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志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地理、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2003年07月

目录

封面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志
版权页
序一
序二
凡例
图片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题词:事在人为
-- 领导关怀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木垒县视察并为木垒县题词“事在人为”。
----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视察木垒县民族刺绣厂。
-- 县城新貌
---- 县城人民路
---- 县委、政府办公大楼
---- 商住楼
---- 客运中心
---- 政府宾馆
---- 税务机关
-- 教育卫生
---- 县第一中学
---- 县第三中学
---- 县哈萨克族中学
---- 英格堡石油希望小学
---- 1999年9月16日木垒县扫除青壮年文肓工作通过国家验收
---- 县人民医院
---- 送医送药下乡
---- 无影灯下
-- 文化教育
---- 扭秧歌
---- 高山电视台
---- 油画《晚秋》
---- 县民族歌舞团下乡演出
---- 赛骆驼
---- 姑娘追
---- 刁羊
---- 摔跤
-- 农业
---- 玉米套种黄豆
---- 油菜
---- 油葵
---- 天山白豌豆
-- 牧业
---- 细毛羊
---- 绒山羊
---- 良种奶牛
---- 长眉驼
---- 骆驼
-- 养殖业
---- 肉兔
---- 人工饲养马鹿
---- 天山草鸡
---- 石鸡
---- 绿头野鸭
-- 工业邮电
---- 天禾面粉厂
---- 凉晒粉丝
---- 三泉酒厂
---- 西域酒厂
---- 草原雪羊绒产品
---- 毛纺车间
---- 刺绣
---- 鞍具
---- 电信
-- 脱贫致富工程
---- 阿魏茹产业公司
---- 县乡道路
---- 电力增容
---- 1997年5月18日木垒县举行脱贫致富工程剪彩典礼
---- 博斯坦水库
---- 龙王庙水库
---- 麦田喷灌
---- 喷灌前池
---- 咬牙沟生态林
---- 大石头牧民定居点
-- 药材
---- 党参
---- 锁阳
---- 雪莲
---- 贝母
---- 肉苁蓉
-- 珍禽
---- 小鹗
---- 猎隼
---- 蓑羽鹤
---- 短耳鹗
---- 游隼
-- 野生动物
---- 鹅喉羚
---- 狐狸
---- 野驴
-- 文物古迹
---- 青铜飞兽(唐)
---- 鎏金菩萨(唐)
---- 石祖(西周-战国)
---- 彩陶罐(西周-战国)
---- 四道沟氏族公社晚期村落遗址
---- 丝路烽澻
---- 博斯坦岩画
---- 照壁山村树化石
---- 硅化木
---- 平顶山岩画
-- 风光胜景
---- 马圈湾
---- 神龙潭
---- 大石阶子瀑布
---- 哈依纳尔泉
---- 鸣沙山
---- 滑沙
---- 胡杨林
--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行政区域图
--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地形图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行政区域
-- 第一章 位置 面积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土地面积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区划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区划
---- 第三节 镇、乡、场
-- 第四章 地 名
---- 第二节 木垒地名普查概况
第二编 地理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 质
---- 第二节 地 貌
-- 第二章 气 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
-- 第三章 水 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泉 水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四节 水 质
-- 第四章 土 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 第二节 土壤养分
-- 第五章 动植物
---- 第一节 植被群落分布
---- 第二节 草原植被分布
---- 第三节 药 材
---- 第四节 动 物
-- 第六章 矿 藏
---- 第一节 非金属矿藏
---- 第二节 金属矿藏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 灾
---- 第二节 水 灾
---- 第三节 虫 灾
---- 第四节 地 震
第三编 人口 民族 宗教
-- 第一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民 族
---- 第一节 哈萨克族
---- 第二节 汉 族
---- 第三节 维吾尔族
---- 第四节 回 族
---- 第五节 乌孜别克族
-- 第三章 宗 教
---- 第一节 伊斯兰教
---- 第二节 其他宗教
---- 第三节 宗教管理
第四编 经 济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减租减息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
---- 第四节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五节 人民公社化
---- 第六节 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草原建设
---- 第二节 畜禽品种
---- 第三节 品种改良
---- 第四节 牧事活动
---- 第五节 畜病防治
---- 第六节 经营管理
---- 第七节 机构设置
-- 第三章 农 业
---- 第一节 土地开发
---- 第二节 农作物种植
---- 第三节 豌 豆
---- 第四节 农作物保护
---- 第五节 农田建设
---- 第六节 农技农艺
---- 第七节 机构设置
-- 第四章 林 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木保护
---- 第四节 林木采伐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 第六节 机构设置
-- 第五章 副 业
---- 第一节 采 集
---- 第二节 狩 猎
---- 第三节 农副产品
---- 第四节 养 殖
-- 第六章 农 机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农机管理
---- 第三节 农机修造
---- 第四节 农机供应
---- 第五节 农机人员培训
---- 第六节 农机监理
---- 第七节 机构设置
-- 第七章 水 利
----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
---- 第二节 水利工程
---- 第三节 水利管理
---- 第四节 机构设置
-- 第八章 工 业
---- 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经营体制
---- 第三节 工业行业
---- 第四节 电 力
---- 第五节 主要工业企业
---- 第六节 工业管理
---- 第七节 职工队伍
-- 第九章 交 通
---- 第一节 驿 道
---- 第二节 公 路
---- 第三节 桥 梁
---- 第四节 运 输
---- 第五节 交通管理机构
-- 第十章 邮 电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邮 政
---- 第三节 电 信
-- 第十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节 建筑施工队伍
----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 第十二章 商 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五节 集体商业
---- 第六节 外 贸
---- 第七节 集市贸易
-- 第十三章 粮 食
---- 第一节 粮食购销
---- 第二节 粮油加工
---- 第三节 粮油仓储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十四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签定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十五章 税 收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牧业税
---- 第三节 工商税
---- 第四节 税务检查
---- 第五节 税收机构
-- 第十六章 财 政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财务管理与监督
---- 第六节 审 计
