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长海县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出版时间:
1984年01月
目录
封面
长海县志
图片
--
中共长海县委常务委员
--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副主任
--
县长 副县长
--
驻岛部队守岛建岛纪念塔
--
长山县行政区划图
--
长海县行政区划图
--
四块石镇一角
--
大长山公社一角
--
小长山公社一角
--
广鹿公社一角
--
獐子公社一角
--
王家公社一角
--
石城公社一角
--
王家岛灯塔
--
广鹿岛吴家村贝丘遗址发掘现场
--
海洋公社一角
--
獐子公社渔港
--
海积地貌—大长山岛菜园子莲花泡
--
海洋岛太平湾
--
海蚀地貌—石城岛银窝石林
--
海蚀地貌—大王家岛眼石
--
海积地貌—哈仙岛北海滩一角
--
广鹿岛吴家村出土的骨针(约5000年)
--
广鹿岛吴家村出土的陶纺轮(约5000年)
--
广鹿岛吴家村出土的石磨盘与石棒(约5000年)
--
广鹿岛吴家村出土的有肩石斧(约500O年)
--
哈仙岛徐家沟出土的青铜短剑(战国时期)
--
大长山岛三官庙出土的打制石器(约6000年)
--
大长山岛三官庙贝丘遗址(3000年一6000年)左上方是上马石
--
广鹿岛土珠子下层出土的压纹筒形陶罐(约6000年)
--
大长山岛上马石中层出土的三环足陶盘(约4000年)
--
哈仙岛出土的青绿釉碗(元代)
--
广鹿岛吴家村出土的骨匕(约5000年)
--
广鹿岛土珠子中层出土的牙镰(约5000年)
--
大长山岛上马石上层出土的骨鱼钩(约3000年)
--
广鹿岛吴家村出土的玉饰(约5000年)
--
广鹿岛蛎碴岗出土的海帽饰(约4000年)
--
长海县渔捞生产示意图
--
钢壳渔轮船队
--
黑鲪
--
中国对虾
--
河纯
--
起网机作业
--
鲅鱼
--
香螺
--
厚壳贻贝
--
丰富的海藻
--
收获海带
--
石城岛滩涂—西大滩
--
栉孔扇贝
--
皱纹盘鲍
--
刺参
--
围网作业
--
拖网作业
--
流网作业
--
对虾流网作业
--
钓鲨鱼
--
县水供獐子岛冷库
--
修补网具
--
小长山公社渔港
--
獐子公社自动上冰桥
--
县水供水产制品厂罐头车间
--
獐子水供冷库机械卸鱼传送带
--
县水供渔港
--
小(舟厥)子
--
60马力渔船
--
县水产育苗场
--
135马力钢壳渔轮
--
20马力渔船
--
600马力钢壳渔轮
--
荫凉网作业
--
捞杆作业
--
潜水作业
--
定位仪测向仪
--
獐子公社社员住宅
--
獐子公社文化宫
--
褡裢岛拦海连岛坝
--
鱼品丰收
--
大长山公社林场鸡舍
--
广鹿公社山里水库
--
大长山公社林场果园一角
--
獐子公社沙包子树林
--
大长山公社菜园子大队鹿场
--
大长山公社良种场貂舍
--
大长山公社良种场猪舍
--
石城公社东升大队端头生产队场院脱粒
--
大长山气象站观测场
--
大长山公社张家沟大队蔬菜温室
--
广鹿公社农机站
--
修筑大长山岛柏油公路
--
四块石镇海堤
--
辽民3号客轮
--
敷设海底电缆
--
县邮电局长话班
--
县修造船厂制氧车间
--
獐子公社修船厂维修600马力钢壳轮
--
县修造船厂船台
--
县农渔业机械厂机械车间
--
四块石镇夜景一角
--
长海县工业区一角
--
大长山岛粮库
--
獐子公社冷库加工出口对虾
--
獐子供销社百货商店
--
县食品厂糕点车间
--
獐子岛信用社群众储蓄场面
--
大长山岛小盐场一角
--
獐子公社敬老院
--
驻海洋岛部队烈士墓
--
大长山岛小盐场
--
军民情深
--
军民同练
--
日本殖民时期小长山岛会事务所
--
日本殖民时期獐子岛会事务所
--
日本殖民时期小王家岛锚桩
--
日本殖民时期獐子岛学堂(四年制小学)
--
长海县人大常委会
--
长海县总工会
--
中共长海县委员会原址
--
长海县人民委员会原址
--
中共长海县委员会长海县人民政府
--
獐子公社幼儿园
--
县电视差转台
--
獐子公社东獐子小学间操
--
獐子公社业余剧团下乡演出
--
大长山公社秧歌队
--
广鹿岛中心卫生院
--
獐子公社放映队下乡放映
--
獐子公社兰球赛
--
长海县报
--
县医院理疗室
--
县一中化学实验室
--
县新华书店送书下乡到部队连队
--
李长年之墓
--
王崇德烈士之墓
--
爆竹声声除旧岁
--
海光山映无限春
--
长海县渔捞生产示意图
序
导言
目录
第一编概 述
--
第一章概况
--
第二章沿革史略
----
第一节历史沿革
------
(一)新石器时代的长山列岛
------
(二)奴隶制时代的长山列岛
------
(三)战国、秦、汉时期的长山列岛
------
(四)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长山列岛
------
(五)辽、金、元代的长山列岛
------
(六)明代的长山列岛
------
(七)清代(迄1894年)的长山列岛
------
(八)日俄侵占时期的长山列岛
------
(九)解放战争时期的长山列岛
------
(十)社会主义时期的长山列岛
------
(十一)石城岛、王家岛的历史沿革
----
第二节史迹考略
------
(一)新石器时代迄奴隶制时代的长山列岛
