
--
烈士楼贺昌遗像
--
战国石邑陶壶
--
天贞观
--
汉画像石
--
(版画)出砖 王月生 阎星明
--
(油画)晋绥春晖 安琪
--
(版画)花椒园 康文斌
--
(国画)安一飞
--
(剪纸)杨二英
--
李文凡
--
赵宏章
--
李殿清
--
李啟藩
--
李丕祥
--
刘振华
--
山寺石室文(局部)(清)王继贤
--
县志办工作人员
--
完稿编委成员
--
编辑成员
凡例
序一
序二
序三
概述
封底
目录
卷一建置
--
第一章位置 境域
----
第一节位置
----
第二节境域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乡所都甲制
----
第二节区(乡)村制
----
第三节社队制
----
第四节乡(镇)村制
--
第四章城镇乡村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乡镇
----
第三节村庄
卷二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构造
----
第三节地震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基岩山区
----
第二节土石山区
----
第三节黄土丘陵区
----
第四节河谷(川)地区
----
第五节山脉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日照
----
第二节温度
----
第三节降水
----
第四节蒸发
----
第五节气压风
----
第六节灾害性天气
----
第七节农业气候区划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泉水
----
第三节地下水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亚高山草甸土
----
第二节棕壤
----
第三节黄绵土
----
第四节褐土
----
第五节草甸土
--
第六章植被
----
第一节森林植被
----
第二节灌木草丛植被
----
第三节零星草灌植被
--
第七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矿产资源
----
第四节森林草地资源
----
第五节野生动植物资源
卷三人口
--
第一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总量变动
----
第二节自然变动
----
第三节机械变动
----
第四节城乡变动
--
第二章人口分布
----
第一节地理分布
----
第二节政区分布
----
第三节市镇分布
--
第三章人口自然构成
----
第一节性别构成
----
第二节年龄构成
----
第三节生命指数
----
第四节残疾人口
--
第四章人口社会构成
----
第一节文化构成
----
第二节职业构成
----
第三节婚姻家庭构成
----
第四节民族构成
----
第五节姓氏构成
--
第五章人口控制
----
第一节自然生育
----
第二节计划生育
--
第六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新旧社会比较
----
第二节农民生活
----
第三节职工生活
卷四农村经济
--
第一章经济所有制
----
第一节封建私有制
----
第二节农民私有制
----
第三节集体所有制
----
第四节全民所有制
--
第二章生产条件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劳动力
----
第三节农用动力
----
第四节投入
----
第五节固定资产
--
第三章经济效益
----
第一节农村社会总产值
----
第二节农业总产值
----
第三节农村经济总收入
----
第四节收益分配
----
第五节农村粮食分配
--
第四章农业管理
----
第一节农经管理
----
第二节农机管理
----
第三节土地管理
卷五农村产业
--
第一章种植业
----
第一节种植结构
----
第二节作物产量
----
第三节作物品种
----
第四节耕作制度
----
第五节作物保护
----
第六节科技应用
--
第二章林业
----
第一节林地树貌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抚育管护
----
第四节林业企业
--
第三章畜牧业
----
第一节牧草饲料
----
第二节饲养格局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四节畜牧企业
----
第五节产品加工
--
第四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经营规模
----
第二节经济效益
----
第三节企业格局
卷六农业基建
--
第一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河道治理
----
第二节灌溉工程
----
第三节蓄水工程
----
第四节人畜饮水工程
----
第五节投资效益
--
第二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
----
第二节综合治理
----
第三节基本农田建设
----
第四节重点流域治理
卷七工业
--
第一章工业经济
----
第一节经营体制
----
第二节产业结构
----
第三节经济效益
--
第二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煤炭
----
第二节机电产品
----
第三节电力
----
第四节建材
----
第五节采炼 铸造
----
第六节化工
----
第七节食品
----
第八节造纸印刷
----
第九节生活用制品
--
第三章工业企业选介
--
第四章工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企业宏观管理
----
第三节企业微观管理
----
第四节煤炭企业管理
卷八交通 邮电
--
第一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道路
----
第二节桥涵
----
第三节运输
----
第四节管理
--
第二章邮政电信
----
第一节组织设施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卷九城乡建设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城区规模
----
第二节街道
----
第三节房屋建筑
----
第四节水利设施
----
第五节公共设施
--
第二章村镇建设
----
第一节交口镇
----
第二节田家会镇
----
第三节西属巴镇
----
第四节吴城镇
----
第五节信义镇
----
第六节农房建设
--
第三章建筑施工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规划设计
----
第三节行政监督
----
第四节资金筹措
----
第五节职能机构
--
第四章市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单位
----
第二节房产管理
----
第三节地产管理
----
第四节房地产开发
----
第五节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状况
----
第二节治理监测
----
第三节环保管理
卷十商业
--
第一章商业经济
----
第一节经营体制
----
第二节行业网点
----
第三节经济效益
--
第二章商品流通
----
第一节商品购进
----
第二节商品销售
----
第三节集市贸易
----
第四节对外贸易
--
第三章粮油经营
----
第一节自由贸易
----
第二节统一经营
----
第三节仓储
----
第四节管理效益
--
第四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三节吕梁驻县单位选介
卷十一财政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入
----
第三节财政支出
----
第四节财政管理
--
第二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体系
----
第二节货币流通
----
第三节资金运转
----
第四节农村融资
卷十二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机构体制
----
第二节计划的编制及实施
--
第二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统计服务
----
第三节统计监督
--
第三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制
