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志

锡林浩特市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锡林浩特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9年12月

目录

封面
锡林浩特市志
版权页
图片
-- 领导题词
-- 城市中的草原 草原中的城市
-- 布赫(中)等领导同志在阿尔善油田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中)于锡市检查指导工作
-- 盟委书记道尔吉帕拉术(右二)在锡市 检查工作
-- 市委、人大、政府领导听取市志主编工作汇报
-- 城市建设
---- 城市一角
---- 金融大街
-- 蓬勃发展的畜牧业
---- 药浴
---- 棚圈
---- 接羔保育
---- 山羊
---- 骆驼
---- 蒙古马
---- 草原红牛
---- 乌珠穆沁羊
-- 工业发展
---- 毛涤车间
---- 肉类加工厂
---- 锡林浩特火力发电厂
---- 乌兰图嘎煤矿
---- 阿尔善油矿
---- 马奶饮料
---- 鸿雁牌乳粉品
---- 糖果车间
---- 奶食品
---- 酿造产品
-- 交通邮电
---- 锡林浩特机场
---- 日益发展的邮电事业
-- 城乡生活
---- 住宅小区
---- 花园式庭院
---- 出租汽车
---- 牧民生活
-- 教育卫生
---- 祖国花朵
---- 电化教学
---- 蒙医科学医药瑰宝
---- 医疗机构健全
-- 体育
---- 摔跤
---- 射箭
---- 赛马
---- 蒙古象棋
---- 体育运动会
-- 民族用品
---- 印花皮革
---- 蒙古靴
---- 手工地毯
---- 民族服装
---- 木制产品
-- 文物古迹
---- 贝子庙“珠都巴”殿
---- 化石
---- 瓷碗
---- 瓷罐
---- 刀币
---- 银碗
---- 鸡冠壶
-- 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
-- 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
-- 锡林浩特市政区图
-- 锡林浩特市街区图
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锡林浩特市志》第一届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
《锡林浩特市志》第二届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清代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
-- 第二章境域
---- 第一节位置面积
---- 第二节境域变化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清代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
-- 第四章市区牧区概况
---- 第一节市区
---- 第二节牧区
---- 第三节国营农牧场
第二篇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岩浆岩
---- 第三节构造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特征
---- 第二节分区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四季特征
---- 第二节温度湿度
---- 第三节降水日照
---- 第四节风
---- 第五节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土壤养分
---- 第二节土壤分布
-- 第六章植被
---- 第一节草原植被
---- 第二节沙地植被
---- 第三节草甸植被
---- 第四节地理分区
-- 第七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矿产资源
---- 第四节能源资源
---- 第五节景观资源
---- 第六节生物资源
-- 第八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雪灾
---- 第三节干灾
---- 第四节风灾
---- 第五节寒潮与冷雨
---- 第六节洪灾
---- 第七节抗灾纪实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变化分布
---- 第一节人口变化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三节自然变动
---- 第四节机械变动
---- 第五节人口流动
---- 第六节蒙古族人口变动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构成
---- 第二节年龄构成
---- 第三节性别构成
---- 第四节婚姻家庭构成
---- 第五节文化构成
---- 第六节职业构成
-- 第三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技术队伍
---- 第三节晚婚节育
---- 第四节优生优育
第四篇民族
-- 第一章蒙古族
---- 第一节源流
---- 第二节家族姓氏家庭
---- 第三节风俗习惯
---- 第四节语言
-- 第二章汉族与其他民族
---- 第一节汉族
---- 第二节其他民族
-- 第三章民族宗教工作
---- 第一节民族工作
---- 第二节宗教工作
---- 第三节民族团结
第五篇经济管理
-- 第一章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一节工农牧业总产值
---- 第二节经济结构
---- 第三节人民生活
-- 第二章计划统计
---- 第一节经济建设计划
---- 第二节国民经济统计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物资管理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三节计量管理
-- 第四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打击投机倒把
第六篇草原畜牧业
-- 第一章草原
---- 第一节天然草场
---- 第二节草原建设
---- 第三节草原保护
-- 第二章畜牧业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私有制
---- 第二节集体所有制
---- 第三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四节家庭牧场
-- 第三章畜禽品种
---- 第一节当地品种
---- 第二节引进品种
---- 第三节改良品种
-- 第四章饲养管理
---- 第一节饲养量
---- 第二节牲畜结构
---- 第三节繁殖出栏
---- 第四节饲养方式
-- 第五章牲畜改良
---- 第一节民间选育技术及计划选育
---- 第二节绵羊改良
---- 第三节牛改良良种
---- 第四节马改良品种
