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安次志(上)

廊坊安次志(上)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真实地反映安次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上限始于西汉安次设县,下限至2003年。为系统完整地反映安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龙河高新产业园区和部分图片,适当向下延伸,延伸至搁笔之时。

目录

廊坊安次志
图片
-- 安次县全境图
-- 日伪时期廊坊镇示意图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政区位置
---- 第一节 区域位置
---- 第二节 政区沿革
---- 第三节 境域变化
-- 第二章 区划变更
---- 第一节 坊里
---- 第二节 乡村
---- 第三节 村落变迁
---- 第四节 区村
---- 第五节 乡、镇、公社
-- 第三章 乡镇街道办事处村街
---- 第一节 乡镇
---- 第二节 街道办事处
---- 第三节 行政村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质形成
---- 第二节 构造
---- 第三节 矿藏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特征
---- 第二节 岩相古地理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日照
---- 第五节 风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水系
---- 第二节 水文性质
---- 第三节 水文地质
---- 第四节 水资源
-- 第五章 水文特征
---- 第一节 年流量、深度与年径流量
---- 第二节 暴雨洪水
---- 第三节 泥沙
---- 第四节 水质
-- 第六章 土壤
---- 第一节 成土条件
---- 第二节 成土过程
---- 第三节 分类
---- 第四节 综合肥力
---- 第五节 肥力分布
---- 第六节 不利要素
-- 第七章 动植物
---- 第一节 野生动物
---- 第二节 植物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雹灾
---- 第四节 风灾
---- 第五节 蝗灾
---- 第六节 霜灾
---- 第七节 震灾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变迁
---- 第一节 历代人口
---- 第二节 自然变动
---- 第三节 迁移流动
-- 第二章 人口分布
---- 第一节 分布密度
---- 第二节 城乡人口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与年龄构成
---- 第二节 民族构成
---- 第三节 文化结构
---- 第四节 身体素质
---- 第五节 职业构成
-- 第四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五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政策措施
---- 第三节 人口规划
---- 第四节 优生优育
---- 第五节 流动人口管理
---- 第六节 技术指导
-- 第六章 人民生活
第四编 农业
-- 第一章 管理服务机构
--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历代土地制度
---- 第二节 农业互助合作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
-- 第三章 耕作制度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耕作制度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耕作制度
---- 第三节 种植制度
---- 第四节 耕地改良利用
---- 第五节 耕作技术创新
---- 第六节 低产田改造
-- 第四章 粮油生产
---- 第一节 小麦
---- 第二节 玉米
---- 第三节 大豆
---- 第四节 秋杂粮
---- 第五节 油料
-- 第五章 经济作物
---- 第一节 棉花
---- 第二节 红小豆绿豆
---- 第三节 瓜类
-- 第六章 蔬菜生产
---- 第一节 种植与发展
---- 第二节 温室大棚和特色果菜
---- 第三节 地膜覆盖
---- 第四节 蔬菜品种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 第七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耕作机具
---- 第二节 运输机具
---- 第三节 排灌机械
---- 第四节 机械种植与收割
---- 第五节 加工机具
---- 第六节 农机管理
-- 第八章 灾害性天气
---- 第一节 干热风
---- 第二节 大风
---- 第三节 冰雹
---- 第四节 低温连阴雨
---- 第五节 旱、涝灾害
-- 第九章 种植制度与气候
-- 第十章 生物灾害
---- 第一节 病虫害种类
---- 第二节 重大病虫害
-- 第十一章 畜牧水产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畜禽品种
---- 第三节 生猪饲料与饲养
---- 第四节 养殖专业村户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六节 畜禽检疫
---- 第七节 水产管理
-- 第十二章 农业开发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开发
---- 第三节 工程设施
---- 第四节 资金
---- 第五节 效益
---- 第六节 生态建设
第五编 林业
-- 第一章 林木品种
---- 第一节 树种分布
---- 第二节 树种栽培
-- 第二章 植树造林
---- 第一节 育苗
---- 第二节 植树
---- 第三节 三北防护林
---- 第四节 绿化达标
---- 第五节 科学造林
----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三章 果树
---- 第一节 品种
---- 第二节 树木更新
---- 第三节 果树栽培
---- 第四节 果品产量
-- 第四章 经济林
-- 第五章 桑蚕
---- 第一节 资源品种
---- 第二节 栽培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 桑蚕饲养
---- 第五节 篦麻蚕饲养
-- 第六章 林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林业权属
---- 第三节 采伐
---- 第四节 林业承包
---- 第五节 科学管理
---- 第六节 护林
---- 第七节 世行贷款造林
---- 第八节 林业基地
---- 第九节 花卉栽培与销售
第六编 水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灌溉工程
---- 第二节 蓄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
---- 第四节 排水工程