----
第二节企业管理
----
第三节市场管理
----
第四节合同管理
----
第五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制
----
第二节价格变化
----
第三节检查监督
----
第四节稳价举措
--
第五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计量演变
----
第二节计量管理
----
第三节标准管理
--
第六章劳动管理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劳动工资
----
第三节劳保福利
----
第四节管理机构
--
第七章经济体制改革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企业承包
----
第三节企业内部改革
卷十三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历史
--
第一章党的组织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思想建设
----
第三节统一战线
----
第四节纪律监察
--
第二章重大活动纪略
卷十四党派社团
--
第一章国民党离石地方组织
----
第一节县党部
----
第二节区党部区分部
--
第二章各民主党派离石县组织
----
第一节民革离石支部
----
第二节民盟离石支部
----
第三节民进离石支部
----
第四节工作纪略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县牺盟分会
----
第二节县动委会
----
第三节县抗联
----
第四节农民组织
----
第五节工人组织
----
第六节青年组织
----
第七节妇女组织
----
第八节少儿组织
----
第九节工商业者组织
----
第十节科技界组织
--
第四章其它党团组织
----
第一节山西同志会离石县分会
----
第二节主张公道团
----
第三节精建会
卷十五政权 政协
--
第一章权力机构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乡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行政机关
----
第一节州衙县署
----
第二节县抗日民主政府
----
第三节县人民政府
----
第四节基层政权
--
第三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历届政协委员会议
----
第三节政协常委会
卷十六政事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优待抚恤
----
第二节救济 福利
----
第三节安置 褒扬
----
第四节婚姻登记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干部
----
第三节管理
--
第三章信访
卷十七司法
--
第一章社会治安
----
第一节治安机构
----
第二节户籍管理
----
第三节交通管理
----
第四节监所管理
----
第五节内保管理
----
第六节消防管理
----
第七节公共秩序管理
----
第八节专项斗争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检察院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申控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法院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人民陪审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司法局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法律服务
----
第四节公证
----
第五节人民调解
卷十八军事
--
第一章军事要地
----
第一节关隘 要塞
----
第二节防务设施
--
第二章兵役制度
----
第一节招募兵制
----
第二节志愿兵制
----
第三节义务兵制
----
第四节预备役制
--
第三章军事武装
----
第一节军事机构
----
第二节驻军
----
第三节地方武装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参军参战
----
第三节军事训练
----
第四节战备教育
----
第五节保卫生产建设
--
第五章兵事纪略
----
第一节古代战事
----
第二节农民起义
----
第三节红军东征在离石
----
第四节抗日战争
----
第五节自卫战争
卷十九教育 科技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乡塾 书院 州学
----
第二节初等教育
----
第三节中等教育
----
第四节成人教育
----
第五节教师
----
第六节教育管理
----
第七节经费 设备
----
第八节省地驻县学校
--
第二章科技
----
第一节科技机构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三节科技活动
----
第四节科技成果
----
第五节科技管理
----
第六节省地驻县科研单位
卷二十文化 新闻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组织网络
----
第二节秧歌 灯火
----
第三节群众文艺会演
--
第二章文学 著述
----
第一节文学创作
----
第二节史志编纂
----
第三节社科著述
--
第三章戏曲 音乐
----
第一节戏剧
----
第二节曲艺
----
第三节音乐
--
第四章摄影 书画
----
第一节摄影
----
第二节美术
----
第三节书法
--
第五章新闻 宣传
----
第一节新闻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电视
----
第四节图书
----
第五节电影
--
第六章文物胜迹
----
第一节古遗址
----
第二节古建筑
----
第三节古墓葬
----
第四节东汉画像石
----
第五节石刻 壁画
----
第六节名胜
----
第七节革命文物
----
第八节碑文遴选
卷二十一卫生 体育
--
第一章卫生
----
第一节防疫
----
第二节保健
----
第三节医疗
----
第四节药品
----
第五节驻县医疗单位
--
第二章体育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体育竞技
----
第四节体育设施
卷二十二民情风俗
--
第一章人生礼仪
----
第一节婚嫁
----
第二节丧葬
----
第三节庆贺
----
第四节礼仪
----
第五节禁忌
--
第二章生活习俗
----
第一节服饰
----
第二节饮食
----
第三节宅居
----
第四节行旅
----
第五节器用
--
第三章岁时节日
----
第一节春节 元宵节
----
第二节其它传统节日
----
第三节公历新节日
--
第四章陋习
----
第一节酗酒 斗殴
----
第二节赌博
----
第三节铺张浪费
----
第四节溺爱
----
第五节买卖婚姻
----
第六节暗娼
卷二十三方言 谣谚
--
第一章方言
----
第一节语言概况
----
第二节同音字及例词、例句
----
第三节语法特点
----
第四节儿化及地名
--
第二章谣谚
----
第一节歌谣
----
第二节谚语
----
第三节歇后语
卷二十四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记
----
刘渊
----
王显明
----
于成龙
----
张叔平
----
贺昌
----
崔世文
----
杜风英 李秀珍
----
韩昌泰
----
阎兴光
----
王云祥
----
王际隆
----
任世发
----
刘敬镌
----
刘菊初
----
雒云
----
赵子文
----
武子和
----
傅秉雄
----
阎子诚
----
贺金声
----
郝秀林
----
李岗
----
杜学才
----
张金枝
----
崔来全
----
李尚友
----
郝健刚
----
阎良田
----
郝玉兰
----
王凤树
----
阎继武
----
辛安亭
----
薛满泰
----
刘荣俭
----
李新鼎
----
张申五
----
王吉山
----
阎军平
--
第二章烈士英名录
--
第三章人物名表
卷二十五大事记
--
大事记
附录
--
附录一旧志序文
--
附录二文献选辑
--
附录三神话传说
--
附录四限外辑要
--
离石县志编纂委员会历届人员组成
修志始末
跋
本志编纂人员
特志
--
特志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