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时间上限到可考历史年代,下限到2009年底。
二、志文中采用公元年,凡年、月、日时间匀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三、编写本志以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事求是,叙而不议为原则。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目录
封面
中峪村志
题词
图片
--
图例
--
2007年改造前桥南路旧貌
--
2007年改造后的桥南路新貌
--
中峪村全景
--
中峪村游园
--
中峪村一景
--
六村联办饮水工程
--
圣水河引水工程
--
圣水河河道治理之一
--
圣水河河道治理之二
--
圣水河引水工程之三
--
圣水河引水工程之四
--
县交通局张建伟局长向杨县长等领导汇报中峪柏油路建设情况
--
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合影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2008年研究第八届村委换届
--
卫秀明赴平顺西沟参观与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合影
--
赴西柏坡重温入党誓言
--
全县第一个村级工会成立之一
--
全县第一个村级工会成立之二挂牌仪式
--
与县乡工会领导合影之三
--
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
民间文艺龙灯、狮子舞表演
--
中峪小学
--
新建的中峪寄宿制学校教学楼
--
支村两委及中小学师生降半旗致哀汶川遇难同胞
--
村幼儿园幼儿在唱儿歌
--
正在兴建中的绿锦苑牧工商公司
--
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
鼎力种植合作社育苗基地
--
2006年9月兴建的中乌大桥
--
中峪村第一届支部书记马愉同志
--
八十年代的支、村两委班子成员
--
现任中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卫秀明
--
现任的两委班子合影
--
乡村两级干部上门送学与老党员—同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
--
乡村两级班子慰问老党员
--
村党组织吸收新党员宣誓
--
原支部书纪李来栓出席县七届党代会与市县领导合影
--
中峪村领导班子去大寨参观学习时与马维华合影
--
1999年兴中富民咨询协会成立合影
--
1955年欢送第一批义务兵参军
--
1976年中峪村文艺宣传队赴县汇演
--
清·道光二十年维修官道沟大道损资碑
--
抗战时期朱德总司令路经中峪居住过的旧址
--
抗战时期日寇在中峪据点的碉堡残址
--
抗战时期的圣佛岭路障
--
中峪境内出土的古草食脊椎动物牙齿
--
五龙坡出土的汉代陶瓢
--
五龙坡出土的汉代瓷残片
--
附图
--
现任两委班子研究村志编纂工作
--
中峪村志部分编纂人员与在外老干部家属合影
《中峪村志》编纂委员会
《中峪村志》凡例
为了家乡的明天 ——为《中峪村志》序
以史为鉴开创美好未来——为《中峪村志》序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地理环境
--
第一节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环境
--
第二节 山川、河流、地名
--
第三节 物产资源
第三章 历史建置沿革
--
第一节 中峪村由来及建置沿革
--
第二节 文物古迹
----
附:补修圣佛岭道路碑文
第四章 人口 家庭 婚姻
--
第一节 姓氏与人口
--
第二节 家庭婚姻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第五章 党政群团
--
第一节 中共党组织建立与思想政治工作
----
附:村历任两委班子领导名录
--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的建立与活动
--
第三节 其它群团组织与活动
--
第四节 国民党、三青团组织
----
中峪村各人民团体主要任职人员
----
中峪村党支部党员花名表
----
中峪村籍历届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玳表
----
中峪村籍历届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中峪村籍历届县政协委员名录
第六章 政权建设
--
第一节 抗战之前村政权
--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村政权建设
--
第四节 民政优抚
第七章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耕地面积与作物品种
--
第二节 生产组织管理
--
第三节 农业赋税制度沿革
--
第四节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
第五节 农机具使用
--
第六节 土地资源情况与农田基本建设
----
中峪村农作物耕种情况统计表
----
中峪大队一九七九年粮食生产情况统计表
----
