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盛镇志

隆盛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新体例,系统翔实地记述隆盛镇从自然到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完美统一,使之具有“存史、资政、教化”功能。

目录

封面
隆盛镇志
綦江县档案局文件
《隆盛镇志》编纂委员会
《隆盛镇志》编辑部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图片
-- 本图复制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綦江县志》
-- 隆盛镇地图
-- 迈格尔电器自动化有限公司
-- 重庆十分利商行连锁有限公司
-- 綦江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隆盛工商所
-- 綦江隆盛中学
-- 崛起的隆盛中心卫生所
-- 綦江县隆盛中心小学
-- 新场中心小学
-- 綦江县三丘田水库管理所
-- 隆盛兴胜页岩砖厂
-- 綦江隆盛花木场
-- 綦江同利彩瓦厂
-- 綦江县隆盛镇建设规划
-- 隆盛镇政府鸟瞰图
-- 石梁新村及十万头猪场
-- 新场一角
-- 莲花新貌
-- 南大街实景
-- 河嘴新姿
-- 隆盛场景
-- 王良将军、王奇岳烈士墓碑
-- “綦江县东界”碑
-- 綦江、巴县、南川三县友谊碑
-- 隆盛教育基金碑
-- 笔筒
-- 瓷碗
-- 瓷甑
-- 捻麻杯
-- 双喜坛
-- 青花瓶
-- 梁山寨
-- 张家沟汉墓穴
-- 封智容进士桅杆座
-- 梁山寨大门奇联
-- 隆盛禹王庙木柱石墩
-- 隆盛三丘田水库
-- 令碑石
-- 五斗坝寨子
-- 旖旎风光
-- 吴家弯拱桥 清乾隆十六年(1751)
-- 清朝县官金达孚题字“放生池”
-- 清代牙床(王阳怀藏品)
-- 烈士王奇岳故居
-- 隆盛禹王庙《修建乐楼两廊小引》碑 清道光元年(1981年)
-- 新场五保家园
-- 建设中的十隆村新农村民居
-- 建设中的500千伏隆盛变电站
-- 沟门前五保家园
-- 照片附图
目录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节 主要地名来历
-- 第二章 地理环境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山脉溪河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植物、动物、矿物资源
---- 第五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民族人口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民族
---- 第三节 姓氏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二篇 政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中共隆盛区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共隆盛乡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共新场乡委员会
---- 第四节 中共莲石乡委员会
---- 第五节 中共隆盛镇委员会
----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隆盛镇(乡)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七节 党的基层组织及党员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隆盛乡(公社)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新场乡(公社)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莲石乡(公社)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隆盛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隆盛区公所
---- 第二节 隆盛乡(公社)人民政府
---- 第三节 新场乡(公社)人民政府
---- 第四节 莲石乡(公社)人民政府
---- 第五节 隆盛镇人民政府
---- 第六节 基层自治组织
-- 第四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民协会、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隆盛区、镇委员会
---- 第四节 隆盛区(乡)镇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綦江县工商联合会第九区办事处、隆盛镇分会
-- 第五章 公安 司法
---- 第一节 公安派出所和户籍管理
---- 第二节 司法行政
---- 第三节 人民法庭
-- 第六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镇民政职能
-- 第七章 政事纪要
---- 镇压反革命
---- 土地改革运动
---- 抗美援朝
---- 粮食统购统销
---- 农业合作化运动
---- 人民公社
---- 大炼钢铁
----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基本路线教育运动
---- “四类分子”摘帽
---- 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 撤区并乡建镇
---- 免征农业税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第三篇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生产关系
---- 第三节 水利设施
---- 第四节 农业机具
---- 第五节 粮油生产
---- 第六节 多种经营
---- 第七节 农业技术
---- 第八节 改河、低产田改造
---- 第九节 永丰河流域隆盛生态园区开发
---- 第十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十一节 经济收入与分配
-- 第二章 畜牧兽医
---- 第一节 隆盛镇畜牧兽医站
---- 第二节 疫病预防控制
---- 第三节 药物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体制
---- 第三节 林权落实
