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县水利志

三水县水利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灾害与抗灾、防洪工程、治涝工程、农田灌溉、水土保持、水利管理、治水人物等章。

内容时限: 1819-1988

出版时间: 1992年12月

目录

封面
三水县水利志
《三水县水利志》编纂领导组
《三水县水利志》编写人员
版权页
图片
-- 三水县蓄引水工程分布图
-- 三水县1000千瓦以上排灌站分布图
-- 三水县捍卫万亩以上堤围及水闸分布图
-- 三水县水系图
-- 大南山水库
-- 大塘念塘水库
-- 九龙岗水库
-- 蒲坑水库
-- (蕴)苞涌
-- 西南涌
-- 樵北涌
-- 南边左岸二站
-- 六和文坑灌站
-- 乐平桃布灌站
-- 西南沙头灌站
-- 大(土步)塘新貌
-- 大(土步)排灌渠道
-- (萑)站
-- 大步塘电动排水新站
-- 海州水闸
-- (豆)岗水闸
-- 黄塘水闸
-- 大朗宝水闸
-- 角里电动排水站
-- 角里排水站厂房内貌
-- 五顶岗电动排水站
-- 大朗涡电动排水站
-- 大南山(第一级)水电站
-- 樵北大图
-- 西南水闸
-- (虚)苞水闸(1987年8月新建)
-- 1985年塌毁重建的刘寨水闸
-- 三江汇流
-- 北江大堤地形图
-- 北江大堤
-- 1986年北江大堤机械施工
-- 三水县地理位置图
-- 三水县城图
古大存作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水系
-- 第一节西江
-- 第二节北江
-- 第三节芦苞涌
-- 第四节西南涌
-- 第五节九曲河
-- 第六节青岐涌
-- 第七节思贤滘
-- 第八节漫水河
-- 第九节南沙涌
-- 第十节乌石涌
第二章水源、水质
-- 第一节水源
---- 一、地表水
---- 二、地下水
---- 三、过境水
---- 四、潮汐水
-- 第二节水质
---- 一、水质污染源
---- 二、地表水水质
---- 三、地下水水质
第三章灾害与抗灾
-- 第一节水灾
---- 一、1915年(乙卯)大水灾
---- 二、1944年河洲岗崩基大水灾
---- 三、1949年大水灾
-- 第二节抗洪
---- 一、1962年抗洪纪实
---- 二、1968年抗洪纪实
---- 三、1982年抗洪纪实
-- 第三节抗旱
---- 一、1955年抗旱纪实
---- 二、1960年抗旱纪实
---- 三、1977年抗旱纪实
---- 附:水、旱灾(编年体)
第四章规划设计与施工
-- 第一节规划
-- 第二节技术能力
-- 第三节施工
-- 第四节水文工作
---- 一、三水水文(一)、(二)站
---- 二、马口水文站
---- 三、资料汇编
第五章防洪工程
-- 第一节堤围
---- 一、北江大堤
---- 二、樵北大围
---- 三、瑞岗围
---- 四、安乐围
---- 五、大塘围
---- 六、“两涌”堤围
---- 七、大埗塘围
-- 第二节水闸
---- 一、芦苞水闸
---- 二、西南水闸
第六章治涝工程
-- 第一节机电排水站
---- 一、(屲)里排水站
---- 二、五顶岗排水站
---- 三、大埗塘排水站
---- 四、大(埌)涡排水站
-- 第二节西南涌左岸治理工程
-- 第三节低涡田及农田排灌系统整治
---- 一、整治大(埌)涡工程
---- 二、整治大塘望岗涡工程
---- 三、改造低产田
---- 四、农田排灌系统整治
-- 第四节消灭血吸虫水利工程
第七章农田灌溉
-- 第一节蓄水
---- 一、白坭坑山塘
---- 二、(磸)口水库
---- 三、九龙岗水库
---- 四、长坑水库
---- 五、念塘水库
---- 六、大南山水库
---- 七、蒲坑水库
-- 第二节引水
---- 一、左岸涌
---- 二、刘寨涌
---- 三、樵北涌
---- 四、大塘涌
-- 第三节提水工程
---- 一、水车
---- 二、抽水机械
------ ①古云灌溉站
------ ②大塘灌溉站
---- 三、电力提水
---- 四、喷灌
---- 灌溉站100千瓦以上装机容量基本情况表
第八章小水电站与农村电网
-- 第一节小水电站
---- 一、蒲坑小水电站
---- 二、大坑小水电站
---- 三、大南山水力发电站
---- 四、蒲坑水力发电站
---- 五、大塘水力发电站
-- 第二节地方电网、输变电工程
---- 一、(屲)里简易变电站
---- 二、源潭变电站
---- 三、青岐红岗简易变电站
---- 四、大塘35千伏输变电工程
---- 五、河口35千伏输变电工程
---- 六、金本简易变电站
---- 七、南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 八、六和(瞰咀)35千伏输变电工程
---- 九、河口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九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
-- 第二节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第十章“三防”工作(防汛、防旱、防风)
-- 第一节机构组织
---- 一、清代与民国时期
---- 二、建国后
-- 第二节汛期设防
---- 一、民国时期
---- 二、建国后
-- 第三节防汛器材
---- 一、清代和民国时期
---- 二、建国后防汛器材的贮备
-- 第四节水情、雨情传递
第十一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行政管理
---- 一、清代和民国时期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1、县水利行政机构
------ 2、机电排灌管理总站
------ 3、县北江大堤管理处
------ 4、县供电公司
------ 5、县水电物资供应站
---- 三、基层水利管理机构
------ 1、水利电力管理委员会
------ 2、供电管理所
------ 3、刘寨水闸管理所
---- 四、培训教育、学术团体
------ 附1、水利学会
------ 附2、技术人员培训
-- 第二节工程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管理队伍
---- 三、控制与运用
---- 四、规章制度
---- 五、白蚁防治
---- 六、堤坝灌浆
-- 第三节水利经费
---- 一、明、清时期
---- 二、民国时期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1、中央、省支付的水利经费
------ 2、地方水费征收
------ 3、农民水利负担
------ 4、水费运用
-- 第四节综合经营
---- 一、山塘、水库养鱼
---- 二、多种经营
第十二章治水人物
-- 陶守训
-- 罗仪则
-- 郑玫
-- 李文田
-- 郑金
第十三章先进集体
-- 一、省级先进单位
-- 二、(地区)市先进单位
-- 三、县先进单位
附录
-- 一、政策、法令
-- 二、六合围培修纪实
-- 三、刘寨水闸塌陷与修复
-- 四、水利纠纷
-- 五、碑记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