-- 第三章 河堤治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防洪工程
---- 第三节 防洪工程效益
---- 第四节 治理海河工程
-- 第四章 水资源管理
---- 第一节 工程管理
---- 第二节 用水管理
---- 第三节 水资源开采
-- 第五章 防洪工程
-- 第六章 农田灌溉
---- 第一节 打井灌溉
---- 第二节 机井
---- 第三节 节 水灌溉
-- 第七章 综合经营
-- 第八章 永定河泛区
---- 第一节 三角淀
---- 第二节 永定河新泛区
---- 第三节 南遥堤
-- 第九章 友邻水利
第七编 工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所有制改革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二章 工业管理部门
---- 第一节 经委系统
---- 第二节 二轻工业系统
-- 第三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冶金
---- 第二节 化工
---- 第三节 机械
---- 第四节 建材
---- 第五节 橡胶塑料制品
---- 第六节 油脂调料食品
---- 第七节 酿酒
---- 第八节 纺织
---- 第九节 皮革
---- 第十节 家具
---- 第十一节 造纸纸制品
---- 第十二节 印刷
---- 第十三节 工艺美术
---- 第十四节 其它
-- 第四章 直属企业合资企业
-- 第五章 产品简介
---- 第一节 主要产品
---- 第二节 优质产品
第八编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企业发展
-- 第二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技术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三章 重点企业、产品及专业村、专业户简介
---- 第一节 重点企业
---- 第二节 主要产品
---- 第三节 专业村
---- 第四节 专业户
第九编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中共安次“二七”特别支部委员会
---- 第二节 安次县工作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共第三联合县第一联合区(安次)委员会
---- 第四节 中共安次县临时委员会
---- 第五节 中共安次县委员会
---- 第六节 中共廊坊市(县级)委员会
---- 第七节 中共安次区委员会
-- 第二章 党代会
---- 第一节 县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乡镇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章 书记副书记常委名表
-- 第四章 党员
---- 第一节 发展
---- 第二节 构成
---- 第三节 分布
---- 第四节 教育管理
-- 第五章 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建设
-- 第六章 党政纪要
----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第五节 改革开放
-- 第七章 重要决策
-- 第八章 纪律检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党风廉政教育
---- 第三节 廉政制度建设
---- 第四节 纠正不正之风
---- 第五节 整顿行风
---- 第六节 查处案件
-- 第九章 宣传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宣传要点
---- 第三节 党员教育
---- 第四节 干部学习
----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十章 党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规模
---- 第三节 教学
-- 第十一章 信访监察
---- 第一节 信访
---- 第二节 监察
-- 第十二章 老干部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老干部待遇
---- 第三节 活动
-- 第十三章 统一战线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协调党外人士参政议政
---- 第三节 对台湾工作
---- 第四节 对海外及港澳工作
第十编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章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届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市(县级)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区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常务委员会
----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二节 市(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重要活动
第十一编 政府
-- 第一章 历代县政府
---- 第一节 中华民国前政权
---- 第二节 国民政府
----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府
----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五节 革命委员会
---- 第六节 市(县级)人民政府
---- 第七节 区人民政府
-- 第二章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 第三章 政务活动
第十二编 政协
-- 第一章 政协委员会
-- 第二章 机构
-- 第三章 常务委员会
-- 第四章 主要活动
---- 第一节 参政议政
---- 第二节 提案办理
---- 第三节 调研巡视
---- 第四节 协商与民主监督
-- 第五章 文史资料编 辑
第十三编 民主党派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民主同盟会
---- 第二节 民主建国会
---- 第三节 民主促进会
---- 第四节 农工民主党
---- 第五节 九三学社
-- 第二章 工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活动
---- 第三节 职工生活福利
---- 第四节 职工代表大会
-- 第三章 农会
-- 第四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共青团员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 第五节 少年先锋队
-- 第五章 妇女联合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六章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节 代表大会
