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石屏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0年10月
目录
封面
石屏县志
图片
--
石屏县城
--
春风又绿宝秀坝
--
宝秀镇
--
龙朋镇
--
异龙湖畔
--
网箱养鱼
--
哨冲水瓜冲村彝族民居
--
石屏彝族之一
--
石屏彝族之二
--
石屏彝族之三
--
石屏民居
--
石屏傣族服饰
--
石屏聂苏服饰
--
解愠亭
--
石屏特产豆腐皮
--
石屏风吹豆豉
--
单晶冰糖
--
二类珍稀动物猴面鹰
--
石屏变电站
--
石屏白糖厂
--
石屏白糖厂一角
--
石屏酱菜厂腐皮加工
--
石屏矿化厂
--
聂苏歌舞
--
高跷
--
耍龙
--
搭灯楼庆火车通石屏
--
火车开始通石屏(1936年10月10日)
--
灯楼夜景
--
石屏文庙
--
企鹤楼
--
罗色壁画之一
--
罗色壁画之二
--
焕文塔
--
物资局院内花园
--
出土文物
----
石(石奔)(右上)
----
铜斧(右下一、二)
----
铜矛(左一)
----
钢刀(左二)
--
铜矛、铜铲、箭矢
--
青铜鼎(仿古器物)
--
宋代土葬罐
--
石屏城南门(云台门)
--
县志终审会议
--
石屏县行政区划图
石屏县志编纂委员会
《石屏县志》编纂人员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编 大事记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
第二编 地理志
--
第一章 政区沿革
----
第一节 建置
----
第二节 区划
----
第三节 城镇设置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
第二节 地质 地貌
----
第三节 河流 湖泊 泉水
----
第四节 土壤 植被
----
第五节 气候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野生动植物
----
第三节 矿藏
----
第四节 水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气象灾害
----
第二节 地震灾害
----
第三节 虫灾鼠害
----
第四节 异象
第三编 农牧渔业志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土地制度
----
第二节 耕地面积
----
第三节 生产条件
----
第四节 主要作物
----
第五节 耕作制度
----
第六节 植物保护
--
第二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牲畜饲养
----
第二节 家禽饲养
----
第三节 其它饲养
----
第四节 畜疫防治
--
第三章 渔业
----
第一节 湖塘养鱼
----
第二节 稻田养鱼
----
第三节 鱼病防治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农业区划
第四编 林业志
--
第一章 森林面貌
----
第一节 天然森林
----
第二节 经济林
----
第三节 风景林
--
第二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封山育林
----
第二节 护林防火
----
第三节 制止乱砍滥伐
----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三章 植树造林
----
第一节 苗圃
----
第二节 造林更新
--
第四章 山林权属
----
第一节 国有林
----
第二节 集体林
----
第三节 林权纠纷
--
第五章 木材生产
----
第一节 木材采伐
----
第二节 木材经销
----
第三节 林副产品
--
第六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林区管理
第五编 水利志
--
第一章 蓄水工程
----
第一节 塘库
----
第二节 堤闸
--
第二章 排灌工程
----
第一节 排洪
----
第二节 提水工程
----
第三节 引水工程
--
第三章 供水工程
----
第一节 工业用水
----
第二节 生活用水
--
第四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水利管理
第六编 工业志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所有制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手工业
----
第一节 器皿工艺
----
第二节 首饰店铺
----
第三节 铁件木具
----
第四节 土陶生产
----
第五节 编织缝纫
----
第六节 爆竹、镀镜
--
第三章 食品工业
----
第一节 豆制产品
----
第二节 面粉 米线
----
第三节 糕点 糖食
----
第四节 罐头 酱菜
----
第五节 酿酒 制糖
--
第四章 机械制造
----
第一节 农机修造
----
第二节 阀门生产
--
第五章 矿冶
----
第一节 铁矿采炼
----
第二节 铅锌矿采选
----
第三节 其它矿采选
----
第四节 非金属矿开采
--
第六章 煤炭 电力
----
第一节 煤矿
----
第二节 电力
--
第七章 印刷
----
第一节 木刻 油印
----
第二节 铅印
--
第八章 化学工业
----
第一节 紫胶
----
第二节 香料提炼
----
第三节 硫酸 酒精
--
第九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材料
----
第二节 建筑队伍
第七编 交通 邮电志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交通线
----
第二节 桥梁 隧道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行政机构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讯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第八编 城乡建设志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区镇设施
--
第二章 房屋建筑
----
第一节 住房
----
第二节 寺观阁亭坊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街道卫生
----
第二节 绿化环境
----
