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财政志(1979-2005)

荆门市财政志(1979-200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荆门市财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 求是记述荆门市财政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二、本志为荆门市第二部财政志。首部志书下限至1985年。为全面反映改革 开放以来荆门市财政发展历史,本志上限自1979年,下限至2005年。为保持事物 发展的连续性,部分章节下延至2008年。 三、志书采用章、节体。节以下的目和分目以一、二、三……和(一)、(二)、 (三)……的层次编写。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表述,以志为主。概述 列全书正文之前,大事记列正文之后,重要文献资料以原文收入附录之中。 四、志书采用语体文、记述体。文字用法以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1986年10月 公布的《简化汉字总表》为准。标点符号以1996年6月1日实施的《标点符号用 法》为准。词语力求规范,通俗易懂。惯用语、缩略语、成语、词组等使用约定俗成 的语词。 五、志书行文采用第三人称,直陈其名,直述其事。在记述中以事系人时,姓名 前冠以职务。历史地名沿用原称,与现名称不一致的,括注现名称。植物、动物、矿 物等名称使用标准名称。机构、文件、会议、著述一般使用全称。名称过长的,在首 次出现时使用全称括注简称,以后出现相同名称时一般使用简称。数字用法以 1996年6月1日国家颁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录用数据以市财 政局各科室(单位)、各县(市、区)财政局提供的统计数据为准,出现不一致时,以 市财政局预算科和国库科编报的决算数为准。计量单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 计量单位。为保持历史原貌,书中个别地方使用原计量单位,不加换算。货币(外 债除外)以人民币为本位币表述。时间采用公元纪年。世纪、年代、年、月、日等,用 阿拉伯数字书写。 六、志书遵循生不立传原则。人志人物除志文中以事系人外,专设先进人物、 人物传、人物表予以反映。 七、志书资料主要来源于荆门市档案馆,市统计局,市党史、方志办,局属各单 位,局内各科室和各县(市、区)财政局,一般不注明出处。

内容时限: 1979年-2005年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版权
《荆门市财政志》编纂小组
图片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财政组织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一、机构沿革
---- 二、内设机构
---- 三、局属单位
---- 四、省、市财政部门管理及挂靠单位
-- 第二节 党的组织
---- 一、党委(党组)
---- 二、直属机关党委
---- 三、党总支(党支部)
-- 第三节 群团组织
---- 一、工会
---- 二、团委(团支部)
---- 三、妇委会
-- 第四节 学术团体
---- 一、财政学会
---- 二、会计学会
---- 三、珠算协会
---- 四、预算会计研究会
-- 第五节 局属企业
第二章 财政体制
-- 第一节 市级财政体制
---- 一、包干财政体制
---- 二、分税制财政体制
-- 第二节 县(市、区)财政体制
---- 一、包干财政体制
---- 二、分税制财政体制
-- 第三节 乡(镇)财政体制
---- 一、包干财政体制
---- 二、分税制财政体制
第三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工商税收收入
---- 一、工商税
---- 二、产品税
---- 三、营业税
---- 四、增值税
---- 五、个人所得税
---- 六、其他税收收入
-- 第二节 农业税收及契税收入
---- 一、农业税
---- 二、农业特产税
---- 三、耕地占用税
---- 四、契税
-- 第三节 非税收入
---- 一、预算外资金收入
---- 二、彩票收入
第四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行政司法支出
---- 一、行政支出
---- 二、公、检、法、司支出
-- 第二节 经济建设支出
---- 一、工业、交通支出
---- 二、商贸、流通支出
---- 三、农、林、水、气象支出
---- 四、城市建设支出
-- 第三节 教科文体广支出
---- 一、教育事业支出
---- 二、科学事业支出
---- 三、文化体育广播事业支出
-- 第四节 社会保障支出
---- 一、卫生事业支出
---- 二、社会救济支出
---- 三、灾害救济支出
---- 四、抚恤安置支出
---- 五、最低生活保障支出
---- 六、再就业支出
-- 第五节 财政收支平衡
第五章 财政管理
-- 第一节 预算管理
---- 一、预算
---- 二、决算
---- 三、预算会计
---- 四、金库(国库)
-- 第二节 国库管理
---- 一、国库集中收付体系
---- 二、财税银联库管理
-- 第三节 企业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 一、工交企业财务管理
---- 二、商贸企业财务管理
---- 三、外贸企业财务管理
---- 四、金融企业财务管理
---- 五、农业企业财务管理
---- 六、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 第四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一、行政财务管理
---- 二、事业财务管理
-- 第五节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 一、医疗保障基金管理
---- 二、社会福利资金管理
---- 三、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
