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民族志

钦州市民族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钦州市世居民族的历史渊源、社会发展、经济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内容时限: 0000-1998

出版时间: 2000年12月

目录

封面
钦州市民族志
《钦州市民族志》编写领导小组成员
《钦州市民族志》编审人员
图片
-- 《钦州市民族志》编写领导小组成员及编纂人员合影
-- 钦州地区首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团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代表合影留念 92、10、17
-- 钦州市民族团结进步表章会暨民族工作座谈会于1998年12月召开。
-- 钦州市民族干部学校教学大楼。
--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于1996年视察刚动工兴建的钦州港。
-- 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延年在1987年至1996年三次到钦州考察。图为赵延年参观南珠(集团)公司的情形。
-- 赶圩途中的壮族妇女
-- 四川省民族工作考察团参观钦州港时与彭钢副市长等合影。
-- 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三宣堂的大门
-- 大寺镇农村中遗存不多的壮族干栏式民居
-- 抗法名将 冯子材墓
-- 古朴曲雅的钦州坭兴陶县驰名中外
-- 壮族聚居的新棠镇名村都有成片的荔枝林
-- 钦州港盛产大虾、青蟹、大蚝、石斑鱼。
-- 春节期间,民间舞龙队活跃于乡村名地。
-- 钦州粤剧团演出“冷月状元妇”剧照。
-- 业余采茶队在演唱群众喜闻乐见的采茶戏。
-- 『跳岭头』是钦州壮、汉族地区民间传统习俗。上图和中图分别为中秋节期间在白天和晚上跳岭头的情形。
-- 1993年9月,泰国艺术大学学术代表团到钦州地区钦州市大寺镇农村考察。
-- 钦州市民族分布图
目录

凡例
第一章概述
-- 第一节自然概况
-- 第二节政治概况
-- 第三节经济概况
-- 第四节民族概况
第二章壮族
-- 第一节源流
---- 族源
---- 称谓
---- 分布
------ 一、壮族分布区域表
------ 二、壮汉杂居区壮族村屯统计表
------ 三、壮族聚居乡镇面积与人口统计表
-- 第二节政治
---- 社会组织
---- 政治制度
---- 习惯法
-- 第三节经济
---- 农业(含林、牧、渔业)
---- 手工业
---- 商业
---- 交通运输
-- 第四节文化
---- 语言文字
---- 教育
---- 民间文学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民间医药
---- 民间体育
---- 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情况
-- 第五节习俗
---- 生产习俗
---- 生活习俗
---- 生育习俗
---- 婚姻习俗
---- 丧葬习俗
---- 岁时节日
---- 生活禁忌
-- 第六节宗教信仰
---- 自然崇拜
---- 祖先崇拜
---- 英雄崇拜
---- 巫教
---- 道教、佛教
---- 神职人员
第三章汉族
-- 第一节来源与分布
-- 第二节方言土语
-- 第三节社会组织
-- 第四节经济生活
-- 第五节文化艺术
---- 民间文学
---- 民间舞蹈
---- 民间戏剧
---- 民间工艺
---- 民间体育
------ 附图
------ 附表
-- 第六节传统习俗
---- 生产习俗
---- 生活习俗
---- 生育、婚姻、寿辰、丧葬习俗
---- 岁时节日
-- 第七节民间宗教信仰
---- 神祗崇拜
---- 宗教组织
第四章其他少数民族
第五章民族关系
-- 第一节古代民族关系
---- 先秦时期的土著居民
---- 秦至两汉时期的汉越民族关系
----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族与俚僚的关系
---- 宋至清初的壮汉民族关系
-- 第二节近代民族关系
---- 刘永福领导的壮汉人民抗法斗争
---- 冯子材领导的壮汉人民抗法斗争
---- 三那人民反糖捐斗争
---- 钦州防城起义
---- 黄明堂指挥镇南关起义
---- 钦廉上思起义
---- 黄明堂指挥云南河口起义
-- 第三节现代民族关系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第六章民族工作
-- 第一节民族工作机构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
-- 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
-- 第三节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 第四节民族经济工作
-- 第五节民族教育工作
-- 第六节民族干部培养使用工作
-- 第七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
-- 第八节民族工作大事记
附录
-- 一、文告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设置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和钦北僮族自治县的通知(57)粤民社字第445号
-- 二、碑文、亭联
-- 三、1985年至1998年自治区民委财政厅下达钦州市(地区)的民族经费
---- 附表
-- 四、中国56个民族简介(人口是1990年普查数)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