---- 第四节 森林保护
---- 第五节 退耕还林
---- 第六节 古树
---- 第七节 花木场
-- 第四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人和集体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 第三节 粮油购销
---- 第四节 猪肉食品供应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第六节 石化产品供应
-- 第五章 工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电力
---- 第三节 铸造
---- 第四节 农具农机修造
---- 第五节 纺织
---- 第六节 造纸
---- 第七节 缝纫
---- 第八节 陶瓷
---- 第九节 木器
-- 第六章 建筑建材业
---- 第一节 建筑企业
---- 第二节 建材
--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监管
---- 第三节 工商登记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八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九章 邮电通讯
-- 第十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币制演变
---- 第三节 民间借贷
---- 第四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 第十一章 财政税务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十二章 镇村建设和国土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
---- 第三节 农房和农民新村建设
第四篇 军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三章 民兵
-- 第四章 隆盛解放
-- 第五章 日本炸弹丢隆盛
-- 第六章 莲花剿匪
第五篇 文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行政派出机构
---- 第二节 私塾
---- 第三节 幼儿教育
---- 第四节 初等教育
---- 第五节 中等教育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二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 防疫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药物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业余体育
-- 第四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化活动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三节 电影
---- 第四节 村办公室和文化室建设
---- 第五节 歌赋
---- 第六节 对联
---- 第七节 方言
---- 第八节 谚语
---- 第九节 歇后语
---- 第十节 传说、故事
-- 第五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建筑
---- 第二节 古遗址
---- 第三节 石碑
第六篇 社会风俗
-- 第一章 社会组织
---- 第一节 行会
---- 第二节 哥老会
---- 第三节 隆盛哥老会
---- 第四节 盂兰会
---- 第五节 隆盛玩友会
---- 第六节 宗祠
-- 第二章 社会习俗
---- 第一节 节日的来历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迷信
---- 第四节 陋俗
---- 第五节 恶习
---- 第六节 优良风尚
-- 第三章 宗教信仰
第七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人物传记
------ 王国柄
------ 封岳崧
------ 王奇岳
------ 金达孚
------ 封彬
------ 封秀荣
------ 李国华
------ 马秀章
------ 杨惠伦
------ 宋修德
------ 李振焱
------ 朱代模
------ 孙奇正
------ 丁长庚
---- 第二节 人物传略
------ 蹇文斌
------ 廖德全
------ 甄爵智
------ 刘绪模
------ 舒振权
------ 张宗榜
------ 韩福裕
------ 蹇文泽
------ 缪光奎
------ 王吉昌
------ 王心海
------ 陈英华
------ 杨德明
---- 第三节 人物介绍
------ 李志均
------ 封剑
------ 朱生荣
------ 蒋绍轩
------ 李国模
------ 李兵
------ 黄达生
------ 罗玉池
------ 文立恒
------ 甄足华
------ 余仁权
------ 高华焱
------ 封明祥
------ 舒楚泉
------ 唐明华
------ 蒋世平
------ 金明英
------ 董祥全
------ 周富乾
------ 李相忠
------ 粱光明
------ 霍家其
------ 饶晓敏
------ 王孝渊
------ 封明龙
------ 廖代誉
------ 王焱林
------ 李家红
------ 余远槐
------ 吴大林
------ 张家兴
------ 罗玉彬
------ 黄世福
------ 沈世华
------ 祝光华
------ 李正刚
------ 连中伦
------ 邓华刚
------ 王光举
------ 李今才
------ 熊英模
------ 王正荣
------ 邱忠文
------ 廖炳江
------ 赵元福
------ 封飞
------ 李富彬
------ 杨玉超
------ 杨光勇
------ 黄皎
------ 舒贵健
-- 第二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隆盛籍部分革命英烈
---- 第二节 先进模范人物
---- 第三节 出席市、县历届党代表
---- 第四节 出席区、市、县历届人民代表名录表
---- 第五节 出席綦江县政协会隆盛籍历届委员名录表
---- 第六节 百岁老人表
第八篇 附录
-- 一、现代化办公用具进入隆盛
-- 二、十隆舒家弯溶洞惨案
-- 三、抢鱼事件
-- 四、重大事故
-- 五、特载
编后语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