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力求完整、准确、全面地记述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及所属单位60年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体现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行业特色和发展轨迹。
出版时间:
2012年02月
目录
封面
中国救捞志
图片
--
1956年4月24日,毛泽东主席(第一排右八)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接见了出席1956年全国交通先进生产者
--
1963年5月13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第一排右七)在海军上海吴淞基地与参加“跃进”号失事原因的调查
--
1980年6月4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第一排左六)在上海接见中国首枚远程运载火箭试验海上编队胜利
--
1999年11月30日,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左二)在副部长洪善祥(左三)、交通部救捞局局长林玉乃(右一
--
2005年5月1日,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右一)在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左一)陪同下,乘坐救助直升机在
--
2005年12月31日,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左二)在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右二)陪同下,考察正在海上
--
2009年6月1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右二)在民航局听取宋家慧局长(左二)关于
--
2005年2月7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前右一)来到东海大桥建设工地亲切慰问正在进行大桥桥面粱吊装的上海
--
2010年7月17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盂勇(右二)观摩了在烟台海域举行的“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海上
--
2008年9月3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商宏峰(右二)慰问北海笫一救助飞行队
--
2008年9月16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前中)在大连参加第五届国际救捞论坛并观看海空救助演练。
--
2004年7月20日,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左二)在烟台打捞局考察指导工作。
--
2010年8月31日,中央纪委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组组长杨利民(前右二)在部救捞局党委书记王永明(左二)
--
1964年3月13日,交通部部长王首道(前右十一)在上海与潜水技术训练班全体人员合影。
--
1979年6月,海军政委(交通部原部长)叶飞(右六)、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右四)等领导在“阿波丸
--
1979年,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左二)考察烟台救捞局“汉阴”轮打捞工地。
--
1994年11月18日,交通部原部长李清(中)在广州东方宾馆参加广州救捞局20周年局庆活动。
--
1987年9月20日,交通部部长钱永昌(左二)在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主原料码头察看上海救捞局抢修宝钢引桥
--
2004年5月25日,交通部原副部长刘松金(右四)、王展意(右三)、林祖乙(右二)、高原(左三)考察
--
1951年8月24日,中国人民打捞公司在上海成立(图为公司所在地——上海中山东一路13号海关大楼)。
--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签发的中国人民打捞公司执照。
