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绵阳市志

中共绵阳市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中共绵阳组织发展的历史以及重要会议、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等。

内容时限: 1927-2000

出版时间: 2002年06月

目录

封面
中共绵阳市志
版权页
图片
-- 中共绵阳市(地)委机关,位于红星街61号,解放后市(市)委机关一直在此办公
-- 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绵阳
---- 刘少奇在绵阳专区视察第二重型机器厂(1960年4月)
---- 朱德(前排坐者左三)在李井泉(前排坐者左二)陪同下视察绵阳时与地委领导合影(1957年3月)
---- 贺龙在绵阳专区视察第二重型机器厂(1959年6月)
---- 张爱萍在绵阳规划科学城(1983年)
---- 邓小平在绵阳专区视察第二重型机器厂(1960年)
---- 江泽民在绵阳视察时作重要讲话(1999年4月)
---- 江泽民在绵阳视察长虹机器厂(1984年6月)
---- 李鹏在绵阳视察(1999年10月)
---- 朱镕基在绵阳视察(1999年9月)
---- 李瑞环在绵阳视察(2000年10月)
---- 胡锦涛在绵阳视察(2000年2月)
---- 尉健行在绵阳视察(1998年4月)
---- 李岚清在绵阳视察时就建设绵阳科技城作重要讲话(2000年9月)
---- 乔石在绵阳视察(1993年5月)
---- 刘华清在绵阳视察(1990年8月)
-- 四川省委领导视察绵阳
---- 谭启龙(中)在绵阳检查工作时与地委领导赵文定(左一)、王金城(右一)等合影(1982年4月)
---- 杨汝岱(中)在绵阳检查工作时与赵文定、王金城合影(1985年12月)
---- 谢世杰(中)在江油检查工作(1994年)
--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绵阳市境领导人
---- 王右木
---- 袁诗荛
---- 张秀熟
---- 沙汀
---- 中共中坝省立二中支部旧址
---- 中共绵(竹)安(县)中心县委旧址
---- 候方岳
---- 王叙五
---- 王朴庵
---- 中共三台中心特支机关旧址
-- 社会主义时期中共绵阳市(地)委主要领导人
---- 刘文珍
---- 刘文珍(前排中)、赵得群(后排右二)、康烈功(后排左一)等合影(1951年)
---- 彭华(右二)在绵阳参观(1991年5月)
---- 彭华
---- 李林枝(右三)在绵阳南光化工厂视察(1993年)
---- 李林枝
---- 张金省
---- 关豁明
---- 李中一
---- 宋文彬
---- 于希文
---- 赵文定
---- 赵文定与农民亲切交谈
---- 周裕德(右二)、冯崇泰(左二)视察合资企业(1992年3月)
---- 周裕德
---- 冯崇泰
---- 冯崇泰(右二)、杨海清(中)、黄学玖(左二)在成绵高速公路现场办公
---- 杨海清在市场调研
---- 杨海清
-- 中国共产党绵阳市历次代表大会
---- 中共绵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1987年9月)
---- 中共绵阳市第二届市委领导与部分代表合影(1990年11月)
---- 中共绵阳市第二次代表大会(1995年4月)
---- 中共绵阳市第四次代表大会(2000年3月)
-- 绵阳建设成就
---- 绵阳城区一角
---- 绵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大厦
---- 中国最大彩电生产基地长虹厂
---- 新华内燃机厂柴油机生产装配线
---- 绵阳南郊机场候机楼
---- 绵(阳)江(油)一级公路
---- 农村小集镇一角
---- 武都引水工程总干渠渠首枢纽
---- 西南科技大学
---- 科技大楼
---- 科学城一角
---- 绵阳图书馆
---- 绵阳南河体育中心
---- 绵阳专区全图
---- 绵阳专区行政区划图
---- 绵阳市政区图
-- 附图
《中共绵阳市志》编纂委员会
《中共绵阳市志》编辑部
《中共绵阳市志》审定验收小组
绵阳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审定人员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组织沿革
-- 第一章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第一节江油的党组织
------ 一、中坝省立二中支部
------ 二、中坝特支
---- 第二节安县的党组织
------ 一、安县特支
------ 二、绵(竹)安(县)中心县委
---- 第三节绵阳的党组织
------ 一、川西北军支
------ 二、绵阳特支
---- 第四节盐亭的党组织
------ 一、盐亭特支
------ 二、盐亭行动委员会
------ 三、盐亭县委
---- 第五节三台的党组织
------ 一、三台特支
------ 二、潼川特区委
------ 三、潼川(三台)中心县委
---- 第六节红四方面军建立的县委
------ 一、平南县委
------ 二、济时县委
------ 三、江油县委
------ 四、彰明县委
------ 五、北川县委
-- 第二章抗日战争时期
---- 第一节绵阳的党组织
------ 一、军人支部
------ 二、国立六中校本部特支和三分校特支
---- 第二节梓潼、江油的党组织
------ 一、梓潼国立六中一分校特支
------ 二、江油特支
---- 第三节三台的党组织
------ 一、三台特支
------ 二、三台中心特支
-- 第三章解放战争时期
---- 第一节江油的党组织
------ 一、江油工委
------ 二、江油中心县委
------ 三、江(油)彰(明)梓(潼)盐(亭)工委
---- 第二节三(台)射(洪)临时工委
