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如实记述大溪镇的历史和现状,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二、本志记事务求上溯事物之发端,下限至2003年底止。大事记和个别事延伸到2006年。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目录
封面
大溪镇志
《大溪镇志》编纂委员会
《大溪镇志》编纂人员
曾任职于编纂委员会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政区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沿革
--
第二章 区划
----
第一节 宋元明清时期区划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
第三章 管理区
----
第一节 南城管理区
----
第二节 北城管理区
----
第三节 山市管理区
----
第四节 潘郎管理区
----
第五节 太湖管理区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山丘
----
第二节 平原
----
第三节 河流
--
第三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四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日照
----
第五节 气象灾害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动植物资源
----
第四节 矿物资源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人口变迁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生育政策
----
第二节 节育措施
----
第三节 少生优生
----
第四节 晚婚晚育
----
第五节 工作机构
--
第三章 姓氏
----
第一节 分布
----
第二节 源流
----
第三节 谱牒
第四编 村镇建设
--
第一章 街区
----
第一节 大溪街区
----
第二节 潘郎街区
----
第三节 山市街区
----
第四节 其他街区
----
第五节 标志性建筑
--
第二章 村庄
----
第一节 村道设施
----
第二节 村部
----
第三节 示范村
----
第四节 移民新村
--
第三章 公用事业
----
第一节 供水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供气
----
第四节 园林绿化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质量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
第三节 卫生管理
--
第五章 住宅
----
第一节 住房建设
----
第二节 房产管理
--
第六章 村镇规划
----
第一节 规划管理
----
第二节 总体规划
----
第三节 村庄规划
--
第七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地籍管理
----
第三节 建设用地
----
第四节 有偿使用
第五编 工业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总述
----
第二节 私营工业
----
第三节 二轻小集体所有制工业
----
第四节 县属大集体所有制工业
----
第五节 乡镇工业
----
第六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
第七节 校办工业
----
第八节 工业村
--
第二章 水泵电机
----
第一节 主业发展
----
第二节 配套工业
----
第三节 企业选介
--
第三章 注塑
----
第一节 创业时期
----
第二节 企业选介
----
第三节 废塑再造业
--
第四章 鞋帽服装
----
第一节 鞋业
----
第二节 帽业
----
第三节 服装业
--
第五章 其他工业
----
第一节 陶瓷制造
----
第二节 印刷包装
----
第三节 宠物用品饲料加工
----
第四节 建筑业
----
第五节 粮油加工
--
第六章 电力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电网
----
第三节 用电
--
第七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激励机制(专项奖励)
----
第四节 劳动力管理
----
第五节 劳动保障
----
第六节 劳动保护
第六编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
第四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粮食生产
----
第一节 耕地面积和产量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作物品种
----
第四节 作物栽培
----
第五节 作物保护
----
第六节 农业示范园区简介
--
第三章 林业及其特产
----
第一节 林业
----
第二节 特产
--
第四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经济作物
----
第二节 畜禽蜂饲养
----
第三节 渔业
----
第四节 副业
--
第五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农机拥有量
----
第二节 农机具演进
----
第三节 管理服务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治理溪河
----
第二节 蓄水
----
第三节 水闸
----
第四节 农田灌溉
----
第五节 低产田改造
----
第六节 防洪规划
--
第七章 农业服务
----
第一节 种植业服务
----
第二节 饲养业服务
----
第三节 林业服务
----
第四节 副业服务
第七编 商贸
--
第一章 贸易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市场
----
第三节 商品出口
--
第二章 体制
----
第一节 国有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私营个体商业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粮油购销
----
第二节 生产资料销售
----
第三节 生活资料销售
----
第四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旅馆业
----
第二节 其他服务业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第八编 金融保险财税
--
第一章 金融机构
----
第一节 银业当店钱庄
----
第二节 银行
----
第三节 信用社
--
第二章 金融市场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做会
----
第三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
第四节 证券交易
----
第五节 财政债券
--
第三章 货币
----
第一节 种类
----
第二节 流通
--
第四章 保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保险业务
