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志

常山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常山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0年06月

目录

封面
常山县志
常山县志
图片
-- 中共常山县委 县人民政府
-- 塔山远眺
-- 县城鸟瞰
-- 紫港浮桥
-- 回龙高桥
-- 山珍佳肴——猴头菇
-- 金针菇
-- 优质杂柑——胡柚
-- 常山柑桔
-- 天然油库——油茶
-- 县棉纺织厂纺纱车间
-- 县化工厂对邻分离车间
-- 县轴承厂装配车间
-- 常山一中
-- 青少年宫
-- 常山剧院
-- 三衢山景
-- 百年银杏
-- 古樟
-- 公路绿化
-- 商业大厦
-- 古贤良宗祠
-- 旧城一角
-- 常山县政区图
-- 常山县城图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 一、建县至清末
-- 二、民国时期
-- 三、解放后至1987年
第一编建置
-- 第一章建县
---- 第一节沿革
------ 附常山建县沿革考
---- 第二节县境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宋、元、明、清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解放以后
-- 第三章县城
---- 第一节地理位置
---- 第二节城池街巷
---- 第三节政区沿革
---- 第四节县城设施
-- 第四章乡镇
第二编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地貌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二章河流
---- 第一节常山港
---- 第二节常山港支流
---- 第三节球川溪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四季特征
---- 第二节气温
---- 第三节降水
---- 第四节日照辐射
---- 第五节风
---- 第六节灾害性气象
-- 第四章土壤植被
---- 第一节土壤
---- 第二节植被
-- 第五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植物资源
---- 第四节动物资源
---- 第五节矿藏
-- 第六章自然灾害
第三编人口
-- 第一章人口状况
---- 第一节人口变动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三节人口构成
---- 第四节人口素质
-- 第二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人口控制
---- 第二节优生优育
第四编生产关系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减租土改
---- 第三节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人民公社化
---- 第五节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六节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章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三节商业体制改革
第五编经济管理
-- 第一章国民经济计划
---- 第一节计划编制
---- 第二节计划实施
------ 附经济技术协作
-- 第二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工商登记
---- 第二节行政管理
---- 第三节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三章物价
---- 第一节市场物价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附毗邻地区物价
-- 第四章计量标准
---- 第一节计量
---- 第二节标准化管理
第六编农业
-- 第一章粮食作物
---- 第一节种植
---- 第二节水稻
---- 第三节其他粮食作物
------ 附常山县良种繁育场
-- 第二章经济作物
---- 第一节油料
---- 第二节棉麻
---- 第三节烟叶糖(甘)蔗
---- 第四节蔬菜瓜果
-- 第三章畜牧业
---- 第一节种类
---- 第二节饲养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四章渔业
---- 第一节养殖
---- 第二节捕捞
---- 第三节渔政
-- 第五章水利
---- 第一节工程
---- 第二节灌溉
---- 第三节管理
-- 第六章农机具
---- 第一节农具
---- 第二节农机
第七编林业特产
-- 第一章森林概况
---- 第一节树种林种
---- 第二节面积蓄积
-- 第二章营林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造林
-- 第三章油茶
---- 第一节面积产量
---- 第二节品种
---- 第三节抚育
---- 第四节油茶林养蜂
---- 第五节采收、压榨及副产品
-- 第四章保护利用
---- 第一节护林防火
---- 第二节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木材生产
---- 第四节毛竹及林副产品
-- 第五章林业企事业单位
-- 第六章桔柚茶桑
---- 第一节柑桔
---- 第二节胡柚
---- 第三节茶叶
---- 第四节蚕桑
-- 第七章食用菌
---- 第一节生产
---- 第二节加工
第八编工业
-- 第一章发展概况
-- 第二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纺织
---- 第二节化工
---- 第三节机电
---- 第四节建材
---- 第五节食品
---- 第六节采矿
---- 第七节服装皮革
---- 第八节造纸印刷
---- 第九节其他
-- 第三章主要企业简介
-- 第四章管理系统
---- 附在常省属企业
第九编能源
-- 第一章电力
---- 第一节发电
---- 第二节输变电设施
---- 第三节用电
-- 第二章煤炭
---- 第一节开采
---- 第二节利用
-- 第三章农村能源
---- 第一节省柴灶
---- 第二节沼气
第十编交通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道路
---- 第二节桥梁 渡口
---- 第三节陆运
---- 第四节航道码头
---- 第五节航运
---- 第六节管理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第二节电信
第十一编商业
-- 第一章商业成份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国营商业
---- 第三节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公私合营、合作商业
---- 第五节个体商业
---- 第六节其他商业
-- 第二章商业网点
---- 第一节行业分布
---- 第二节集市贸易
---- 第三节饮食服务业
-- 第三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粮油购销
---- 第二节生产资料销售
---- 第三节农副产品收购
---- 第四节食品、副食品供应
---- 第五节日用工业品供应
---- 第六节药品购销
---- 第七节外贸
---- 第八节社会商品零售额
第十二编财政金融
-- 第一章财税审计
---- 第一节财政
---- 第二节税务
---- 第三节审计
-- 第二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机构
------ 附典当
---- 第二节货币流通
---- 第三节信贷
---- 第四节存储
---- 第五节债券
---- 第六节保险
---- 第七节侨汇
第十三编建设
-- 第一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县城建设
---- 第二节乡镇建设
-- 第二章建筑业
---- 第一节队伍
---- 第二节设计
---- 第三节设备材料
---- 第四节住宅建筑
-- 第三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
---- 第二节治理
---- 第三节象湖生态村科研试点
--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房产管理