---- 第三节绵阳的党组织
------ 一、绵阳临时工委
------ 二、绵阳中心县委
-- 第四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第一节经济恢复时期
------ 一、地委领导机构
------ 二、地委工作机构及负责人
------ 三、地委领导的党组织
---- 第二节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一、地委领导机构
------ 二、地委工作机构及负责人
------ 三、地委领导的党组织
---- 第三节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一、地委领导机构
------ 二、地委工作机构及负责人
------ 三、地委领导的党组织
-- 第五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 第一节中共绵阳地区委员会
------ 一、地委领导机构
------ 二、地委工作机构及负责人
------ 三、地委领导的党组织
---- 第二节中共绵阳市第一届委员会
------ 一、市委领导机构
------ 二、市委工作机构及负责人
------ 三、市委领导的党组织
---- 第三节中共绵阳市第二届委员会
------ 一、市委领导机构
------ 二、市委工作机构及负责人
------ 三、市委领导的党组织
---- 第四节中共绵阳市第三届委员会
------ 一、市委领导机构
------ 二、市委工作机构及负责人
------ 三、市委领导的党组织
-- 第六章中共绵阳地、市纪律检查(监察)委员会
---- 第一节中共绵阳地委(地区)纪律检查(监察)委员会
------ 一、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 二、地方监察委员会
------ 三、恢复建立的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二节中共绵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 一、省委任命的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 二、市党代会选举产生的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二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
-- 第一章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 第一节组织时事座谈会和马克思读书会
------ 一、组织时事座谈会
------ 二、组织马克思读书会
---- 第二节成立社团创办刊物
------ 一、成立“梓光社”创办《梓光》杂志
------ 二、成立“涪波社”
---- 第三节宣传群众
------ 一、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 二、声援反帝反军阀斗争
-- 第二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第一节领导学运
------ 一、组织进步社团
------ 二、支持学生罢课
------ 三、建立活动据点
---- 第二节开展工农运动和军事斗争
------ 一、建立农民协会
------ 二、领导塔子山暴动
------ 三、组织筑路民工罢工
------ 四、组织反帝抗捐游行
------ 五、组织工人罢工
------ 六、策动孝泉兵变
---- 第三节配合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 一、领导三台农民暴动
------ 二、组织“四抗”斗争
------ 三、策动安县保卫团兵变
------ 四、组织搜集军事情报
------ 五、建立秘密交通线
------ 六、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
---- 第四节支援红军长征
------ 一、红军解放绵阳市境部分县
------ 二、红军领导群众开展地方工作
------ 三、支援红军长征
-- 第三章抗日战争时期
---- 第一节党组织的重建与发展
------ 一、重建党的组织
------ 二、发展党的组织
---- 第二节推动抗日救亡宣传
------ 一、成立宣传队
------ 二、成立歌咏团和剧社
------ 三、办壁报、成立“文协”分会、推销进步书刊
---- 第三节开展统战工作
------ 一、利用关系掩护党的活动
------ 二、为党组织提供经费
---- 第四节转移革命力量
------ 一、输送革命知识青年去延安
------ 二、疏散、隐蔽地下党员
-- 第四章解放战争时期
---- 第一节领导学生运动
------ 一、开展争温饱斗争
------ 二、开展反迫害斗争
---- 第二节组织“四抗”斗争
------ 一、组织抗丁、抗粮
------ 二、组织抗租、抗税
---- 第三节组织群众武装斗争
------ 一、武工队的成立及活动
------ 二、川中游击纵队的成立及活动
------ 三、控制山区联防总队的活动
---- 第四节开展统战策反工作
------ 一、做好蹇幼樵的转化工作
------ 二、争取地方军政头目率队起义
---- 第五节迎接解放
------ 一、双桥惨案
------ 二、迎接解放
------ 三、贺龙接见梓潼地下党和绵阳商界代表
------ 四、绵阳地下党和南下干部会师
第三篇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 第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一节接管建政
------ 一、接管政权
------ 二、剿匪肃特
------ 三、征收公粮
------ 四、支援抗美援朝
