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江市志

浑江市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浑江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02-1985

出版时间: 1994年08月

目录

封面
浑江市志
浑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
吉林省地方志编委会市县志审稿验收领导小组名单
参加《浑江市志》审稿验收人员名单
图片
-- 附图
-- 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华的题字
-- 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华的题字
-- 白头山天池
-- 市中心区中段鸟瞰(1986年6月6日)
-- 市中心区远眺
-- 浑江大街
-- 儿童公园
-- 彩虹桥(宋树山摄)
-- 天堑变通途(肖鸣摄)
-- 住宅小区
-- 板石沟铁矿露天开采
-- 浑江发电厂(肖鸣摄)
-- 浑江铝业公司铝厂
-- 市第二制药厂
-- 浑江一汽合办水泥厂
-- 通化矿务局机械化采煤
-- 长白山优质木材源源运往各地
-- 郊区农业丰收
-- 乡镇企业——机械化养鸡厂
-- 集贸大楼
-- 浑江商场
-- 幼儿园
-- 中医药学校
-- 市第一届运动会
-- 峡谷秋色
-- 鸭绿江放排
-- 鸭绿汀之夏
-- 霜染飞瀑
-- 浑江之冬
-- 春泛鸭绿江(马闻摄)
-- 长白山野山参
-- 五味子
-- 人工饲养梅花鹿
-- 东北虎(新华社供稿)
--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 四保临江时期陈云旧居
-- 七道江会议旧址
-- 长白灵光塔(唐代)
-- 永安出土的渤洛时期文物
---- 鼓腹罐
---- 陶簸形器
---- 骨角器
---- 玛瑙珠
-- 浑江市行政区划图
-- 浑江市山脉水系图
-- 浑江市矿产资源分布图
-- 浑江市中草药资源分布图
-- 浑江市交通图
-- 浑江市街路图(八道江)
-- 浑江市林业区划图
-- 浑江市农业区划图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归属与建置
---- 第二节 境域变迁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三章区镇乡
---- 第一节 八道江区
---- 第二节 临江区
---- 第三节 三岔子区
第二篇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 地 层
---- 第二节 火成岩
---- 第三节 构 造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势
---- 第二节 地貌类型
---- 第三节 山 脉
-- 第三章气候物候
---- 第一节 气 候
---- 第二节 物 候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 水文特征
---- 第二节 地表水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 土壤形成
---- 第二节 土壤种类
---- 第三节 土壤分布
-- 第六章生物
---- 第一节 植 被
---- 第二节 野生植物
---- 第三节 野生动物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矿物资源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 灾
---- 第二节 旱 灾
---- 第三节 虫 灾
---- 第四节 风 灾
---- 第五节 雪 灾
---- 第六节 雹 灾
---- 第七节 霜冻灾
---- 第八节 火 灾
---- 第九节 病 灾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规模
---- 第一节历代人口交化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民族构成
---- 第四节 文化构成
---- 第五节 职业构成
-- 第三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四章人口再生产
---- 第一节 婚姻状况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三节 生育状况
第四篇党派团体
-- 第一章共产党在浑江市的机构及活动
---- 第一节 党组织建立与活动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驻临江地区的机构
---- 第三节 中共临江县委沿革
---- 第四节 中共浑江市委沿革
---- 第五节 党的基层组织
---- 第六节 党代会
---- 第七节 重要党务活动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临江县党部
---- 第一节 沿 革
---- 第二节 党务活动
-- 第三章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浑江市支部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浑江市支部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浑江市支部委员会
-- 第四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 第六节 归国华侨组织
---- 第七节 其他群众团体
第五篇政权·政协
--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人大重要活动
