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政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记述石林县民政工作的历史和现状。二、本志时限,上溯到有史料记载年代,下限至2000年,为反映事物的全貌,个别章节作了适当的下延。志书贯通古今,古为今用,立足当代,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地区特点,专业特点和民族特点。
目录
封面
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政志
《路南彝族自治县民政志》编纂领导小组
《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政志》编纂委员会
题词
图片
--
路南彝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图
--
路南策略图
--
州境图
--
国署公州南路
--
雄伟的圭山
--
县城远眺
--
双龙公园夜景
--
1999年1月17日,全国残联土席登朴方刀石林林县考察,图为邓主席‘与石林县主要临到和民政局部份干部
--
2003年7月5日,县长赵德光在县村委会换届选举人会上讲话。
--
2003年4月,副县长李家云在县社区建设上作会上讲话。
--
2003年7月5日,县民政局长李增喜在县村委会换届选举大会上讲活。
--
县民政局领导班子
--
县民政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合影
--
编篡人员
--
2003年“春节 ”,石林县委副书记王富昌慰问驻石林县森林武警中队官兵。
--
2003年“八一”,县领导和民政局领导慰川驻石林森林武警中队。
--
2000年10月19日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座谈会合影。
--
2002年8月,县领导到宜良炮19团慰问。
--
2002年8月1日,县、乡(科)级领导在宜良炮19剐进行军事国防日活动。
--
2002年12月县长赵德光为入伍新兵戴花。
--
1995年11月第三届“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合影。
--
1999年8月,县领导和县民政局领导到戈衣黑慰问程度军区驻昆联勤部演习部队。钱临到和民政局领导与部队
--
双龙公园内革命烈士纪念塔
--
石林老鹤窝解放军烈士陵园
--
大哨革命烈士陵园
--
圭山朱家璧将军墓
--
2003年4月,县领导慰问石林火车站干部职工。县政协副主席周和祥,县人大主任窦兴林。
--
2003年“春节 ”县长赵德光(左一)到圭山慰问老根据地群众。
--
2002年8月,县长赵德光到板桥乡查看考烟灾情。
--
1990年敬老节 ,市人大副主任徐仁信(前左四)、民政局长施勇(前左三)和县党政领导到鹿臯老院慰时合
--
1990年4月,全省“五保”工作会议代表合影
--
1997年春节 ,县委书记李培山在路美邑村慰问烈士杞绍顺的父亲。
--
1999年春节,县民政局干部职工到圭山乡乍龙村慰问扶贫联系困难户。
--
2003年8月2日,县民政局长李增喜和市民政府救灾处干部王庶康在者乌龙村察看灾情。
--
北人村乡老年“星光计划”
--
鹿阜镇敬老院长廊
--
北人村乡敬老院
--
1990年4月,云南省“五保”工作先进农彰会在路南召开。
--
赵廷光副省长省“五保工乍会议上讲话。
--
省民政厅李彰厅长在省“五保”工作会议上讲话。
--
1998年7月8日,国家民政部派出的专家组到路南县实地考察论证。
--
1998年7月7日,民政部专家组到石林县作更县名考察时和路南县党政领导合影。
--
民政部专家组在路南召开史县名论证会,正面主持会议者为组长王际桐。
--
1998年12月8日,在石林大跤场举行庆祝“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大会”。
--
2000年下半年,村级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丁作人员合影。
--
2002年4月12日,村民自治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合影。
--
2003年6月22日,县民政局长李增喜和鹿阜镇党委书记王云光为龙泉社区党支部授牌。
--
1999年12月,在昆明南疆宾馆召开解决昆红、思西线遗留问题协商会。
--
1998年4月,在石林县民政局会议室参加宜良、石林、弥勒三县交汇点签字仪式代表合影。
--
2000年3月14日,官、石两县在宦良举行划出人部份村寨签字仪式。图为市民政局和两县党政领导,相关部
--
2001年2月16日勘界工作表彰会合影
--
双拥先进县
--
双拥模范县
--
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民政机构
--
第一节 县民政局
----
一、清代、民国时期的民政机构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县民政机构
----
三、县民政科(局)、科(室)领导名录及工作人员一览表
--
第二节 基层民政助理员
--
第三节 党、团、工会、妇女组织
--
第四节 职掌
----
一、中华民国时期的职掌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职掌
第二章 选举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选举
----
一、咨议院、参议院的选举
----
二、临时参议会的成立和选举
----
三、正式参议会的成立和选举
----
四、省参议会议员的选举
----
五、乡(镇)保甲的选举
----
六、国民代表大会代表之选举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区划
----
一、清末时期
----
二、民国时期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调整
