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卷记述了西宁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
内容时限:
0000-1986
目录
封面
《西宁市志》·教育志
领导题词
西宁市志编纂委员会
《西宁市志》凡例
《西宁市志》卷目
《西宁市志·教育志》目录
序言
教育图片
--
第一部分:教育区域与兴学碑文
----
1725年(雍正三年)清政府改西宁卫为西宁府,图为西宁府全景
----
1725年(清雍正三年)西宁府城图
----
1725年(雍正三年)清政府规定“西宁附廓”为西宁县,后绘西宁县图
----
孔子庙始建于1428年(明宣德三年),图为文庙景
----
西宁市区各级各类学校分布示意图
----
180年(东汉光和三年)立三老赵掾之碑
----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立西宁府五峰书院碑记
----
明弘治三年,西宁卫学重修碑记之碑额
--
第二部分:解放前后的学校面貌
----
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改古南寺为湟中书院,今为南大街小学
----
1935年,群众兴建的教师备课室,今为大同街小学用房
----
1963年8月,将旧城隍庙部分殿宇改建为西宁市少年宫
----
1964年5月,在西宁城区新建成的第一幢教学大楼
----
1978年7月,在郊区杨家寨小学里新建成一幢教学楼
----
1981年5月,在东关回族女子小学内新建起一幢综合教学楼
----
1985年12月,新建成结构新颖、采光充足,备有暖气的虎台小学
----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大通县建立的泰兴书院,遗存有读书亭,至1958年扩建为大通县第一中学
----
1932年,青海省回教教育促进会立第一中学,在西宁水北门外建成,至1940年改名为昆仑中学
----
1951年,青海省第一中学新建成的教师办公大楼
----
1956年8月西宁市第三中学成立,开始使用的教学楼
----
1959年8月,青海省劳改管理局改农业展览馆为公安中学
----
1985年,开始筹建的西宁市民族中学
----
1984年,新建立的西宁市第一职业中学
----
1985年,新建成的西宁市轻工技工学校
----
1983年8月,青海民族学院新建起具有民族风格的校门
----
1984年2月,省人民政府批准青海师范学院改称为青海师范大学
----
1984年,青海大学新建成的图书馆
--
第三部分:党政领导均关心教育
----
一九五八年七月十三日,朱德委员长在西宁视察人民公社时,曾与后子河小学的师生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
一九八五年八月,国家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视察青海畜牧兽医学院,与学院领导见面谈心
----
1985年,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尹克升出席西宁首届教师节庆祝大会,给优秀教师颁奖
----
青海省副省长卞耀武于青海教育学院看望外籍外文教师
----
1985年12月8日,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程庆麟检查西宁市杨沟湾村扫盲夜校
--
第四部分:表彰奖励优秀工作者
----
1955年元月12日,西宁市召开首届小学模范教师表彰大会,共有15名同志受奖
----
全国三八红旗手,西宁市二级模范教师,大通县桥头小学司美彦在1979年12月全县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介绍
----
全国模范班主任、青海省模范班主任、西宁市第五中学教师李淼在辅导学生学习
----
1983年12月8日,西宁市教育局召开全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表彰大会
----
中共西宁市委副书记马进孝在大会上给优秀班主任颁奖
----
西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树林、市教育局长逯敬康给湟川中学简学德颁奖
--
第五部分:少年英雄与革命烈士
----
毛主席的好孩子王利庆
----
1966年10月15日,西宁各族各界干余人集会追悼王利庆烈士
----
红旗小学少先队员正在学习王利庆的英勇事迹
----
红旗小学的学生王利庆舍己救人的壮烈行动传遍了西宁的大街小巷,广大工农兵群众纷纷慰问英雄的父母,并表示
----
历史宣判他无罪——贾正玉烈士在狱中
--
第六部分:教育调查与教学活动
----
1959年8月30日,西宁市文教局副局长陆先引与局办公室主任罗生民首次组织西宁师范、女中、三中、四中
----
1974年暑假,西宁市文教局长庄国臣(中排居中者)与全局干部员工赴大通县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
----
1978年12月20日,西宁市文教局正副科长任峻、郗保平在粉碎“四人帮”后,为第一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
----