------
(二)封建时代的长山列岛
--
第三章大事记
----
第一节历史大事考略
------
(一)张伯路转战海岛
------
(二)高句丽占据长山列岛
------
(三)隋征高句丽,三经长山岛
------
(四)李世民进兵高句丽,唐高宗收复长山岛
------
(五)倭寇洗劫长山列岛,兵民奋起聚歼海盗
------
(六)毛文龙踞海岛牵制后金
------
(七)高希田揭竿而起,踞海岛痛击清军
------
(八)甲午黄海战败,海岛沦陷日帝
------
(九)帝俄侵占长山列岛始末
------
(十)日俄争夺辽东,东乡占领海岛
----
第二节现代重大事件简介
------
(一)日军假道长山列岛入侵东北
------
(二)建立警防团、自卫队、监视哨
------
(三)出生入死为抗日,海上密运建奇功
------
(四)日寇派遣宪兵驻三岛
------
(五)李志田巧计救劳工
------
(六)“宇佐丸”被击遇难,众乘客无辜殒命
------
(七)擒日酋劳工暴动
------
(八)蔡树恒率残部乘虚上岛,网余孽建伪会苟延残喘
------
(九)伪军弹压群众,渔民喋血海岛
------
(十)翻开历史新一页,设置长山列岛区
------
(十一)姚国柱策反夺权,众叛军陷于罗网
------
(十二)李仁田引匪,王区长捐躯
------
(十三)“还乡团”偷袭长山区
------
(十四)苏联红军进驻长山列岛
------
(十五)国民党封锁海口,遭饥馑群众蒙难
------
(十六)飞舟跨海支前线
------
(十七)建立长山县
------
(十八)抗美援朝,捐献飞机
------
(十九)麻风病院的建立与迁出
------
(二十)被劫不屈,返回祖国
------
(二十一)长山县改称长海县
------
(二十二)人民解放军进驻长山列岛
------
(二十三)镇压汉奸蔡树恒
------
(二十四)捉获叛逃犯
------
(二十五)智擒敌特
------
(二十六)动迁建平县
------
(二十七)县址迁至大长山岛
------
(二十八)“落改”运动冤假错案记略
------
(三十)设置四块石镇
------
(三十一)国务院批准长海县为边境县
--
第四章自然地理
----
第一节地史考略
----
第二节疆域区划
------
(一)疆域演变
------
(二)行政区划
----
第三节县镇、公社
------
(一)四块石镇
------
(二)大长山人民公社
------
(三)小长山人民公社
------
(四)广鹿人民公社
------
(五)獐子人民公社
------
(六)海洋人民公社
------
(七)石城人民公社
------
(八)王家人民公社
----
第四节岛屿
----
第五节土壤、池沼
------
(一)土壤
------
(二)池沼
----
第六节气候
------
(一)气候特点
------
(二)降水
------
(三)风向、风级
------
(四)云雾
------
(五)日照
------
(六)特殊天气
----
第七节海域
------
(一)海况
------
(二)海洋水文
----
第八节自然资源
------
(一)植物
------
(二)动物
------
(三)矿物
------
(四)特产
----
第九节民族、户籍
------
(一)民族
------
(二)台、港、澳同胞和侨情
------
(三)户籍人口
第二编水产
--
第五章概况
----
第一节自然条件
----
第二节水产资源
------
(一)鱼虾类
------
(二)贝类
------
(三)藻类
----
第三节作业方式
------
(一)远海作业方式简介
------
(二)近海作业方式简介
------
(三)养殖作业方式简介
----
第四节渔业地位
------
(一)日臻完善的渔业生产体系
------
(二)著名水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
(三)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第六章机构沿革
----
第一节建国前的水产机构
------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的渔业机构考略
------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水产机构
----
第二节建国后的水产机构
------
(一)渔业指挥部
------
(二)水产局
------
(三)水产局所属单位
--
第七章渔业生产
----
第一节长山列岛古代的渔业生产考略
----
第二节日本侵占时期的渔业生产(1904-1945年)
----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的渔业生产(1945-1948年)
----
第四节建国后渔业生产概况
------
(一)建国初期的渔业生产(1949-1955年)
------
(二)不断发展的集体渔业(1956-1963年)
------
(三)突飞猛进的水产事业(1964-1981年)
----
第五节远海捕捞
------
(一)木帆船时期
------
(二)基本实现渔船动力机械化时期
------
(三)调整时期
----
第六节近海捕捞
------
