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县志

宁安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宁安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公元前1600-1985

出版时间: 1989年09月

目录

封面
宁安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中共宁安县委员会
-- 宁安县人民政府
-- 宁安镇通江路(北眺)
-- 宁安镇通江路(南眺)
-- 宁安县化肥厂
-- 宁安县第一中学
-- 宁安市场
-- 镜泊湖瀑布
-- 镜泊湖旅游之一
-- 镜泊湖旅游之二
--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 过活八宝琉璃井
-- 渤海石灯塔清代兴隆寺
-- 清代大石桥
-- 革命烈士纪念碑
-- 江南大桥
-- 清代宁古塔城东牌楼(建于清康熙末年、毁于伪满康德4年7月1日)
-- 民国时期(约1920年-1930年)宁安城东街
-- 伪满时期(1940年前)宁安街西大街
-- 伪满时期(1940年前)东京城(宁渤海镇)市街
-- 渤海国首都上京龙泉府遗址
-- 民国13年(1924年)宁安县知事王世选在游览镜泊湖瀑布时题字勒碑
-- 宁安胡刹“西阁”
-- 渤海石兽首
-- 兴隆寺(南大庙)大石佛
-- 清代铁鼎
-- 宁安流通纸币
-- 宁安县内出土铸币
-- 泼雪泉题照
凡例
目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 置
-- 第一章 地理 位置
---- 第一节 方位 面积
---- 第二节 疆域 县界
-- 第二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明代以前
---- 第二节 清代
---- 第三节 中华民国
---- 第四节 伪满洲国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清代
---- 第二节 中华民国
---- 第三节 伪满洲国
---- 第四节 解放后及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四章 县城 乡镇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镇
-- 第五章 地名考述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质构造
---- 第二节 构造发展史
---- 第三节 地层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貌特征
---- 第二节 地貌类型
---- 第三节 山脉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农业气候区划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暗棕壤
---- 第二节 白浆土
---- 第三节 草甸土
---- 第四节 河淤土
---- 第五节 沼泽土和泥炭土
---- 第六节 石质土
---- 第七节 沙土
---- 第八节 水稻土
-- 第六章 植被
---- 第一节 植被分布
---- 第二节 植被类型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森林资源
---- 第三节 水产资源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第五节 野生经济兽禽动物资源
---- 第六节 草资源
---- 第七节 野生经济植物资源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低温冷害
---- 第二节 早灾
---- 第三节 洪灾
---- 第四节 涝灾
---- 第五节 霜冻
---- 第六节 雹灾
---- 第七节 风害
---- 第八节 虫灾
第三篇 农 业
--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 第一节 清代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伪满洲国时期
---- 第四节 解放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土地开发
---- 第二节 作物
---- 第三节 耕作制度
---- 第四节 肥料
---- 第五节 农作物栽培技术
---- 第六节 种子
---- 第七节 果树栽培
---- 第八节 经营管理
---- 第九节 土地管理
-- 第三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机具
---- 第二节 农机管理
---- 第三节 物资供应和农机具修理
---- 第四节 机械作业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第四节 森林经营
---- 第五节 森林采伐
--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家畜饲养
---- 第二节 家禽饲养
---- 第三节 畜禽品种改良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国营畜牧场
-- 第六章 渔业
---- 第一节 自然繁殖
---- 第二节 人工养鱼
---- 第三节 捕捞
-- 第七章 副业
---- 第一节 山产品采集
---- 第二节 养殖
---- 第三节 狩猎
---- 第四节 运输
-- 第八章 水利
---- 第一节 江河治理
---- 第二节 水库、塘坝和机电井建设
---- 第三节 灌溉工程
---- 第四节 水土保持
-- 第九章 省、市属农、林、牧、渔、果场
---- 第一节 宁安农场
---- 第二节 东京城林业局
---- 第三节 其它场
------ 一、江山娇实验林场
------ 二、牡丹江林业工程公司鹿道森林经营所
------ 三、牡丹江军马场
------ 四、镜泊湖水产养殖场
------ 五、红鳟鱼场
------ 六、镜泊湖果树场
第四篇 工 业
-- 第一章 集体工业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重点厂、社简记
-- 第二章 国营工业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重点工厂简记
-- 第三章 乡(镇)村工业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重点企业简介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四章 电业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供电
---- 第四节 小水电站
---- 第五节 镜泊湖水力发电厂
第五篇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交通路线
---- 第二节 桥梁 涵洞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交通运输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六篇 商 业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 集体商业
---- 第五节 个体商业
-- 第二章 粮食
---- 第一节 私营粮行
---- 第二节 粮食出荷与配给
---- 第三节 粮食征购与销售
-- 第三章 外贸
---- 第一节 收购
---- 第二节 出口
-- 第四章 物资
---- 第一节 物资采购与销售
---- 第二节 物资交流
第七篇 财政 税务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解放前财政
---- 第二节 解放后财政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税种
---- 第二节 税收收入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业务
第八篇 工商管理 物价 标淮计量
--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商标注册管理
---- 第四节 广告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二章 物价
---- 第一节 各时期物价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物价改革
-- 第三章 标准 计量
---- 第一节 标准化工作
---- 第二节 计量工作
第九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街道建设
---- 第二节 房屋建设
---- 第三节 供电供水
---- 第四节 供气供暖
---- 第五节 房产管理
---- 第六节 卫生管理
---- 第七节 园林绿化
-- 第二章 农村建设
---- 第一节 房屋建设
---- 第二节 村电绿化
---- 第三节 改善供水
---- 第四节 供电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污染源治理与环保管理
第十篇 党派 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宁安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党员代表会议
---- 第三节 党员
---- 第四节 干部管理
---- 第五节 统战工作
---- 第六节 党的宣传工作
---- 第七节 纪律检察