---- 第二节私房改造
------ 附白蚁防治
---- 第三节土地管理
-- 第五章地名管理
---- 第一节地名普查
---- 第二节标准化处理
---- 第三节地名书籍编印
第十四编党派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解放前党的组织和活动
---- 第二节历任县委领导
---- 第三节历次县党代表大会
---- 第四节县委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其活动
---- 第五节县委工作部门
---- 第六节党的部门工作
---- 第七节纪律检查
-- 第二章民主党派
-- 第三章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其他党派
-- 第四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第五节科技工作者组织
---- 第六节文艺工作者组织
---- 第七节工商业者组织
---- 第八节个体劳动者组织
---- 第九节其他群众组织
第十五编政权政协
-- 第一章解放前行政和代议机构
---- 第一节县级机构及职官
---- 第二节历任县官
---- 第三节基层行政机构
---- 第四节民国时期代议机构
------ 附地方派别
-- 第二章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历届会议和大会
---- 第二节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人民代表
-- 第三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县人民政府机构设置
---- 第二节县人民政府领导人
---- 第三节区乡村行政组织
-- 第四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参政议政
第十六编公安 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镇压反革命
---- 第二节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三节治安
---- 第四节消防管理
---- 第五节看守劳改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法纪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五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审判机构
---- 第二节案件审判
---- 第三节案件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
---- 第二节人民调解
---- 第三节公证
---- 第四节律师事务
------ 附浙江省第三监狱
第十七编军事
-- 第一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明清时期地方武装
---- 第二节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第三节解放后地方武装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募兵制
---- 第二节征兵制
---- 第三节志愿兵役制
---- 第四节义务兵役制
-- 第三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建制
---- 第二节军事训练
---- 第三节重要活动
-- 第四章战事
---- 第一节历代重要战事
---- 第二节人民武装斗争
---- 第三节日本侵略军暴行
-- 第五章防空
---- 第一节民国时期防空
---- 第二节解放后人民防空
第十八编民政劳动人事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优抚
---- 第二节安置
---- 第三节救济扶贫
---- 第四节社会福利
---- 第五节婚姻登记
-- 第二章劳动人事
---- 第一节编制队伍
---- 第二节劳动就业
---- 第三节工资制度
---- 第四节劳动保险
第十九编教育
-- 第一章县学书院私塾
-- 第二章学前与初等教育
---- 第一节学前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章中等教育
---- 第一节普通中学
---- 第二节职业中学
---- 第三节中专
-- 第四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扫除文盲
---- 第二节文化补习
---- 第三节技术培训
---- 第四节电化教育
---- 第五节函授刊授
---- 第六节自学考试
-- 第五章教育管理
---- 第一节领导机构
---- 第二节师资管理
---- 第三节教学研究
---- 第四节经费管理
---- 第五节设备校舍管理
第二十编科技
-- 第一章组织
---- 第一节机构队伍
---- 第二节学术团体
---- 第三节技术推广网
-- 第二章活动
---- 第一节研究与推广
---- 第二节科普宣传
---- 第三节学术交流
---- 第四节科技服务
-- 第三章成果
---- 第一节论著
---- 第二节获奖项目
第二十一编文化新闻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主要活动
---- 第二节民间文艺
---- 第三节文艺作品
-- 第二章戏剧电影
---- 第一节戏剧
---- 第二节电影
-- 第三章谚语歌谣传说
---- 第一节谚语
---- 第二节歌谣
---- 第三节传说
-- 第四章图书档案
---- 第一节图书发行
---- 第二节图书阅览
---- 第三节档案
-- 第五章文物胜迹
---- 第一节文物
---- 第二节胜迹
-- 第六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三节音像制品管理
-- 第七章报刊通讯报道
---- 第一节报刊
---- 第二节通讯报道
第二十二编卫生体育
-- 第一章医药卫生
---- 第一节医疗
---- 第二节卫生防疫
---- 第三节妇幼保健
---- 第四节药品
-- 第二章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一节流行概况
---- 第二节防治机构
---- 第三节防治措施
-- 第三章其他地方病防治
---- 第一节地方性甲状腺肿
---- 第二节地方性氟中毒
---- 第三节丝虫病
---- 第四节肺吸虫病
---- 第五节钩虫病
-- 第四章体育
---- 第一节群众体育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三节体育比赛
---- 第四节场地设施
第二十三编社会
-- 第一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第二章风俗
---- 第一节生产习俗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礼仪习俗
---- 第四节岁时习俗
---- 第五节其他习俗
-- 第三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基督教
---- 第四节天主教
-- 第四章姓氏
---- 第一节姓氏录
-- 第五章方言
---- 第一节声韵调
---- 第二节词语
---- 第三节语法特点
-- 第六章异闻轶事
第二十四编人物
-- 一、人物传
---- 詹从效
---- 江景房
---- 王介
---- 王涣之
---- 徐幸隆
---- 王汉之
---- 魏矼
---- 汪雷五
---- 赵希琯
---- 汪文璟
---- 何永芳
---- 郑林
---- 樊莹
---- 詹莱
---- 孔毓玑
---- 方文彬
---- 翁雪姣
---- 徐时云
---- 董日钟
---- 温典云
---- 叶文奎
---- 徐时恺
---- 徐晖华
---- 袁素
---- 璩耀华
---- 谢春喜
---- 李时光
---- 聂崇彬
---- 徐恭典
---- 邢汝槐
---- 揭锦标
---- 江水源
---- 姜羊你
---- 鲁秀山
---- 郑双凤
---- 徐香英
---- 邱裕龙
---- 徐守志
-- 二、烈士名录
附录
-- 一、地方文献选辑
-- 二、县人著作选目
-- 三、古诗文选
-- 四、历代《常山县志》纂修略考
-- 六、中共常山县委、常山县人民政府关于编纂新《常山县志》的决定
编后记
县志顾问
县志编纂委员会
办公室
编辑部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