------ 五、镇压反革命
------ 六、整风整党
---- 第二节社会改革运动
------ 一、减租退押
------ 二、土地改革
------ 三、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 四、“三反”、“五反”运动
------ 五、其他社会改革
---- 第三节社会主义改造
------ 一、粮食、棉布统购统销
------ 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三、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 四、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五、内部肃反
---- 第四节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 一、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 二、恢复和发展工业交通运输业
------ 三、恢复财经发展国合商业
------ 四、恢复和发展其他各项事业
-- 第二章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 第一节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 一、整风运动
------ 二、反右派斗争
------ 三、农村整风和社教
---- 第二节“大跃进”运动
------ 一、农业“大跃进”
------ 二、大炼钢铁
------ 三、人民公社化
------ 四、“反右倾”与继续“跃进”
---- 第三节整顿人民公社
------ 一、整风整社
------ 二、清理“一平二调”纠正“共产风”
------ 三、调整社队规模和进行组织思想建设
---- 第四节克服经济困难
------ 一、安排人民生活
------ 二、突击治病和加强商品管理
------ 三、抗御自然灾害
---- 第五节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一、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
------ 二、工业战线调整
------ 三、农村经济调整
---- 第六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一、农村“四清”运动
------ 二、城市“五反”运动
---- 第七节全区经济健康发展
------ 一、调整经济取得成效
------ 二、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 三、支援“三线”建设
------ 四、文化教育事业相应发展
-- 第四章徘徊中前进和走向历史伟大转折
---- 第一节拨乱反正
------ 一、揭批“四人帮”罪行
------ 二、清查帮派活动
------ 三、开展“一批两整顿”
---- 第二节平反冤假错案
------ 一、平反“文革”中的案件
------ 二、为被迫害的党员干部昭雪
---- 第三节纠正历史错案
------ 一、改正错划右派
------ 二、纠正“反右倾”和“四清”运动中的错案
------ 三、给地富反坏分子摘帽
---- 第四节全区经济初步恢复
------ 一、农业生产初步恢复
------ 二、工业生产初步恢复
------ 三、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恢复性发展
-- 第五章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 第一节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 一、地委中心学习组讨论
------ 二、面上深入学习讨论
---- 第二节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 一、落实干部政策
------ 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三、落实统战政策
---- 第三节调整国民经济
------ 一、调整目标与调查研究
------ 二、农村经济调整
------ 三、工业调整
------ 四、商业、供销试行经济(营)管理责任制
------ 五、全面整顿国营工业企业
---- 第四节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 一、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 二、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三、政治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
------ 四、全面整党
---- 第五节打击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
------ 一、打击经济犯罪
------ 二、打击刑事犯罪
-- 第六章全面改革开放
---- 第一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一、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 二、开展生产力标准问题的讨论
------ 三、制定实施“科技兴绵”战略
---- 第二节平息政治风波
------ 一、制止动乱
------ 二、清查、清理与动乱有牵连的人和事
------ 三、改善党群关系
---- 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一、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 二、开展“三优一学”竞赛活动