(一)初步发展(1949-1955年)
------
(二)曲折前进(1956-1965年)
------
(三)备受摧残(1966-1970年)
------
(四)迅速振兴(1971-1981年)
----
第七节海水养殖
------
(一)海带
------
(二)贻贝
------
(三)扇贝
------
(四)其它
----
第八节海珍品生产
----
第九节水产品构成与演变
----
第十节水产品资源保护
--
第八章渔业机械化
----
第一节白手起家开辟渔业机械化道路
----
第二节土法上马改造木帆船
----
第三节土洋结合更新船体和机械
----
第四节先土后洋发展钢壳渔轮
----
第五节改革旧设备,不断提高操作机械化水平
----
第六节应用新技术,逐步实现助渔导航电子仪器化
--
第九章渔业基地建设
----
第一节渔港码头
----
第二节冷冻与鱼品加工
------
(一)冷库
------
(二)鱼品加工
----
第三节渔船修造与网绳加工
------
(一)渔船修造
------
(二)网绳加工
--
第十章水产供销
----
第一节建国前的水产供销概况
----
第二节建国后的机构改革
------
(一)水产供销公司
------
(二)水产供销公司所属单位
------
(三)水产贸易货栈
------
(四)渔工商联合公司
----
第三节建国后水产供销的发展
------
(一)渔需物资供应
------
(二)水产品购销
------
(三)水产品加工
--
第十一章安全生产
----
第一节解放前渔业安全概况
----
第二节解放后的安全工作
------
(一)安全机构
------
(二)渔业操作规程与安全规章制度
------
(三)安全救生设施
------
(四)社会救助
--
第十二章管理与体制
----
第一节所有制形式的演变
------
(一)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建立
------
(二)基本核算单位下放
------
(三)以渔为主的小岛所有制的变更
------
(五)向基本社有制的过渡
------
(六)批判“穷过渡”时的体制调整
----
第二节渔业生产责任制
----
第三节收益分配
----
第四节渔村今昔
第三编农 业
--
第十三章农业
----
第一节概况
------
(一)自然条件
------
(二)农业区划及主要农作物分布
------
(三)农业在长海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第二节建国前农业机构考略
----
第三节建国后农业机构
------
(一)农林水利局
------
(二)农林水利局所属单位
----
第四节建国前农业概况
----
第五节建国后农业的发展
------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二)合作化时期(1953-1957年)
------
(三)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1981年)
----
第六节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
(一)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和耕作制度的改革
------
(二)植物保护
------
(三)农业科技队伍的发展
----
第七节蔬菜生产的发展
----
第八节农业经营管理
------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二)人民公社化初期
------
(三)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五)历史转折时期
--
第十四章林业
----
第一节建国前林业考略
----
第二节建国后林业的发展
----
第三节果树生产的发展
--
第十五章水利
----
第一节水利资源概况
----
第二节水利事业的发展
--
第十六章畜牧业
----
第一节建国前畜牧业考略
----
第二节建国后畜牧业的发展
--
第十七章副业
----
第一节副业生产的资源和种类
----
第二节副业生产发展概述
--
第十八章农机
----
第一节农机机构
------
(一)农机局
------
(二)农机局所属单位
----
第二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
第三节农机队伍的发展
--
第十九章气象
----
第一节气象机构
------
(一)气象局(站)
------
(二)海洋站
------
(三)公社气象哨
----
第二节气象事业的发展
第四编 工 业
--
第二十章工业
----
第一节工业机构
----
第二节建国前工业概况
------
(一)工业资源惨遭掠夺
------
(二)萧条的民间手工业
----
第三节建国后工业的发展
------
(一)地方国营工业的发展
------
(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
(三)县营集体工业的发展
----
第四节社办工业的发展
----
第五节工业企业管理
------
(一)工业企业管理制度
------
(二)工业企业规章制度