第三节 治理污染
--
第四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机构建置
----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第九编 商业志
--
第一章 经济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二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市场
----
第三节 网点
--
第三章 商品流通
----
第一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二节 工业品购销
----
第三节 副食品购销
----
第四节 购销渠道
----
第五节 价格
----
第六节 仓储
--
第四章 饮食 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五章 商业团体
----
第一节 石屏茶帮
----
第二节 石屏县商会
----
第三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四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章 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第十编 粮油志
--
第一章 粮油统购统销
----
第一节 计划收购
----
第二节 计划供应
----
第三节 统购统销
----
第四节 粮油市场
--
第二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价格
----
第二节 财务
----
第三节 保管
--
第三章 仓储
----
第一节 仓库
----
第二节 调运
--
第四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县粮食局
----
第二节 粮管所
第十一编 财税志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税制度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二章 税收
----
第一节 税种
----
第二节 税率(附表)
--
第三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财政科(局)沿革
----
第二节 税务局沿革
第十二编 金融志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集体金融
----
第三节 国营金融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货币种类
----
第二节 币值与兑换
----
第三节 货币投放与回笼
----
第四节 国家委托业务
----
第五节 会计核算及货币管理
------
附录 经济案件
第十三编 经济综合志
--
第一章 产品产值
----
第一节 工农业产值
----
第二节 人民生活
--
第二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招工招干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劳动保险
----
第四节 职工福利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三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度量衡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四章 经济监督
----
第一节 审计机构
----
第二节 审计监督
--
第五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企业登记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管理
第十四编 党群志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石屏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石屏地下党
----
第二节 历次县党代会
----
第三节 县委工作机构
----
第四节 组织系列
----
第五节 统战工作
----
第六节 纪检工作
----
第七节 政治运动
----
第八节 落实政策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石屏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国民党石屏县执行委员会
----
第二节 基层组织
----
第三节 党务
----
第四节 石屏三青团 青年党 民社党
--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石屏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人民政协石屏县委员会
----
第二节 会务
------
附 石屏县参议会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农民协会
--
第五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帮会
----
第二节 同乡会
第十五编 政权志
--
第一章 封建政权
----
第一节 州衙门
----
第二节 县政府
--
第二章 人民政权
----
第一节 权力机关
----
第二节 行政机关
----
第三节 行政管理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优待抚恤
----
第四节 安置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第十六编 司法志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监所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法律监督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案件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公证工作
第十七编 军事志
--
第一章 兵事
----
第一节 历代重大兵事
----
第二节 民国年间匪患
