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牡丹品种图志(续志)

中国牡丹品种图志(续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前言 由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牵头编写的《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自1997年问世以来, 至今已历时十八个年头,回顾这期间我国牡丹事业的发展,业内同仁们深感欣慰与自豪, 当然也有不少遗憾和无奈,但总的发展趋势使牡丹人备受鼓舞和振奋,这是因为: 第一,国有芍药科植物种质资源得到了业内前所未有的重视与保护,学术研究蓬勃向 上,十分活跃,许多逾千年遗留下来难以解决的种的起源问题、分类问题、种与品种的亲 缘关系问题、遗传多样性问题等,都通过先进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逐一渐渐澄清, 为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与产品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特别是芍药科野生 种迁地保护机构的建立对世界牡丹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二,中国牡丹新品种培育更上一层楼,取得了骄人成绩,众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远缘杂交新品种的诞生成为中国牡丹育种史上的里程碑。 第三,牡丹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宛如初升的太阳。牡丹精油、籽油、保健品、护肤品等 产品均已问世,它们为我国的特色产业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特别是油用牡丹(籽油)产 业的启动和发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我国食用油的供需矛盾、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繁荣农 村经济,而且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多重效益。牡丹深加工产业 的发展,使这朵具有盛世文化符号特有感召力的牡丹花,除了承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外, 更担当了食用和改善民生的新的历史使命,更加创新与丰富了牡丹的文化内涵,使其身价 剧增,备受珍视,令全国人民骄傲。 第四,进一步梳理了品种资源,调整了品种结构,规划了品种适生区,更直接服务于 生产和应用。品种虽然是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优良的品质是新品种培育的主要 内核,适地适花引种品种是主要的原则。 第五,由于我国在牡丹种质资源和育种等方面的悠久历史和出色工作.2008年我们承 担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林木和花卉技术工作组(TWO)“植物新品种一致性、 稳定性和特异性测试指南——牡丹”的编制工作,这是我国首次承担有关花卉新品种测试 指南的国际性标准,经过5年的反复讨论.2013年由UPOV正式发布。该测试指南的制定, 为在世界范围内牡丹新品种测试提供了依据。 十余年来所取得的上述主要成就,即是我们编写《中国牡丹品种图志》(续志)的主要原因。 希望通过续志将这些成就更加系统深入地总结与完善,特别是对今后新品种的培育鉴定以及引 种栽培起到借鉴与交流的作用,为今后我国牡丹现代化产业的发展增添更强的自信心和力量。 书中疏漏和错误之处,恳望同仁与爱好者指正。 作者 2015.3.16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版权页
前言
图片
目录
总论
-- 第一章 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研究
---- 第一节 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研究
---- 第二节 栽培品种资源的保护与研究
-- 第二章 新品种培育
---- 第一节 我国近现代牡丹育种概述
---- 第二节 远缘杂交育种的实践总结
-- 第三章 品种花色与花型演进的探讨
---- 第一节 花色研究进展
---- 第二节 花型演进规律的再探讨
-- 第四章 栽培与生产
----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二节 牡丹的花期调控技术及应用
---- 第三节 栽培与生产标准化
-- 第五章 牡丹的开发利用
---- 第一节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 第二节 牡丹产品的深加工
-- 第六章 牡丹专类园与牡丹插花艺术
---- 第一节 牡丹专类园
---- 第二节 插花艺术
各论
-- 第一章 品种命名原则及记载描述
---- 品种记载和描述说明
-- 第二章 品种介绍
---- 第一节 牡丹组与芍药组间杂交新品种(伊藤杂种Itoh)
---- 第二节 牡丹组革质花盘哑组与肉质花盘亚组间杂交新品种
---- 第三节 晶种群间杂交新品种
---- 第四节 实生选育的新品种
参考文献
品种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