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杭州钢铁厂发展的历史以及生产、管理、分厂建设、党群工作等。
出版时间:
1985年12月
目录
封面
杭钢志
以史为鉴 开拓前进(代序)
图片
--
杭州钢铁厂
--
杭州钢铁厂平面示意图
--
超山耐火材料分厂
--
焦化分厂42孔焦炉出焦
--
炼铁分厂255m3高炉出铁
--
转炉炼钢炉前
--
转炉炼钢分厂工人浇铸沸腾钢
--
电炉炼钢分厂5吨电炉
--
中型轧钢分厂650/630机组
--
生产冶金部优质产品的小型圆钢车间
--
钢管分厂热轧车间
--
半连续热轧钢带生产线
--
薄板分厂热轧机组
--
动力处制氧车间一角
--
运输处火车站外景
--
煤码头高架皮带
--
设备处金工车间
--
修建部工人安装钢管分厂焊管车间设备
--
钢铁研究所化验员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试样
--
正在兴建中的20000m3煤气柜
--
一批出口的钢材正在上海港装船
--
深受用户欢迎的小型圆钢装运出厂
--
杭州钢铁厂生产的优质产品:
----
(1)冶金工业部优质产品φ10一16mm系列小圆钢
----
(2)浙江省优质产品24kg/m轻轨
----
(3)浙江省优质产品φ1.98—2.64mm自行车辐条钢丝
----
(4)浙江省优质产品14号工字钢
----
(5)浙江省优质产品φ12mm螺纹钢筋
--
膨润土造球试验组研究解决试验中的问题
--
采用微电脑机进行计划管理
--
杭钢近年来获得的—部分锦旗、奖状、金牌
--
整洁优雅的厂部广场花园
--
环保处监测站职工对大气进行监测
--
“花园工厂”——焦化分厂一角
--
环境优美的耐火材料分厂
--
服务公司缝纫车间
--
厂职工大学学生正在上电子计算机课
--
杭钢技工学校
--
杭钢中学学生在做物理实验
--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厂职工子弟小学的一次队日活动
--
日生产能力近二万吨的新自来水厂
--
厂生活区一角
--
生活区新建的职工住宅楼
--
装有太阳能热水器浴室的职工集体宿舍
--
厂幼儿园的孩子们欢庆“六一”国际儿童节
--
厂职工田径运动会开幕式
--
餐厅化的生产区食堂整洁美观
--
杭钢职工医院
--
国务委员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劲夫题词
--
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陈伟达题词
--
冶金工业部部长李东冶题词
--
浙江省省长薛驹题词
--
中共山西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霍士廉题词
--
中共浙江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铁瑛题词
--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丰平题词
--
浙江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崔健题词
--
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陈法文题词
--
1957年11月26日,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为浙江钢铁厂绍兴分厂出铁剪彩。
--
1958年2月26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李丰平为l号高炉首次出铁剪彩。
--
1959年9月26日,浙江省省长周建人为255m3高炉投产剪彩。
--
1975年12月4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张文碧为42孔焦炉首次出焦剪彩。
--
1978年2月28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陈伟达为24m2烧结机投产剪彩。
--
1980年春节,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铁瑛,省委常委、浙江省副省长李克昌向工人祝贺新年。
--
1981年5月,冶金工业部部长唐克在杭钢召开的“全国地方骨干钢铁厂长远规划座谈会”上讲话。
--
1983年春节,浙江省副省长张兆万向工人祝贺新年。
--
1983年3月12日,冶金工业部部长李东冶视察杭钢时观察酸性氧化球团的生产情况。
--
1983年11月24日,浙江省省长薛驹在“杭州钢铁厂企业整顿验收合格授证大会”上讲话。
--
1984年2月6日,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黎明视察杭钢时参观3号高炉值班室。
--
1984年2月14日,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袁宝华视察杭钢时观察高炉冶炼情况。
--
1984年9月7日,国务委员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劲夫视察杭钢时与浙江省冶金公司领导和厂领导谈话。
目录
第一编 概述
--
第一章 历史与沿革
--
第二章 环境
----
第一节 自然状况
----
第二节 交通条件
----
第三节 资源条件
--
第三章 发展
----
第一节 艰苦创业
----
第二节 大办钢铁
----
第三节 调整恢复
----
第四节 十年动乱
----
第五节 整顿发展
----
第六节 走上振兴之路
--
第四章 现状
----
第一节 生产设备
----
第二节 经营效益
----
第三节 机构设置
----
第四节 党群工作
----
第五节 职工队伍
----
第六节 文化、技术教育
----
第七节 生活福利
--
第五章 协作与支援
----
第一节 杭钢的地位和作用
----
第二节 各方对杭钢的支援
第二编 建设
--
第一章 筹建
----
第一节 选厂
----
第二节 设计
--
第二章 兴建
----
第一节 前期工作
----
第二节 第一期工程
----
第三节 扩建方案
----
第四节 全面施工
--
第三章 调整
----
第一节 维护停建工程和设备
----
第二节 清退土地
--
第四章 续建
----
第一节 续建的任务
----
第二节 杭钢总体规划及初步设计
----
第三节 主要项目
--
第五章 改造
----
第一节 资金来源
----
第二节 完成的改造任务
----
第三节 主要项目
--
第六章 基建工作部门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规划设计处
----
第三节 基本建设处
第三编 生产
--
第一章 综述
--
第二章 焦化分厂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老焦化
----
第三节 42孔焦炉的建设
----
第四节 生产发展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
第三章 超山耐火材料分厂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厂过程
----
第三节 生产发展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四章 耐火材料分厂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厂过程
----
第三节 生产发展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五章 炼铁分厂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厂过程
----
第三节 生产发展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六章 转炉炼钢分厂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厂过程
----
第三节 生产发展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七章 电炉炼钢分厂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厂过程
----
第三节 生产发展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八章 中型轧钢分厂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厂过程
----
第三节 生产发展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九章 小型轧钢分厂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设和生产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十章 热轧带钢分厂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厂过程