------
(三)工业企业核算形式的改进
----
第六节主要县营工业企业简介
------
(一)长海县修造船厂
------
(二)长海县农渔业机械厂
------
(三)长海县印刷厂
------
(四)长海县红砖厂
------
(五)长海县面粉厂
------
(六)长海县综合服务厂
------
(七)长海县小五金厂
------
(八)长海县渔具厂
------
(九)长海县渔钩厂
------
(十)长海县服装厂
------
(十一)长海县食品厂
------
(十二)长海县水产制品厂
------
(十三)长海县副食品加工厂
------
(十四)长海县玻璃厂
------
(十五)长海县糖厂
------
(十六)长海县粮谷加工厂
------
(十七)长海县食品工厂
------
(十八)长海县白泥厂
------
(十九)长海县机械修配厂
------
(二十)长海县金刚砂厂
------
(二十一)长海县工艺美术制品厂
------
(二十二)长海县螺垫厂
------
(二十三)长海县建材厂
--
第二十一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交通运输机构
------
(一)交建局
------
(二)交建局所属单位
----
第二节建国前交通运输概况
----
第三节建国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
(一)海上交通运输
------
(二)陆路交通运输
--
第二十二章基本建设
----
第一节建国前基本建设概况
----
第二节城镇建设
------
(一)城镇规划
------
(二)房屋建设
------
(三)城镇供水
------
(四)市政建设
----
第三节环境保护
------
(一)环保工作概况
------
(二)污染物排放量
--
第二十三章物资
----
第一节物资机构
------
(一)物资局
------
(二)物资局所属单位
----
第二节物资管理事业的诞生和发展
--
第二十四章邮电
----
第一节邮电机构
----
第二节建国前邮电概况
----
第三节建国后邮电事业的发展
------
(一)邮政专用工具、设备与网路
------
(二)电信通信
--
第二十五章电业
----
第一节电业机构
------
(一)农电局
------
(二)农电局所属单位
----
第二节建国后电力事业的发展
------
(一)社办电业
------
(二)县办电业
------
(三)东北电网向长海县送电
--
第二十六章劳动就业与工资
----
第一节劳动体制的演变
----
第二节劳动就业
----
第三节劳动工资
------
(一)工资制度的演变
------
(二)劳动工资
----
第四节劳动保护、保险与福利
------
(一)劳动保护
------
(二)保险与福利
--
第二十七章计量
----
第一节计量体制的演变
----
第二节建国前度量衡考略
----
第三节建国后计量管理
第五编财 贸
--
第二十八章财政
----
第一节建国前财政机构考略
----
第二节建国后财政机构
----
第三节建国前财政考略
------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
------
(二)解放战争时期
----
第四节建国后财政工作
--
第二十九章税务
----
第一节建国前税务概况
------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的苛捐杂税
------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税务工作
----
第二节建国后的税务工作
------
(一)税务机构
------
(二)税务工作概况
------
(三)现行税制与税率
--
第三十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机构
------
(一)中国农业银行长海县支行
------
(二)长海县支行所属单位
----
第二节建国前的金融考略
----
第三节建国后金融事业的发展
------
(一)储蓄、信贷、公债
------
(二)货币改革
------
(三)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
----
第四节建设银行
--
第三十一章粮食
----
第一节建国前粮食机构考略
------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
------
(二)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二节建国后的粮食机构
------
(一)粮食局
------
(二)粮食局所属单位
----
第三节建国前粮食概况
------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
------
(二)解放战争时期
----
第四节建国后的粮食工作
--
第三十二章商业
----
第一节商业机构
------
(一)商业局
------
(二)商业局所属单位
----
第二节建国后的商业工作
------
(一)国营商业的诞生和发展
------
