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村志

界首村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界首村志》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如实记述界首村的自然、姓氏、宗族、经济、政治、交通、民俗、住宅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通贯古今,详今明古。上限追溯到有史料记载始,下限至2006年9月。

出版时间: 2006年09月

目录

封面
界首村志
《界首村志》编纂领导小组
《界首村志》编辑部
界首村 梁平波题
图片
-- 2004年3月,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在丽水市委副书记焦光华、松阳县委书记吴炳全县长邓唐良等陪同下视察
-- 浙江省政协领导梁平波在县委书记林健东等陪同下视察界首村
-- 2005年12月,丽水市委书记楼阳生视察界首村
-- 市委书记楼阳生、副书记陈荣高,秘书长王昌荣与界首村两委全体成员合影
-- ①省政协常委、省建工集团设计总工朱震鹤题辞
-- ②省文物局文物处赵勇题辞
-- ③浙江大学规划系教授张友良题辞
-- 界首村志· 题辞
-- 界首村志·位置
---- 松阳县政区图
---- 界首村平面示意图
-- 界首村志·古村
---- ①宋元时期枯樟
---- ②明朝叶希贤故居
---- ③宋朝古井,仍在使用
-- 界首村志·驿道
---- 1、驿道旁古宅
---- 2、驿道
---- 3、松阳西大门
-- 界首村志·古埠
---- ①古埠头——十三踏步
---- ②古客栈
---- ③古渡船
-- 界首村志·节坊
-- 界首村志·拱门
-- 界首村志·古宅
-- 界首村志·木雕
---- 门、窗、牛腿
-- 界首村志·诗画
---- 《陋室铭》诗抄
---- 白墙黛瓦配以诗画
-- 界首村志·石刻
---- 排水设施
---- 石凳
---- 石具
-- 界首村志·古具
---- ①围桌、木椅
---- ②长几
---- ③铜罐
---- ④黄金箱(篾箱)
-- 界首村志·古树
---- ①“中社”樟朴树
---- ②罗汉松
---- ③糙叶树
-- 界首村志·宗祠
---- ①刘氏宗祠大门
---- ②祠内邮亭一角
---- ③祠堂内景
-- 界首村志·祠宫
---- ①和②为张氏宗祠正门、东门
---- ③禹王宫正门
-- 界首村志·深巷
-- 界首村志·文化
---- ①村人刘致通保存的鲁迅讲义手编本
---- ②刘姓太公像
---- ③相传唐寅所书“福”字
---- ④村人刘德元书稿
-- 界首村志·学校
---- ①②校园一角
---- ③震东女子学校旧址
---- ④震东女子门口首块匾额,上书“意存教养”四字
-- 界首村志·村庄
---- ①界首东面对万寿山,山中的毛公岩护佑着界首人民
---- ②中心村
---- ③上坞源自然村
-- 界首村志·名胜
---- 万寿山
---- ①狮子山
---- ②仙岩
---- ③狮(石玄)儿
---- ①朝岩悬棺
---- ②松遂界石镜
-- 界首村志·新貌
---- ①村中公园、村办公场所
---- ②健身器材
---- ③村两委办公楼南首
---- ①大桥、防洪堤坝
---- ②古渠新貌
---- ③垃圾归箱
---- ④环村公路、路灯
---- ⑤在建中的丽龙一级、高速公路
-- 界首村志·成绩
---- 集体取得的荣誉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特载
大事记
第一编 村情 沿革
--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村境
---- 第二节 地形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河流
---- 第五节 矿产
----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 第二章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第二编 居民
-- 第一章 人口 婚姻
---- 第一节 历代人口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第三节 婚姻概况
-- 第二章 姓氏 宗族
---- 第一节 姓氏
---- 第二节 宗族
---- 第三节 宗族活动
-- 第三章 民族
第三编 农业
-- 第一章 经济
---- 第一节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第二节 经济发展
---- 第三节 农民生活
-- 第二章 农业经济演变