中峪村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
----
中峪大队一九八三年各队总况一览表
----
中峪大队多种经营项目收入统计
第八章 林牧业生产
--
第一节 森林资源与牧坡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森林资源管护
----
附 护林公约
--
第四节 林木生产销售
--
第五节 林权制度改革
--
第六节 牲畜饲养
--
第七节 家禽饲养
--
第八节 品种改良与疫病防治
----
中峪大队大牲畜情况统计表
第九章 工商服务业
--
第一节 传统手工业与商贸业
--
第二节 村办企业
--
第三节 商贸经营
--
第四节 服务行业
--
第五节 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第十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公路桥涵建设
--
第三节 街道建设
--
第四节 运输业
第十一章 教育与文化
--
第一节 学校教育
--
第二节 成人教育
--
第三节 传统文化艺术活动
--
第四节 文化场所建设
--
第五节 民间艺术
--
第六节 民间文学
--
第七节 广播电视
----
中峪大队大中专毕业(在校)生登记表
第十二章 卫生与体育
--
第一节 疾病医疗
--
第二节 防疫保健
--
第三节 农村卫生
--
第四节 传统体育
--
第五节 学校体育教学
第十三章 军事与社会治安
--
第一节 历代驻军与战事
--
第二节 保安团与自卫队
--
第三节 民兵与轮战队
----
附:中峪村1941年青年抗日先锋队人员
----
中峪村被日军杀害干部群众名录
--
第四节 围困日军据点斗争
--
第五节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民兵工作
--
第六节 社会治安与综合治理
----
附:农村综治工作的方针、任务和工作职责
--
第七节 参军参战
----
中峪村烈士及复员转业军人情况登记表
第十四章 风俗民情
--
第一节 民风道德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婚丧嫁娶
--
第四节 节庆祭祀
--
第五节 宗教信仰
----
附录:歌谣
第十五章 驻村单位与村镇建设
--
第一节 驻村单位
--
第二节 村镇建设
----
村镇建设规划文字及图纸选录
第十六章 人物
--
一、党政军领导(按姓氏笔划排列)
----
卫曙民
----
卫纯德
----
卫奠国
----
卫玉兰
----
卫晋明
----
卫文丽
----
卫奠峰
----
马三义
----
马年义
----
马维政
----
马进
----
马维华
----
马文建
----
马文庭
----
马文瑞
----
马文林
----
马文珍
----
马文萍
----
马武成
----
马宏凯
----
马维德
----
马维萍
----
王明文
----
任世清
----
任国屏
----
任世宏
----
任玉林
----
任国昌
----
任显明
----
任树芳
----
任蔚峰
----
任庆和
----
任璟
----
任文亮
----
任运才
----
任俊梅
----
阴建胜
----
阴化民
----
阴原生
----
阴康生
----
关水胜
----
刘晋英
----
安中梁
----
贠晋元
----
张肇纪
----
张四维
----
张建伟
----
李鸿恩
----
豆彩兰
----
杨玉甫
----
赵恒升
----
赵玉兰
----
崔秉亮
----
骞蓬胜
----
骞蓬元
----
薛正甫
----
薛晋玲
--
二、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
----
卫继民
----
卫爱民
----
卫爱兰
----
卫星
----
卫燕林
----
卫志民
----
马云武
----
马志伟
----
王治国
----
王舍平
----
牛建国
----
任秀屏
----
任树棠
----
任树民
----
任世东
----
任丽琴
----
任险峰
----
任建刚
----
任念珍
----
任艳
----
关保林
----
安国杰
----
安中原
----
李淑红
----
郭治华
----
郭治远
----
郭改凤
----
郭庆峰
----
郭慧峰
----
郭永冰
----
柴飞鸣
----
柴凯鸣
----
董沁平
----
骞小丽
----
燕陶然
--
三、厂长经理
----
马国强
----
负长青
----
马维兰
----
阴维新
----
阴惠萍
----
李永刚
----
郭树东
----
郭建宏
----
郭树宏
----
党志伟
----
薛晋中
--
四、现任支部、村委成员
----
卫秀明
----
任庆云
----
任来升
----
崔小军
----
宋星星
----
党志刚
----
赵建荣
--
五、历任支、村两委部分主要领导
----
马瑀
----
窦云成
----
赵旭成
----
葛富保
----
南风翔
----
赵文庆
----
李来拴
----
郭计虎
----
豆润元
----
王孝堂
--
六、英烈
----
马焕
----
马琳
----
马瑛
----
郭治平
--
七、民间各类艺人
--
中峪村在外工作人员登记表
第十七章 大事记
--
中峪村历年来获奖情况
第十八章 附录
--
第一节 回忆文稿
--
第二节 通讯报道文章选录
--
第三节 村规民约
--
第四节 艺文选萃
编后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