----
四、2OOO年行政区划
--
第三节 境域变迁
----
一、划出路南(石林)县的区、乡、村统计表
----
二、划入路南(石林)县的区、乡、村统计表
--
第四节 乡镇
----
一、鹿阜镇
----
二、石林镇
----
三、亩竹箐乡
----
四、圭山乡
----
五、维则乡
----
六、大可乡
----
七、板桥乡
----
八、路美邑乡
----
九、北大村乡
----
十、西街口乡
第四章 基层政权
--
第一节 我国基层政权及其以下组织的演变历程
--
第二节 保甲制度
----
一、清代区乡保甲制
----
二、民国时期保甲制
--
第四节 乡镇人民政府
----
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二、乡人民政府
----
三、镇人民政府
----
四、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责
--
第五节 群众性自治组织
----
一、村民委员会
----
二、居民委员会
第五章 优抚安置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优抚
--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一、复员安置
----
二、退伍安置
----
三、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四节 创建双拥模范县
第六章 革命烈士褒扬
--
第一节 革命烈士传略
----
张炽
----
毕恒光
----
段平
--
第二节 换证、补证、追认烈士及发证
----
一、换证、补证
----
二、追认烈士及发证
--
第三节 纪念建筑物
----
一、革命烈士纪念塔
----
二、烈士墓
----
三、大哨烈士陵园
----
四、石林岔口“解放军烈士陵园
----
五、部份烈士安埋在牺牲地附近各县的革命烈士墓
--
第四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第七章 自然灾害救济
--
第一节 灾情
----
一、清朝时期
----
二、民国时期
----
四、重大自然灾害记录
----
五、火灾、地震灾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救灾
第八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
--
第三节 农村离职干部补助
第九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社会福利
----
一、办养济院
----
二、办麻风院
----
三、办施棺会
--
第三节 发行福利彩票
--
第四节 创办“双扶”福利企业
----
一、县民政福利企业简介
----
二、鹿阜民政综合服务公司简介
第十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农村养老保险
--
第二节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一章 残疾事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教育
--
第三节 康复
--
第四节 助残
第十二章 婚姻登记管理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婚姻管理
----
一、法令规定
----
二、一般婚俗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婚姻管理
----
一、婚姻登记法规
----
二、婚姻登记机关
----
三、婚姻登记办法
----
四、涉外婚姻登记
----
五、婚姻管理
第十三章 地名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地名普查
--
第三节 命名、更命、复名
--
第四节 地名志
--
第五节 地名标志
--
第六节 地名档案
--
第七节 门牌管理
--
第八节 更改县名
--
第九节 勘界
第十四章 社会事务管理
--
第一节 民间组织登记
----
一、社团组织
----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
--
第二节 收容遣送
--
第三节 殡葬改革
第十五章 民政事业费管理
--
第一节 民政事业费的管理
--
第二节 民政事业费的使用
----
一、民政事业费的管理体制
----
二、民政事业费的使用原则
----
三、遵守“六不许”的开支规定
----
四、民政事业费的使用范围
----
五、民政事业费使用的审批制度
----
六、民政事业费的预算、分配、存款、付款、记帐报销制度
----
七、历年民政事业费使用情况
--
第三节 民政事业费的监督检查
--
第四节 会计档案和统计工作
第十六章 表彰先进
--
第一节 受表彰的先进集体
--
第二节 受表彰的先进个人
人物简介
--
朱家璧将军
--
黄金福副师职顾问
--
毕有森
--
王五孩
--
张仁宝
--
董茂林
--
胡文善
--
赵兴德
--
李兴祯
--
张璧跃
--
李文何
--
特等功臣徐忠
附录
--
(一)石林县民政局2001-2003年大事记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
(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
(六)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政局政务公开实施方案
--
(七)民政局机关规章制度
--
(八)海城起义五十周年回顾——赵霖芝
关于《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政志》的审查验收意见
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