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阿勒泰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2001年05月
目录
封面
阿勒泰市志
版权页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图片
--
阿勒泰市区图
--
亲切的关怀
----
1985年10月5日国家副主席王震视察阿勒泰市
----
1993年9月25日朱镕基在阿勒泰市牧区视察
----
1984年8月20日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在阿勒泰县汗德尕特蒙古族自治乡视察
--
旅游胜地
----
五指泉
----
阿苇滩水库
----
塘巴湖
----
蝴蝶沟
----
冬季的桦林公园
----
小东沟
----
草原盛会
--
城市面貌
----
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楼
----
中心广场及金桥大酒店
----
阿勒泰市夜景
----
阿勒泰市全景
----
70年代城区一角
----
阿勒泰市雪景
----
居民小区
--
矿产资源
----
黄金(狗头金)
----
猫眼
----
水晶
----
采金船
----
水泥厂
----
造纸厂
----
紫水晶
----
鸡肝石
----
绿柱石与钽铌铁矿共生
----
海蓝宝石
----
红墩乳品厂
----
宝石加工
--
重牧强农
----
暖圈养畜
----
牧草收割
----
草莓
----
牧业转场
----
小麦丰收
----
养鸡场
----
捕鱼
----
油菜
----
大棚蔬菜
--
工交财贸
----
空港
----
客运站
----
调测程控电话
----
金山欢迎您
----
移动通信分公司解放路营业厅开业
----
金融服务大厅
----
金山之行暨经贸洽谈会
----
商场
----
挑选满意商品
----
菜市场
--
精神文明建设
----
交警值勤
----
学习宣传张家港活动
----
升国旗仪式
----
花园式单位一角
----
做文明礼貌的阿勒泰人万人签字仪式
----
军民共建活动
--
文化教育
----
科技活动
----
教育
----
分析病情
----
阅览室
----
广播电视大楼
----
文化周活动
----
阿肯弹唱
----
刁羊
----
冰雪运动
----
摔跤
--
文物
----
切木尔切克石人
----
古钱币
----
岩画
----
石人
----
汗德尕特喇嘛庙
凡 例
目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
第三章 城区、镇、乡概况
----
第一节 城区
----
第二节 北屯镇
----
第三节 红墩乡
----
第四节 阿苇滩乡
----
第五节 切木尔切克乡
----
第六节 阿拉哈克乡
----
第七节 汗德尕特蒙古族乡
----
第八节 喀拉希力克乡
----
第九节 萨尔胡松乡
----
第十节 巴里巴盖乡
----
第十一节 切尔克齐乡
--
第四章 古地名探源
----
第一节 锡伯渡
----
第二节 萨尔胡松
----
第三节 喀拉布鲁宫
----
第四节 宰桑
----
第五节 将军山
----
第六节 五指泉
----
第七节 姜青湖
----
第八节 八省仪园
----
第九节 红墩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象要素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湖泊
----
第三节 沼泽
----
第四节 地下水
--
第四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耕作土壤
--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矿藏
----
第一节 植被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三节 矿藏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雪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暴雨、雷电
----
第四节 冰雹
----
第五节 寒潮和大风
----
第六节 蝗虫、鼠害
----
第七节 地震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化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性别结构
----
第二节 年龄结构
----
第三节 民族结构
----
第四节 文化结构
----
第五节 职业结构
----
第六节 城乡人口结构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作措施
第四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城区建设
----
第一节 街巷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供水、排水
----
第四节 供煤
----
第五节 公共卫生
----
第六节 绿化
--
第二章 镇乡建设
----
第一节 北屯镇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附] 农十师工程团
----
第二节 设计施工
----
第三节 建筑材料
--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监测
----
第二节 治理污染
------
[附] 承化寺建设始未
第五编畜牧业
--
第一章 草场资源
----
第一节 夏季放牧草场
----
第二节 春秋季放牧草场
----
第三节 冬季放牧草场
----
第四节 打草场
--
第二章 牲畜品种
----
第一节 羊
----
第二节 牛
----
第三节 马
----
第四节 骆驼
----
第五节 其他牲畜及家禽品种
--
第三章 畜牧业生产
----
第一节 牧放形式
----
第二节 生产体制
----
第三节 牧事
--
第四章 畜病与防治
----
第一节 传染病
----
第二节 寄生虫病
----
第三节 兽医队伍
--
第五章 牧业基本建设
----
第一节 牧区水利建设
----
第二节 飞播牧草
----
第三节 治蝗灭鼠
----
第四节 牧道建设
----
第五节 棚圈建设
----
第六节 药浴池、配种站建设
----
第七节 畜牧业基地
------
[附] 境内地方国营牧场
第六编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生产体制
----
第一节 个体经营
----
第二节 互相组
----
第三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农业分区
----
第二节 主要农产品产量
----
第三节 作物品种
----
第四节 农艺、农时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六节 蔬菜瓜果栽培
--
第三章 农业机械
