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民政志

盂县民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内容包括建制沿革、基层政权建设、行政区划、优待抚恤、军人安置、生产救灾、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婚姻、殡葬改革、民政经费、人物等。 二、本志以记述民政业务领域内的各个方面为主体。此外,还采用传、纪、图、表、录的体式与正文相互补充。按年编的大事记,纵贯1937年至1985年民政工作之重大事件,并列有专章。

目录

封面
盂县民政志
前言
凡例
目录
第一章 建制沿革
-- 第一节 民政机构设置
---- (一)民国初期的民政机构
---- (二)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政机构
----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政机构
-- 第二节 民政干部队伍建设
---- 附表二、1985年盂县民政局干部编制花名表
---- 附表三、1985年盂县各乡(镇)民政助理员花名表
-- 第三节 民政科(局)领导干部更迭及办公地址变迁
---- 附表四、1937年~1985年盂县民政科(局)历任科(局)长登记表
第二章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一节民国期间的基层政权概略
-- 第二节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建政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基层政权的变革与建设
---- 附录:《村规民约》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民国以前政区概略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政区(I912年1月~1949年9月)
---- (一)阎锡山统治时期(1912年~1937年)
----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1945年8月)
------ 一、1939年~1940年政区变更(表)
------ 二、1942年政区变化情况
----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10月)
------ 一、1946年政区(表)
------ 二、1947年政区变更(表)
------ 三、1948年至1949年政区变动情况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区
---- (一)1950年行政区划概要(表)
---- (二)1953年政区变化情况
------ 附表:1953年9月区、乡(镇)、村登记统计表
---- (三)1956年行政区划变更
---- (四)1958年行政区划变更概要
---- (五)1959年政区变更
------ 附表:1959年9月公社、管理区登记表
---- (六)1961年政区概略
------ 附表:1961年行政区划简表
---- (七)1984年政区
------ 附表:乡、镇、村民委员会和自然村明细表
第四章 优待抚恤
-- 第一节 优抚制度的历史概说
-- 第二节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优抚
---- 附表1、1942年晋察冀边区荣誉军人抚恤标准
---- 附表2、1942年晋察冀边区牺牲将士遗族恤金标准
---- 附表3、1946年晋察冀边区荣军抚恤费及残废恤金标准
---- 附表4、1946年晋察冀边区牺牲将士遗族恤金标准
---- 附表5、1949年4月7日盂县荣军普查统计表
-- 第三节 建国三十五年中的优待抚恤
---- (一)抚恤
------ 一、抚恤范围和对象
------ 二、抚恤标准的演变
-------- 1、牺牲、病故抚恤标准的演变
附表6、1950年、1952年、1953年牺牲病故抚恤标准
附表7、1955年牺牲病故抚恤标准
附表8、1979年军人、机关工作人员、参战民工牺牲病故抚恤标准
附表9、1980年烈士抚恤标准
附表10、1984年革命烈士一次抚恤金标准表
-------- 2、革命残废军人抚恤标准的演变
附表11、1950年和1952年革命残废人员抚恤标准
附表12、1953年和1955年革命残废人员抚恤标准
附表13、1978年在乡革命残废人员抚恤标准
附表14、1982年在职革命残废军人残废金标准
附表15、1984年革命残废人员抚恤标准
---- (二)优待补助
------ 一、群众优待
-------- 附表17、1951年烈军属工属及享受代耕比例表
-------- 附表18、1985年农村优待金兑现情况统计表
------ 二、国家补助
-------- 附表19、1985年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统计表
-------- 附表20、建国后国家发放烈军属复退军人补助费统计表
-- 第四节 拥军优属与支援前线
---- (一)拥军优属
------ 附表21、盂县历次优抚对象代表会议统计表
---- (二)扶优工作
---- (三)支军支前
第五章 革命烈士褒扬
-- 第一节 革命烈士陵墓与纪念碑
---- 附录:烈士碑文
-- 第二节 编写《革命烈士英名录》
---- 附表:盂县革命烈士综合统计表
---- 附录:盂县烈士英名
------ 为抗日救亡殉国者(1937年7月~1945年8月)