---- 四、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 五、失业保险基金管理
---- 六、再就业资金管理
---- 七、住房资金管理
-- 第六节 债务管理
---- 一、国库券
---- 二、保值公债
---- 三、特种国债
---- 四、世行贷款
---- 五、外国政府贷款
---- 六、信用资金管理
---- 七、城市信用社债务管理
-- 第七节 非税收入管理
---- 一、预算外资金、基金(附加)管理
---- 二、罚没收入管理
---- 三、票据管理
---- 四、土地收入管理
-- 第八节 会计管理
---- 一、会计人员管理
---- 二、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 三、会计执法检查
---- 四、会计职称评审
-- 第九节 注册会计师管理
---- 一、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 二、注册会计师管理
-- 第十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与政府采购管理
---- 一、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二、政府采购管理
-- 第十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
----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 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 三、“非转经”管理
-- 第十二节 农业综合开发管理
---- 一、项目管理
---- 二、资金管理
---- 三、农业综合开发效益
-- 第十三节 财政监督
---- 一、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 二、财政监督检查
---- 三、中央企业财政监督
-- 第十四节 财政信息化建设
---- 一、硬件建设及管理
---- 二、信息员管理
---- 三、荆门财政网站
第六章 财政改革
-- 第一节 利改税
---- 一、第一步利改税
---- 二、第二步利改税
-- 第二节 企业承包经营
---- 一、第一轮企业承包经营
---- 二、第二轮企业承包经营
-- 第三节 国营企业税利分流
-- 第四节 会计管理改革
---- 一、会计委派
---- 二、财会集中核算
---- 三、建账监管
-- 第五节 政府采购改革
-- 第六节 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 第七节 部门预算管理改革
-- 第八节 国库集中收付改革
-- 第九节 农村税费改革
第七章 财源建设
-- 第一节 分税制改革前的财源建设
---- 一、财源建设规划
---- 二、财源项目建设
-- 第二节 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源建设
---- 一、财源建设规划
---- 二、效益财政建设
第八章 财政内部建设
-- 第一节 党组织建设
---- 一、党员发展登记
---- 二、党风廉政建设
---- 三、党员先进性教育
--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
---- 一、“五讲四美”活动
---- 二、“双学”活动
---- 三、文明系统建设
-- 第三节 财政法制建设及税政管理
---- 一、普法教育
---- 二、行政执法
---- 三、行政复议
---- 四、税政管理
-- 第四节 财政科研
---- 一、科研活动及成果
---- 二、科研刊物
-- 第五节 干部职工教育
---- 一、“三讲”教育
---- 二、业务培训
---- 三、学历教育
-- 第六节 群团工作
---- 一、工会工作
---- 二、团委(团支部)工作
---- 三、妇委会工作
---- 四、学术团体工作
-- 第七节 机关事务管理
---- 一、机关财务管理
---- 二、退休人员管理
---- 三、机关档案管理
---- 四、机关后勤服务
第九章 县(市、区)财政概况
-- 第一节 京山县财政概况
---- 一、机构沿革
---- 二、财政体制
---- 三、财政收入
---- 四、财政支出
---- 五、财政管理
---- 六、财政改革
---- 七、财源建设
-- 第二节 沙洋县财政概况
---- 一、机构沿革
---- 二、财政体制
---- 三、财政收入
---- 四、财政支出
---- 五、财政管理
---- 六、财源建设
-- 第三节 钟祥市财政概况
---- 一、机构沿革
---- 二、财政体制
---- 三、财政收入
---- 四、财政支出
---- 五、财政管理
---- 六、财政改革
-- 第四节 东宝区财政概况
---- 一、机构沿革
---- 二、财政体制
---- 三、政收入
---- 四、财政支出
---- 五、财政管理
---- 六、财政改革
---- 七、财源建设
-- 第五节 掇刀区财政概况
---- 一、机构沿革
---- 二、财政体制
---- 三、财政收入
---- 四、财政支出
---- 五、财政管理
---- 六、财源建设
-- 第六节 屈家岭管理区财政概况
---- 一、机构沿革
---- 二、财政体制
---- 三、财政收入
---- 四、财政支出
---- 五、财政管理
第十章 荣誉、人物
-- 第一节 集体荣誉
-- 第二节 先进人物
---- 一、劳动模范
---- 二、先进工作者
-- 第三节 人物传
-- 第四节 人物表
---- 一、历任领导人名录
---- 二、2008年底荆门市财政局高级职称人员名录
---- 三、2008年底荆门市财政局内设科室负责人名录
---- 四、2008年底荆门市财政局下属单位负责人名录
---- 五、2008年底荆门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名录
---- 六、2008年底荆门市财政局在编人员名录
---- 七、2008年底荆门市财政局离退休在册人员名录
大事记
附录
-- 荆门市建账监管暂行办法
-- 荆门市政府采购管理实施细则
-- 荆门市财政监督检查办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