-- 第十七章 金 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 币
---- 第三节 存 款
---- 第四节 信 贷
---- 第五节 公 债
---- 第六节 保 险
第五编 政 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员状况
---- 第三节 党员教育
---- 第四节 党的代表大会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木垒河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党员发展
---- 第三节 党务活动
-- 第三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工 会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商业组织
---- 第六节 科普组织
---- 第七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八节 中苏友协
---- 第九节 民国时期文化促进会
--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木垒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普 选
-- 第五章 地方政权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县政府
----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三节 基层政权
-- 第六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三节 县参议会
-- 第七章 重大政事
---- 第一节 抗美援朝
---- 第二节 “三反”、“五反”运动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 清理积案
---- 第五节 干部队伍中的清理中层
---- 第六节 粮食统购统销
---- 第七节 “肃反”运动
---- 第八节 整风和反右派运动
---- 第九节 大炼钢铁
---- 第十节 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 第十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十三节 “揭、批、查”运动
---- 第十四节 落实政策
-- 第八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干 部
---- 第二节 离退休干部
---- 第三节 劳动就业
---- 第四节 工资 福利
-- 第九章 民 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救 济
---- 第三节 优 抚
---- 第四节 支援前线
---- 第五节 安 置
---- 第六节 社会福利
-- 第十章 公 安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户政管理
---- 第三节 政 保
---- 第四节 刑事侦破
---- 第五节 治安管理
---- 第六节 看守与拘留
---- 第七节 预 审
-- 第十一章 审 判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审判工作
---- 第三节 人民陪审员
-- 第十二章 检 察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审查起诉
---- 第四节 法经检察
---- 第五节 经济检察
---- 第六节 监所检察
---- 第七节 控告申诉
-- 第十三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调解工作
---- 第三节 法律顾问
---- 第四节 公证事务
---- 第五节 法制宣传教育
第六编 军 事
-- 第一章 驻军和军事机构
---- 第一节 清朝屯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机构和驻军
-- 第二章 兵 役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工作
---- 第二节 新中国兵役工作
-- 第三章 人防战备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战备工作
-- 第四章 民众武装
---- 第一节 民国时期自卫团
---- 第二节 新中国民兵
-- 第五章 兵事纪略
第七编 文 化
-- 第一章 教 育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师队伍
---- 第七节 勤工俭学
-- 第二章 科 技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普组织
---- 第四节 科普工作
---- 第五节 科技成果
-- 第三章 卫 生
----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第三节 中医中药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 第五节 卫生防疫
---- 第六节 妇幼保健
----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四章 体 育
---- 第一节 体育机构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哈萨克族的传统体育
-- 第五章 新闻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新 闻
---- 第三节 广 播
---- 第四节 电 视
-- 第六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第二节 文学创作
---- 第三节 戏剧歌舞
---- 第四节 哈萨克族民间音乐
---- 第五节 摄影、美术、书法
---- 第六节 图 书
---- 第七节 电 影
---- 第八节 古 迹
-- 第七章 方言谚语
---- 第一节 土 语
---- 第二节 谚 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第八编 社 会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牧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二章 民族团结
---- 第一节 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 第二节 不同民族亲如一家
---- 第三章 文明礼貌
第九编 人 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董率真
---- 赵文玉
---- 努尔古丽
---- 曾光金
---- 图尔逊·赫里诺夫
---- 张尚德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霍加巴依
---- 程秀珍
---- 沙尔肯
---- 李生金
---- 恩格拜
---- 扎海
---- 龚大成
-- 第三章 名录
---- 第一节 烈士名录
------ 赵文玉
------ 术乎甫尔
------ 李克良
------ 王文生
------ 杨增强
------ 高永学
------ 黄兴勇
------ 袁德武
------ 蔡天文
---- 第二节 红军战士
------ 刘炳文
------ 张华荣
------ 韩可福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木垒县籍人在外地任县、团以上职务名录
-- 第四章 人物表
第十编 续 编
-- 第一章 大事记
-- 第二章 1991年~200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 第一节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二节 种植业
---- 第三节 畜牧业
---- 第四节 林 业
---- 第五节 农 机
---- 第六节 水 利
---- 第七节 城建、邮电
---- 第八节 财 税
---- 第九节 工 业
---- 第十节 教 育
---- 第十一节 卫 生
---- 第十二节 广播、电视
---- 第十三节 文化、体育
---- 第十四节 旅 游
-- 第三章 决战贫困 跨越温饱
---- 第一节 十项重点工程
---- 第二节 义务教育工程
---- 第三节 州直各单位、各县市帮扶木垒脱贫致富功德录
-- 第四章 人 物
---- 第一节 人物传记
------ 彭启良
------ 魏兆财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许福清
------ 黄全发
------ 古丽努拉
---- 第三节 人物表
附录
-- 一、地方文献辑存
-- 二、轶 事
-- 三、传 说
-- 四、古 诗 选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志》编修始末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志》编审机构及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