--
中国人民打捞公司成立后第一艘拖轮“盘山”号(功率为125千瓦)
--
中国人民打捞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代职工。
--
中国人民打捞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代潜水员(图中下水潜水员为沈阿四)。
--
在上海黄浦江打捞沉船。
--
艰苦的打捞作业。
--
用小舢板做工作船。
--
用绞车扳正沉船。
--
绞车扳正沉船主要依靠人力和手工完成。
--
扒杆吊是当时主要的扳正工具。
--
在抬撬和地令的共同作用下,沉船逐渐扳正。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用浮筒打捞沉船。
--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用旧货驳改装成的打捞船在进行抬撬作业。
--
20世纪50年代潜水员使用的TF-12潜水服。
--
半手工制作的潜水帽
--
20世纪50年代初潜水衣的制作场景。
--
1980年1月30日,上海救捞局“德大”轮赶赴山东胶县和胶南县海域,救助受强冷空气和狂风巨浪袭击遇险
--
2004年6月4日,南海救助局深圳基地应急反应小分队在深圳机场附近海域,成功救助“粤惠州6386”翻
--
2006年5月17日-6月2日,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11”、“德进”轮在东沙海域执行国际海上救援行动
----
救援被困越南渔船和渔民。
----
向获救越南渔民补给食品。
----
被救的多艘越南渔船。
----
获救越南渔民感谢中国政府。
--
2003年5月31日,上海海上救助飞行队(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前身)“B-7309”救助直升机在长江口
--
2005年3月12日,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B-7106”救助直升机在长乐市大祉澳附近海域,从搁浅工程
--
2006年12月14日,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B-7304”救助直升机在两沙浪花礁成功救助触礁沉没的“
--
2008年11月20日,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B-7313”、“B-7125”救助直升机在大连市庄河大
--
2003年8月19日,上海海上救助飞行队“B-7310”救助直升机与上海打捞局“沪救捞3号”在长江口
--
2004年1月16—19日北海救助局“德翔”、“北海救197”轮与北海救助局直升机场筹建处(北海第一
--
2005年12月4日,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B-7310”救助直升机、东海救助局“东海救169”、“东
--
2009年12月5日,北海救助局“北海救111”轮、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B-7312”救助直升机在威
--
1969年初春,海军和上海救捞局等单位的十几艘船舶组成的救护编队,在天津港外破冰开航道,先后抢救和护
--
1978年9月24日-1979年4月24日,广州救捞局在西沙浪花礁成功救助美国籍搁浅集装箱轮“美狮”
--
1990年5月,广州救捞局“德跃”,“德顺”轮在南沙群岛使用泡沫灭火剂成功扑灭装载6800吨杂货的起
--
1997年9月,上海救捞局在山东日照港锚地救助高位搁浅的25万吨级台湾货船“SANFONG(胜丰)”
--
2001年2月,烟台救捞局在草妃甸冰海中成功救助高位搁浅的6万吨绒的希腊籍货船“BIGBLUE(大蓝
--
2003年8月3日广州打捞局、南海救助局“德中”等轮在盐田港4号锚地联合救助失火的外籍集装箱船“意实
--
2005年3-4月,上海打捞局,东海救助局在黄海连云港海域成功救助因碰撞爆炸起火漏油的马绍尔群岛籍德
--
2007年11月9日,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11”轮在三亚东南海域,成功救助受热带风暴“琵琶”影响,主
--
1976年2-8月,广州、上海、烟台救捞局组织施工人员600多人,船舶17艘,在广东汕尾外海约37海
----
图为沉船首段起浮后,潜水员下水对沉船艉段安装抽油管。
----
图为海面出现大面积油污染。
----
1984年3-7月,广州救捞局“穗救206”、“穗救捞一”、“南海”等船舶在汕尾海域,成功打捞倾覆翻
--