(二)国营商业服务网点的分布
--
第三十三章供销
----
第一节建国前供销概况
------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
------
(二)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二节建国后的供销机构
------
(一)供销社
------
(二)供销社所属单位
----
第三节建国后供销事业的发展
------
(一)供销合作事业的改造和发展
------
(二)供销系统服务网点的分布和发展
------
(三)群众购买力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变化
--
第三十四章外贸
----
第一节外贸机构
----
第二节外贸事业的诞生和发展
--
第三十五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工商管理机构
----
第二节工商管理事业的诞生和发展
--
第三十六章物价
----
第一节建国前物价概况
----
第二节物价机构
----
第三节建国后物价概况
第六编政 治
--
第三十七章解放前的政治概况
--
第三十八章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概况
----
第一节政治机构
------
(一)政权机构
------
(二)建国前长山列岛的共产党组织
------
(三)建国前长山列岛的国民党组织
----
第二节政治概述
--
第三十九章建国后政治机构
----
第一节政党
------
(一)中共长海县委员会
------
(二)历届党代会简介
------
(三)中共长海县委所属部分单位
----
第二节政权
------
(一)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简介
------
(三)人民政府
------
(四)长海县人民政府所属部分单位
------
(五)公安局
------
(六)检察院
------
(七)法院
----
第三节社团
------
(一)工会
------
(二)贫下中农协会
------
(三)共青团
------
(四)妇联
------
(五)科学技术协会
------
(六)中苏友好协会
--
第四十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
----
第一节镇压反革命分子运动
----
第二节抗美援朝运动
----
第三节“三反”运动
----
第四节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
第五节“一化三改”运动
------
(一)渔农村合作化运动
------
(二)船业互助合作化运动
------
(三)个体手工业的改造
----
第六节贯彻婚姻法运动
----
第七节首次普选运动
----
第八节“肃反”和“审干”运动
--
第四十一章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
第一节党内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
第二节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一)总路线
------
(二)大跃进
------
(三)人民公社
----
第三节三年暂时团难时期
----
第四节“落后”地区改造运动和甄别
----
第五节“落改”运动中动迁部分居民
----
第六节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第七节学习毛主席著作、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
----
第八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四十三章历史的伟大转折
----
第一节揭批“四人帮”,清查帮派体系
----
第二节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全党工作着重点的移
----
第三节平反冤假错案
----
第四节地富分子摘帽和地富子女改变成分
----
第五节错划右派分子的改正工作
----
第六节贯彻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
第四十四章军事
----
第一节驻防
------
(一)苏联红军驻防
------
(二)人民解放军驻防
----
第二节党政军领导人视察长山列岛
----
第三节岛屿战备和后勤建设
----
第四节军民联防
----
第五节地方武装及兵役
------
(一)县、社人民武装部沿革
------
(二)兵役
----
第六节人民防空
----
第七节民兵
------
(一)民兵组织
------
(二)民兵建设
第七编文 化
--
第四十五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文化机构
------
(一)文化局
------
(二)文化局所属单位
----
第二节建国前文化艺术概况
----