--
第四章 屯垦
----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屯垦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屯垦
第七编 水利
--
第一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引、排水工程
----
第二节 蓄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二章 灌溉管理
----
第一节 灌溉方式和灌水定额
----
第二节 用水管理和水费征收
--
第三章 水电
----
第一节 城市水电
----
第二节 农村小水电
第八编 渔业
--
第一章 环境品种
----
第一节 渔业环境
----
第二节 鱼类品种
--
第二章 捕捞与养殖
----
第一节 捕捞
----
第二节 养殖
----
第三节 养殖水域
第九编 林业
--
第一章 林业资源
----
第一节 林地及树种
----
第二节 林业区划
--
第二章 林业生产
----
第一节 采伐
----
第二节 林地更新
----
第三节 平原植树造林
--
第三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制止乱砍滥伐
----
第二节 护林防火
第十编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手工业
----
第二节 国营工业
----
第三节 城市集体工业
----
第四节 乡镇工业
--
第二章 工业种类
----
第一节 采矿业
------
[附] 农十师云母一矿
----
第二节 电力工业
----
第三节 建筑材料业
----
第四节 食品饮料业
----
第五节 皮革、服装、鞋帽业
----
第六节 金属制品业
----
第七节 农机具制造和修理业
----
第八节 木器家具和锯材业
----
第九节 自来水
----
第十节 印刷业
--
第三章 市属主要工业企业简介
----
第一节 阿勒泰市水泥厂
----
第二节 阿勒泰市木器厂
----
第三节 阿勒泰市食品加工厂
----
第四节 阿勒泰市农牧机械修造厂
----
第五节 阿勒泰市自来水公司
----
第六节 阿勒泰市被服厂
----
第七节 阿勒泰市北屯线衣厂
----
第八节 市食品公司冷冻厂
----
第九节 红墩乡乳品厂
第十一编 交通
--
第一章 陆路交通
----
第一节 驿路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汽车运输
----
第五节 民间运输工具
--
第二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公路养护
--
第三章 民用航空
第十二编 邮电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年间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机构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驿道
----
第二节 邮路
----
第三节 邮政业务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第十三编 商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四节 合作商业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生产资料采购供应
----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采购供应
----
第三节 土特产品收购供应
----
第四节 副食品采购供应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第三章 粮油
----
第一节 粮食经营
----
第二节 统购统销
----
第三节 议购议销
----
第四节 粮油加工
----
第五节 粮油储运
----
第六节 饲料
----
第七节 管理机构
--
第四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主要出口商品
----
第二节 经营方式
--
第五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旅馆业
----
第三节 理发业
----
第四节 照相业
----
第五节 浴室洗染业
----
第六节 日用品修理业
--
第六章 专业公司
----
第一节 百货公司
----
第二节 纺织品公司
----
第三节 五金交电化工公司
----
第四节 食品公司
----
第五节 糖业烟酒公司
----
第六节 民族贸易公司
----
第七节 饮食服务公司
----
第八节 物资公司
第十四编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监察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种和税率
----
第二节 稽征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贷款与存款
----
第四节 现金管理与结算
----
第五节 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
----
第六节 债券
----
第七节 金银收兑
第十五编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
----
第四节 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
--
第二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合同、广告、商标管理
----
第三节 企业登记
----
第四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五节 集市贸易管理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物价体制
----
第三节 物价演变
--
第四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计制度
----
第三节 审计业务
第十六编 党派 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阿勒泰县(市)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四节 县(市)委工作机构
----
第五节 党的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承化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活动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妇女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工商业组织