------ 三、开展各类共建活动
------ 四、开展农村“三带”活动
------ 五、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 第四节治理整顿深化改革
------ 一、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 二、确立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 三、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 六、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 七、扩大对外开放
------ 八、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第五节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 二、交通邮电建设成效显著
------ 三、经贸工作有新的发展
------ 四、城镇建设加快,人民生活明显提高
---- 第六节社会公益事业全面发展
------ 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 二、科技事业不断发展
------ 三、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 四、卫生事业不断发展
------ 五、体育事业不断发展
第四篇重要会议
-- 第一章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
---- 第一节代表大会
------ 一、中共三台特区代表大会(1930年7月)
------ 二、中共绵阳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1973年6月)
------ 三、中共绵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1987年9月)
------ 四、中共绵阳市第二次代表大会(1990年11月)
------ 五、中共绵阳市第三次代表大会(1995年4月)
---- 第二节代表会议
------ 一、中共绵阳市代表会议 (1988年3月)
------ 二、中共绵阳市代表会议(1993年3月)
-- 第二章市(地)委全委会议
---- 第一节中共绵阳地方委员会全委会议
------ 一、中共绵阳地委全委(扩大)会议(1951年6月)
------ 二、中共绵阳地委全委(扩大)会议(1952年5月)
------ 三、中共绵阳地委全委(扩大)会议(1953年4月)
------ 四、中共绵阳地委全委(扩大)会议(1954年1月)
------ 五、中共绵阳地委全委(扩大)会议(1954年5月)
------ 六、中共绵阳地委全委(扩大)会议(1955年2月)
------ 七、中共绵阳地委全委(扩大)会议(1958年6月)
---- 第二节中共绵阳地区委员会全委会议
------ 一、中共绵阳地委第三次全委会议(1975年1月)
------ 二、中共绵阳地委全委(扩大)会议(1981年9月)
------ 三、中共绵阳地委第五次全委(扩大)会议(1982年10月)
---- 第三节中共绵阳市委员会全委会议
------ 一、中共绵阳市一届二次全委会议(1988年8月)
------ 二、中共绵阳市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1988年10月)
------ 三、中共绵阳市一届五次全委会议(1989年2月)
------ 四、中共绵阳市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1989年7月)
------ 五、中共绵阳市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1990年4月)
------ 六、中共绵阳市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1991年4月)
------ 七、中共绵阳市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1992年4月)
------ 八、中共绵阳市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1993年2月)
------ 九、中共绵阳市二届八次全委会议(1994年1月)
------ 十、中共绵阳市二届十次全委会议(1994年12月)
------ 十一、中共绵阳市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1995年11月)
-- 第三章重要工作会议
---- 第一节中共绵阳地方委员会工作会议
------ 一、中共绵阳地委县委书记联系会议(1950年12月)
------ 二、中共绵阳地委县委书记、县长联系会议(1951年12月)
------ 三、中共绵阳地委私改工作会议(1956年4月)
------ 四、中共绵阳地委第二次四级干部农村工作会议(1957年2月)
------ 五、中共绵阳地委工作会议 (1957年12月)
------ 六、中共绵阳地委(扩大)会议 (1958年11月)
------ 七、中共绵阳地委县委书记会议(1960年1月)
------ 八、中共绵阳地委扩大干部会议(1961年2月)
------ 九、中共绵阳地委工作会议(1962年7月)
------ 十、中共绵阳地委工作会议(1963年6月)
------ 十一、中共绵阳地委(扩大)会议 (1964年10月)
------ 十二、中共绵阳地委(扩大)会议(1966年3月)
------ 十三、中共绵阳地委(扩大)会议(1966年6月)
------ 十四、中共绵阳地委四级干部会议(1966年8月)