-- 第六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寄生虫病防治
-- 第七章国营与集体畜牧场简介
第七篇农林水
-- 第一章农业
---- 第一节蔬菜
---- 第二节粮食与其他作物
-- 第二章林渔副业
---- 第一节天然林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林木管理
---- 第四节渔业副业
-- 第三章水利工程建设
---- 第一节蓄水工程
---- 第二节引水工程
---- 第三节提水工程
---- 第四节防洪工程
-- 第四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地表水管理
---- 第二节地下水管理
---- 第三节机构队伍
第八篇工业
-- 第一章地方国营工业
---- 第一节畜产品加工工业
---- 第二节饲料加工工业
---- 第三节粮食加工工业
---- 第四节采矿业
---- 第五节牧机修造业
-- 第二章集体企业
---- 第一节二轻企业
---- 第二节乡镇企业
---- 第三节其他企业
-- 第三章合作工业
---- 第一节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节合作组织的演变
-- 第四章个体手工业
----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前的个体手工业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的个体手工业
-- 第五章工业管理
---- 第一节国营企业管理
---- 第二节二轻企业管理
---- 第三节乡镇企业管理
第九篇交通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公路建设
---- 第三节公路养护
---- 第四节桥涵
-- 第二章运输
---- 第一节畜力运输
---- 第二节机动车运输
---- 第三节航空运输
---- 第四节运输管理
-- 第三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邮政网络
---- 第三节邮政设备与业务
---- 第四节电报
---- 第五节电话
第十篇商业
-- 第一章旅蒙商
---- 第一节活动
---- 第二节组织
---- 第三节经营
---- 第四节商号
---- 第五节改造
-- 第二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国营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个体商业
-- 第三章生产资料购销
---- 第一节工业生产资料
---- 第二节农牧业生产资料
-- 第四章生活资料购销
---- 第一节粮油
---- 第二节其他副食品
---- 第三节日用工业品
---- 第四节畜产品与废品收购
---- 第五节药材收购
-- 第五章饮食服务
-- 第六章集市贸易
第十一篇粮食
-- 第一章储运
---- 第一节运输
---- 第二节仓储
-- 第二章供应
---- 第一节平价供应
---- 第二节仪价供应
---- 第三节粮油票证
---- 第四节供应站
第十二篇财政税务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收入
---- 第二节支出
---- 第三节管理
---- 第四节审计监督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税制
---- 第二节农牧业税
---- 第三节工商税
---- 第四节其他税
第十三篇金融
-- 第一章金融机构
---- 第一节钱庄商会与工商行号
---- 第二节银行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货币
---- 第二节人民币
---- 第三节货币流通量
-- 第三章存款储蓄
---- 第一节存款
---- 第二节储蓄
-- 第四章信贷
---- 第一节工商信贷
---- 第二节农牧业贷款
---- 第三节基建拨款及贷款
-- 第五章保险债券
---- 第一节保险
---- 第二节债券
第十四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市区建设
---- 第一节街道建设
---- 第二节房屋建设
---- 第三节园林建设
---- 第四节城市绿化
---- 第五节给水排水
---- 第六节规划与管理
-- 第二章牧区建设
---- 第一节苏木建设
---- 第二节国营农牧场建设
-- 第三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设计
---- 第二节建筑队伍
-- 第四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污染治理
---- 第三节环境保护
-- 第五章牧区能源
---- 第一节能源状况
---- 第二节能源利用
第十五篇党派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市(旗)党代会
---- 第三节党务
---- 第四节党的中心工作
-- 第二章民主党派
---- 第一节“九三”学社
---- 第二节农工民主党及其他党派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会
---- 第二节妇联
---- 第三节共青团
---- 第四节其他协会团体
第十六篇政权政协
--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代表选举
---- 第二代代表会议
---- 第三节市(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旧政权
---- 第一节札萨克衙门
---- 第二节伪旗政府
-- 第三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人民政府职能机构
---- 第三节政务
---- 第四节史志档案信访
-- 第四章政协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历届全委会议
---- 第三节主要活动
第十七篇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政治保卫
---- 第三节治安管理
---- 第四节户籍管理
---- 第五节监所管理
---- 第六节交通管理
---- 第七节消防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经济检察
---- 第三节法纪监所检察
-- 第三章法院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申诉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
---- 第二节人民调解
---- 第三节律师工作
---- 第四节公证事务
---- 第五节政法委
第十八篇军事
-- 第一章驻军
---- 第一节民国时期驻军
---- 第二节解放战争后驻军