----
第五节 农(牧)民组织
----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七节 其他团体
--
第四章 重大政事
----
第一节 抗美援朝
----
第二节 防匪清枪与“清理中层”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 “肃反”与审干
----
第五节 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
第六节 反地方民族主义分子
----
第七节 反右倾和甄别平反
----
第八节 “大跃进”和大炼钢铁
----
第九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十一节 “揭批查”运动
第十七编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选举
----
第二节 历届会议和大会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人大工作
--
第二章 地方政权
----
第一节 县公署、县政府
----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三节 基层政权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第十八编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镇反”、“肃反”
----
第三节 刑事侦查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户籍管理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第七节 边境管理
----
第八节 基层治保组织
----
第九节 消防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信访和综合治理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申诉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二节 公证、律师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五章 民国时期司法机构
----
第一节 警政机构
----
第二节 审判机构
第十九编 民政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支前、拥军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补助
----
第四节 优待
--
第三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 支边青年安置
----
第三节 移民安置
--
第四章 救灾 扶贫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扶贫
----
第三节 生产自救
----
第四节 社会救济
----
第五节 收容遣送
--
第五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
----
第二节 孤儿、弃婴教养
--
第六章 婚姻 殡葬
----
第一节 婚姻管理
----
第二节 殡葬管理
第二十编 人事 劳动
--
第一章 干部
----
第一节 干部状况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干部制度
--
第二章 工人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职工队伍
--
第三章 工资 奖金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奖金
--
第四章 劳保福利及工人退休
----
第一节 劳动保护
----
第二节 劳动保险
----
第三节 工人退休
--
第五章 乡村企业职工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第二节 职工收入
第二十一编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机构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机构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清代驻军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驻军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领导体制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第三节 政治教育
----
第四节 军事训练
--
第四章 兵役
----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兵役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兵役
--
第五章 人民防空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专业队伍
----
第三节 教育与疏散
----
第四节 人防工程
--
第六章 边境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七章 拥政爱民
----
第一节 参加地方工作
----
第二节 扶贫帮困
----
第三节 抢险救灾
----
第四节 参加经济建设
--
第八章 兵事纪略
----
第一节 布伦托海屯民起义
----
第二节 阿山兵变
----
第三节 白俄残匪窜扰阿勒泰
----
第四节 马仲英部窜扰阿山
----
第五节 “三区”部队攻占承化和乌斯满叛乱
第二十二编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第二节 市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三节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
第四节 节农牧区科普协会
--
第二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成果简介
----
第二节 获奖成果
--
第三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优秀科技人才
----
第二节 各类科技人员
--
第四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学术交流
----
第二节 科普培训
第二十三编 教育
--
第一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中等专业技工教育
--