-- 第二章政府
---- 第一节 临江县衙
---- 第二节 临江县政府
---- 第三节 伪临江县公署
---- 第四节 浑江市(临江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综合政务
---- 第一节 人 事
---- 第二节 外 事
---- 第三节 侨 务
---- 第四节 民 政
---- 第五节 劳 动
---- 第六节 档 案
---- 第七节 信 访
-- 第四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沿 革
---- 第二节 历届政协主席、副主席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会议
---- 第四节 重要活动
第六篇公安 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派出所治安保卫委员会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六节 消 防
---- 第七节 监狱看守所拘留所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林业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公 证
---- 第三节 律 师
---- 第四节 调 解
---- 第五节 劳动教养
第七篇军事
-- 第一章军事机构
---- 第一节 地方军事机构
---- 第二节 驻浑江(临江县)军事机构
-- 第二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清代及中华民国初期地方武装
---- 第二节 临江沦陷时期地方武装
---- 第三节 解放后地方武装
-- 第三章驻军
---- 第一节 清 军
---- 第二节 东北军
---- 第三节 日伪军
---- 第四节 东北抗日联军
---- 第五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 第四章兵役
---- 第一节 募 兵
---- 第二节 征 兵
---- 第三节 志愿兵
---- 第四节 义务兵
-- 第五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 织
---- 第二节 训 练
---- 第三节 活 动
-- 第六章 战 事
---- 第一节 忠义军、六合拳抗俄、反清
---- 第二节 抵抗日军入侵
---- 第三节 抗日联军战事
---- 第四节 解放临江
---- 第五节 剿 匪
---- 第六节 四保临江
---- 第七节 抗美援朝
-- 第七章人民防空
---- 第一节 工程建设
---- 第二节 工程利用
第八篇城市建设
-- 第一章市区建设
---- 第一节 街路建设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路 灯
---- 第四节 城市堤防
---- 第五节供水排水
-- 第二章园林绿化
---- 第一节 公 园
---- 第二节 绿 化
-- 第三章环境卫生
---- 第一节 市容管理
---- 第二节 粪便处理
---- 第三节街路保洁
---- 第四节卫生收费
---- 第五节 清洁队伍
--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私房管理
---- 第二节 公产房管理
---- 第三节 住宅建设
---- 第四节 地产管理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五章建筑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建筑队伍
---- 第三节 技术装备
---- 第四节工程简介
-- 第六章城镇建设
---- 第一节 临江镇
---- 第二节 大栗子镇
---- 第三节 桦树镇
---- 第四节 六道沟镇
---- 第五节 孙家堡子镇
---- 第六节 三岔子镇
---- 第七节 湾沟镇
---- 第八节 松树镇
---- 第九节 砟子镇
---- 第十节 石人镇
---- 第十一节 六道江镇
---- 第十二节 板石镇
-- 第七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现状
---- 第二节 三废治理
---- 第三节 噪音治理
---- 第四节 环境管理
第九篇森林工业
-- 第一章森林采伐
---- 第一节 俄、日对森林的掠夺采伐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森林采伐
-- 第二章木材加工
---- 第一节 制 材
---- 第二节 人造板加工
-- 第三章营林护林
---- 第一节 营林
---- 第二节护林
-- 第四章林政管理
---- 第一节 木材管理
---- 第二节 林地管理
---- 第三节 林地划分和林权执照发放
-- 第五章森林企业
---- 第一节 市属林业企业
---- 第二节 国营林业局
第十篇矿业
-- 第一章煤矿
---- 第一节煤田地质
---- 第二节 煤田开发
---- 第三节 矿井建设
---- 第四节 煤矿企业
---- 第五节 生产记录
---- 第六节 安全保护
-- 第二章铁矿
---- 第一节开发沿革
---- 第二节 矿山简介
-- 第三章铅锌矿
---- 第一节 开发沿革
---- 第二节矿山简介
-- 第四章滑石矿
---- 第一节 开发沿革
---- 第二节 矿山简介
-- 第五章锑矿
---- 第一节 开发沿革
---- 第二节 矿山简介
-- 第六章硅藻土矿
---- 第一节 开发沿革
---- 第二节矿山简介
-- 第七章膨润土矿
---- 第一节 开发沿革
---- 第二节 矿山简介
-- 第八章硅石矿
---- 第一节 开发沿革
---- 第二节 矿山简介
---- 附:已关闭的矿
------ 一、金矿
------ 二、银矿
------ 三、铜矿