1969年9月开学后,工人师傅走上省实验学校的讲台,指导学生作化学实验
----
1970年秋季,西宁市第四中学组织学生去北山打靶场学习军事活动
----
1969年秋,西宁市第十一中学,获得青海第二机床厂资助的机器设备,建起校办印刷厂,安排学生学工
----
1970年秋季开学后,西宁市第十二中学组织700余名学生去火烧沟进行野营训练
----
1985年秋季入学后,青海师范专科学校即开展军训活动
----
1954年6月1日,西宁市第一幼稚园全体职工与幼儿举行庆祝会演后合影
----
1983年5月4日,共青团市教育委员会召开学习当代保尔——张海迪动员大会,副局长陶树勋作动员报告
----
1983年5月30日,共青团青海省委在西宁火车站广场举行“红领巾列车”开车典礼
--
第七部分:教育研究与体育竞赛
----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西宁附生邵鸿恩的甲午科论文5篇
----
1954年9月24日,著名书法家、青海省第二中学钟锡九辅导青年教师学书法之示范作品
----
1985年3月,西宁市教科所创办的剪贴复印报,节约、迅速为全市中小学提供了教改信息
----
1982年5月30日,西宁市第八届幼儿运动会在体育馆举行
----
市保育院为参加幼运会赶排表演节目
----
市第一中学优秀班主任李金玉教练学生参加校运会
----
1980年5月4日,共青团市教育委员会于市第十二中学举行青年教职工拔河比赛
--
第八部分:班队活动与总结表彰
----
1984年5月,全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湟中县举行,西宁代表队荣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
----
1982年6月26日,西宁市十四中初三(九)班67名学生,经班主任郗淑霞教育引导,至毕业时,已荣获1
----
1979年10月,为庆祝少先队建立三十周年,西宁市少年宫举办了教育图片展览
----
1983年秋季,西北地区省会城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到西宁市十四中参观
----
1982年12月9日,西宁市十八中召开纪念“一二·九”运动报告会
----
西宁市十九中学生黄江宏和王淑霞自1981年考入中学后,一道护送病残同学赵爱春长达三年之久
----
1983年4月5日,市教育局召开文明礼貌月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
1983年“六一”前夕,西宁市教育局举行茶话会,副局长陶树勋主持开会,其左侧第一人是局长杨成梁,第二
----
1983年6月1日,共青团青海省委书记宋秀岩主持庆祝“六一”暨红领巾学校命名大会
----
西宁市的四中、五中、聋哑学校、八中、二十中、三中、一中、十中、二十中小学部、一中小学部、五中小学部被
--
第九部分:文艺会演与课外辅导
----
1982年5月15日,西宁市教育局在南门体育场开展“红五月”歌咏比赛活动
----
参加“红五月”歌咏比赛的还有西宁铁路三中等厂矿、企业学校
----
1985年5月,西宁师范学校举办“五四”联欢会
----
1982年,西宁市第一幼儿园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举行文艺会演
----
1984年10月,青海省六一幼儿园教师在教大班幼儿们做折纸手工
----
1984年10月,西宁市保育院中班幼儿的课外活动
----
1985年,西宁市西关街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编输微机程序
----
西宁市聋哑学校教师在语文课上指导学生练习发音
----
中共十三大代表,西宁市第五中学教师荣秀娣与学生谈心
----
西宁市第一职业中学周毛加辅导学生练习舞蹈基本功
----
1983年,青海省卫生学校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动物解剖
----
1985年,青海医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
第十部分:业余教育与庆教师节
----
青海重型机床厂职工大学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微机操作
----
1985年,大通县宝库地区牧民劳动之余学文化
----
1985年12月5日,西宁市召开郊区农民扫盲工作情况交流会
----
1985年11月23日,西宁七中为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工作,召开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
1985年3月1日,西宁六中复名昆仑中学,校委会全体合影,前排左起第4名是青海名教授李文实,依次是省
----
在交流会上入座的从右向左依次是市委副书记马进孝、副市长李树林、郊区副区长李庆寿、市教育局长逯敬康
----
西宁市委副书记马进孝,正在指导夜校的农民识字
----
郊区张家湾村扫盲识字班正在上课
----
1985年,西宁地区庆祝教师节暨表彰优秀教师大会在体育馆
----
西宁市第四中学校长王自孝于教师节前夕和年轻教师谈心
----
西宁市第七中学为庆祝首届教师节举行文艺会演
概述
大事记
--
封建社会时期