-- 第二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前地方武装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武装
-- 第三章兵役
----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前兵制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兵役制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组建
---- 第二节训练
---- 第三节其他活动
-- 第五章人民防空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工程建设
第十九篇民政
-- 第一章拥军优抚
---- 第一节优待烈军属
---- 第二节复员离退安置
---- 第三节抚恤和烈士褒扬
---- 第四节支前工作
-- 第二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鳏寡孤独供养
---- 第二节残疾人安置
---- 第三节福利基金
-- 第三章社会救济
---- 第一节灾祸救济
---- 第二节贫困救济
---- 第三节收容遣送
-- 第四章划界普查
---- 第一节划分边界
---- 第二节地名普查
-- 第五章婚姻殡葬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殡葬
第二十篇人事劳动
-- 第一章人事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编制管理
-- 第二章职工队伍
---- 第一节干部队伍
---- 第二节职工队伍
---- 第三节干部管理
---- 第四节离休退休
---- 第五节技术职称
-- 第三章劳动就业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待业安置
---- 第三节用工制度
---- 第四节知青安置
-- 第四章工资劳保福利
---- 第一节工资制度
---- 第二节劳动保险
---- 第三节福利待遇
---- 第四节劳动保护监察
第二十一篇教育
-- 第一章庙学拜读
---- 第一节庙学
---- 第二节拜读
-- 第二章幼儿初等教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聋哑小学教育
-- 第三章中等教育
---- 第一节普通中等教育
---- 第二节教师进修学校
---- 第三节职业教育
-- 第四章其他教育
---- 第一节民族教育
---- 第二节牧民业余教育
---- 第三节干部职工业余教育
---- 第四节自学考试
-- 第五章师资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师资培训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第六章经费与设备
---- 第一节教育经费
---- 第二节校舍建设
---- 第三节教具仪器图书
-- 第七章学制教改
---- 第一节学校管理体制
---- 第二节学制和课程
---- 第三节教育研究
第二十二篇科技
-- 第一章科技与成果
---- 第一节农牧业科技
---- 第二节工业和其他科技
-- 第二章科技普及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技咨询服务
---- 第三节科学技术团体
-- 第三章机构队伍
---- 第一节科研机构
---- 第二节科技队伍
第二十三篇文化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群众文化
---- 第二节民间艺人巧匠
---- 第三节展览
-- 第二章文艺创作
---- 第一节著作译作
---- 第二节音乐美术书法摄影
-- 第三章电影广播电视
---- 第一节电影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电视
-- 第四章文艺团体
---- 第一节乌兰牧骑
---- 第二节其他团体
-- 第五章古迹文物
---- 第一节古迹
---- 第二节文物
第二十四篇民间文艺
-- 第一章朝日歌蒙语说书
---- 第一节朝日歌
---- 第二节蒙语说书
-- 第二章民歌民间故事传说
---- 第一节民歌选录
---- 第二节民间故事
---- 第三节民间传说
-- 第三章谚语赞助词
---- 第一节谚语
---- 第二节赞助词
第二十五篇卫生
-- 第一章医疗单位
---- 第一节市属医疗单位
---- 第二节苏木医疗机构
---- 第三节学校个体医疗机构
-- 第二章医疗
---- 第一节西医
---- 第二节中医
---- 第三节蒙医
-- 第三章医药
---- 第一节药品供应
---- 第二节药政管理
-- 第四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鼠疫防治
---- 第二节布鲁氏杆菌病防治
---- 第三节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
---- 第四节地氟病防治
---- 第五节结核病防治
---- 第六节其他传染病防治
-- 第五章保健卫生
---- 第一节妇幼保健
---- 第二节妇女病普查普治
---- 第三节儿童保健
---- 第四节爱国卫生
第二十六篇体育
-- 第一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民族体育
---- 第二节其他体育活动
-- 第二章学校体育
---- 第一节体育课
---- 第二节学校体育运动会
---- 第三节场地设施
-- 第三章竞技体育
---- 第一节体育竞赛
---- 第二节运动员
第二十七篇宗教
-- 第一章藏传佛教
---- 第一节传入与发展
---- 第二节贝子庙
---- 第三节岱喇嘛海庙及其他庙
-- 第二章伊斯兰教
---- 第一节传播
---- 第二节清真寺
第二十八篇人物
-- 一人物传略
---- 车仁道尔吉
---- 阿拉布吉
---- 策布格
---- 纳钦
---- 巴拉干
---- 乌斯夫宝音
---- 苏德宝
---- 那仁朝克图
---- 满都呼
---- 陈子忠
---- 巴曼
---- 王新
-- 二烈士名录
---- 王占祥
---- 王学尧
---- 王专义
---- 云浦
---- 仁庆敖斯
---- 丹巴仁钦
---- 巴彦生
---- 刘慧
---- 刘长海
---- 齐远平
---- 朱德生
---- 老布生道尔吉
---- 李生义
---- 李升荣
---- 李耀清
---- 金双全
---- 青春
---- 周玉城
---- 赵玉琴
---- 陶格陶
---- 曹荣芝
---- 毅强
---- 赖玉琴
---- 卜旭
---- 王福贵
---- 古振东
---- 田秀英
---- 贡其格扎布
---- 赵晓东
---- 荣升
---- 海龙
---- 耿亮
---- 钱福
---- 甄友
---- 德勒格尔
-- 三模范人物
附 录
-- 盟直简介
-- 领导讲话
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
《锡林浩特市志》总纂编辑室
为《锡林浩特市志》提供资料人员名单
修志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