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政治、文化、经济、卫生、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1-1985
出版时间:
1991年11月
目录
封面
南川县志
图片
--
南川县行政区划图
--
中国共产党南川县委员会机关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南川县委员会机关
--
南川县人民优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南川县人民政府机关
--
县城景色
--
田园景色
--
杂交水稻制种田
--
马嘴万亩人工林
--
玉米地膜覆盖育秧
--
南川红茶获布鲁塞尔世界食品博览会“世界精美食品奖”金牌
--
石溪茶山
--
土溪水库
--
南川火电厂
--
金佛山水电站
--
南川氮肥厂
--
南川机械厂
--
先锋磷肥厂一角
--
南川东亚胶鞋厂车间
--
建设中的南川火车站
--
大有区的盘山公路
--
县城自来水厂一角
--
大观镇街景
--
县城半溪河大桥及钟楼街景
--
县城西大街交易大楼
--
县城街心花园夜景
--
文凤乡敬老院一角
--
南川中学实验大楼
--
县机关幼儿园
--
县青少年宫
--
县人民医院门诊部
--
县电视、广播接收大楼
--
南川电影院
--
群众文化活动——舞龙
--
县文化馆夜景——浴凫池亭
--
战国铜簋 金佛山回龙寺出土
--
人民广场及革命烈士纪念塔
--
南宋张子硕墓出土的金碗
--
东汉阳嘉二年(133)崖墓
--
尹子祠(祀奉东汉学者尹珍)
--
文峰塔(清代)
--
南宋古战场——龙岩城遗址
--
龙济桥(清代)
--
金佛山仙女洞
--
金佛山银杉
--
金佛山古佛洞口
--
金山烟云
--
金佛山双溪桥及“石人”
--
金佛山方竹林
--
金佛山杜鹃花
--
南川县地层、母质、土壤断面示意图白沙——元村
--
南川县地势示意图
--
南川县水系图
--
南川县全景图
--
南川县政区示意图
--
南川县境域示意图
--
南川县水利现状图
--
土溪水库工程示意图
--
南川县森林资源分布图
--
南川县农村能源现状图
--
南川县茶叶生产图
--
南川县交通图
--
南川县1950年土匪暴动示意图
--
南川县金佛山交通示意图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质构造
----
第二节矿藏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貌特征
----
第二节地貌分布与形态特征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特征及成因
----
第二节气候概况
----
第三节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河流及水资源
----
第一节河流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三节水资源
----
第四节水质
--
第五章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土地利用
----
第二节 土壤类型
----
第三节 土壤分布
--
第六章植物
----
第一节 自然植被
----
第二节 栽培植物
----
第三节 植物群落
----
第四节 重点保护植物
--
第七章 动物
----
第一节 动物种类
----
第二节 分布区域
----
第三节 珍稀动物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冰雹
----
第四节 霜冻
----
第五节 大风
----
第六节 地震
----
第七节 作物病虫害
第二篇建置沿革
--
第一章 县的建置
----
第一节 建县前地属
----
第二节 建县后沿革
----
第三节 境域变迁
----
第四节 县名及治地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唐至清代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
--
第三章 区乡镇概况
----
第一节隆化镇
----
第二节城一区
----
第三节南平区
----
第四节大观区
----
第五节水江区
----
第六节小河区
----
第七节大有区
----
第八节鸣玉区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 人口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人口结构
----
第一节 民族结构
----
第二节 性别年龄
----
第三节 文化职业
----
第四节 婚姻家庭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计划生育
----
第二节 节育绝育
----
第三节 晚婚优生
第四篇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经济概况
----
第一节 经济发展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人民生活
--
第二章计划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计划管理
----
第三节 统计管理
--
第三章物价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物价水平
----
第三节 物价管理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工商行政登记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 个体经济管理
--
第五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量演变
----
第三节 计量管理
----
第四节标准化
第五篇农业
--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
----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
----