---- 第二节中共绵阳地革委核心小组工作会议
------ 一、中共绵阳地革委核心小组(扩大)会议(1971年3月)
------ 二、中共绵阳地革委核心小组(扩大)会议(1972年2月)
---- 第三节中共绵阳地区委员会工作会议
------ 一、中共绵阳地委常委(扩大)会议(1975年2月)
------ 二、中共绵阳地委常委(扩大)会议(1975年6月)
------ 三、中共绵阳地委县委书记、农村工作队长会议(1975年12月)
------ 四、中共绵阳地委常委(扩大)会议(1977年9月)
------ 五、绵阳地区农业学大寨先进代表会议(1978年2月)
------ 六、中共绵阳地委三级干部会议(1978年8月)
------ 七、中共绵阳地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1982年1月)
------ 八、中共绵阳地委工作会议(1983年8月)
------ 九、中共绵阳地委(扩大)会议(1983年12月)
------ 十、中共绵阳地委扩大干部会议(1984年5月)
---- 第四节中共绵阳市委工作会议
------ 一、中共绵阳市委工作会议 (1985年8月)
------ 二、中共绵阳市委(扩大)会议(1985年11月)
------ 三、中共绵阳市委(扩大)会议(1986年11月)
------ 四、中共绵阳市委(扩大)会议(1987年2月)
------ 五、绵阳市农村工作会议 (1989年10月)
------ 六、中共绵阳市委工作会议(1991年10月)
第五篇 组织工作
-- 第一章党员管理
---- 第一节发展党员
------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党员发展
------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员发展
------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员发展
---- 第二节组织生活
------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组织生活
------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组织生活
------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组织生活
-- 第二章基层组织
---- 第一节基层组织设置
------ 一、农村基层组织
------ 二、工交、财贸基层组织
------ 三、机关基层组织
------ 四、城镇基层组织
---- 第二节基层组织工作
------ 一、农村基层组织工作
------ 二、工交、财贸基层组织工作
------ 三、机关基层组织工作
------ 四、党员电化教育工作
-- 第三章干部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一、解放后至1958年前的干部管理
------ 二、1958年以后的干部管理
------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干部管理
---- 第二节干部考察
------ 一、解放后前17年的干部考察
------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干部考察
---- 第三节 任免和调配
------ 一、干部任免
------ 二、干部调配
------ 三、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 第四节干部审查
------ 一、解放后前17年的干部审查
------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干部审查
---- 第五节干部培训
------ 一、恢复时期的干部培训
------ 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干部培训
------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干部培训
---- 第六节离退休干部管理
------ 一、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建立
------ 二、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
------ 三、生活待遇略为从优
------ 四、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
-- 第四章领导班子建设
---- 第一节领导班子的配备与调整充实
------ 一、领导班子的配备
------ 二、领导班子的调整充实
---- 第二节贯彻民主集中制
------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贯彻情况
---- 第三节参加双重组织生活
------ 一、建立健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 二、提高双重组织生活质量
---- 第四节深入群众和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 一、深入基层指导工作
------ 二、参加劳动,领导生产
------ 三、建立定点联系区制度
---- 第五节选拔培养后备干部
------ 一、建立后备干部名单制
------ 二、后备干部的梯形结构
------ 三、锻炼、考核后备干部
-- 第五章知识分子工作
---- 第一节发挥知识分子作用
------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知识分子工作
---- 第二节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一、平反纠正历史错案
