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资源志》(简称《海西州资源志》)以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水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以记事存史为宗旨,实事求是地记述断限内海西地区资源
开发的历史和现状。突出时代特点和海西区域资源特色,注重资料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本志立足于海西地区的各类资源的历史、开发、现状和前景,按资源门类,纵
述资源开发的历史,横写发展现状与前景,以时叙事,横排竖写,直书资源,体现海西
区域资源的分布、历史现状、发展进程和变化的全过程,坚持详今略古。
三、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采用编、章、节、目结构,横排
竖写,述而不论,直述其事。
四、断限:上限根据资料穷溯往古,下限一般截止2004年底。
五、资料以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提供的资料为主,辅以刊物和专著等有关文字资
料。除必要外一般不注明出处。
六、各项数据以资源相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资料为准。
七、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八、本志采用语体文,采用第三人称记述,力求准确、朴实、简洁、流畅。
内容时限:
0000-2004年
出版时间:
2007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编委会
序
凡例
图片
目录
综述
大事记
第一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境域
----
第一节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概况
----
第二节 柴达木的区域概念及其行政建置
----
第三节 柴达木盆地概述
----
第四节 海西历史建置沿革
----
第五节 人口
----
第六节 海西城镇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貌发育
----
第二节 地貌成因
----
第三节 地貌类型
----
第四节 地貌评价
----
第五节 地貌区划
--
第三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质发育
----
第二节 地层
----
第三节 岩石
----
第四节 地质构造
--
第四章 地理调查勘探
----
第一节 外国学者的探险考察活动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考察活动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地质勘探活动
第二编 气候资源
--
第一章 气候综述
--
第二章 光能资源
----
第一节 日照
----
第二节 光能资源评价
----
第三节 物候
--
第三章 热量资源
----
第一节 气温
----
第二节 各界限温度持续期及积温
----
第三节 植物生长季
----
第四节 热量强度
----
第五节 地温与最大冻土深度
--
第四章 风力资源
----
第一节 风能
----
第二节 风力资源的农牧业评价与作用
第三编 土地资源
--
第一章 土壤分布和土壤分类
----
第一节 土壤分布
----
第二节 土壤分类
--
第二章 土壤类型描述
----
第一节 灰褐土
----
第二节 栗钙土
----
第三节 棕钙土
----
第四节 灰棕漠土
----
第五节 新积土
----
第六节 风沙土
----
第七节 石质土
----
第八节 粗骨土
----
第九节 草甸土
----
第十节 山地草甸土
----
第十一节 沼泽土
----
第十二节 盐土
----
第十二节 高山草甸土
----
第十四节 高山草原土
----
第十五节 高山漠土
----
第十六节 高山寒漠土
--
第三章 土壤资源理化性状及评价
----
第一节 土壤理化性状
----
第二节 土壤资源评价
第四编 矿产资源
--
第一章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
第一节 解放前的矿产开发
----
第二节 解放后的矿产开发
--
第二章 矿产资源现状及分布
----
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
第二节 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
--
第三章 各类矿产综述
----
第一节 能源矿产
----
第二节 煤矿区概述
----
第三节 黑色金属矿产
----
第四节 有色金属矿产
----
第五节 贵金属矿产
----
第六节 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
----
第七节 冶金辅助原料矿产
----
第八节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
----
第九节 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床
----
第十节 地下水及地下热水资源
第五编 农牧业气候资源
--
第一章 气候特点
----
第一节 柴达木盆地
----
第二节 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山地
--
第二章 气候资源
----
第一节 热量资源
----
第二节 水份资源
----
第三节 光能资源
----
第四节 风能资源
第六编 畜牧北资源
--
第一章 草场资源
----
第一节 草场分类
----
第二节 草场类型
----
第三节 草场分布规律
--
第二章 家畜品种资源
----
第一节 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
----
第二节 藏系绵羊
----
第三节 柴达木山羊
----
第四节 柴达木马
----
第五节 唐古拉山地区的马
----
第六节 天峻县马
----
第七节 柴达木黄牛
----
第八节 牦牛
----
第九节 双峰驼
第七编 水资源
--
第一章 水资源分区
----
第一节 大气降水
----
第二节 蒸发
----
第三节 径流
----
第四节 地下水
----
第五节 湖泊
----
第六节 冰川
----
第七节 水能资源
--
第二章 分区水资源估算
----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估算
----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估算
----
第三节 水资源总量估算
--
第三章 水质
----
第一节 地表水水质及评价
----
第二节 地下水水质及评价
--
第四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第一节 水资源利用开发条件
----
第二节 国民经济各部门需水量
----
第三节 可利用水量
----
第四节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第五章 水利水电建设现状
----
第一节 水利水电建设现状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资源
----
第二节 水土资源平衡情况
----
第三节 水旱灾害及防治
第八编 农业资源
--
第一章 农作物品种资源
----
第一节 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农作物分布
--
第二章 农作物品种演潜
--
第三章 农作物品种
----
第一节 小麦
----
第二节 青稞
----
第三节 豌豆
----
第四节 蚕豆
----
第五节 洋芋
----
第六节 油菜
第九编 森林资源
--
第一章 森林资源的分布和数量
--
第二章 立木蓄积量及消长
第十编 中药材资源
--
第一章 中药品种资源
----
第一节 药材来源及蕴藏(产)量和分级统计
----
第二节 品种质量及其特色
----
第三节 药材简述
--
第二章 中药材的分布规律
----
第一节 垂直分布规律
----
第二节 地带性分布规律
----
第三节 环形分布规律
--
第三章 药材的生态特征
--
第四章 特有品种
--
第五章 蒙藏药
----
第一节 藏医藏药的形成和发展
----
第二节 蒙藏药资源
----
第三节 蒙藏医专用蒙藏药(仅海西有分布的)
第十一编 野生动物资源
--
第一章 分布
----
第一节 高山草原地带
----
第二节 针叶林灌丛地带
----
第三节 冲积风积平原地带
----
第四节 湖沼盐渍土地带
----
第五节 绿洲农田带
--
第二章 种类
----
第一节 鱼类(鱼纲PISCES)
----
第二节 两栖类(两栖纲AMPHIBIA)
----
第三节 爬行类(爬行纲REPTI1IA)
----
第四节 鸟类(鸟纲AVES)
----
第五节 兽类(哺乳纲MAMMA1IA)
----
第六节 昆虫类
第十二编 旅游资源
--
第一章 旅游综述
--
第二章 旅游景点
----
第一节 自然旅游资源
----
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
第十三编 劳动力资源
--
第一章 劳动力资源概述
----
第一节 农村牧区劳动力结构
----
第二节 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一
--
第二章 农牧区经济区劳动力资源
----
第一节 柴南农村牧区人口及劳动力资源
----
第二节 柴东北人口及劳动力资源
----
第三节 柴西北人口及劳动力资源
----
第四节 唐古拉山乡人口及劳动力资源
重要文献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