----
第三节 人民武装斗争
--
第二章 兵防
----
第一节 防卫组织
----
第二节 团防组织
----
第三节 民兵武装
----
第四节 驻军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军屯制
----
第二节 募兵制
----
第三节 征兵制
----
第四节 人民武装组织机构
第十八编 教育志
--
第一章 学校设置
----
第一节 庙学 私塾 义学
----
第二节 幼儿园(班)
----
第三节 小学
----
第四节 中学 师范五·七大学
----
第五节 职工教育
----
第六节 农村业余教育
--
第二章 教育制度
----
第一节 教育方针
----
第二节 学制改革
----
第三节 课程 课时
----
第四节 教学方法
----
第五节 考试制度
----
第六节 假期规定
----
第七节 学生组织
--
第三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任用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三节 教师进修
--
第四章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经费支出
--
第五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设置
----
第二节 教育组织
第十九编 文化志
--
第一章 民族民间文艺
----
第一节 文学
----
第二节 艺术
--
第二章 主要著作书目
----
第一节 文学类
----
第二节 史志类
----
第三节 教育 科技类
--
第三章 文物名胜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金石碑刻
--
第四章 文化设施
----
第一节 地方刊物
----
第二节 书店
----
第三节 文化馆 站
----
第四节 图书馆
----
第五节 滇剧团
----
第六节 电影院 队
----
第七节 文化宫
----
第八节 广播电视
--
第五章 群众文化活动
----
第一节 文艺表演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附 历代书法作品照片13帧
------
附 石屏历代群众文学社团
----
第三节 农村文化组织
------
附 文化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十编 科技志
--
第一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农业科技
----
第二节 工业科技
----
第三节 其它科技
--
第二章 科技应用
----
第一节 农业科技应用
----
第二节 工业科技应用
----
第三节 其它科技应用
--
第三章 科技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第二十一编 医药卫生志
--
第一章 防疫
----
第一节 地方病 多发病
----
第二节 重大疫情
----
第三节 防疫措施
--
第二章 医药
----
第一节 中草药
----
第二节 中药制剂
----
第三节 西药制剂
----
第四节 药品检验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个体医疗
----
第二节 卫生院 所
--
第四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保健工作
--
第五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卫生团体
第二十二编 体育志
--
第一章 体育活动
----
第一节 民间体育
----
第二节 文体活动
----
第三节 球类
----
第四节 武术
----
第五节 运动会
--
第二章 场地
----
第一节 学校球场
----
第二节 县体委场地
----
第三节 其它场地
--
第三章 体育人才
----
第一节 输送运动员
----
第二节 等级运动员 裁判员
--
第四章 机构
----
第一节 体育行政管理
------
附 石屏县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
附 技巧队
----
第二节 体育团体
第二十三编 民族 人口志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彝族
----
第二节 哈尼族
----
第三节 傣族
----
第四节 回族
----
第五节 白族
----
第六节 汉族
--
第二章 民族事务
----
第一节 民族政策
------
附 民族经费
----
第二节 行政机构
--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历代人口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人口质量
------
附 长寿老人名录
----
第五节 人口计划增长
第二十四编 风俗志
--
第一章 节日
----
第一节 传统节日
----
第二节 法定节日
--
第二章 礼仪习俗
----
第一节 祭祀
----
第二节 礼俗
----
第三节 衣食住行
----
第四节 精神文明
--
第三章 宗族乡里
----
第一节 家庭婚姻
----
第二节 宗族姓氏
----
第三节 乡规民约
--
第四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原始宗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佛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五节 伊斯兰教
--
第五章 语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语
第二十五编 人物志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军政名人
------
亨佑 朱宝翼
------
任 彬
------
杨廷相
------
许 滋
------
涂时相
------
陈 鉴
------
许名臣 袁润
------
陈 沆
------
罗凤彩
------
朱 煐
------
朱家学 朱(丹蒦) 朱淳
------
罗长春 罗长华 罗长林
------
丁兆冠
------
张钊弘 张华澜
------
张世勋
------
李伯东 李表东
------
彭商贤
------
杨适生
------
朱静涛
------
曹凤鸣
----
第二节 经济名人