--
第五章 财政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收入
----
第三节 支出
----
第四节 周转金
--
第六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商税收
----
第三节 农业税
----
第四节 农业水费
第九编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陆路
----
第二节 水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邮路和投递
----
第四节 业务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电话
----
第三节 电报
----
第四节 移动电话
----
第五节 数据通信
第十编 党政社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大溪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区、乡(镇)历任领导人名录
----
第四节 宣传教育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政协联络组
----
第一节 人大代表选举
----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乡镇人大主席团
----
第四节 政协联络组
--
第三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宋至清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四节 区、乡(镇)历任领导人名录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农民团体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第五节 工商团体
----
第六节 老龄工作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第七节 残疾人联合会
第十一编 政法 军事 民政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消防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司法
----
第一节 人民法庭
----
第二节 司法所
----
第三节 法律服务所
----
第四节 调解组织
--
第三章 军事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兵役
----
第五节 兵事
----
第六节 剿匪
--
第四章 民政
----
第一节 革命老区建设
----
第二节 拥军优属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婚姻管理
----
第五节 “支宁”和“知青”
----
第六节 水库移民安置
----
第七节 残疾人事业
----
第八节 “五保”供给和敬老院
----
第九节 殡葬改革
第十二编 教育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古代教育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
第六节 尊师重教
--
第二章 卫生事业
----
第一节 医疗单位
----
第二节 医疗队伍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医药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竞赛成绩
第十三编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民间文艺
----
第三节 文学艺术
----
第四节 大溪文化周
--
第二章 广播影视通讯报道
----
第一节 广播影视
----
第二节 通讯报道
--
第三章 图书
----
第一节 藏书
----
第二节 发行
----
第三节 书目
--
第四章 古迹文物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新石器古陶瓷器明器收藏
----
第三节 古遗物收藏
----
第四节 坊表古建筑
----
第五节 书画收藏
----
第六节 摩崖石雕
----
第七节 纪念馆纪念碑
第十四编 景区
--
第一章 方山一南嵩岩景区
----
第一节 方山顶
----
第二节 峭斗谷
----
第三节 金鸡岩
----
第四节 羊角洞
----
第五节 南嵩岩
----
第六节 狮峰一纱帽岩
--
第二章 太湖、紫莲山、流庆寺景区
----
第一节 太湖
----
第二节 紫莲山
----
第三节 流庆寺
--
第三章 旅游管理和设施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交通网络
----
第三节 膳宿服务
第十五编 社会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经济收入
----
第二节 消费状况
----
第三节 储蓄
--
第二章 风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岁时习俗
----
第三节 礼仪习俗
----
第四节 迷信陋俗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基督教天主教
--
第四章 方言
----
第一节 词汇
----
第二节 俗语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五章 轶闻传说故事
第十六编 人物
--
第一章 传略
----
蔡镐
----
王居安
----
郑仁光
----
谢温良
----
谢省
----
谢铎
----
缪恭
----
赵崇贤
----
赵大佑
----
赵任
----
赵振巨
----
叶如兆
--
第二章 简介
----
周义山
----
释大悲
----
蔡待时
----
于有声
----
王甸
----
项诜
----
蔡希点
----
释秋月
----
俞尚则
----
谢绩
----
王佐
----
潘康
----
潘禄
----
赵岩
----
谢邦荐
----
谢国楩
----
金玉音
----
黄书元
----
赵佩训
----
滕芷泉
----
赵隆季
----
释可求
----
释式海
----
詹泰钟
----
赵枚
----
赵模
----
叶遇春
----
谢秉衡
----
赵楣
----
释宽然
----
谢济川
----
林兴友
----
郑振埙
----
谢诗
----
叶秋泉
----
金良岳
----
管容德
----
谢宇禅
----
黄建墉
----
金振照
----
金君艺
----
卢鸣治
----
林小妹
----
赵连城
----
赵弥华
----
释可芳
----
释月常
----
叶嘉聪
----
赵思辉
----
释竺禅
----
赵刚
----
赵鼎
----
谢小梅
--
第三章 名录(一)
----
第一节 进士、举人、贡生名录
----
第二节 杂录
--
第四章 名录(二)
----
第一节 烈士名录
----
第二节 各界名录
--
第五章 荣誉录
----
第一节 先进集体
----
第二节 先进个人
第十七编 丛录
--
第一章 诗词选录
--
第二章 古文选录
--
第三章 文件、讲话选录
--
第四章 大溪历史文化研讨会专辑
--
第五章 塘岭古城古墓专辑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