2001年12月,上海救捞局在厦门港主航道边缘成功抽油打捞“运鸿”油轮。
--
2002年10-11月,上海救捞局在绿华山救助打捞触礁搁浅装载1300吨A级有毒化学品的韩国籍货船“
--
2002年11月,广州救捞局出动13艘船舶在深圳海域,成功救助载有2万吨液化气的巴拿马籍失火船“GA
--
2004年12月,广州打捞局、南海救助局、上海打捞局出动11艘船舶在珠江口担杆岛海面,对德国籍集装箱
--
2010年7-8月,救捞系统出动多艘船艇和4架救助航空器在大连新港原油码头海域,完成“7.16”事故
--
救捞船舶进行撇油作业。
--
1974年12月,上海救捞局在黄浦江整体打捞远洋货船“东安”轮。
--
1977-1979年,烟台救捞局在大连港外整体打捞“汉阴”轮。
--
1977-1980年,上海救捞局、海军在台湾海峡打捞在二战中被击沉的日本邮轮“阿渡丸”。
----
“阿波丸”号邮轮。
----
打捞起的沉船残骸
----
打捞上来的部分锡锭
----
打捞上来的“阿波丸”船钟。
----
打捞上来的部分橡胶。
--
1976-1978年,根据中柬两国政府协议,广州救捞局在柬埔寨湄公河打捞沉船25艘,大型钢桥1段(图
--
1981-1982年,烟台救捞局在渤海湾打捞“渤海2号”钻井平台。
--
1984年10-12月,烟台救捞局在朝鲜长山川海域,成功打捞触礁沉没的朝鲜籍“大同江”货轮。
--
1991年7-8月,上海救捞局“大力号”在新加坡整体打捞“CONDOR(康特)”轮。
--
1992年1-6月,上海救捞局在石洞口电厂码头以西约300米处的长江宝山水道上,成功捞起载重2420
--
1995年3月3日,广州救捞局受广东省政府委托,在陆丰甲子港用20天时间打捞起50艘被走私分子集体放
--
2000年4-6月,上海救捞局、烟台救捞局在烟台海域成功打捞“11.24”海难中沉没的客滚船“大舜”
--
起浮后的“大舜”轮。
--
1998年11-12月,广州救捞局在珠海洪湾水道3号浮附近,成功打捞中国首例液化气船“华远”轮。
--
2002年8月-2003年3月,上海救捞局在南通船厂“南通号”浮船坞外侧,完成了塞浦路斯籍“ALTI
--
2004年9月,广州打捞局在香港急(汲)水门水道整体打捞起浮5万吨级电煤船“鹏洋”轮
--
2006年8月17日-9月13日,上海、广州打捞局、东海救助局完成受“桑美”台风重刨的福建沙埕港主航
--
2007年4月11日,烟台打捞局、上海打捞局、北海救助局在天津港主航道成功打捞起满载排水量8万吨级荷
--
2007年12月22日,坐沉海底800多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1号”,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广州打捞局整体打
--
2008年1月31日,上海打捞局在长江宝山航道附近水域,首次采用非开挖技术将装载41046吨铁矿砂沉
--
2010年10月10日,烟台打捞局采用新技术,将沉没于烟台港水域的“CHANGTONG”(畅通)轮艉
--
1987年8-9月,上海救捞局“大力号”在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主原料码头抢修引桥(图为吊装最后一块桥面板
--
1988年3-6月.上海救捞局参加南沙群岛永署礁海洋观察站建站工程
--
2002年5月7-25日,烟台救捞局等单位在大连湾海域对“5·7”空难失事飞机进行打捞。
----
宋家慧局长(左二)、烟台救捞局副局长杜柠(右二)在研究“5·7”空难失事飞机搜寻打捞方案。
----
2002年5月14日15时05分,第一个“黑匣子”被烟台救捞局潜水员马有坚打捞出水。
----
2002年5月15日,过驳被打捞出水的飞机右发动机残骸。
--
2004年6月,上海打捞局、东海救助局派出抢险救援小分队在黄河小浪底库区执行“6·22”特大沉船事故
----
上海打捞局局长沈灏(左二)、东海救助局巡视员、技术总指挥叶似虬(左一)在现场指挥打捞工作。
----
潜水员下水打捞遇难者遗体。
----
潜水员出水。
----
遇难家属向潜水员表示感谢。
--
2005年2-3月,救捞系统组织18名潜水员和辅助人员,组成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泰国救援服务队为泰国海啸
----
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泰国救援服务队全体成员。
----
潜水员在海底用提升袋打捞钢架。
----
潜水员在执行海底垃圾清理打捞任务。
----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左)为部救捞局颁发奖牌。
--
救捞系统执行中国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海上应急救援保障任务。
