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新编《灵山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思想,忠实地记载灵山县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二、本志前设序、概述和大事记,后分建置政区、自然环境、政党、军事、农业、工业、文化、体育、人物等37个专志。志下分章,章下分节,节下分目。三、本志中县、州、郡的创建和变迁等条目,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灵山设县写起;经济、文化等篇章,原则上从清代末年写起,下限至1994 年。但少数内容向前追溯,或向后延伸。四、本志
内容时限:
0000-1994
出版时间:
2000年01月
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委员会
彩插
目录页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建置政区志
--
第一章 建置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三章 县城乡镇
自然环境志
--
第一章 地质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三章 土壤植被
--
第四章 气候物候
--
第五章 水文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人口志
--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三章 人口变动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政党志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灵山县地方组织
--
第二章 中共灵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灵山县地方组织
群众团体志
--
第一章 工人组织
--
第二章 农民组织
--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
--
第四章 妇女组织
--
第五章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章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七章 土商联合组织
政权政协志
--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明清县署
--
第三章 民国政府
--
第四章 人民政府
--
第五章 人民政协
民政民族事务志
--
第一章 民政
--
第二章 民族事务
信访志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制度建设
--
第三章 干部培训
--
第四章 信访办理
侨务港澳台事务志
--
第一章 侨务
--
第二章 港澳台事务
人事劳动编制志
--
第一章 干部
--
第二章 工人
--
第三章 劳动保护
--
第四章 编制
公安司法志
--
第一章 公安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五章 法制
军事志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三章 驻军
--
第四章 民兵
--
第五章 兵事
农业志
--
第一章 经济体制变革
--
第二章 耕地劳力
--
第三章 耕作制度
--
第四章 农业区划
--
第五章 农业技艺
--
第六章 面积产量
--
第七章 农机具
--
第八章 机构
蔗糖志
--
第一章 甘蔗生产
--
第二章 甘蔗栽培
--
第三章 斩运 调度
--
第四章 制糖业
水果志
--
第一章 荔枝
--
第二章 龙眼及其它水果
林业志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二章 育苗造林
--
第三章 森林保护
--
第四章 森林采伐
--
第五章 林场
--
第六章 森林管理
水利志
--
第一章 蓄水工程
--
第二章 引水工程
--
第三章 提水工程
--
第四章 水土保持与人畜饮水工程
--
第五章 水利工程管理
--
第六章 水库移民安置
畜牧渔业志
--
第一章 畜牧业
--
第二章 渔业
工业志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四章 企业与名优产品选介
乡镇企业志
--
第一章 企业形式
--
第二章 生产行业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四章 企业选介
交通志
--
第一章 陆路
--
第二章 水路
--
第三章 运输
--
第四章 管理
邮电志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三章 电信
城建环保志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三章 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五章 建筑业
商业志
--
第一章 私营个体商业
--
第二章 国营商业
--
第三章 集体商业
--
第四章 饮食服务
粮油志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三章 粮食仓储
--
第四章 粮食调运
--
第五章 粮油加工
--
第六章 市场管理和粮油市场
--
第七章 饲料加工和销售
--
第八章 经营管理
对外贸易志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扶持生产
--
第三章 出口商品
--
第四章 进口商品
--
第五章 商品基地
--
第六章 利用外资及开发项目
经济管理志
--
第一章 计划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三章 物资经营管理
--
第四章 物价
--
第五章 技术监督
--
第六章 经济体制改革
工商行政管理志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对私营工商业改造
--
第三章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四章 市场管理和市场建设
--
第五章 企业登记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章 获奖项目
财税审计志
--
第一章 财政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三章 审计
金融志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三章 借贷
--
第四章 信用合作
--
第五章 农贷储蓄
--
第六章 结算
--
第七章 保险
--
第八章 基本建设投资
教育志
--
第一章 学宫书院社学私塾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第五章 师范教育
--
第六章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七章 成人教育
--
第八章 教师队伍
--
第九章 教育经费
--
第十章 勤工俭学与改善办学条件
--
第十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
科技志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四章 技术推广
--
第五章 学会组织和科普工作
--
第六章 地震研究
文化志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二章 表演团体
--
第三章 民间艺术
--
第四章 文艺创作
--
第五章 电影
--
第六章 图书
--
第七章 文物
--
第八章 风景名胜
--
第九章 广播电视
--
第十章 报纸
--
第十―章 档案
金石志
--
第一章 铜鼓
--
第二章 铁钟
--
第三章 摩崖碑刻
卫生志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三章 防疫
--
第四章 保健
--
第五章 医疗制度
--
第六章 医药
--
第七章 管理
体育志
--
第一章 机构团体
--
第二章 设施经费
--
第三章 学校体育
--
第四章 社会体育
--
第五章 体育运动学校
--
第六章 竞赛与成绩
民俗志
--
第一章 语言
--
第二章 风俗
--
第三章 社会新风
--
第四章 奇闻异事
--
第五章 宗教
人物志
--
第一章 革命烈士
--
第二章 历代人物
附录
--
一、重要文告
--
二、旧志序选
--
三、诗赋三篇
编后记
人员名单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