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伊通县卫生志》记述了伊通县自清光绪八年(1882年)设州治始,至1985年底103年的医事。个别中医药业据实上溯。二、本志体例系按志书横排门类,纵向叙述之要求,以篇、章、节、目结构,而内容服从需要,有的章下无节,或节下无目。三、本志取志、记、图、表、录等综合体裁,但以志为主。
目录
封面
吉林省通县卫生志
《伊通县卫生志》编纂领导小组暨编委会
编纂委员会
题词
赠序
序
赠序
自序
图片
--
伊通县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图
--
伊通镇内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图
--
县卫生局、卫校办公搂
--
伊通县人民医院门诊部
--
伊通县卫生防疫站
--
板石乡自来水管理所
--
伊通县妇幼保建站
--
建设中的中医院
--
伊通县中华路
--
伊通县五一乡卫生院疗养小区
--
大孤山乡中心卫生院住院处
--
县人民医院B型超声诊断仪
--
《伊通县卫生志》编委会工作照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二篇 大事记
第三篇 领导机构
--
第一章 卫生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清代、民国、伪满洲时期
----
第二节 县卫生局
--
第二章 卫生防病领导机构
----
第一节 县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
----
第二节 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第三节 县驱绦灭囊领导小组
--
第三章 学术机构
----
第一节 民国、伪满渊国时期
----
第二节 县卫生工作者协会
----
第三节 县医药卫生学会
第四篇 事业机构
--
第四章 建国前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五章 县直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 县人民医院
----
第二节 县卫生防疫站
----
第三节 县妇幼保健站
----
第四节 县中医院
----
第五节 县直其它医疗卫生机构
------
一、县结核病防治所
------
二、县药品检验所
--
第六章 乡、镇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 中心卫生院
------
一、大孤山中心卫生院
------
二、营城子中心卫生院
------
三、伊丹中心卫生院
------
四、马鞍山中心卫生院
----
第二节 一般乡、镇卫生院
------
一、小孤山镇卫生院
------
二、二道乡卫生院
------
三、板石乡卫生院
------
四、西苇乡卫生院
------
五、地局子乡卫生院
------
六、靠山镇卫生院
------
七、景台镇卫生院
----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卫生院
------
一、伊通镇人民医院
------
二、五一乡卫生院
------
三、爱民乡卫生院
------
四、头道乡卫生院
------
五、新家乡卫生院
------
六、新兴乡卫生院
------
七、发展乡卫生院
------
八、黄岭子乡卫生院
------
九、三道乡卫生院
------
十、东尖乡卫生院
------
十一、莫里乡卫生院
--
第七章 驻县内医疗卫生机构
--
第八章 合作医疗站、村卫生所、个体开业
----
第一节 合作医疗站
----
第二节 村卫生所
----
第三节 个体开业
第五篇 医学教育
--
第九章 县办卫校
----
第一节 县中医进修班
----
第二节 县卫生学校和中医学校
----
第三节 县“六·二六”战校
----
第四节 县卫生干部进修学校
--
第十章 伊通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
第十一章 全国农村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基地
第六篇 卫生队伍
--
第十二章 卫生技术队伍发展、结构
----
第一节 民国、伪满时期
----
第二节 解放后卫生技术队伍
----
第三节 卫生技术队伍的结构、分布
----
第四节 领导班子结构
--
第十三章 继续教育
----
第一节 进修、考学
----
第二节 考核晋升、录用
--
第十四章 知识分子工作
----
第一节 “六·二六”战士
----
第二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第三节 离休、退休
第七篇 卫生防疫
--
第十五章 卫生防疫机构、队伍
----
第一节 解放前防疫机构
----
第二节 解放后防疫机构
--
第十六章 环境卫生
----
第一节 民国、伪满时期卫生状况
----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十七章 食品卫生
----
第一节 食品卫生管理
----
第二节 食物中毒
--
第十八章 学校卫生
--
第十九章 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
----
第一节 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
----
第二节 X线防护
--
第二十章 消杀灭
--
第二十一章 传染病流行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呼吸道乙类传染病
----
第三节 消化道乙类传染病
----
第四节 血液传染病
----
第五节 布氏杆菌病
----
第六节 其它传染病
----
第七节 结核病防治
----
第八节 驱绦灭囊
--
第二十二章 计划免疫
--
第二十三章 地方病防治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克山病
----
第三节 大骨节病
----
第四节 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克汀病
第八篇 医疗服务
--
第二十四章 医疗技术水平
----
第一节 内科
----
第二节 外科
----
第三节 妇产科
----
第四节 儿科
----
第五节 五官科
----
第六节 医技科室
--
第二十五章 家庭病床
--
第二十六章 医疗工作信息
--
第二十七章 护理
----
第一节 护理队伍
----
第二节 护理技术
第九篇 妇幼保健
--
第三十八章 概况
--
第二十九章 妇女保健
----
第一节 新法接生
----
第二节 妇女病普查普治
----
第三节 孕产妇系统管理
----
第四节 妇女劳动卫生保健
--
第三十章 儿童保健
----
第一节 集居儿童保健
----
第二节 散居儿童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
第三十一章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第十篇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
--
第三十二章 中医政策
--
第三十三章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
----
第一节 中医中药队伍
----
第二节 中医医疗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第十一篇 药政药检
--
第三十四章 野生中草药资源
--
第三十五章 药品购销
----
第一节 解放前药业经营
----
第二节 解放后药业经营
--
第三十六章 药政管理
----
第一节 药业经营管理
----
第二节 毒麻药管理
----
第三节 贯彻药品管理法
----
第四节 药品检验
第十二篇 医学科研
--
第三十七章 医学著作
--
第三十八章 省级以上医学杂志的论文
--
第三十九章 县学术年会交流的论文
第十三篇 卫生经济
--
第四十章 增收节支
--
第四十一章 卫生经费
----
第一节 卫生事业费
----
第二节 房屋建设
----
第三节 车辆管理
第十四篇 伊通县居民健康调查
附录
--
附录(一)医疗质量目标管理
--
附录(二)县籍卫生领导干部、高级知识分子英烈
编后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