--
中华民国年间
--
社会主义时代
第一篇 溯源教育
--
第一章 儒学教育
----
第一节 儒学沿革
----
第二节 执教人员
----
第三节 教育要求
----
第四节 祭孔活动
--
第二章 书院教育
----
第一节 儒院建设
------
一 三川书院
------
二 约礼书院
------
三 乐都书院
------
四 河阴书院
------
五 大雅书院
------
六 王峰书院
------
七 龙支书院
------
八 海峰书院
------
九 白鹿书院
------
十 泰兴书院
----
第二节 教育宗旨
----
第三节 主讲人员
----
第五节 体制改革
--
第三章 社学教育
----
第一节 清明社学
----
第二节 授课内容
----
第三节 民族教育
--
第四章 义学教育
----
第一节 各级义学
------
一 镇设义学
------
二 道设义学
------
三 府设义学
------
四 县设义学
----
第二节 义学课程
----
第三节 教育经费
--
第五章 私塾教育
----
第一节 历代私学
----
第二节 私学宗旨
第二篇 学前教育
--
第一章 幼稚院
----
第一节 建园形式
----
第二节 课程设置
--
第二章 幼儿园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三节 文体活动
----
第四节 卫生保健
--
第三章 示范单位
----
西宁市第一幼儿园
----
西宁市保育院
----
城东区幼儿园
----
城西区保育院
----
城中区保育院
第三篇 初等教育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清朝末年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二章 教育设施
----
第一节 年度统计
----
第二节 学校沿革
--
第三章 教材教法
----
第一节 课程设置
----
第二节 思想教育
----
第三节 教学改革
--
第四章 著名学校
----
南大街小学
----
北大街小学
----
贾小庄小学
----
西关街小学
----
八一路小学
----
五四大街小学
----
东关回族支校
----
杨家寨小学
----
杨家庄小学
----
桥头小学
--
第五章 校外教育
----
第一节 市校外教育组
----
第二节 西宁市少年宫
----
第三节 科教活动中心
第四篇 中等教育
--
第一章 普通中学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民国时期的中学教育
------
青海省立西宁第一中学
------
青海省回教教育促进会立昆仑中学
------
青海省蒙藏文化促进会附属中学
------
国立湟川中学
----
第二节 学制课程
------
一 学制的变革
------
二 课程的开设
----
第三节 教育教学
------
一 思想政治教育
------
二 各科教学工作
----
第四节 体育卫生
----
第五节 勤工俭学
----
第六节 重点中学
------
西宁市第五中学
------
西宁市第十四中学
------
青海湟川中学
------
青海师大附属中学
------
大通县第二中学
--
第二章 中专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省立西宁师范学校
------
青海省立西宁女子师范
------
青海省立蒙藏师范学校
------
国立西宁师范学校
----
第二节 中专学校
------
青海省师范学校
------
青海省女子师范学校
------
青海省卫生学校
------
青海省民族速成师范学校
------
青海省银行学校
------
青海省政法干部学校
------
青海省艺术学校
------
青海省商业学校
------
青海省财经学校
------
青海省初级师范学校
------
青海省民族师范学校
------
青海省农林学校
------
青海省邮电学校
------
青海省气象学校
------
西宁市戏剧学校
------
西宁市商业学校
------
大通县师范学校
------
青海省交通学校
------
西宁电力学校
------
青海省建工建材学校
------
青海省人民警察学校
------
青海省司法学校
------
西宁市师范学校
--
第三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设置学校
------
宁海职业学校
------
青海省立西宁职业学校
------
青海省立高级护士学校
----
第二节 职业学校
----
第三节 学校简介
------
西宁市第一职业学校
------
西宁市第二职业学校
------
西宁市第三职业学校
------
西宁市城北区职业学校
------
大通县职业技术学校
--
第四章 中技教育
----
第一节 教育概况
----
第二节 技校简介
------
西宁钢厂技工学校
------
西宁铁路司机学校
------
青海省交通技术学
------
青海省电影技工学校
------
青海省机械技工学校
------
山川机床铸造厂技工学校
------
青海省第一机床厂技工学校
------
青海重型机床厂技工学校
------
青海省建材工业技工学校
------
青海省工程机械厂技工学校
------