---- 第一节 土改前农业经济结构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体制改革
-- 第三章 农具 肥料
---- 第一节 农具
---- 第二节 肥料
-- 第四章 耕地
---- 第一节 耕地面积
---- 第二节 土地平整
-- 第五章 粮食
---- 第一节 产量
---- 第二节 粮食购销
---- 第三节 粮食作物
---- 第四节 加工
-- 第六章 经济作物
-- 第七章 养殖业
-- 第八章 植树造林
---- 第一节 山林面积
---- 第二节 资源分布
---- 第三节 造林护林
---- 第四节 资源利用
-- 第九章 水利
---- 第一节 圳坝引提水
---- 第二节 山塘水库
---- 第三节 防洪堤坝
第四编 工业与商业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集体经济
---- 第二节 个体工业
-- 第二章 商业
---- 第一节 建国前商贸情况
---- 第二节 建国后商业
第五编 交通 通信
-- 第一章 道路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机耕路
---- 第三节 公路
-- 第二章 桥梁 渡口
---- 第一节 桥梁
---- 第二节 渡口
-- 第三章 运输工具
---- 第一节 挑抬
---- 第二节 竹筏
---- 第三节 人力车
---- 第四节 机动车
-- 第四章 通信
---- 第一节 邮电
---- 第二节 电话
第六编 村镇建设
-- 第一章 公共建设
---- 第一节 街道
---- 第二节 给水 排水
---- 第三节 公共用房
---- 第四节 路灯
-- 第二章 住宅建设
---- 第一节 屋型与结构
---- 第二节 当代建房概况
-- 第三章 能源
---- 第一节 柴草炉灶
---- 第二节 照明油料
---- 第三节 燃油 煤气
---- 第四节 供电
-- 第四章 村庄建设
---- 第一节 村中公园
---- 第二节 筑建防洪堤
---- 第三节 村貌整治
第七编 党政社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早年党组织活动情况
---- 第二节 基层党支部发展情况
-- 第二章 行政组织
---- 第一节 村级机构演变
---- 第二节村委会选举
-- 第三章 群众社团
---- 第一节 农民协会
---- 第二节 团兵妇等组织
第八编 社会事业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概况
---- 第二节 震东女子两等学堂
-- 第二章 文化
---- 第一节 戏剧电影
---- 第二节 民间文艺
---- 第三节 广播电视
-- 第三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医疗机构人员
---- 第二节 医疗状况
---- 第三节 医疗保险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第九编 名胜古迹
-- 第一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 第二节 禹王宫
---- 第三节 节孝坊
---- 第四节 祠堂 古宅
-- 第二章 风景名胜
---- 第一节 万寿山
---- 第二节 狮子岩
---- 第三节 仙岩
---- 第四节 朝岩悬棺
---- 第五节 灯盏挂壁
-- 第三章 名木 古井 牌匾
---- 第一节 古树名木
---- 第二节 古井
---- 第三节 牌匾
第十编 风俗 宗教
-- 第一章 村风 民风
---- 第一节 村风
---- 第二节 民风
-- 第二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家庭
---- 第二节 饮食 节日
---- 第三节 服饰 发型
---- 第四节 礼仪习俗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 第二节 寺庙宫洞
---- 第三节 庙会 佛事
第十一编 人物
-- 第一章 传略
---- 刘璿
---- 刘德怀
---- 叶希贤
-- 第二章 简介
---- 刘德元
---- 刘德臻
---- 刘致通
---- 刘福穰
---- 刘福简
---- 刘福五
---- 刘为桢
---- 刘为汉
---- 刘为经
---- 刘为纹
-- 第三章 名录
第十二编 附编
-- 第一章 村集体荣誉录
-- 第二章 纪念文章
---- 第一节 旅台乡亲回忆 怀念文章
---- 第二节 传记 纪事 回忆文章
-- 第二章 民间传说
-- 第三章 考证文章
-- 第四章 图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