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5年07月
目录
封面
繁峙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繁峙县志
图片
--
繁峙县政区图
--
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
--
县城闹区
--
岩山寺壁画(田雷摄)
--
县城鼓楼
--
平型关
--
韩庄长城(田雷摄)
--
狮子窝万佛琉璃塔
--
砂河烈士陵园
--
(局部)
--
滹沱稻田
--
天然牧场
--
中台顶气象站
--
龙山水库
--
五台山火车站
--
繁峙钢铁厂
--
义兴寨金砂选矿车间
--
下茹越宏达粉丝厂包装车间
--
砂河金源商城
--
东台日出(李宏如摄)
--
孤山晚照
--
魏明亭《公鸡富贵图》
--
侯吉才《蜂紫珠图》
--
宫林春《吉祥如意图》
--
柴山林《家乡喜讯》
--
范理阳《寿同山岳福共海天》(清)
--
郭正兴《古诗》(民国时期)
--
郭增英《气壮山河》(左)
--
范俊杰《屈原名》(中)
--
左宏德《苍龙墨海腾大波》(右)
--
李崇德《柳影含雪》(左)
--
刘永茂《格言》(右)
--
谢维维《墨海观涛》
--
崔子青《毛主席长征诗》
--
繁峙旧城图
序一
序二
概述
凡例
目录
第一卷大事记
第二卷地理
--
第一章建置
----
第一节位置
----
第二节建置沿革
----
第三节行政区划
----
第四节县城乡镇
--
第二章地质 地貌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三章气候 水文
----
第一节气候
----
第二节水文
--
第四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
----
第二节生物资源
----
第三节矿藏
--
第五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洪灾
----
第三节霜冻
----
第四节冰雹
第三卷农业
--
第一章农业经济体制
----
第一节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经营形式
----
第三节生产责任制
--
第二章种植业
----
第一节耕地 劳力 经济效益
----
第二节作物 产量
----
第三节耕作制度
----
第四节农田管理
----
第五节品种改良
--
第三章养殖业
----
第一节畜禽饲养
----
第二节饲草饲料
----
第三节品种改良
----
第四节疫病防治
--
第四章林业
----
第一节宜林面积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采种 育苗
----
第四节林业建设
----
第五节新品种引进
----
第六节林产品产量
----
第七节森林管理与保护
--
第五章水利
----
第一节灌区
----
第二节水库
----
第三节高灌
----
第四节井灌
----
第五节小型水利
----
第六节人畜饮水
----
第七节水土保持
----
第八节水利管理
--
第六章农具农机
----
第一节耕作机具
----
第二节田间管理农具
----
第三节场上作业机具
----
第四节农业运输机具
----
第五节农副产品加工机具
----
第六节排灌机械
----
第七节农用机械总动力
----
第八节农业机械化水平
--
第七章收益分配
----
第一节现金分配
----
第二节粮食分配
第四卷工业
--
第一章铁木业
----
第一节木业
----
第二节铁业
--
第二章造纸 印刷业
----
第一节造纸业
----
第二节印刷业
--
第三章毛制 缝纫业
----
第一节毛制业
----
第二节缝纫业
--
第四章酿酒业
--
第五章采矿工业
----
第一节金矿
----
第二节铁矿
----
第三节有色金属矿
----
第四节磁铁矿
----
第五节云母矿
----
第六节磷矿
----
第七节褐煤
--
第六章建材工业
----
第一节砖瓦窑
----
第二节石灰窑
----
第三节水泥厂
--
第七章机械工业
----
第一节汽车配件
----
第二节小五金
--
第八章化学工业
----
第一节磷肥
----
第二节塑料
----
第三节化肥
--
第九章电力工业
----
第一节发电
----
第二节输配电
--
第十章乡镇企业
第五卷交通 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交通设施
----
第二节交通运输
----
第三节交通管理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第二节电信
第六卷财政 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收入
----
第二节支出
----
第三节机构设置与管理
--
第二章金融
----
第一节当铺 钱庄 钱局
----
第二节银行
----
第三节货币
----
第四节存款
----
第五节贷款
----
第六节外汇业务
----
第七节公债 国库券
----
第八节保险业务
第七卷商业
--
第一章经济成份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国营商业
--
第二章商品收购
----
第一节境内收购
----
第二节境外采购
--
第三章商品储运
--
第四章对外贸易
--
第五章经济管理
----
第一节物价管理
----
第二节工商管理
--
第六章粮食
----
第一节征收
----
第二节购销
----
第三节储运
第八卷体育 科技
--
第一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武术
----
第二节中老年体育活动
--
第二章杨家武术
----
第一节绝命枪
----
第二节穗子鞭
--
第三章学校体育
--
第四章体育竞赛
--
第五章体育设施
--
第六章体育机构
--
第七章体坛群英
--
第八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研机构
----
第二节科普工作
----
第三节科研成果
----
第四节新技术引进
----
第五节科技队伍
第九卷政事
--
第一章党派社团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群众团体
----
第三节中国国民党
----
第四节民革小组
----
第五节其他社团
--
第二章机构设置
----
第一节权力机构
----
第二节行政机构
----
第三节议政机构
--
第三章民政工作
----
第一节民政机构
----
第二节优抚工作
----
第三节土地征用
----
第四节救济救灾
----
第五节社会福利