-- 第七章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八章 其它团体
---- 第一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二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三节 个体私营企业协会
---- 第四节 计划生育协会
---- 第五节 消费者协会
---- 第六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第十四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城市规划
---- 第一节 市区规划
---- 第二节 城市性质
---- 第三节 城市规模
---- 第四节 城市布局
---- 第五节 郊区规划
-- 第三章 城市建设
---- 第一节 街道
---- 第二节 供水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四节 节 约用水
-- 第四章 城区排水
---- 第一节 排水
---- 第二节 下水道
---- 第三节 排水系统
---- 第四节 排污渠道
---- 第五节 排水泵站
-- 第五章 路灯
-- 第六章 集中供热
-- 第七章 城区绿化
---- 第一节 街道绿化
---- 第二节 园林
-- 第八章 建筑队伍
-- 第九章 建筑施工
---- 第一节 主要建筑
---- 第二节 施工形式
---- 第三节 建筑管理
-- 第十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私房管理
---- 第二节 公房管理
-- 第十一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小城镇建设管理
---- 第二节 村镇规划
-- 第十二章 环境卫生
---- 第一节 清扫
---- 第二节 垃圾收运
---- 第三节 粪便清掏
---- 第四节 设备设施
--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地表水地下水监测
---- 第二节 大气监测
---- 第三节 噪声监测
---- 第四节 监测方法
---- 第五节 企业排污
---- 第六节 污染源治理与综合利用
---- 第七节 污染治理
---- 第八节 防污管理
---- 第九节 环境监理
---- 第十节 宣传教育
第十五编 交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道路桥梁
---- 第一节 古路
---- 第二节 桥涵
---- 第三节 公路
-- 第三章 运输
---- 第一节 运输方式
---- 第二节 货运
---- 第三节 客运
-- 第四章 公路养护
---- 第一节 道班建设
---- 第二节 机械养护
---- 第三节 养护业务
---- 第四节 公路绿化
---- 第五节 交通科技
-- 第五章 公路管理
---- 第一节 运政管理
---- 第二节 路政管理
---- 第三节 交通监理
---- 第四节 汽车检测
-- 第六章 铁路
第十六编 供电 邮电
-- 第一章 供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电力设施
---- 第三节 负荷电量
---- 第四节 用电结构
---- 第五节 用电管理
---- 第六节 电费收缴
---- 第七节 电费电价
---- 第八节 高压配电网络
---- 第九节 电力供应
---- 第十节 农村电网改造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节 邮电管理
第十七编 财政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收
---- 第三节 企业收入
---- 第四节 国债
---- 第五节 其它收入
-- 第三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
---- 第二节 城市建设维护费
---- 第三节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第四节 抚恤和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
---- 第五节 行政管理费
---- 第六节 其它支出
-- 第四章 财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预算决算
---- 第三节 会计管理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五节 财政监察
---- 第六节 国有资产管理
第十八编 税务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历代税收
-- 第三章 税种税率
---- 第一节 国税
---- 第二节 地税
-- 第四章 税收管理
-- 第五章 税收减免
第十九编 金融 保险
-- 第一章 建国前金融业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存贷款业务
-- 第二章 中国人民银行安次支行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人民币
---- 第三节 建国前纪念币
---- 第四节 建国后纪念币
---- 第五节 存款
---- 第六节 贷款
---- 第七节 外汇管理
-- 第三章 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存贷政策
-- 第四章 中国工商银行安次支行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储蓄
---- 第三节 会计结算
---- 第四节 计划信贷
---- 第五节 存贷款利率
---- 第六节 资金拆借
---- 第七节 信贷政策
---- 第八节 贷款原则
---- 第九节 贷款范围
-- 第五章 中国建设银行安次区办事处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职能
---- 第三节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
---- 第四节 贷款管理体制
---- 第五节 基本建设贷款
---- 第六节 技术改造贷款
---- 第七节 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
---- 第八节 工交企业流动资金贷款
---- 第九节 特种贷款
---- 第十节 委托贷款
---- 第十一节 结算业务管理
-- 第六章 中国农业银行安次支行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存款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结算
---- 第五节 信用卡
-- 第七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次支行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存款贷款
---- 第四节 结算
-- 第八章 保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业务
---- 第三节 防灾
---- 第四节 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