------ 四、磷矿
------ 五、硫化铁矿
------ 六、耐火粘土矿
------ 七、石英矿
第十一篇工业
-- 第一章工业体制
---- 第一节个体工业
---- 第二节 私有工业
---- 第三节 集体工业
---- 第四节 国有工业
---- 第五节 合资工业
-- 第二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管理内容
---- 第三节 经营方式
-- 第三章 电力
---- 第一节 水力发电
---- 第二节 火力发电
---- 第三节 供 电
-- 第四章冶炼工业
---- 第一节炼钢和钢制品
---- 第二节 炼铝和铝加工
---- 第三节 金钢砂
-- 第五章机械工业
---- 第一节 机械制造
---- 第二节 电子仪器
---- 第三节 光学仪器
---- 第四节 薄铁制品
---- 第五节 农机农具
---- 第六节 机械修理
-- 第六章化学制药工业
---- 第一节 制 药
---- 第二节 塑料制品
---- 第三节 日用化工
---- 第四节 化 肥
---- 第五节 橡胶制品
-- 第七章造纸 印刷
---- 第一节 造 纸
---- 第二节 印 刷
-- 第八章纺织 缝纫
---- 第一节 纺 织
---- 第二节 针 织
---- 第三节 服 装
---- 第四节 鞋 帽
---- 第五节 皮 革
-- 第九章建材 陶瓷
---- 第一节砂石
---- 第二节砖瓦白灰
---- 第三节 水泥及水泥制品
---- 第四节 陶 瓷
-- 第十章木器
---- 第一节 家具制造
---- 第二节 包装箱制造
-- 第十一章食 品
---- 第一节 粮油加工
---- 第二节酿酒
---- 第三节 糖果糕点
---- 第四节 调味品
---- 第五节 豆制品
第十二篇商业
-- 第一章商业体制
---- 第一节个商业
---- 第二节 私人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公私合营商业
---- 第五节国有商业
-- 第二章商业管理
---- 第一节 管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管理方式
---- 第四节 商品调运
---- 第五节 商品储备
-- 第三章 日用工业品经营
---- 第一节 百货业
---- 第二节 五金交电化工
---- 第三节 药品药械
-- 第四章生产资料经营
---- 第一节建筑材料
---- 第二节 石油化工商品
---- 第三节 化肥农药
---- 第四节 农机农具
---- 第五节 木材金属材料燃料
-- 第五章副食品经营
---- 第一节 肉禽蛋
---- 第二节 蔬菜
---- 第三节 食 盐
---- 第四节 糖酒烟茶
---- 第五节 豆制品及酱菜
-- 第六章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七章粮油供应
---- 第一节 市场购销
---- 第二节 统购统销
---- 第三节 议购议销
-- 第八章农副土特产品及废旧物资收购
---- 第一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
---- 第二节 废旧物资及金属收购
-- 第九章市场
---- 第一节八道江区市场
---- 第二节 临江区市场
---- 第三节 三岔子区市场
-- 第十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 中朝边境贸易
---- 第二节 出口商品收购与销售
第十三篇交通
-- 第一章水路
---- 第一节航运
---- 第二节码 头
---- 第三节 航道清理
---- 第四节 水路运输
-- 第二章公路
---- 第一节 道路建设
---- 第二节 公路桥隧
---- 第三节 公路运输
---- 第四节 公路养护
-- 第三章铁路
---- 第一节 线路建设
---- 第二节 铁路桥隧
---- 第三节 车 站
---- 第四节 铁路运输
-- 第四章交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监 理
---- 第三节 市区交通管理
---- 第四节 交通安全
第十四篇邮电
-- 第一章 邮 政
---- 第一节 邮政网络
---- 第二节 邮件运输
---- 第三节 函 件
---- 第四节 包裹
---- 第五节 汇 兑
---- 第六节 报刊发行
---- 第七节 机要通信
---- 第八节 集 邮
---- 第九节 邮政编码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 第三章管理饥构
---- 第一节 邮政沿革
---- 第二节 电信设施
---- 第三节企业管理
第十五篇农业
-- 第一章农业环境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三节水面
-- 第二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互助合作
---- 第三节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六节 专业户
-- 第三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生产、劳动管理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四章作物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 蔬 菜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五章农技农艺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田间管理
---- 第三节 施肥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良种繁育
-- 第六章农作机具
---- 第一节 旧式农具
