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县教育志(1906-1985)

庄河县教育志(1906-198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编纂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运用史料,实事求是地反映庄河县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服务于我县的教育工作。

内容时限: 1906-1985

出版时间: 1989年12月

目录

封面
庄河县教育志1906-1985

凡例
图片
-- 庄河县各类学校分布示意图
-- 教委主任
-- 教委机关全体同志在教委大楼前合影
-- 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大会开幕式
-- 东风小学少先队大队活动
-- 向阳小学学生上课间操
-- 实验小学“三算”小组在活动
-- 庄河高中学生在上化学实验课
-- 县幼儿园幼儿在户外活动
-- 附图 荣誉
-- 庄河电大
-- 庄河县教师进修学校
-- 庄河县中等农业技术学校
-- 庄河县高级中学
-- 庄河县第一中学
-- 庄河县第二中学
-- 庄河县第三中学
-- 庄河县第四中学
-- 庄河县第五中学
-- 庄河县第六中学
-- 庄河县第七中学
-- 庄河县第八中学
-- 庄河县第九中学
-- 庄河县第十中学
-- 庄河县第十一中学
-- 庄河县第十二中学
-- 庄河县第十三中学
-- 庄河县第十四中学
-- 庄河县第十五中学
-- 庄河县第十六中学
-- 庄河县第十七中学
-- 庄河县第十八中学
-- 庄河县第十九中学
-- 庄河县第二十中学
-- 庄河县第二十一中学
-- 庄河县第二十二中学
-- 庄河县第二十三中学
-- 庄河县第二十四中学
-- 庄河县第二十五中学
-- 庄河县第二十六中学
-- 庄河县第二十七中学
-- 庄河县第二十八中学
-- 庄河县第三十中学
-- 庄河县第二十九中学
-- 庄河县第三十二中学
-- 庄河县第三十一中学
-- 庄河县第一职业高中
-- 庄河县第三十三中学
-- 东风小学
-- 实验小学
-- 青堆镇中心小学
-- 向阳小学
-- 徐岭镇中心小学
-- 石山乡中心小学
-- 观架山乡中心小学
-- 吴炉乡中心小学
-- 大郑镇中心小学
-- 大营镇中心小学
-- 明阳镇中心小学
-- 小孤山镇中心小学
-- 黑岛镇中心小学
-- 长岭镇中心小学
-- 蓉花山镇中心小学
-- 光明山镇中心小学
-- 平山乡中心小学
-- 太平岭乡中心小学
-- 步云山乡中心小学
-- 横道河乡中心小学
-- 尖山乡中心小学
-- 高阳镇中心小学
-- 荷花山镇中心小学
-- 城山镇中心小学
-- 桂云花乡中心小学
-- 三架山乡中心小学
-- 仙人洞镇中心小学
-- 塔岭镇中心小学
-- 鞍子山乡中心小学
-- 高岭乡中心小学
-- 栗子房镇中心小学
-- 花院乡中心小学
-- 庄河幼儿园
-- 南尖镇中心小学
-- 庄河县校办电子厂数控床
-- 庄河县聋哑学校
-- 庄河县第二十中学参加市级以上体育竞赛获金、银、铜牌
-- 实验小学学生书法作品
-- 后张小学学生在多品种花生试验田里搞对比试验
-- 庄河县第一职高学生书法作品,刊于1983年《人民教育》
庄河县教育志编纂领导小组
教育志办公室
目录
第一章 总述
-- 第一节 解放前各历史时期教育概况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 一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0-1956)
---- 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1966)
---- 四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10-1985)
第二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行政管理
第三章 各级各类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一 方针任务与培养目标
---- 二 幼儿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 三 学制、课程、教法
---- 四 幼师培训和教学研究
---- 五 幼儿园的设备
---- 六 庄河县幼儿园简介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一 教育宗旨、方针任务和培养目标
---- 二 概述
---- 三 学制与校历
---- 四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 五 教学工作
---- 六 课外活功
---- 七 思想品德教育
---- 八 各乡镇中心小学简介
---- 九 县直小学
-- 第三节 自学教育
---- 一 教育宗旨、方针任务和培养目标
---- 二 概述
---- 三 学制与校历
---- 四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 五 教学工作
---- 六 课外活动
---- 七 思想政治教育
---- 八 重点中学简介
-- 第四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一 性质与任务务
---- 二 概述
---- 三 办学形式及管理体制
---- 四 干部与师资
---- 五 课程设置与教学工作
---- 六 招生与毕业生安排
-- 第五节 师范教育
---- 一 庄河县师范学校
------ (一) 师范教育任务
------ (二) 概况
------ (三)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 二 庄河县教师进修学校
------ (一) 教师进修学校的主要任务
------ (二) 概况
-- 第六节 电视大学
---- 一 电大教育任务
---- 二 概况
-- 第七节 特殊教育-庄河县聋哑学校
---- 一 聋哑教育的基本任务与目标
---- 二 沿革
---- 三 招生与牛业生安排
第四章 体育、竞赛和卫生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体育
---- 一 体育课教学
---- 二 课外体育活动
-- 第三节 竞赛
---- 一 体育运动大会
---- 二 庄河县中小学参加外地田径竞赛获奖一览表
---- 三 庄河县中小学参加外地篮、排球赛成绩表
---- 四 庄河县中小学篮、排球赛成绩表
-- 第四节 卫生
---- 一 卫生常识教育
---- 二 建立卫生保健组织,进行健康监测
第五章 工农教育
-- 第一节 旧社会的民众教育
-- 第二节 新社会的工农教育
---- 一 领导机构
---- 二 农民教育
---- 三 职工教育
---- 四 干部文化教育
第六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建国前的教师队伍(1906-1949)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教师队伍(1949.10-1985)
第七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教育局党组织
-- 第二节 教育工会
-- 第三节 教育学会
-- 第四节 共青团
-- 第五节 少先队
-- 第六节 学生会
第八章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一节 勤工俭学的各种形式
-- 第三节 勤工俭学的重要作用
-- 第四节 勤工俭学的经验教训
---- 勤工俭学的典型学校简介
第九章 教育经费与捐资兴学
-- 第一节 普通教育经费
---- 二 经费使用
-- 第二节 余业教育经费
---- 一 农民教育经费
---- 二 职工教育经费
---- 三 干部文化教育经费
-- 第三节 捐资兴学
第十章 人才输送
-- 一 清代科举取士
-- 二 清朝、民国、伪满时期人才输送辑览表
-- 三 人才信息
-- 四 1977~1985年庄河县历届初高中毕业生升入中专统计表
-- 五 1977~1985年庄河县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入大专统计表
-- 六 1980年后庄河县研究生名表
-- 七 1980年后庄河县留学生名表
第十一章 人物传略及教师世家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刘滋桂
---- 宋良忱
---- 戚景龙
---- 于作章
---- 孙奇琳
---- 栾崇峰
-- 第二节 教师世家
第十二章 杂录
-- 第一节 庄河县教育大事记
-- 第二节 重要文件择辑
-- 第三节 专著
庄河县教育志编纂领导小组
教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