----
第六节婚姻登记
----
第七节军人安置
--
第四章人事工作
----
第一节工资制度
----
第二节干部管理
第十卷政法
--
第一章治安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公安保卫
----
第三节户籍管理
----
第四节消防工作
----
第五节监所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批捕起诉
----
第三节刑事侦察
----
第四节监督监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刑事 民事审理
----
第三节经济案件
--
第四章司法
----
第一节司法机构
----
第二节法律顾问
----
第三节公证工作
----
第四节普法教育
第十一卷军事
--
第一章军事设施
--
第二章兵役制度
--
第三章地方武装
--
第四章军事机构
--
第五章民兵
--
第六章驻军
--
第七章重大战事纪略
第十二卷教育
--
第一章私塾 义学 书院
----
第一节私塾 义学
----
第二节书院
--
第二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第三章专业教育
----
第一节实业学校
----
第二节师范学校
----
第三节农业中学
----
第四节职业学校
--
第四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工人业余教育
----
第三节干部业余教育
--
第五章教育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教师队伍
----
第三节经费设备
第十三卷文化 新闻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组织网络
----
第二节民间广场艺术
----
第三节灯火
----
第四节业余文艺会演
--
第二章文学
--
第三章戏剧
----
第一节秧歌
----
第二节道情
----
第三节北路梆子
----
第四节晋剧
----
第五节演出场地
--
第四章音乐 曲艺
----
第一节声乐 器乐
----
第二节庙堂音乐
----
第三节曲艺
--
第五章美术 书法 摄影
----
第一节美术
----
第二节书法
----
第三节摄影
--
第六章电影放映
--
第七章图书 档案
----
第一节图书发行
----
第二节图书藏阅
----
第三节档案
--
第八章新闻
----
第一节通讯报纸
----
第二节广播电视
第十四卷文物
--
第一章古遗址
--
第二章古寺庙
--
第三章古城堡
--
第四章古墓葬
--
第五章历代碑刻
--
第六章馆藏文物
--
第七章革命文物
第十五卷卫生
--
第一章预防
----
第一节爱国卫生
----
第二节妇幼保健
----
第三节卫生防疫
--
第二章医疗机构
----
第一节药铺诊所
----
第二节医院
----
第三节卫生院
--
第三章设备技术
----
第一节医疗设备
----
第二节医疗技术
--
第四章药品
----
第一节药材公司
----
第二节中药生产
----
第三节黄芪生产
----
第四节中西药制剂
第十六卷民情 风俗
--
第一章民情撷要
----
第一节习性
----
第二节良风美德
----
第三节礼仪禁忌
----
第四节陋习积弊
--
第二章风俗
----
第一节饮食 服饰
----
第二节建房迁居
----
第三节婚丧庆祭
----
第四节岁时节日
--
第三章宗教信仰
----
第一节道教
----
第二节佛教
----
第三节基督教
----
第四节天主教
--
第四章谣谚传说
----
第一节民谣
----
第二节谚语 歇后语
----
第三节民间传说
第十七卷人口
--
第一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总量变动
----
第二节出生死亡
----
第三节迁出迁入
----
第四节人口普查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性别 年龄
----
第二节区域分布
----
第三节姓氏构成
----
第四节社会构成
--
第三章婚姻 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
第三节族谱家规
--
第四章人口控制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晚婚晚育
----
第三节节育绝育
第十八卷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解扬
----
莫含
----
胥鼎
----
元德明
----
刘会
----
王兆
----
韩士哲
----
李营
----
李子郁
----
陈士义
----
左先元
----
刘华
----
魏丕荣
----
郑连山
----
张纯
----
宫俊
----
刘遇宾
----
段毓俊
----
郭际丰
----
张配信
----
张廷辅
----
魏日靖
----
高希哲
----
韩志仁
----
任勇
----
杨廷秀
----
刘春和
----
张文理
----
邓有金
----
姚富
----
谢濂
----
范茂松
----
高殿元
----
魏德新
----
左先保
----
魏国英
----
商得功
----
王桂元
----
魏明亭
----
耿全旺
----
樊(木肃)
----
郭全城
----
于寿康
----
张伯维
----
武晨曦
----
张韶芳
----
梁杰三
----
任宗
----
赵征夫
----
张鸣皋
----
史致胜
----
乔连
----
张明
----
张凤皋
----
周维景
----
赵明升
----
宫志坚
----
阎振龙
----
糜志清
----
郭满福
----
王贵文
----
冯斗斗
----
邓祥
--
第二章人物表
----
第一节县籍历代人物表
----
第二节历代县知县表
----
第三节烈士英名录
第十九卷附录
--
第一章《繁峙县志》序
----
第一节明万历《繁峙县志》
----
第二节清道光《繁峙县志》
----
第三节清光绪《繁峙县志》
--
第二章艺文
----
第一节散文
----
第二节诗歌
----
第三节赋
----
第四节革命文献
--
第三章碑记
----
第一节巨唐五台山秘魔寺主玄觉大师塔记
----
第二节岩山寺绘水陆图碑记
----
第三节元殷珍墓碑
----
第四节修建平刑关关城碑
----
第五节秘魔岩秘魔寺常住界址
----
第六节护理秘密寺功德碑记
----
第七节繁峙县重修鼓楼碑记
----
第八节五台山秘魔岩中庵石窟接引佛装金记
第二十卷志余
跋 从历史手中接过火炬——读县志有感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