第二节 个体所有制
----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
第二章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作物品种
----
第三节 作物栽培
----
第四节 农田建设
----
第五节 作物区划
----
第六节 肥料
----
第七节 植物保护
----
第八节 农业机具
----
第九节管理机构及农技推广
--
第三章农业经营管理
----
第一节集体所有制农业
----
第二节全民所有制农业
第六篇水利
--
第一章水利设施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塘库
----
第三节堰
----
第四节机电提灌
--
第二章治水保土
----
第一节河道治理
----
第二节水土保持
--
第三章抗旱防洪
----
第一节抗旱
----
第二节防洪
--
第四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设施管理
----
第三节用水管理
第七篇畜牧水产
--
第一章畜禽渔业生产
----
第一节家畜
----
第二节家禽
----
第三节蚕 蜂 蚯蚓 土鳖
----
第四节鱼类
--
第二章畜禽鱼管理
----
第一节饲养管理
----
第二节繁育管理
----
第三节病疫防治
----
第四节耕牛保护
----
第五节渔政 捕捞
----
第六节管理机构
第八篇林业
--
第一章林业资源
----
第一节林地
----
第二节树、竹种类
----
第三节珍稀木、竹
----
第四节林副产品
--
第二章林业生产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林木抚育
--
第三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护林防火
----
第二节封山育林
----
第三节病虫防治
--
第四章森林采伐
----
第一节计划采伐
----
第二节零星采伐
--
第五章林业管理
----
第一节林权
----
第二节责任制
----
第三节木材管理
----
第四节育林基金
第九篇工业
--
第一章工业规模
----
第一节工业企业
----
第二节工业总产值
----
第三节产品产量
----
第四节固定资产及职工队伍
--
第二章工业生产
----
第一节能源
----
第二节化工
----
第三节冶金 机械
----
第四节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物制品
----
第五节食品 饮料
----
第六节造纸 印刷 文具刊刻
----
第七节纺织 缝纫 鞋 伞 皮革
----
第八节竹木加工
----
第九节其他工业
--
第三章工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管理体制
----
第三节计划管理
----
第四节生产管理
----
第五节质量管理
----
第六节安全生产
第十篇交通 邮电
--
第一章道路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公路
--
第二章桥涵渡口
----
第一节民桥
----
第二节公路桥涵
----
第三节渡口
--
第三章运输
----
第一节运输工具
----
第二节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
----
第三节客货运量
--
第四章交通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路政管理
----
第三节交通监理
--
第五章邮政电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第十一篇城建环保
--
第一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城镇建设
----
第二节集镇建设
----
第三节农村建设
----
第四节建设管理
--
第二章建筑施工
----
第一节机构及人员
----
第二节施工设备
----
第三节技术水平
--
第三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污染治理
----
第三节县城环卫
第十二篇商业
--
第一章商业体制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合作店组
----
第三节供销合作商业
----
第四节国营商业
----
第五节联营商业
----
第六节集市贸易
----
第七节其他商业
--
第二章粮油购销
----
第一节粮油收购
----
第二节粮油销售
----
第三节粮油储运
----
第四节饲料供应
--
第三章生产资料采购供应
----
第一节农业生产资料
----
第二节工业生产资料
--
第四章土特产品购销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
第一节土特产品
----
第二节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
第五章副食品采购供应
----
第一节肉禽蛋
----
第二节盐糖烟酒
----
第三节蔬菜及其他副食品
--
第六章日用工业品采购供应
----
第一节百货
----
第二节五金交电化工
----
第三节日用杂品
--
第七章医药购销
----
第一节中药材
----
第二节西药
--
第八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九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经营品种
----
第二节进口商品
----
第三节经营方式
--
第十章商业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管理
第十三篇财税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管理体制
----
第三节财政收支
----
第四节财务管理
----
第五节财政监督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税务
----
第三节解放后的税收
----
第四节税制建设
----
第五节税政管理