----
2005年,救捞船员把“神舟六号”模拟舱吊到专用容器中。
----
2005年,救捞船员为“神舟六号”发射成功而自豪。
----
2008年9月,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B-7125”救助直升机进行“神舟七号”保障任务演习。
----
东海救助局“东海救112”轮正在进行救援“神舟七号”回收模拟舱演练。
--
2008年5-6月,救捞系统直升机组飞赴四川“5-12”地震现场参加抗震救灾。
----
吊运受灾群众。
----
抗震救灾中获救老红军向机组敬礼。
----
救灾物资搬运到救助直升机上。
----
空投救灾物资。
--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东海救助局、上海打捞局、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调派11艘船艇、3架救助
--
2010年11月12-27日,南海救助局、广州打捞局、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出动13艘应急保障船(艇)、
--
1993年7月,上海救捞局与振华港口机械公司合作开发的国内首创滑轨式运输集装箱桥吊整机技术和业务获得
--
1998年8月,上海救捞局“德大”轮(右一)、广州救捞局“德跃”轮(左一)与日本籍'KOTOMARU
--
2002年3月3日,救捞系统制定技术方案.历时4月,成功将“VAYAGE(瓦良格)”航母从乌克兰黑海
--
2008年6-11月,上海打捞局“德洲”轮与“SINGAPORE”轮、“WO1TEMADE”轮拖带3
--
2002年6月—2003年5月,烟台救捞局在渤海赵东海域完成ODA、OPA石油平台的海上滚装、运输、
--
2006年6月-2007年1月,广州打捞局“南天龙”号、“德鹏”轮船组前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海域完
--
2009年7月15号,广州打捞局“华天龙”起重船在海南省外100多海里处,起吊、安装重达3362吨的
--
2003年4-8月,上海打捞局成功完成南海番禹“单点系泊系统”海上安装承包工程。
--
2005年5-7月,上海打捞局在东海春晓油田为CEP平台立管复位进行氦氧表面潜水作业。
--
2006年12月,上海打捞局首次采用氦氧饱和潜水作业成功完成水深103.5米的南海番禺单点列管修复工
--
2010年7月,上海打捞局华威公司三用船在南海为石油钻井平台提供服务。
--
2002年12月,上海救捞局铺设上海芦潮港至浙江嵊泗海底电缆。
--
1994年12月,广州救捞局首次在国内软基地上采用沉管法成功建造宁波甬江隧道。
--
2005年8月-2010年4月,广州打捞局总承包广州仑头——生物岛隧道水中段建设工程(图为隧道沉管浮
--
2004年,上海打捞局“大力号”在芦潮港至洋山港海域吊装东海大桥桥面板(箱梁)。
--
2005年12月,广州打捞局成功将长168米、重3200吨横跨珠江的新光大桥主拱顺利拉移、浮运、抬升
--
2007年4-8月,广州打捞局承接福建莆田平海湾跨海供水管铺设工程,该工程荣获福建省2008年度科学
--
2009年1-10月,广州打捞局承接阿联酋世界第二大Fujairah海水淡化和发电厂取水口安装工程,
--
1994-2002年,广州救捞局先后承接并施工完成珠江堤防建设一至九期工程
--
2010年4月-2011年3月,广州打捞局承建的佛山市三水恒益电厂码头工程完工。
--
上海潜水装备厂生产的69-Ⅲ轻潜水装具。
--
上海潜水装备厂生产的SQF-I型湿式潜水服。
--
上海潜水装备厂生产的RQF-I型热水潜水服。
--
芜湖潜水装备厂生产的TF12重潜水装具头盔。
--
芜湖潜水装备厂生产的TF12潜水衣。
--
上海潜水装备厂生产的MZ-300面罩、TZ-300型头盔式潜水装具。
--
芜湖潜水装备厂生产的TF3重潜水装具头盔。
--
芜湖潜水装备厂生产的甲板减压舱。
--
芜湖潜水装备厂生产的中国首套机动式90米开式潜水钟(Ⅱ型)。
--
芜湖潜水装备厂生产的海军某潜艇学院60米饱和潜水舱群。
--
芜湖潜水装备厂生产的中国首套200米饱和潜水逃生舱系统。
--
1991年12月18日,上海救捞局“华力”轮装载上海船厂建造的豪华游船“龙宫饭店”从上海运抵瑞典哥德
--
烟台打捞局开展客滚运输代理业务。
--
2006年11月,烟台打捞局船厂建造的两艘2980千瓦拖轮成功出口印度
--
自2007年起,烟台打捞局率先在渤海湾开展陆海甩挂运输,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交通厅和国家甩挂运输试点单
--
2005年12月,8000千瓦海洋专业救助船“东海救111”轮交付使用.