------ 为解放事业牺牲者(1945年9月~1949年9月)
------ 为抗美援朝捐躯者(1950年10月~1953年6月)
------ 为建设祖国献身者(1949年10月~1980年12月)
---- 附表:《盂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付印后追认烈士英名表
第六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农村安置
-- 第三节 城镇安置
-- 第四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第七章 生产救灾
-- 第一节 荒政历史概述
-- 第二节 革命战争时期的生产救灾
---- (一)1947年灾情与战灾
---- (二)1949年灾情与战灾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生产救灾
---- (一)自然灾害大事纪要
---- (二)生产救灾工作方针和任务
---- (三)生产救灾
------ 一、1955年生产救灾
------ 一、1956年生产救灾
------ 三、1963年生产救灾
------ 四、1973年生产救灾
------ 五、1976年生产救灾
------ 六、1985年生产救灾
------ 七、猛狮村居民搬迁
第八章 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历史概况
-- 第二节 社会救济工作
---- (一)贫困户的救济
---- (二)五保户的供养
---- (三)精减退职老职工生活困难的救济
---- 附表1、盂县农村五保户救济概况表
-- 第三节 扶贫工作
---- 附表2、1984年~1985年盂县扶持贫困户概况表
---- 附表3、1984年~1985年盂县双扶经济实体和个体专业统计表
---- 附表4、1950年~1985年盂县农村社会救济及精减退职老职工救济概况表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一)社会福利事业
------ 一、开办聋哑学校
------ 二、兴办敬老院
-------- 附记:东关南村敬老院
---- (二)社会福利生产
------ 附记:东庄头乡兴华福利电缆厂
---- 附表5、盂县农村敬老院调查统计表
---- 附表6、盂县社会福利生产厂调查统计表
-- 第五节 国家工作人员退休
-- 第六节 收容遣送
第九章 婚姻
-- 第一节 封建制婚姻历史概说
--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婚姻制度的改革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婚姻制度
---- (一)第一部《婚烟法》的贯彻执行
---- (二)第二部《婚姻法》社会主义的婚姻法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一)婚姻登记制度的建立
---- (三)新的《婚姻登记办法》
---- (四)培训婚姻登记员
---- 附记一、“五好”家庭典范
---- 附记二、婚姻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十章 殡葬改革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新中国的殡葬改革
-- 第三节 火葬场
---- 附表:1985年盂县火葬场职工花名表
第十一章 民政事业费使用与管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民政事业费使用范围与使用原则
-- 第三节 民政事业费管理办法与管理制度
---- 附表一、1985年民政事业费决算明细表目录
---- 附表二、建国后盂县历年民政事业费支出统计表
第十二章 人物
-- 第一节 英烈传记
---- 英勇善战的团长刘桂云
------ 刘桂云
---- 坚贞不屈的抗日区长江冰
------ 江冰
---- 视死如归的段荣义
------ 段荣义
---- 巾帼英烈芦芯
------ 芦芯
---- 为民除害英勇就义的梁双红、梁满银
------ 梁双红
------ 梁满银
-- 第二节 英雄模范纪略
---- 全国特等劳动模范、复员建设军人赵占奎
------ 赵占奎
---- 特等功臣、二等残废军人侯白锁
------ 侯白锁
---- 特等功臣、复员军人杨永茂
------ 杨永茂
---- 特等功臣、复员建设军人武爱德
------ 武爱德
---- 身残志不残的一等残废军人李天保
------ 李天保
---- 模范烈军属高荣魁
------ 高荣魁
---- 模范军属张银弟
------ 张银弟
---- 拥军优属模范梁存莲
------ 梁存莲
---- 模范退伍军人赵树奎
------ 赵树奎
---- 模范退伍军人郑永贵
------ 郑永贵
---- 模范民政助理员傅仰山
------ 傅仰山
-- 第三节 人物表
---- 表一、盂县在乡退伍老红军战士花名表
---- 表二、盂县一等革命残废军人花名表
---- 表三、出席全国、省、专区烈军属、荣复退转军人和优抚工作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代表花名表
---- 表四、盂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优抚对象花名表
第十三章 民政大事记(1937年~1985年)
《盂县民政志》编写领导小组
编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