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市财政志

肇东市财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当代方志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编纂,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记述肇东市财政的历史和现状,上限尽量追溯至有史可稽之初,下限至2000年。个别章节因情况特殊,下限延伸至2002年初。本着贯通古今、详近略远的原则,重点记述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肇东财政情况。

目录

封面
肇东市财政志
《肇东市财政志》编纂领导小组
《肇东市财政志》编辑人员
图片
-- 肇东市行政区划图
-- 肇东市财政局办公楼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向肇东市市长朱国武询问财政建设等情况
-- 国务委员陈俊生(右一)视察肇东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 黑龙江省长邵奇惠(前左二)在肇东市市委书记李振东(左一)陪同下,考察肇东市工业企业
-- 1992年6月,肇东市与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区白河市建立了经贸关系
-- 市委书记朱胤(左四)带领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招商引资
-- 引进财源
-- 迅速崛起的财源
-- 油财旺盛
-- 玉米丰收
-- 欧亚地区最大的玉米酒精生产企业
-- 流通财源
-- 市财政扶持建设的绿色水稻基地
-- 引松入肇工程入口财政投资建设的
-- 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城市建设
-- 肇东一中教学楼
-- 医疗大厦
-- 人民医院门诊大楼
-- 人民公园
-- 市财政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察看旱情,以便做好年末农业税减免工作
-- 市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
-- “海峡两岸珠算比赛”的肇东考场上,小考生聚精汇神地答题
-- 肇东市财政局全体工作人员2000年合影
-- 市财政局领导合影。
-- 市财政局国有资产办公室工作人员合影。右三王维革为办公室主任兼市财政局副局长
-- 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兼财政局副局长李晓翔组织工作人员学习
--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市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公室领导来财政局检查指导工作
-- 争创省级文明单位
-- 市长徐承运(前排二)来财政局检查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 党课
-- 市财政局全体工作人员在省革命烈士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 继往开来
-- 与时俱进
-- 尽展歌喉
-- 球场争雄
-- 警民共建财政文明小区
-- 市财政局获得的部分奖旗、奖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财政收入
-- 第一章 农业税收
---- 第一节 清朝时期农业税收
------ 一、押租
------ 二、大小租
------ 三、大小租附加
------ 四、街园基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农业税收
------ 一、地租正税
------ 二、地租附加
------ 三、街园基租
----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农业税收
----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农业税收
---- 第五节 建国后的农业税收
------ 一、农业税(公粮)
------ 二、农业税附加
------ 三、耕地占用税
------ 四、农业特产税
------ 五、契税
-- 第二章 工商税收
---- 第一节 清朝时期的税捐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税捐
------ 一、国税
------ 二、省地方税
------ 三、县地方税
----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的税捐
------ 一、国税
------ 二、地方税捐
----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工商税收
------ 一、工商税
------ 二、地方税
---- 第五节 建国后的工商税收
------ 一、分税制前停征的税种收入
------ 二、分税制后的现行税种收入
-- 第三章 企业收入
---- 第一节 工业企业收入
------ 一、上缴利润
------ 二、上缴基本折旧基金
---- 第二节 农牧企业收入
---- 第三节 商业企业收入
------ 一、国营商业收入
------ 二、供销合作社收入
---- 第四节 文教企业收入
-- 第四章 其他收入
---- 第一节 规费
---- 第二节 罚没收入
---- 第三节 杂项收入
-- 第五章 国家债券发行
---- 第一节 公债
---- 第二节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第三节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第四节 国库券、国债
第二篇 财政支出
-- 第一章 清朝、民国、东北沦陷时期的财政支出
---- 第一节 清朝时期的财政支出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财政支出
----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的财政支出
-- 第二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财政支出
---- 第一节 经济建设支出
---- 第二节 教育卫生支出
------ 一、教育支出
------ 二、卫生支出
---- 第三节 行政经费支出
------ 一、经费支出内容
------ 二、机关、部队的经费供给标准
------ 三、薪水待遇标准
---- 第四节 社会抚恤救济支出
------ 一、社会抚恤支出
------ 二、救济支出
--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财政支出
----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
------ 一、基本建设投资
------ 二、企业挖潜、革新、改造资金
------ 三、科学技术“三项费用”
------ 四、简易建筑费
------ 五、流动资金
------ 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 七、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
------ 八、工业、交通事业费
------ 九、流通部门事业费