------
吴尚贤
------
陈 钧
------
李恒升
------
吕家禄
------
姚荣富
------
禹廷昌
------
苏继承
----
第三节 文化名人
------
杨忠亮
------
孙 颖
------
张 汉
------
涂晫 涂应恒
------
何其偀
------
何其伟
------
李云程
------
陈履和
------
丁应銮
------
许应藻
------
朱庭珍
------
许印芳
------
张舜琴
------
袁嘉谷
------
袁丕钧
------
许兰皋
------
高铁峰
------
何瑶
------
何慥
------
吕炽昌
------
袁景夔
------
孙恒敏
------
王尊贤
----
第四节 革命志士
------
刘现龙
------
刘昆府
------
许 志
------
何宏年
------
杨学俊
------
谢海量
------
王嘉佑
------
许建雄
------
孔永清
------
李克武
------
李子坚
------
宋 方
------
夏俊德
----
第五节 其他人物
------
马黑奴
------
杨名学
------
陈龙光
------
龙在田
------
杨子知
------
陈 锦
------
姜奇川
--
第二章 人物录
----
第一节 职官录
----
第二节 科举 留学生
----
第三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三章 人物表
----
表1 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
表2 出席云南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第二十六编 附录
--
第一章 文献
----
第一节 水利碑记
------
石屏水利记
------
宝秀水利碑记
------
九天观水塘水利碑记
------
宝秀新河碑记
------
新筑堤坝碑记
------
张公新浚海口记
------
徐侯筑堤引泉创兴水利碑记
------
重修九天观堰水利碑记
------
禁私凿青渔湾地洞碑记
------
岁修海口碑记
------
重修九天观序
------
海口说
------
两河志
----
第二节 赋役、屯仓记
------
屏役说
------
鱼课议
------
石屏宝秀屯仓政记
------
三社仓记
------
石屏南关义仓碑记
------
石屏州西关镝义仓记
----
第三节 修城记
------
改州门方向纪略
------
新镌州舆图记
------
建东南北三城楼记
------
石屏城记
------
重修三城楼记
------
吕公(缆先)修城记
----
第四节 文告
------
清乾隆五年彝汉文布告
------
明清三敕
--------
(一)救苑马主簿杨名学
--------
(二)敕山东等处学政户科掌印给事中罗风彩
--------
(三)敕浙江提学使司提学使袁嘉谷
------
饬禁婚丧条约
------
民国卅七年(1948年)九月内政部颁布婚丧仪仗办法(札字第2117号)
------
民国十三年(1924年)宝秀上区教育研究会呈县暑公文《催请实行天足》
------
龙武起义宣言
------
关于将龙武县合并于石屏县的意见
----
第五节 设学建校记
------
卧碑文
------
圣谕十六条
------
敕设立书院文
------
庙学记略
------
重修学记
------
重修学宫记
------
建石屏中学校记
--
第二章 艺文
----
第一节 名胜记
------
石屏名胜记
------
海潮寺记
------
钟鼓楼碑记(摘录)
------
洄澜亭记
------
新洄澜阁碑记
------
新建洄澜桥碑序
------
企鹤楼序
------
紫石砚赋并序(节录序言)
------
异龙湖赋
----
第二节 明清诗选
------
明代
--------
扬廷相诗一首 善觉寺
--------
许滋诗一首 乾阳山
--------
涂时相诗一首 化龙桥
--------
许瑞辟诗一首 沸珠泉
--------
何惠诗一首 五塘春浴
--------
袁 润诗一首 宝山丛篁
------
清代
--------
张汉诗十一首
泛舟
归泛异龙湖
海潮寺
九月望落一齿
乾阳山远眺
宫怨二首
同试博学鸿词科诸友公宴
无 题
对 梅
--------
涂会畿涛二首
汤阴鄂王庙
已巳清明忧旱
--------
何其伟诗四首
田家行
夏日湖上二首
秋兴
--------
许堤涛一首 喜客泉
--------
涂晫诗一首 宿农舍纪所闻
--------
罗觐恩诗三首
秀山寺
代从军行(一)(二)
--------
袁景伊诗二首
乙岁石屏患疲,今夏复然感赋二首
--------
苏侗诗一首
成丰丁巳(1857年)三月十一日夜,大风雨雷坏南郊冒盒山塔,翌日往观而作
--------
丁玉琴(女)诗七首
夏 夜
送大姐回滇
八月十五日夜对月有感
忆姐四首(一)(二)(三)(四)
--------
苏增弟(女)诗一首 妇工
--------
朱丹木诗六首
寄兄
论诗二首
紫藤歌并序
题山家壁
捕 蝗
--------
朱庭珍诗九首
准提阁二首
燕子洞
哭任秋航荣恺明经四首
自郡归石屏道中
寄怀许心田印芳广文
--------
许印芳诗二首
水 车
登乾阳山感怀
--------
王建中诗二首
陶然亭和树五韵(一)(二)
--------
袁嘉谷诗十三首
异龙湖歌一百韵
昆湖泛秋
读书乐
诗家八公咏
李供奉太白
杜拾遗子美
韩吏部退之
苏内翰子瞻
陆剑南务现
元左司裕之
高侍郎季迪
吴祭酒梅村
咏史诗 董狐笔
沐昭靖公英
----
第三节 书信
------
与儿子中函书
------
客京师时上崔东璧师书
------
癸酉十二月白云南寄彰德书
------
寄兄书
------
王廷彬给侄儿知白书
--
第三章 地方典故
----
仙人石坪
----
石坪
----
石屏峰
----
石屏十四景
------
1.乾阳仙洞
------
2.五塘春浴
------
3.龙马古迹
------
4.兰若梅影
------
5.砌碌神踪
------
6.碧山鸲砚
------
7.白浪渔歌
------
8.西郭鉴湖
------
9.西堤柳浪
------
10.广胤霜钟
------
11.洄罔叠翠
------
12.秀岭碁局
------
13.箐丘松实
------
14.三岛晨游
----
镜湖洞
----
挖断山
----
绣衣里
----
进士里
----
京馆榜
----
文献名邦
----
宝秀十二营盘
----
旧欣
--
第四章 社会恶习
----
第一节 作贱妇道
----
第二节 吹赌嫖骗
《石屏县志》编纂始末记
编纂《石屏县志》参阅图书目录
中共石屏县委文件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