------ 二、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第六篇宣传工作
-- 第一章社会宣传
---- 第一节社会宣传教育
------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宣传教育
------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宣传教育
------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宣传教育
---- 第二节农村宣传教育
------ 一、土地改革的宣传
------ 二、农业合作化的宣传
------ 三、粮食统购统销的宣传
------ 四、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宣传
------ 五、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宣传
------ 六、农业学大寨的宣传
------ 七、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宣传
------ 八、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宣传
------ 九、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
---- 第三节党内宣传教育
------ 一、党员教育
------ 二、基层党校建设
-- 第二章理论工作
---- 第一节理论学习
------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
------ 二、学习毛泽东著作
------ 三、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 四、真理标准讨论
------ 五、邓小平理论学习
---- 第二节理论宣传
------ 一、理论刊物
------ 二、理论演讲和报告会
------ 三、理论写作组
---- 第三节理论培训与研究
------ 一、理论培训
------ 二、理论研究
-- 第三章对外宣传
---- 第一节涉外宣传
---- 第二节外宣品制作
---- 第三节对外宣传活动
-- 第四章宣传战线管理
---- 第一节新闻出版管理
------ 一、新闻机构的设立
------ 二、新闻通讯队伍管理
------ 三、新闻出版方针政策管理
------ 四、报刊、出版和音像制品管理
---- 第二节文化艺术管理
------ 一、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
------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 三、文艺创作管理
------ 四、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三节教卫体管理
------ 一、学校教育管理
------ 二、思想教育
------ 三、卫生、体育管理
第七篇统一战线工作
-- 第一章民主党派工作
---- 第一节帮助民主党派建立和发展组织
------ 一、清理、恢复和建立组织
------ 二、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 三、帮助民主党派进行自我教育
---- 第二节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
------ 一、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 二、支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 三、为民主党派解决工作、生活条件
---- 第三节动员民主党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 一、咨询服务
------ 二、智力支边
------ 三、办学讲学
------ 四、获奖情况
-- 第二章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 第一节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 一、贯彻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 二、贯彻“三自”方针
------ 三、贯彻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政策
------ 四、党外知识分子的学习教育
---- 第二节推动党外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服务
------ 一、安排使用
------ 二、发挥作用
------ 三、奖励表彰
---- 第三节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工作
------ 一、知识分子工作范围的调整
------ 二、调查、了解知识分子情况
------ 三、党外知识分子的安排
------ 四、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 五、基层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 第三章工商联工作
---- 第一节工商联组织的建立与恢复
------ 一、整顿工商联
------ 二、加强工商联工作
------ 三、扶持发展私营工商业
---- 第二节引导工商业者走社会主义道路
------ 一、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 二、市场调查,市场安排