第二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除文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自学考试
----
第四节 广播电视教育
--
第三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教师进修
第二十四编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第二节 图书馆(室)
----
第三节 文艺工作队
----
第四节 电影机构
----
第五节 档案馆
----
第六节 新华书店
--
第二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戏剧歌舞
----
第三节 民间文学
------
[附一] 民歌选
------
[附二] 谚语选
----
第四节 民间工艺
----
第五节 哈萨克族民间音乐、舞蹈
--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四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岩画
----
第二节 古墓葬
----
第三节 石人
----
第四节 出土文物
第二十五编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疗设备
----
第三节 医疗技术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
第五节 医疗队伍
--
第二章 医药
----
第一节 药品供应
----
第二节 药物资源及制剂
--
第三章 防疫 保健
----
第一节 预防接种与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 食品卫生
----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第二十六编 体育
--
第一章 体育锻炼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城镇群众体育
----
第三节 民间传统体育
----
第四节 运动员的培养与输送
--
第二章 体育比赛
----
第一节 县(市)办比赛
----
第二节 参加地区比赛成绩
----
第三节 参加自治区比赛成绩
----
第四节 参加全国比赛成绩
第二十七编 民族
--
第一章 哈萨克族
----
第一节 人口迁徙及分布
----
第二节 语言文字
----
第三节 生产
----
第四节 政治地位
----
第五节 风俗习惯
----
第六节 宗教信仰
--
第二章 汉族
----
第一节 人口迁徙及分布
----
第二节 方言、谚语
----
第三节 社会地位
----
第四节 社会生活
----
第五节 衣食住行
----
第六节 婚姻 丧葬 节日
--
第三章 蒙古族
----
第一节 人口迁徙及分布
----
第二节 语言文字
----
第三节 生产
----
第四节 政治地位
----
第五节 风俗习惯
------
[附] 《蒙古军歌》
----
第六节 宗教信仰
--
第四章 维吾尔族
----
第一节 人口迁徙及分布
----
第二节 风俗习惯
----
第三节 婚姻丧葬
----
第四节 宗教信仰
--
第五章 回族
----
第一节 人口迁徙及分布
----
第二节 风俗习惯
----
第三节 婚姻丧葬
----
第四节 宗教信仰
第二十八编 宗教
--
第一章 佛教
----
第一节 藏传佛教
----
第二节 多神佛教
--
第二章 伊斯兰教
第二十九编 社会新风
--
第一章 民族团结
----
第一节 金花和她的哈萨克族父母
----
第二节 牧民的贴心人
----
第三节 牧民的好医生
----
第四节 两个相似的故事
----
第五节 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
第二章 人民军队爱人民
----
第一节 抢救落水儿童
----
第二节 打捞落水农民
----
第三节 洪水中的钢铁长城
--
第三章 爱国家、爱集体、爱人民
----
第一节 人民公仆刘义清
----
第二节 报国赤子心
----
第三节 智擒越境间谍
----
第四节 草原老愚公
第三十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马木特
----
棍噶扎勒参
----
曼米·居尔提拜
----
周务学
----
达列力汗·苏古尔巴也夫
----
加尼木汗·铁留拜
----
那扎尔别克·托拉西
----
努尔宗
----
哈吉那比·瓦里耶夫
----
海依吾拉·阿扎力
----
司马古勒·哈力
----
哈巴斯·艾布勒
----
李玲
----
谭传兰
----
塔义尔·别勒格拜耶夫
--
第二章 人物表
----
受自治区厅局级以上单位表彰的人物名表
----
1985年底阿勒泰市任现职的科部局级干部名表
附录
--
一、1986~1999年大事记
--
二、1986~199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
一、行政区划
----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
----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四、农业
----
五、畜牧业
----
六、水利及水产业
----
七、工业、交通
----
八、对外贸易
----
九、财税、金融
----
十、教育、卫生
----
十一、旅游
--
三、人物
----
一、人物简介
------
韩新忠
------
刘新民
------
再尼尔·仲哈拜
------
卡比拉·斯马乎
----
二、1986~1999年阿勒泰市领导人名表
----
三、先进个人名表
----
四、“十佳”人物名表
----
五、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名表
--
四、有关阿勒泰的历代诗词选录
--
五、地方文献辑存
--
六、重要文件选编
编后记
《阿勒泰市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
--
阿勒泰县地方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1984年2月7日)
--
阿勒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10月5日)
--
阿勒泰市党史、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7年11月26日)
--
阿勒泰市党史、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8年12月12日)
--
阿勒泰市党史、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0年9月29日)
--
阿勒泰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
《阿勒泰市志》编纂人员
--
征集资料和撰稿人员
--
《阿勒泰市志》审定、验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