第三节建国后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
(一)业余文艺活动
------
(二)业余文艺创作
------
(三)文化宣传
------
(四)图书发行
------
(五)电影发行放映
------
(六)民间艺人
----
第四节艺文荟萃
------
(一)文学作品
------
(二)歌谣,船、渔民号子
------
(三)书法、剪纸
--
第四十六章广播和报社
----
第一节广播机构
------
(一)广播事业局
------
(二)广播事业局所属单位
------
(三)县广播站
----
第二节广播事业的发展
------
(一)广播站的建立和发展
------
(二)有线广播网的形成
----
第三节县报创办始末
--
第四十七章教育
----
第一节建国前教育概况
----
第二节建国后教育机构
------
(一)教育局
------
(二)职工教育办公室
------
(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办公室
------
(四)教育局所属单位
----
第三节建国后教育事业的发展
------
(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
(二)教育事业备受摧残
------
(三)教育事业恢复振兴
----
第四节民办学校建立始末
----
第五节业余教育
----
第六节技术教育
----
第七节幼儿教育
--
第四十八章卫生
----
第一节建国前卫生概况
----
第二节卫生机构
------
(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二)卫生局
------
(三)卫生局所属单位
----
第三节建国后卫生事业的发展
------
(一)建立发展医疗组织,改变缺医少药状况
------
(二)公费医疗
------
(三)合作医疗
------
(四)爱国卫生运动
------
(五)妇幼保健
--
第四十九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计划生育机构
----
第二节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
第五十章体育
----
第一节体育机构
----
第二节体育事业的发展
------
(一)历届体育运动会简介
------
(二)历届中小学运动会简介
------
(三)球类活动
------
(四)历年参加市以上体育比赛成绩
--
第五十一章科技
----
第一节科技机构
----
第二节科学技术发展概况
------
(一)科普工作及科技成果
------
(二)兴办沼气
------
(三)地震观测
第八编杂 记
--
第五十二章人物
----
第一节历史人物
------
刘镜海
------
张元
----
第二节革命烈士
------
于义廷(1928—1945)
------
尹长安(1893—1945)
------
杨宝家(1928—1945)
------
吕其仁(1922—1946)
------
吕恩昌(1922—1946)
------
朱积福(1922—1946)
------
孙克珍(1913一1946)
------
张年杰(1923—1946)
------
张永之(1919—1946)
------
宋承烈(1919—1946)
------
徐业田(1925—1946)
------
姚洪贵(?—1946)
------
周元通(1925—1946)
------
王百风(1926—1946)
------
吴相云(1913—1946)
------
李永春(1924—1946)
------
张国珍(1923—1946)
------
赵仁福(1930—1946)
------
王永寿(1929—1947)
------
吕明仁(1914—1947)
------
王绍凤(1926一1947)
------
张年玉(1931—1947)
------
宋恒久(1914—194#)
------
朱金全(1921—1947)
------
姜德禄(1923—1947)
------
于其焕(1929—1947)
------
阎述富(1920—1947)
------
谭永发(192l一1947)
------
于德全(1925一1947)
------
杨锡生(1927一1947)
------
马洪生(1920—1947)
------
董明玉(1903—1947)
------
于道林(?—1948)
------
张道言(1923—1948)
------
孙学伦(1911—1948)
------
孙学盟(1925—1948)
------
王在汉(1926—1948)
------
王升文(1928—1948)
------
张国良(1923—1948)
------
石曰碧(1928—1948)
------
于相波(1912—1948)
------
王乐发(1925—1948)
------
王吉长(1931—1948)
------
刘玉忠(1926—1948)
------
吕克年(1915—1948)
------
姜永玉(1914—1948)
------
侯传治(1924—1948)
------
张兴忱(1930—1948)
------
胡德祥(1928—1948)