------ 三、全行业公私合营
------ 四、公私合营后的工作
---- 第三节新时期工商联工作
------ 一、恢复工商联组织
------ 二、贯彻落实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
------ 三、工商联活动
-- 第四章民族和宗教工作
---- 第一节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 一、参政议政
------ 二、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方针
------ 三、落实民族经济政策
------ 四、扶持少数民族教育
------ 五、民族团结
------ 六、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 第二节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 一、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二、开放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宗教组织
------ 三、落实宗教政策
------ 四、加强爱国爱教教育
------ 五、破除封建迷信,取缔非法宗教组织
-- 第五章 对台工作
---- 第一节对台宣传
------ 一、宣传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 二、围绕《告台湾同胞书》和《九条方针》进行宣传
------ 三、围绕邓小平《关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开展宣传
------ 四、新形势下的对台宣传
------ 五、对台宣传的方法与手段
---- 第二节落实台胞台属政策
------ 一、调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
------ 二、全面落实台胞台属政策
------ 三、表彰先进引导勤劳致富
---- 第三节交往交友
------ 一、贯彻中央关于台湾同胞接待工作的指示
------ 二、通过接待台胞加强交往交友
------ 三、坚持“两个寄希望”原则扩大交往交友
------ 四、通过交往交友促进绵台经济文化交流
-- 第六章党外人士安排
---- 第一节举荐当选各级人大代表
------ 一、全国人大代表
------ 二、省人大代表、常委
------ 三、市人大代表、常委
---- 第二节举荐担任各级政协委员
------ 一、全国政协委员
------ 二、省政协委员、常委
------ 三、市政协委员、常委
---- 第三节举荐担任各级政府、部门领导职务
------ 一、市(地)领导职务
------ 二、县(市、区)领导职务
------ 三、市(地)、县(市、区)部门领导职务
------ 四、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派驻绵阳专区参事、文史研究员
------ 五、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
-- 第七章落实统战政策
---- 第一节落实右派政策
------ 一、摘帽安置和管理改造
------ 二、处理反右派斗争遗留问题
------ 三、复查改正、安置工作
---- 第二节落实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
------ 一、落实政策工作
------ 二、安置特赦战犯
------ 三、对地方起义游杂部队的认定
---- 第三节落实原工商业者政策
------ 二、区别原工商业者中的劳动者
---- 第四节落实非党知识分子、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策
------ 一、落实非党知识分子政策
------ 二、落实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策…(423)
第八篇纪律检查工作
-- 第一章执纪办案
---- 第一节案件检查
------ 一、案件承办
------ 二、案件检查
---- 第二节案件审理
------ 一、审批权限与职责范围
------ 二、执纪原则与惩处重点
------ 三、案件审理
-- 第二章受理控告、申诉
---- 第一节受理控告
------ 一、建国后前17年的控告查处工作
------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控告查处工作
---- 第二节受理申诉与案件复查
------ 一、五十年代申诉案件的复查
------ 二、拔乱反正期间申诉案件的复查
---- 第三节控告、申诉中的情况反映
------ 一、五六十年代的控申情况
------ 二、改革开放中的控申情况
-- 第三章 甄别、平反、保护
---- 第一节甄别工作
------ 一、甄别平反
------ 二、总结甄别平反经验
---- 第二节平反错案
------ 一、改正错划右派、“反右倾”、“四清”运动中的错案
------ 二、平反历史错案
---- 第三节支持、保护改革
------ 一、服务改革
------ 二、加强监督检查,搞好政策服务
-- 第四章党风党纪教育与纠正不正之风
---- 第一节党风党纪教育
------ 一、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教育
------ 二、运用典型教育
------ 三、党规教育
---- 第二节纠正不正之风
------ 一、纠正用公款吃喝歪风
------ 二、制止以“试用”为名侵占国家产品
------ 三、纠正违反政策“农转非”
------ 四、纠正建房分房中的不正之风