青海省纺织技工学校
------
青海省煤炭技工学校
------
青海省重工业技工学校
------
青海省大通农业技工学校
------
青海省第二机床厂技工学校
------
西宁市轻工技工学校
------
西宁市商业技工学校
------
青海铝厂技工学校
------
西宁电力技工学校
第五篇 高等教育
--
第一章 教育概况
----
第一节 建立学校
----
第二节 设置专业
----
第三节 教育教学
------
政治思想教育
------
各科教学改革
----
第四节 体育卫生
----
第五节 管理体制
------
行政管理
------
各项改革
----
第六节 师资建设
------
提高教师
------
开展科研
----
第七节 学生工作
------
学生待遇
------
毕业分配
------
收研究生
----
第八节 国际交流
--
第二章 院校概况
----
第一节 青海民族学院
----
第二节 青海师范大学
----
第三节 青海医学院
----
第四节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
----
第五节 青海大学
----
第六节 青海师范专科学校
----
第七节 青海教育学院
第六篇 特殊教育
--
第一章 残疾儿童教育
----
第一节 西宁聋哑学校
----
第二节 特殊教育学校
--
第二章 特殊儿童教育
----
第一节 西宁市工读学校
----
第二节 弱押儿童教学班
第七篇 成人教育
--
第一章 扫盲教育
----
第一节 推广识字
----
第二节 兴办冬学
----
第三节 扫盲运动
--
第二章 业余教育
----
第一节 农民夜校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省级职教
--
第三章 成人学校
----
第一节 工会职工学校
----
第二节 西宁市委党校
----
第三节 青海省委党校
----
第四节 广播电视大学
第八篇 历代科考
--
第一章 科举制度
----
第二节 科目设置
----
第三节 按级赶考
--
第二章 入学报考
----
第一节 分校招生
----
第二节 报考高校
----
第三节 保送入学
--
第三章 升学考试
----
第一节 招考入学
----
第二节 中专招生
----
第三节 报考大学
第九篇 教育科研
--
第一章 教育视导
----
第一节 视导制度
----
第二节 视导任务
----
第三节 视导教学
--
第二章 教育科研
----
第一节 教育学研究
----
第二节 科研单位
----
第三节 学术团体
第十篇 教育管理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行政部门
----
第二节 科室设置
----
第三节 党团工会
------
党对学校的领导
------
团委会各项活动
------
重组学生联合会
------
教育工会的工作
----
第四节 区县机构
--
第二章 兴建学校
----
第一节 民众办校
----
第二节 民办公助
----
第三节 投资建校
--
第三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选任领导
----
第二节 增配教师
----
第三节 提高师资
----
第四节 评奖先进
--
第四章 经费管理
----
第二节 经费收支
----
第三节 创收助学
----
第四节 基建维修
----
第五节 晋级调资
第十一篇 人物传记
--
第一章 汉晋两代
----
赵宽
----
秃发利鹿弧
--
第二章 明朝年间
----
史昭
----
柯忠
----
郭子辅
----
董汝汉
----
苏铣
--
第三章 清朝时期
----
梁景岱
----
杨应琚
----
马际伯
----
屈笔山
----
冷文炜
----
朱向芳
----
许润
----
严宜
----
李协中
----
陈启文
----
褚裕仁
----
张思宪
----
杜润
----
杨兴霖
----
杨师震
----
刘永椿
----
李焕章
----
龙锡庆
----
邓承伟
--
第四章 民国以后
----
基生兰
----
邵鸿恩
----
杨希尧
----
王万龄
----
刘永
----
魏敷滋
----
桑热加措
----
马儒珍
----
李德渊
----
马源
----
王文俊
----
刘呈德
----
杨文
第十二篇 教育文献
--
第一章 明代中叶的学记
----
1 重修西宁卫儒学记
----
2 重修西宁卫学记
--
第二章 清朝四代的文献
----
1 皇清塞外大通卫三川书院《学约》
----
2 皇清示宁诸生《学示》
----
3 创建湟中书院记
----
4 请添设厅学疏
----
5 湟中书院碑记
----
6 湟中书院课士示
----
7 凤山书院碑记
----
8 重兴湟中书院暨膏火碑记
----
9 新建碾伯考棚并筹五峄、凤山书院聘金膏火记
--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公文
----
1 西宁创办蒙番学校
----
2 西宁呈报蒙番小学校成立
----
3 西宁县教育经费问题解决之途径
----
4 西宁县筹设国民教育示范实施办法
----
5 奉令增招高级农艺科班级实施计划
----
6 西宁县充实各级国民教育设施计划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