---- 第八节 信访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抗日会(反日会)
---- 第二节 职工团体
---- 第三节 农民团体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第五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六节 工商团体
---- 第七节 教、科、文团体
第十一篇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参议会
---- 第二节 基层选举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清代衙署
----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 第三节 伪满县公署
----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重要会议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十二篇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清代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伪满洲国时期
---- 第四节 人民公安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解放前的检察机构
---- 第二节 解放后的人民检察
-- 第三章 法院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司法机构
---- 第二节 解放后的人民法院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人民调解组织
---- 第二节 法律事务所
---- 第三节 公证处工作
第十三篇 民政 侨务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社会福利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优抚安置
---- 第四节 民事处理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战勤工作
---- 第七节 支边移民
---- 第八节 烈士陵园和墓碑
-- 第二章 侨务
第十四篇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管理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劳动保险和生活福利
---- 第四节 劳动保护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管理
---- 第二节 干部队伍
---- 第三节 干部离休、退休、退职
---- 第四节 干部制度改革
第十五篇 军 事
-- 第一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解放前兵役
---- 第二节 解放后兵役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清代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伪满洲国时期
----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三章 武装
---- 第一节 清代至伪满洲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抗日武装
---- 第三节 解放后的人民武装
-- 第四章 重大战事
第十六篇 教 育
-- 第一章 各类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中等专业教育
---- 第六节 高等教育
---- 第七节 成人教育
---- 第八节 聋哑教育
-- 第二章 考试和升学
---- 第一节 考试
---- 第二节 升学
-- 第三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
---- 第二节 伪满洲国时期
---- 第三节 解放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四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的任用
---- 第三节 师资培训
第十七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引进、应用和推广的科技项目
---- 第二节 研制、革新成功和推广的科技项目
-- 第二章 科技机构与科技队伍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第十八篇 文 化
-- 第一章 文化设施
---- 第一节 私人书斋
---- 第二节 图书馆
---- 第三节 文化馆
---- 第四节 文管所(博物馆)
---- 第五节 电影院
---- 第六节 电影放映队和电影公司
---- 第七节 书店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戏剧曲艺
---- 第二节 文学创作
---- 第三节 民间文艺
---- 第四节 群众文艺
---- 第五节 美术、书法
-- 第三章 报刊广播档案管理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节 管理档案
-- 第四章 文物名胜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名胜
-- 第五章 诗文选辑
---- 第一节 民国诗歌
---- 第二节 抗日诗词
---- 第三节 题词、题诗选录
第十九篇 卫 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疗器械
---- 第三节 医疗队伍
---- 第四节 医疗技术
-- 第二章 防疫 保健
---- 第一节 卫生防疫
----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五节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
-- 第三章 省市属疗养院精神病院
---- 第一节 疗养院
---- 第二节 精神病院
第二十篇 体 育
-- 第一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课
---- 第二节 学校体育活动
---- 第三节 学校体育设施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体育活动
---- 第二节 体育设施
-- 第三章 少数民族体育
-- 第四章 运动员的培训与输送
---- 第一节 运动员的培训
---- 第二节 运动员的输送
-- 第五章 体育竞赛与成绩
---- 第一节 田径赛
---- 第二节 体操赛
---- 第三节 球类赛
---- 第四节 速滑赛
---- 第五节 象棋赛
第二十一篇 社 会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增减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节育措施
-- 第三章 人民生活水平
---- 第一节解放前
---- 第二节解放后和新中国成立后
-- 第四章 民族
---- 第一节 汉族
---- 第二节 满族
---- 第三节 朝鲜族
---- 第四节 回族
-- 第五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道教
---- 第二节 萨满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五节 寺庙
-- 第六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节日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婚丧习俗
---- 第四节 少数民族习俗
-- 第七章 婚姻与家庭
-- 第八章 方言 谚语 民间传说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民间传说
-- 第九章 社会风尚
---- 第一节 尊敬老人
---- 第二节 勇敢献身
---- 第三节 喜事新办
---- 第四节 殡葬改革
第二十二篇 人 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大钦茂
---- 昭德皇后
---- 惇怡皇贵妃
---- 沙尔瑚达
---- 方拱乾
---- 张缙彦
---- 吴兆骞(1631——1684)
---- 巴海
---- 杨越
---- 萨布素
---- 吴大澂
---- 马骏
---- 刘万奎
---- 王桂茹
---- 潘庆由
---- 于学堂
---- 于洪仁
---- 李光林
---- 傅显明
---- 孟泾清
---- 李成林
---- 陈荣久
---- 张中华
---- 王毓峰
---- 侯国忠
---- 王汝起
---- 陈翰章
---- 韩仁和
---- 周保中
---- 关玉衡
---- 张静之
---- 王树本
---- 林纳
---- 杨锦山
---- 乔树贵
---- 褚志远
---- 韩幽桐
---- 李延禄
---- 胡成梁
---- 张建东
---- 王润成
---- 李范五
---- 马喜山
--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 杨石岩
---- 邹世环
附 录
-- 一、渤海国简介
-- 二、日伪罪行录
-- 三、宁安县地方重要文献要目
编后记
编志机构与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