--
2005年9月,从英国皇家救生艇协会引进的被称为“不倒翁”的“华英”系列小型高速救助艇交付救捞系统使
--
2006年1月,4480千瓦双体快速专业人命救助船“北海救201”轮交付使用。
--
2007年11月,14000千瓦海洋专业救助船“南海救101”轮交付使用。
--
2002年2月,从美国西科斯飞机公司引进的S-76G型“B-7309”救助直升机。
--
2007年12月,从法国欧直公司引进的EC225型“B-7125”救助直升机。
--
1971年4月,中国建造的第一艘1940千瓦沿海救助拖轮“沪救6”交付上海救捞局。
--
1979年,从日本订造的15300千瓦远洋救助拖轮“德跃”交付广州救捞局
--
2007年5月,中国设计建造的11840千瓦远洋拖轮“德洲”交付上海打捞局。
--
2008年3月,从挪威购进的7060千瓦具有动力定位三用拖轮“德洁”交付烟台打捞局。
--
1976年3月,从日本订造的3200吨自航打捞救助船“沪救捞3号”交付上海救捞局。
--
1980年5月,从日本订造的2500吨海上自航浮吊船“大力号”交付上海救捞局。
--
2007年3月17日,4000吨海上全回转起重船“华天龙”在上海长兴岛交付广州打捞局。
--
2010年8月10日,烟台打捞局船厂建造的长85米打捞工程船“德渡”交付烟台打捞局救捞工程处。
--
2010年9月,新建的3000吨动力定位起重工程船“威力”在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岛基地交付上海打捞局。
--
2012年1月9号,新建的30000吨自航半潜船“华海龙”在深圳招商重工船厂交付广州打捞局。
--
2009年5月26日,从挪威引进最大作业水深达3000米的水下作业车系统(ROV)交付上海打捞局。
--
2009年11月17日,从澳大利亚引进最大作业水深达300米的“SS300米移动式饱和潜水系统”交付
--
1999年,全长280米的上海外高桥救助码头竣工交付上海救捞局。
--
2002年,上海高东海上救助机场竣工并交付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
--
位于山东烟台芝罘岛上的烟台打捞局全貌(2006年)。
--
2006年10月,座落在上海南汇新场工业区的上海打捞局救捞装备研发基地(上海潜水装备厂)(一期)竣工
--
2004年北海救助局大连基地竣工并交付使用。
--
2004年6月14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托马斯·柯林斯上将造访东海救助局。
--
2011年8月24-28日,2011年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在上海召开(图为国际海事组织米乔普勒斯秘书
--
2009年9月8日,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飞行队总监陈志培在北京签署技术合作
--
2011年4月29日-5月12日,东海救助局救助船“东海救113”(“湄洲岛号”)应邀在台湾台中、高
--
2004年6月26日,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68”、“南海救197”参加交通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等单位
--
2007年9月22日,东海救助局“华英388”、“华英390”艇和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B-7309”
--
2009年11月5日,东海救助局“东海救113“、“东海救201”轮、“华英388”艇和东海第一救助
--
2010年7月27日,南海救助局“北海救113”、“北海救201”轮参加北海舰队在青岛举办的军地联合
--
2011年交通运输部海上专业救助打捞力量部署示意图。
《中国救捞志》编纂委员会
《中国救捞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救捞志》编纂委员会顾问组
《中国救捞志》专家评审组
《中国救捞志》编纂委员会总编组
序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 机构与管理
--
概述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国家海上搜救机构
------
一、全国海上安全指挥部
------
二、中国海上搜救中心
----
第二节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
------
一、沿革
------
二、历任行政领导
----
第三节 国家专业救助机构
------
一、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
------
二、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
------
三、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
------
四、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
------
五、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
------
六、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