------ 五、纠正其他方面的不正之风
第九篇机关政务
-- 第一章政务管理
---- 第一节政务服务
------ 一、综合反映情况
------ 二、搜集传递信息
------ 三、督办检查
---- 第二节会务服务
------ 一、会务管理
------ 二、会议服务
---- 第三节文书管理
------ 一、文件起草与审签
------ 二、文书处理
------ 三、立卷归档
-- 第二章保密、机要、信访工作
---- 第一节保密工作
------ 一、保密宣传教育
------ 二、保密执法及保密检查
------ 三、调查研究
------ 四、重大失泄密事件的查处
---- 第二节机要工作
---- 第三节信访工作
------ 一、受理来信,接待来访
------ 二、信访督查办理
------ 三、建立“书记、市长接待日”制度
------ 四、探索创新
-- 第三章政策研究
---- 第一节农村政策调研
------ 一、农村改革政策调研
------ 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研
------ 三、发展乡镇企业政策调研
------ 四、发展小集镇和劳动力转移调研
------ 五、农村经营管理和农民负担调研
---- 第二节城市经济政策调研
------ 一、城市经济改革调研
------ 二、国有经济调研
------ 三、“科技兴绵”调研
---- 第三节流通领域政策调研
------ 一、财政金融调研
------ 二、商贸及第三产业政策调研
------ 三、个体私营经济政策调研
---- 第四节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调研
------ 一、政治体制改革调研
------ 二、民主法制建设调研
第十篇政法和军事
-- 第一章政法工作
---- 第一节打击反革命和刑事犯罪
------ 一、惩治反革命
------ 二、打击刑事犯罪
------ 三、开展专项斗争
---- 第二节打击经济犯罪
------ 一、围绕中心工作查处经济案件
------ 二、配合改革开放打击经济犯罪
---- 第三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一、城市、农村治安整治
------ 二、交通秩序整顿
------ 三、消防管理
-- 第二章军事工作
---- 第一节兵役与民兵
------ 一、兵役
------ 二、民兵
---- 第二节城市警备与交通战备
------ 一、城市警备
------ 二、交通战备
---- 第三节人民防空
------ 一、防空工程
------ 二、防空队伍
------ 三、通信保障及联络信号
---- 第四节拥政爱民
------ 一、参与地方中心工作
------ 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 三、抢险救灾
------ 四、国防教育
第十一篇党校和党史工作
-- 第一章党校工作
---- 第一节党校建设
------ 一、组织建设
------ 二、教员队伍建设
------ 三、校园建设
---- 第二节培训工作
------ 一、培训方针
------ 二、培训内容
------ 三、培训农村非脱产人员
------ 四、干部短期培训、轮训
------ 五、扫盲教育、成人教育、函授教育和研究生学历教育
-- 第二章党史工作
---- 第一节征集整理党史资料
------ 一、征集整理建国前的党史资料
------ 二、征编建国后的党史资料
---- 第二节编写、研究地方党史
------ 一、编辑党史资料刊物
------ 二、编写地方党史
------ 三、为上级出书撰写专题资料
------ 四、开展党史研讨活动
---- 第三节运用党史资料为现实服务
------ 一、经常性党史宣传
------ 二、利用纪念日进行党史宣传
------ 三、建立革命纪念设施
------ 四、协助落实地下党政策
附录 人物简介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马绍援
---- 王右木
---- 王化鹏
---- 王介儒
---- 王叙五
---- 王朴庵
---- 史伯康
---- 刘克谐
---- 刘仰高
---- 许本达
---- 朱子谦
---- 沙汀
---- 余宏文
---- 汪克明
---- 李英
---- 张天汉
---- 张友志
---- 张文轩
---- 张光昭
---- 张秀熟
---- 何什民
---- 何登甲
---- 陈庆先
---- 陈忠明
---- 林宗华
---- 范弘先
---- 邹风平
---- 周启亚
---- 侯方岳
---- 侯伯英
---- 柯仲生
---- 赵利群
---- 骆是愚
---- 袁诗荛
---- 翁廷方
---- 黄友凡
---- 梁斗枢
---- 曾中立
---- 傅崇碧
---- 裴紫琚
---- 虞国政
---- 谭德政
---- 熊炳献
---- 潘仁生
---- 鞠怀安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于希文
---- 马敬洪
---- 王子度
---- 王德立
---- 王金城
---- 宁瑶
---- 申秉钧
---- 冯崇泰
---- 刘杰
---- 刘文珍
---- 刘桐树
---- 刘鸿洲
---- 吉杰
---- 关豁明
---- 宋文彬
---- 李烈
---- 李中一
---- 李开道
---- 李玉良
---- 李林枝
---- 李国超
---- 李唐基
---- 张强
---- 张金省
---- 张黎群
---- 辛清碧
---- 范艾
---- 杨新
---- 杨开鉴
---- 杨海清
---- 杨振道
---- 周裕德
---- 赵文定
---- 赵发达
---- 段允中
---- 段晋炤
---- 钟戡
---- 郝振贤
---- 高鸿光
---- 彭华
---- 曾子军
---- 董兰华
---- 蒋仁富
---- 雷启荣
---- 廖世孔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