----
第六节利润监交
----
第七节促产增收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体制与职责
----
第三节货币
----
第四节信贷
----
第五节储蓄 存款
----
第六节其他金融业务
第十四篇党派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中共南川地下组织
----
第二节中共南川县委员会
----
第三节党的工作
--
第二章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
第一节国民党南川县党部
----
第二节三民主义青年团南川县分团部
----
第三节青年党南川县党部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职工团体
----
第二节农民团体
----
第三节青少年团体
----
第四节妇女团体
----
第五节工商业者团体
----
第六节归侨、侨眷联合会
----
第七节其他团体
第十五篇政权 政协
--
第一章清末及民国时期的议会和选举
----
第一节民意机构
----
第二节参议会
----
第三节乡民代表会
----
第四节议会选举
--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县署(衙)县政府
----
第一节清末县署(衙)
----
第二节民国县政府
----
第三节县人民政府
--
第四章县政协委员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政协委员会议
----
第三节政协工作
第十六篇民政
--
第一章优抚
----
第一节优待
----
第二节抚恤
----
第三节褒扬
----
第四节拥军
----
第五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章救济
----
第一节灾情救济
----
第二节社会救济
----
第三节扶贫
--
第三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福利事业
----
第二节乡镇五保
--
第四章婚姻 殡葬
----
第一节婚姻登记
----
第二节殡葬改革
--
第五章移民 收容
----
第一节移民安置
----
第二节收容遣送
--
第六章地名管理
----
第一节地名概况
----
第二节地名普查
第十七篇劳动人事
--
第一章劳动就业
----
第一节用工制度
----
第二节待业安置
----
第三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安置
--
第二章劳动工资
----
第一节工资制度
----
第二节工资调整
----
第三节奖励工资
----
第四节补贴 津贴
--
第三章劳保福利
----
第一节福利 劳动保护
----
第二节退职 退体 离休
--
第四章干部管理
----
第一节干部队伍
----
第二节干部管理及调配
----
第三节干部考核、培训和奖惩
----
第四节干部精简下放
第十八篇公安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治安
----
第三节消防
----
第四节户口管理
----
第五节监所管理
----
第六节特业管理
----
第七节武装警察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法院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案件审判
----
第三节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调解
----
第四节公证 律师
第十九篇军事
--
第一章军事机构
----
第一节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军事机构
----
第二节解放后的军事机构
--
第二章地方武装和驻军
----
第一节地方武装
----
第二节驻军
----
第三节军事设施及防空
--
第三章兵役
----
第一节兵役制度
----
第二节兵员征集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民兵组织
----
第二节民兵训练
----
第三节民兵贡献
--
第五章重大兵事记略
第二十篇文化
--
第一章群众文化机构及设施
----
第一节文化馆 文化站
----
第二节图书馆 图书室
----
第三节书店
----
第四节电影公司
----
第五节川剧团
----
第六节文工团
----
第七节电影院 剧场
----
第八节青少年宫
----
第九节工人俱乐部
--
第二章民间组织
----
第一节文艺团体
----
第二节文化协会
--
第三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文学
----
第二节艺术
--
第四章档案建设
----
第一节馆藏档案
----
第二节档案管理
----
第三节利用
--
第五章报刊通讯
----
第一节报纸
----
第二节刊物
----
第三节通讯
--
第六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七章文物名胜古迹
----
第一节馆藏文物
----
第二节古墓葬 古城遗址
----
第三节古、近代建筑
----
第四节古桥
----
第五节烈士故居 陵园
第二十一篇教育
--
第一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书院 乡学 私塾
----
第二节幼儿(稚)园
----
第三节小学
----
第四节中学
----
第五节师范学校
----
第六节非县属学校
--
第二章职业教育
----
第一节女子职业学校
----
第二节农职初级中学校
----
第三节工农(职)业中学校
--
第三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工农教育
----
第二节进修学校
----
第三节成人大中专教育
--
第四章教育管理
----
第一节行政管理
----
第二节学校管理
--
第五章教学
----
第一节教育思想
----
第二节学制 课程
----
第三节教学方法
----
第四节考试和招生
--
第六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教师待遇