------
七、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
----
第四节 国家专业打捞机构和企业
------
一、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
------
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
------
三、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
------
四、救捞直属企业
------
五、救捞系统驻深圳企业
----
第五节 其他救捞机构和企业
------
一、海军防救机构
------
二、教学、科研机构选介
------
三、地方救捞机构和企业选介
------
四、港澳台救捞机构
------
五、现存机构和企业名录
--
第二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一、救捞体制
------
二、方针、职责和责任海区
----
第二节 救助管理
------
一、救助力量部署
------
二、救助待命制度
------
三、救助的实施
------
四、救助演练
------
五、救助报酬
------
六、救助公约与救助协定
----
第三节 打捞与潜水管理
------
一、打捞管理
------
二、潜水管理
----
第四节 2003年救捞体制改革后的重大管理活动
------
一、准军事化管理
------
二、管理发展年
------
三、专业化建设
------
四、综合绩效考核
第二篇 救助
--
概述
--
第一章 人命救助
----
第一节 内河水域
----
第二节 沿海海域
------
一、北海海区
------
二、东海海区
------
三、南海海区
--
第二章 环境和财产救助
----
第一节 内河水域
----
第二节 沿海海域
------
一、北海海区
------
二、东海海区
------
三、南海海区
----
第三节 远洋
--
第三章 国家特殊救援和应急保障任务
----
第一节 国家特殊救援
----
第二节 应急保障任务
第三篇 打捞
--
概述
--
第一章 沉船打捞
----
第一节 江河湖泊
----
第二节 近海远海
------
一、北海海区
------
二、东海海区
------
三、南海海区
------
四、其他海区
--
第二章 应急抢险打捞
----
第一节 内河水域
----
第二节 沿海水域
----
第三节 服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四篇 多种经营
--
概述
--
第一章 拖航运输
----
第一节 国内拖航运输
----
第二节 国际拖航运输
--
第二章 海洋石油工程与服务
----
第一节 海上石油平台及设施安装
----
第二节 海洋石油支持船(三用工作船)服务
----
第三节 海底电缆、石油管线铺设
----
第四节 海洋石油潜水作业
--
第三章 水运建设工程
----
第一节 港口与航道工程
------
一、码头工程
------
二、堤防工程
------
三、疏浚、吹填工程
------
四、船排工程
----
第二节 水下隧道工程
----
第三节 路桥、给排水工程
------
一、路桥工程
------
二、给排水工程
----
第四节 水下检修作业
--
第四章 其他业务
----
第一节 潜水装备制造
------
一、潜水装具
------
二、潜水设备
------
三、其他产品
----
第二节 船舶修造
------
一、船舶修理
------
二、船舶建造
----
第三节 船舶运输
------
一、货船运输
------
二、客滚船运输
----
第四节 港口服务
----
第五节 劳务外派、进出口贸易
------
一、劳务外派
------
二、进出口贸易
第五篇 装备与技术
--
概述
--
第一章 装备
----
第一节 船舶
------
一、拖轮
------
二、工程船
------
三、其他船舶
------
四、救捞系统退役(转让)船舶一览表
----
第二节 救助航空器
------
一、救助直升机
------
二、固定翼飞机
----
第三节 救捞专用装具与装备
------
一、打捞浮筒
------
二、潜水装具与装备
------
三、溢油清除设备
------
四、其他装具与装备
--
第二章 基础设施
----
第一节 码头及附属设施
------
一、北海海区码头及附属设施
------
二、东海海区码头及附属设施
------
三、南海海区码头及附属设施
----
第二节 救助飞行基地
------
一、北海海区救助飞行基地
------
二、东海海区救助飞行基地
------
三、南海海区救助飞行基地
----
第三节 工业基地
------
一、潜水装备制造基地
------
二、船舶修造基地
----
第四节 通信设施
------
一、救捞系统各局通信网
------
二、船舶通信导航设备
--
第三章 救捞科技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
第二节 科研项目
----
第三节 救捞技术
------
一、救助技术
------
二、打捞技术
------
三、水下作业技术
------
四、潜水技术
------
五、潜水医学
------
六、拖航技术
------
七、大件吊装技术
------
八、水工、港工技术
------
九、信息化应用技术
第六篇 职工
--
概述
--
第一章 职工队伍
----
第一节 职工来源
----
第二节 职工分布