------ 十、城市维护费
------ 十一、农业综合开发支出
------ 十二、对人民公社退赔“平调”款支出
---- 第二节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一、文体广播事业费
------ 二、教育事业费
------ 三、科学事业费
------ 四、卫生经费
---- 第三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 一、抚恤事业费
------ 二、军队移交地方安置的离退休人员费用
------ 三、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
------ 四、救灾支出
------ 五、其他民政事业费
------ 六、残疾人事业费
------ 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
------ 八、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 第四节 行政管理费
------ 一、行政支出
------ 二、公检法司支出
------ 三、武装警察部队支出
---- 第五节 其他支出
------ 一、税务等部门的事业费
------ 二、政策性补贴支出
------ 三、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
------ 四、专项支出
------ 五、其他支出
第三篇 财政管理
-- 第一章 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一节 清朝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财政管理体制
------ 一、高度集中,统收统支
------ 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 三、初建县级财政
------ 四、以收定支,五年不变
------ 五、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 六、收支包干
------ 七、收入总额固定比例分成
------ 八、超收分成,支出包干
------ 九、定收定支,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 十、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 十一、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 十二、定额上解
------ 十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章 预算管理
---- 第一节 预算内资金管理
------ 一、预算
------ 二、决算
----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一、管理范围
------ 二、管理办法
---- 第三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一、控购范围
------ 二、管理办法
-- 第三章 国库管理
---- 第一节 国库机构和职责
---- 第二节 库款的收纳、划分和退付
---- 第三节 库款的支拨
-- 第四章 会计管理
---- 第一节 会计队伍管理
------ 一、业务管理
------ 二、人员管理
------ 三、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 第二节 预算会计
------ 一、总预算会计
------ 二、行政事业会计
---- 第三节 企业会计
------ 一、工业企业会计
------ 二、商业企业会计
---- 第四节 税收会计
------ 一、工商税征解会计
------ 二、农业税征解会计
-- 第五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企业财务管理
------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企业财务管理
------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
---- 第二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一、全额管理
------ 二、差额管理
------ 三、自收自支管理
------ 四、特种资金管理
------ 五、行政事业财务费用开支标准管理
---- 第三节 农业事业财务管理
------ 一、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财务管理
------ 二、支援农村生产支出财务管理
------ 三、农业综合开发支出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
-- 第六章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一节 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
------ 一、国有资产产权界定
------ 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 三、国有资产流失查处
------ 四、企业国有股权管理
------ 五、闲置资产的调剂使用
---- 第二节 统计评价与清产核资
------ 一、企业(单位)会计信息统计
------ 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
------ 三、国有企业清产核资
------ 四、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
---- 第三节 国有资产评估
------ 一、国有资产评估范围、程序、方法
------ 二、历年国有资产评估实录
-- 第七章 财政监督
---- 第一节 财政监察范围变化
---- 第二节 财政监督方法步骤
------ 一、检查方法
------ 二、检查步骤
---- 第三节 财政监督检查简录
-- 第八章 乡镇财政
---- 第一节 乡镇财政概况
------ 一、区村财政
------ 二、区(乡)财政
------ 三、人民公社财政
------ 四、乡镇财政
---- 第二节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第四篇 财政机构队伍
-- 第一章 财政机构 编制人员
---- 第一节 民国时期财政机构 编制人员
---- 第二节 东北沦陷时期财政机构 编制人员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财政机构 编制人员
---- 第四节 建国后的财政机构 编制人员
------ 一、机构沿革
------ 二、机构职责
------ 三、局(科)长更迭
------ 四、股长更迭
------ 五、编制人员
-- 第二章 财政人员教育
---- 第一节 民国时期财政人员教育
---- 第二节 东北沦陷时期财政人员教育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财政人员教育
---- 第四节 建国后的财政人员教育
------ 一、思想政治教育
------ 二、学习财政业务
------ 三、学习制度
附录
-- 一、重要文献辑存
-- 二、肇东市财政文献要目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