---- 第二节 改革农具
---- 第三节 农业机械
-- 第七章水利
---- 第一节水利工程
---- 第二节 农田灌溉
-- 第八章畜牧
---- 第一节 牲畜数量及品种
---- 第二节 牲畜繁殖改良
---- 第三节 家禽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九章副业
---- 第一节狩猎
---- 第二节养鱼
---- 第三节采集及编织
---- 第四节 养殖
---- 第五节 栽培
---- 第六节 粮豆加工
-- 第十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企业沿革
---- 第二节 企业结构
---- 第三节企业管理
---- 第四节 主要企业简介
第十六篇特产
-- 第一章经济动物
---- 第一节鹿
---- 第二节 紫貂
---- 第三节 熊
---- 第四节 蛤什蚂
---- 第五节蜜蜂
-- 第二章经济植物
---- 第一节蘑菇
---- 第二节 黑木耳
---- 第三节松籽
---- 第四节 山核桃
---- 第五节 山 菜
-- 第三章名贵中草药
---- 第一节 人参
---- 第二节 灵 芝
---- 第三节 天麻
---- 第四节 贝 母
---- 第五节 细 辛
---- 第六节 党参
---- 第七节 五味子
---- 第八节 黄芪
---- 第九节桔梗
第十七篇财政税务审计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税务体制
---- 第二节税收制度及实施
-- 第三章审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 审计监督
-- 第四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 存 款
---- 第四节 信 贷
---- 第五节 储 蓄
---- 第六节 典 当
---- 第七节 基本建设投资
---- 第八节 保 险
第十八篇综合管理
-- 第一章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 第三节 基建计划管理
---- 第四节 劳动力计划管理
---- 第五节 流通计划管理
---- 第六节 管理体制
-- 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四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三章物价
---- 第一节 物价管理
---- 第二节 物价水平
---- 第三节 地方工业品定价
---- 第四节 商品差价
---- 第五节 物价调整
-- 第四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统计工作
-- 第五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量器具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第十九篇教育
-- 第一章 私 塾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分布
-- 第二章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教学内容
---- 第三节 幼教管理
-- 第三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 学制
---- 第三节 课程设置
---- 第四节 学 校
-- 第四章中学教育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 学制
---- 第三节课程设置
---- 第四节 学 校
-- 第五章特殊教育
---- 第一节聋哑人教育
---- 第二节 工读教育
-- 第六章民族教育
---- 第一节 沿 革
---- 第二节 课程设置
-- 第七章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沿 革
---- 第二节重点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 第八章师范教育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 课程设置
---- 第三节 学 校
-- 第九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工农教育
---- 第二节 广播电视教育
-- 第十章教师队伍
---- 第一节师资构成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十一章教育行政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督导制度
---- 第三节 学校管理体制
---- 第四节 教育经费
第二十篇科学技术
-- 第一章科学技术研究
---- 第一节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研项目与成果
-- 第二章科普活动
---- 第一节 科普宣传与科技讲座
---- 第二节科学技术引进与推广
---- 第三节 编印科普读物
-- 第三章气象 地震
---- 第一节 气象预报
---- 第二节 地震监测
-- 第四章科学技术管理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科技情报工作
-- 第五章科技队伍
---- 第一节 职称评定
---- 第二节 专业技术状况
-- 第六章科技工作者团体
----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二节 科学技术学(协)会组织
第二十一篇文化
-- 第一章文化设施
---- 第一节 文化馆
---- 第二节 书 店
---- 第三节 图书馆