------
一、救捞系统职工分布
------
二、救捞系统内各单位职工分布
----
第三节 职工构成
------
一、文化结构
------
二、专业技术结构
------
三、年龄结构
--
第二章 职工教育
----
第一节 教育机构
------
一、烟台潜水学校
------
二、上海打捞局培训中心
------
三、烟台打捞局技工学校
------
四、广州潜水学校
------
五、广州打捞局职工教育培训中心
----
第二节 在职培训
------
一、文化教育
------
二、专业技术教育
------
三、学历教育
------
四、岗位培训
--
第三章 职工生活
----
第一节 收入与分配
------
一、工资制度
------
二、奖金
------
三、津贴
----
第二节 职工福利
------
一、住房
------
二、医疗卫生
------
三、职工疗、休养
------
四、其他福利
----
第三节 离退休人员
------
一、退休条件及人员
------
二、管理
------
三、待遇
第七篇 党群团体
--
概述
--
第一章 共产党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基层委员会
------
一、基层党组织
------
二、各单位基层党组织状况
----
第二节 党员和党员代表大会
------
一、党员状况
------
二、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基层纪律检查工作
------
一、基层纪检组织
------
二、工作职能及权限
----
第四节 党务工作
------
一、组织工作
------
二、干部工作
------
三、宣传工作和理论学习教育
----
第五节 党组织的重要活动
------
一、“三反五反”运动
------
二、整风运动
------
三、“四清”运动
------
四、“文革十年”
------
五、整党运动
------
六、“三讲”教育
------
七、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九、创先争优活动
----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与救捞文化建设
------
一、精神文明建设
------
二、救捞文化建设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一、组织机构
------
二、主要工作与活动
----
第二节 共青团
------
一、组织机构
------
二、主要工作与活动
--
第三章 专业社团
----
第一节 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
------
一、组织机构
------
二、主要工作与活动
----
第二节 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
------
一、组织机构
------
二、主要工作与活动
----
第三节 中国海商法协会救助打捞法律专业委员会
------
一、组织机构
------
二、主要工作与活动
第八篇 改革开放
--
概述
--
第一章 中国特色救捞发展之路
----
第一节 体制改革前救捞发展思路的演变(1951-2003年)
------
一、以清障打捞为主要任务的发展思路
------
二、“救捞并重,捞服从救”的发展思路
------
三、“以救为主”的发展思路及事故推动论
------
四、“保证救助、广开门路、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
----
第二节 中国特色救捞发展思路的形成(2003年-至今)
------
一、救捞体制改革的动因
------
二、救捞体制改革的实施
------
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重视中国特色救捞发展
------
四、部党组、部领导支持引领中国特色救捞发展
------
五、中国特色救捞发展思路的正式形成
----
第三节 中国特色救捞发展思路的实践
------
一、体制改革前的艰辛探索
------
二、体制改革后的崭新实践
----
第四节 中国特色救捞发展思路的成果
--
第二章 中国救捞的交流与合作
----
第一节 国际交流与合作
------
一、中国救捞与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
------
二、举办论坛开展学术技术交流
------
三、双边交流合作
----
第二节 港台交流合作
------
一、与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的交流合作
------
二、对台交流合作
第九篇 人物
--
概述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云守璞
----
梁蚊
----
钟加年
----
沈阿四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 党政领导
------
一、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
--------
吴英诚
--------
钟兴
--------
付明德
--------
杨国惠
--------
张玉德
--------
林玉乃
--------
宋家慧
--------
周世旺