------
滕元寿(1931—1948)
------
滕传家(1916—1948)
------
于本绥(1928—1949)
------
张日贤(1925—1949)
------
宋学功(?—1949)
------
周国强(1929—1949)
------
徐风金(1922—1949)
------
王永安(1927—1950)
------
杨树宝(1929—1950)
------
张仁本(1930—1950)
------
张兴林(1925—1950)
------
张国富(1917—1950)
------
栾凤庆(1928—1950)
------
姚洪儒(1929—1950)
------
丁培国(1914—1950)
------
于庚新(1928—1950)
------
于厚元(1930—1950)
------
尹长雄(1928—1950)
------
王永敏(1906—1950)
------
王盛扬(?—1950)
------
王维福(1980—1950)
------
刘采先(1925—1950)
------
刘瑞富(1931—1950)
------
吕克贤(1919—1950)
------
张凤基(1927—1950)
------
张英信(1928—1950)
------
周德英(?—1950)
------
徐福财(1927—1950)
------
彭忠仁(1924—1950)
------
王寿茂(1927—1951)
------
傅廉科(1930—1951)
------
姚世文(1895—1951)
------
孙雨露(1928—1951)
------
王忠吉(1909—1951)
------
王山林(1927—1951)
------
王昭兴(1919—1951)
------
王会仁(1899—1951)
------
张传国(1924—1951)
------
杨万盛(1927—1951)
------
刘玉员(1930—1951)
------
王喜本(1915—1952)
------
张传经(1931—1952)
------
张道士(1923—1952)
------
于生廷(1925—1953)
------
王维春(1920—1953)
------
王成德(1923—?)
------
宋跃宗(1929—?)
------
王子径(1926—1956)
------
张同基(1937—1960)
------
梁浩德(1933—1961)
------
王孝言(1937—1961)
------
朱积国(1941—1961)
------
傅廉宝(1944—1968)
------
王极贤(1929—1969)
------
程绍义(?—1970)
------
周茂臣(1930—1972)
------
姚宝连(1948—1978)
------
丁玉高(1946—1974)
------
郭兴礼(1942—1975)
------
朱廷家(?—?)
------
于道成(1928—?)
------
王百成(?—?)
------
王孝茂(?—?)
------
王绍通(?—?)
------
丛福江(?—?)
------
刘先章(1908—?)
------
刘志恒(?一?)
------
江崇春(?—)
------
孙学贵(?—?)
------
孙致贤(1924—?)
------
李兴海(?—?)
------
苏行章(?—?)
------
张庆汉(?—?)
------
唐乃宝(?—?)
------
高其福(?—?)
------
董明喜(?—?)
------
温起福(?—?)
----
第三节现代闻人
------
(一)党政军干部
--------
吕其恩
--------
吕明仁
--------
吕健东
--------
宋庆运
--------
杨本甲
--------
姜树仁
------
(二)各界知名人士
--------
李长年
--------
刘悦荣
--------
文淑珍(女)
--------
王逢贤
------
(三)模范人物
----
第四节反动人物
------
蔡人钦
------
杨乐山
--
第五十三章文物古迹
----
第一节历史文物
----
第二节古遗址
--
第五十四章其它记事
----
第一节民族习尚
------
(一)婚姻
------
(二)丧葬
------
(三)节序
------
(四)封建迷信
------
(五)宗教信仰
------
(六)社会劣习
----
第二节民间传说
------
(一)“哭娘顶”的传说
------
(二)“鹰嘴石”的传说
------
(三)“马祖庙”的传说
------
(四)“水门子”的传说
----
第三节自然灾异
------
(一)台风
------
(二)虫灾
------
(三)暴雨
------
(四)火灾
------
(五)地震
------
(六)海损事故
------
(七)其它事故
----
第四节琐记
------
(一)海岛民谣
------
(二)民谚
------
(三)歇后语
------
(四)方言
------
(五)渔家春联
《长海县志》编纂委员会
《长海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长海县志》编纂人员
--
《长海县志》编纂人员合影
封面题字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