---- 第四节 工人文化宫
---- 第五节 影剧院
-- 第二章戏剧
---- 第一节剧 场
---- 第二节 剧种、曲种
---- 第三节 艺术表演团体
---- 第四节 创作剧目
-- 第三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创作成果
---- 第三节 业余演出
---- 第四节 歌咏活动
---- 第五节 民间文艺
-- 第四章 电影
---- 第一节 电影放映
---- 第二节 电影发行
-- 第五章新闻
---- 第一节报纸
---- 第二节 广播 电视
-- 第六章名胜文物
---- 第一节 名 胜
---- 第二节 文物
第二十二篇体育
-- 第一章学校体育
---- 第一节体育教育
---- 第二节 业余体育学校
-- 第二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 职工体育
---- 第二节 农民体育
---- 第三节 民间传统体育
-- 第三章场地设施
---- 第一节体育场、馆
---- 第二节 其他体育活动场地
-- 第四章体育比赛
---- 第一节 市(县)级比赛
---- 第二节 参加地区级以上体育比赛成绩
---- 第三节 破创地区级以上体育比赛纪录
---- 第四节 国家、省在浑江市举行的体育比赛
-- 第五章人才培养
---- 第一节 运动员培养
---- 第二节 裁判员培养
---- 第三节 人才输送
-- 第六章体育组织机构
---- 第一节 体育运动委员会
---- 第二节 体育协会
第二十三篇卫生
-- 第一章医疗单位
---- 第一节 市属医院
---- 第二节 区镇医院
---- 第三节 企业医院
---- 第四节 村卫生所
---- 第五节 私营诊所
-- 第二章医疗队伍
---- 第一节 中医(药)师(士)
---- 第二节 西医(药)师(士)
-- 第三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 防治机构
----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 第四节 驱绦灭囊
---- 第五节 计划免疫
-- 第四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婴幼儿保健
-- 第五章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节反细菌战
---- 第二节 除四害讲卫生
---- 第三节 治理脏乱差
-- 第六章医疗行政管理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医疗制度
---- 第三节 药品检验
第二十四篇社会
-- 第一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 职工生活
---- 第二节农民生活
-- 第二章社会保障
---- 第一节 社会救助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章民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岁时礼仪
---- 第三节 民情习性
-- 第四章宗教信仰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五节伊斯兰教
-- 第五章行帮会道
---- 第一节家理
---- 第二节清理
---- 第三节一贯道
---- 第四节 红卍字会
-- 第六章社会风尚
---- 第一节 尊老爱幼
---- 第二节拾金不昧
---- 第三节舍己救人
---- 第四节 高尚情操
-- 第七章社会问题
---- 第一节迷信活动
---- 第二节 赌博
---- 第三节嫖 妓
---- 第四节青少年犯罪
---- 第五节经济犯罪
---- 第六节 不正之风
---- 第七节 滥砍盗伐
-- 第八章方言谣谚
---- 第一节方言
---- 第二节 民 谣
---- 第三节 谚 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第二十五篇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王和达 杨老太太
---- 张克湘 袁葆真
---- 张宗耀·张树声
---- 徐达三
---- 王德泰
---- 曹国安
---- 张佐汉
---- 柳万熙
---- 杜光华
---- 李安仁
---- 张宝泰
---- 艾良玉
---- 王玉瑞
---- 陈庭山
---- 韩国海
---- 赵庆宝
---- 邢淑杰
-- 第二章人物传略
---- 朴翰宗
---- 王国华
---- 王永福
---- 吴子香
---- 朴先锋
---- 赵金山
---- 邢秉彝
---- 王大彪
---- 郝为国·路庆丰·李鹏宇
---- 陈宠键
---- 李建德
-- 第三章英名录
---- 第一节 烈士名录
---- 第二节 陵园烈士墓录
杂记
-- 第一章人民斗争记略
---- 第一节 锄头会状告于朗川
---- 第二节 拒日设领斗争
---- 第三节 大刀会起义
---- 第四节 “反日会”抗日活动
-- 第二章 日伪军暴行
---- 第一节 军警宪特肆虐
---- 第二节 归屯并村
---- 第三节 矫正辅导院
-- 第三章遗闻轶事
---- 第一节“吕老道”遗闻
---- 第二节《哀鸿泪》事件
---- 第三节 元宵节撒传单
---- 第四节 “张小秃”轶事
---- 第五节 伪皇帝在大栗子退位
-- 第四章人体特异功能
---- 第一节 遥感功能
---- 第二节 透视功能
---- 第三节 接触功能
附录
-- 一、历代修志记略
-- 二、本志编纂始末
-- 三、历届浑江市市志编修委员会 浑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名单
-- 四、本志特邀顾问
-- 五、编辑及资料搜集、编务人员名单
编后语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