--------
王永明
------
二、系统所属各救助、打捞局
--------
刘峰辉
--------
韩学增
--------
王德祥
--------
李兴唐
--------
李景成
--------
王树吉
--------
赵家麒
--------
胡伟明
--------
叶似虬
--------
段恩涛
--------
林嘉祥
--------
王培荣
--------
方松权
--------
吴廷久
--------
吴世昌
--------
齐世峰
--------
杜柠
--------
侯景华
--------
尹干洪
--------
陈北先
--------
沈灏
--------
赵长松
--------
钱保尔
--------
孙富民
--------
白德锋
--------
陈正伟
--------
施石根
--------
迟双龙
--------
郑东兵
--------
王振亮
--------
钟国青
--------
姚世光
--------
孙晓秋
--------
林志豪
--------
张少春
----
第二节 模范先进
------
江连生
------
姚根福
------
毛达生
------
陈牛
------
郭世鲁
------
钱阿梅
------
童义钧
------
马玉林
------
张根发
------
梁秋
------
李荣林
------
黄志奇
------
章小毛
------
胡先平
------
钱荣囡
------
邹本龙
------
林耀荣
------
顾隆生
------
孙新江
------
赵传旭
------
郑秋墨
------
曲明智
------
杨池山
------
孙占波
------
汤忠法
------
胡岳林
------
张洪林
------
袁国民
------
丛达
------
朱英侠
------
柳思新
------
陶宝龙
------
余开亲
------
丁平生
------
毕可文
------
高翔
------
徐志成
------
张潮水
------
孙世彬
------
李为
------
钟松民
------
杨书甜
------
王节约
------
孙彪
------
张建新
------
王殿琨
------
计红雷
------
邢士占
------
张翔竣
------
陈集政
------
宋修璞
------
陆伟
------
林启明
------
刘伟良
------
朱林飞
------
金峰
------
郑建忠
------
祖旭峰
------
高均清
------
潘伟
------
高广
------
孔志勇
------
王伟
------
孙鲁闽
------
陈小龙
------
吴体康
------
郑超
------
郭正伟
------
唐顺杰
------
彭建波
------
黎建华
------
陆红兵
------
雷宏军
------
邓龙骥
------
肖勇
------
叶惠光
----
第三节 科技专家
------
顾传潞
------
王宗龄
------
王洪涛
------
范基硕
------
赵孟信
------
曹文浩
------
梁山
------
颜育林
------
李民生
------
张仲民
------
蒋岩
------
林颂欣
------
张辉
------
刘安堂
------
郭杰
--
第三章 人物名录
----
第一节 先进人物名录
------
一、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
------
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三、其他全国先进(综合类)
------
四、省部(市)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
------
五、救捞功臣
------
六、烈士
----
第二节 科技专家
------
一、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或享受教授级待遇
------
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三、其他科技人员
----
第三节 省(市)级及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
一、省(市)级及以上党代表名录
------
二、省(市)级及以上人大代表
------
三、省(市)级及以上政协委员名录
第十篇 专记
--
一、世界最早的救助机构——镇江救生会
--
二、“江亚”轮沉没、打捞与善后
--
三、震惊中外的“跃进”号遇难事件
--
四、“波罗的海克里夫”轮沉船事件
--
五、“阿波丸”沉船打捞
--
六、华威现象
--
七、“大舜”轮沉船打捞
--
八、中国航母第一舰——“瓦良格”的拖航历程
--
九、“5-7”空难民航失事飞机搜寻打捞
--
十、2006年南海国际大救援
--
十一、“南海I号”古沉船整体打捞
--
十二、救助直升机汶川特大地震救灾
--
十三、救助直升机“ZOORIK”货轮大救援
--
十四、救助直升机丹东紧急救援行动
--
十五、大陆专业救助船出访台湾
--
十六、世纪盛典-2011年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暨中国救捞创建60周年系列活动纪实
附录
--
一、国际公约
--
二、双边协定
--
三、国内法规
--
四、其他规范性文件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