----
第三节 生产发展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十一章 钢管分厂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厂过程
----
第三节 生产发展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十二章 薄板分厂
----
第一节 慨况
----
第二节 建厂过程
----
第三节 生产发展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十三章 动力系统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供水系统
----
第三节 排水系统
----
第四节 热电系统
----
第五节 煤气系统
----
第六节 氧气系统
--
第十四章 原材料加工系统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轧钢料加工和准备
----
第三节 大宗原料处理和储存
----
第四节 废钢铁整理和加工
----
第五节 炉料加工
--
第十五章 设备系统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铸造车间
----
第三节 金属加工车间
----
第四节 各分厂、部门的机修车间
--
第十六章 修建部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沿革与发展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十七章 运输系统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铁路运输
----
第三节 公路运输
--
第十八章 钢铁研究所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沿革与发展
----
第三节 科研为生产服务
--
第十九章 服务公司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轧钢车间
----
第三节 钢窗车间
----
第四节 拉丝车间
----
第五节 印刷车间
----
第六节 缝纫车间
----
第七节 机修车间
----
第八节 商业服务站
第四编 管理
--
第一章 综述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管理制度
----
第三节 目标管理
----
第四节 经济责任制
--
第二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管理职能和机构
----
第二节 发展筒况
----
第三节 基础工作
----
第四节 生产经营计划
----
第五节 专用资金计划
--
第三章 生产管理
----
第一节 管理职能和机构
----
第二节 发展简况
----
第三节 生产经营作业计划
----
第四节 生产经营调度
----
第五节 半成品管理
--
第四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管理职能和机构
----
第二节 发展简况
----
第三节 经济核算
----
第四节 成本管理
----
第五节 资金管理
--
第五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管理职能和机构
----
第二节 生产技术管理
----
第三节 技术革新管理
----
第四节 科技情报管理
--
第六章 质量管理
----
第一节 管理职能和机构
----
第二节 发展简况
----
第三节 质量检验
----
第四节 质量事故分析
----
第五节 产品的创优、升级
----
第六节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
第七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管理职能和机构
----
第二节 厂规、厂法
----
第三节 编制和定员
----
第四节 工资
----
第五节 奖励和津贴
--
第八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管理职能和机构
----
第二节 发展简况
----
第三节 物资信息管理
----
第四节 物资采购和调运
----
第五节 物资验收、仓储和发放
----
第六节 废旧物资利用
--
第九章 能源管理
----
第一节 管理职能和机构
----
第二节 发展简况
----
第三节 能源管理措施
----
第四节 节能技术措施
----
第五节 能源管理制度
--
第十章 设备管理
----
第一节 管理职能和机构
----
第二节 冶金设备管理
----
第三节 备件管理
----
第四节 设备检修管理
----
第五节 设备事故管理
--
第十一章 销售管理
----
第一节 管理职能和机构
----
第二节 发展简况
----
第三节 销售产品
----
第四节 产品储运
----
第五节 货款结算
----
第六节 商标及访问用户
--
第十二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管理职能和机构
----
第二节 发展简况
----
第三节 物料检斤
----
第四节 能源计量
----
第五节 计量器具管理
----
第六节 量值传递
--
第十三章 安全管理
----
第一节 管理职能和机构
----
第二节 发展简况
----
第三节 安全生产教育
----
第四节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第五节 安全检查和“安全月”活动
----
第六节 安全技术措施
----
第七节 劳动保护
----
第八节 重太伤亡事故分析
--
第十四章 环境管理
----
第一节 管理职能和机构
----
第二节 大气环境保护
----
第三节 水质保护
----
第四节 废渣处理
----
第五节 噪声治理
----
第六节 环境绿化
----
第七节 污染危害
--
第十五章 厂务管理
----
第一节 厂长办公室
----
第二节 厂务工作
----
第三节 接待工作
----
第四节 驻上海工作组
----
第五节 小车队
----
第六节 电话站
第五编 党群工作
--
第一章 党的工作
----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和党委会
----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
----
第三节 纪律检查工作
----
第四节 组织工作
----
第五节 宣传工作
----
第六节 党委的日常办事机构
----
第七节 调研室
----
第八节 党校
----
第九节 机关党委
--
第二章 武装保卫
----
笫一节 民兵工作
----
第二节 人民防空
----
第三节 治安保卫
--
第三章 民主管理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四节 文学协会
第六编 文化、技术教育
--
第一章 教育管理体制
----
第一节 体制沿革
----
第二节 现行管理体制
----
第三节 管理制度
--
第二章 职工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职工大学
----
第三节 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
----
第四节 职工业余学校
----
第五节 文化、技术短训班和文化、技术补习班
----
第六节 技术等级考核
--
第三章 职工子弟教育
----
第一节 小学
----
第二节 中学
--
第四章 外培和代培
----
第一节 外培
----
第二节 代培
第七编 生活福利
--
第一章 生活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房产管理
----
第三节 食堂管理
----
第四节 总务管理
----
第五节 幼儿保教
----
第六节 招待所
----
第七节 职工农场
--
第二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人员和设施
----
第三节 预防和治疗
----
第四节 工业卫生
----
第五节 饮食卫生
----
第六节 妇动保健
----
第七节 死亡病例简析
----
第八节 医疗经费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第八编 大事记
--
一,历年厂级党政干部任职时间
--
二、大事年表
--
三,历年因工死亡事故
编后记
《杭钢志》编纂委员会
《杭钢志》编辑部
主要执笔人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