----
第三节教师培训
--
第七章经费 设施
----
第一节教育经费
----
第二节学校设备
--
第八章勤工俭学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效益
第二十二篇科技
--
第一章机构职能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科技团体
----
第三节县属科研单位
----
第四节四级农科网
----
第五节非县属科研单位
--
第二章科技人员
----
第一节人员普查
----
第二节职称评定
--
第三章科技活动
----
第一节科技普及
----
第二节学术交流
----
第三节技术培训
----
第四节科技咨询
----
第五节科技调研
--
第四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发明发现
----
第二节技术开发
----
第三节推广应用
----
第四节获奖成果
第二十三篇体育
--
第一章机构设施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场地设施
--
第二章体育项目
----
第一节球类
----
第二节田径
----
第三节武术
----
第四节游泳
----
第五节棋类
----
第六节信鸽
--
第三章学校体育
----
第一节课程设置
----
第二节体育教学
----
第三节锻炼标准
----
第四节业余培训
--
第四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职工体育
----
第二节农民体育
----
第三节老年体育
--
第五章体育竞赛
----
第一节县级竞赛
----
第二节参加国家及省、地竞赛
第二十四篇医药卫生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卫生机构及群众团体
--
第二章医卫队伍 设备
----
第一节医卫队伍
----
第二节人员培训
----
第三节医疗设备
--
第三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卫生防疫
----
第二节疾病治疗
--
第四章保健事业
----
第一节妇女保健
----
第二节儿童保健
----
第三节老年保健
----
第四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
第五章医药卫生管理
----
第一节医政管理
----
第二节药政管理
第二十五篇社会风俗
--
第一章宗教信仰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基督教
----
第四节天主教
----
第五节伊斯兰教
--
第二章社会组织
----
第一节帮会
----
第二节行会
----
第三节会馆
----
第四节宗祠
----
第五节会集
----
第六节兰交及其他
--
第三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日常生活
----
第二节婚嫁喜庆
----
第三节丧礼葬埋
----
第四节岁时祝祭
----
第五节庙会 香会
----
第六节各种禁忌
----
第七节迷信种种
----
第八节恶风陋习
----
第九节苗族风情
----
第十节社会新风
--
第四章南川方言
----
第一节语音
----
第二节称谓用语
----
第三节词汇举例
----
第四节歇后语辑
----
第五节谚语 隐语
第二十六篇金佛山
--
第一章自然环境
----
第一节地理位置
------
金佛山地理位置示意图
----
第二节地质地貌
----
第三节气候 物候
--
第二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植物
----
第二节动物
----
第三节矿物
----
第四节药物资源
--
第三章胜量
----
第一节奇峰怪石
------
金佛山老山路
----
第二节悬崖溶洞
----
第三节山泉溪流
----
第四节时景 云海
----
第五节峡谷岭径
--
第四章建设
----
第一节移民垦殖
----
第二节药物试种
----
第三节气象观测
----
第四节三泉公园
----
第五节自然保护
人物
--
一、人物传记
----
谈毅
----
汪石冥
----
文香廷
----
张竞若
----
陈范畴
----
汪兴武
----
韦圣祥
----
曾庆华
----
张秀灵
----
韦希成
----
刘树槐
----
张茂春
----
古承铄
----
杨家寿
----
罗芷芳
----
程丹书
----
李南力
----
周朴汉
----
童舒培
----
李学诗
--
二、人物简介
----
罗咏霓
----
周佩难
----
童家娴
----
罗建廷
----
明绮园
----
刘文简
----
谢德璋
----
曹凤廷
----
谈贤举
----
张纯一
----
程德仁
----
杨光国
----
刘雨若
----
陈延烈
----
龙舜臣
----
刘泽隆
----
韦延鸿
----
韦廷光
----
王懋迁
----
章香墀
----
皮一净
----
胡雨山
----
周凤池
----
张之选
----
黄雁宾
----
王宝全
----
刘述廷
----
王若维
----
陈鲁珍
----
张蜀翘
----
唐治能
----
张树霖
----
田楚侨
----
娄中藩
----
徐文彬
----
皮以德
----
石乐斋
----
吴博正
----
张德敷
--
三、烈士英名录
----
(一)辛亥革命烈士
----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烈士
----
(三)北伐战争阵亡官兵
----
(四)抗日战争阵亡官兵
----
(五)解放战争时期烈士
----
(六)剿匪平叛烈士
----
(七)抗美援朝烈士
----
(八)中印、中越边境自卫战烈士
----
(九)因公牺牲烈士
附录
--
一、县志纂修
--
二、清代、民国《南川县志序》
--
三、新修县志重要文存
--
四、碑铭
--
五、考辨
--
六、诗文选录
--
七、民间传说
--
八、县人部分著述及绘画作品目录
《南川县志》编纂机构及人员
县部门志、乡镇志书目
后记
涪陵地区行政公署同意新编《南川县志》出版的批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