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取事时限,疆域上溯到西汉初;古城堡建筑和战例上溯到南宋末年;行政建置上溯到宣统二年。下限断到1985年。但为了史事的完整,有数件史事突破了下限时间:一是“将军幼儿园”动工于1983年冬,到1986年6月1日竣工开园;二是1987年8月1日落成的“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根据1985年的提案修建的,三是1987年10月机构改革时,冷水区一分为两个县辖镇,和1988年12月发掘的13座东周墓葬,均在本志付印前夕发生,所以,破列记入本志。
目录
封面
冷水志
题词
图片
--
民国26年冷水区地形图
--
1949年冷水区行政区划图
--
图例
--
区委会、区公所大门
--
冷水风光(三尖山与荷花池)
--
鸟瞰冷水镇旧街
--
文集镇委会镇人民政府大门
--
冷水镇办公大楼
--
1985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纪委副书记饶正锡中将回乡与县,区党政部分领导干部合影留念。前排左起
--
在建设中的冷水新街
--
磙磨
--
风车
--
袭子
--
手磨
--
石碾
--
斫磙
--
耖子
--
木犁
--
手摇水车
--
纺花车
--
位于大石门东南麓地下交通站的农民草房
--
织布木机
--
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正面“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刘真敬书背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谢威题
--
上北山抗日游击队使用的手枪和并蒂连。
--
右上、北山区委书记从克家使用的公文包。
--
北山民兵使用的大刀。这把大刀是1931年红军赠送的80刀中的1把。
--
北山抗日新四军司令部住址——巴家湾
--
大棠梨树及大棠梨树湾会议旧址。
--
钟——潘客班车在北山革命根据地的温(家巷)潘(胡集)路上奔驰。
--
曾棚桥
--
陈集渡口
--
黄土坡水力发电站
--
革命老干部胡传汉资助修建的廖家湾水库。
--
塘港高低泄洪闸
--
郑家湾电灌站抬渠与王家棚二级站。
--
邮电支局营业大楼
--
磷肥厂
--
砖瓦厂
--
水泥厂
--
冷水打米厂
--
彩瓷厂内外景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饶正锡资助修建的“将军幼儿园”
--
文集中学
--
影戏院
--
冷水医院住院部
--
襄西印刷厂
--
冷水信用社
--
农民住房变化40年代草屋—60年代瓦屋—80年代楼房
--
花炮厂生产的花炮样品
--
文集酒厂生产的低度“纯粮白”
--
专业联合体梨园新果
--
田岗村专业种花户培植的玉兰
--
康集村争业园艺户培植的小黄杨与太山村生产的龙缸
--
潘胡乡个体户石灰场
--
清古“迎客古松”。
《冷水志》编纂委员会名单
序
序
凡例
目录
综述
第一篇 大事记
第二篇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清代建置
----
第二节 民国建置
----
第三节 建国后的建置
--
第二章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疆域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附:日伪时期冷水区行政区划
----
第三节 集镇
--
第三章 人口、民族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民族
----
第三节 人口控制
--
第四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构造
----
第二节 地形、地貌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山区土壤、土种的分布
----
第二节 湖区主要土种的分布
--
第六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雨量
----
第二节 物候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矿产
----
第二节 土特产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风、雹灾
----
第四节 病虫害灾
----
第五节 地震
第三篇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粮食栽培
----
第二节 林业
----
第三节 畜牧业
----
第四节 渔业
----
第五节 土特产
--
第二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水利
----
第二节 防洪设施
----
第三节 电力
--
第三章 工业
----
第一节 轻工业
----
第二节 建材工业
----
第三节 加工工业
----
第四节 采矿工业
----
第五节 化学工业
----
第六节 陶器工业
--
第四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邮电
--
第五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体制
----
第二节 商品购销
----
第三节 饮食服务业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六章 财税金融
----
第一节 财税
----
第二节 金融
--
第七章 工商物价
----
第一节 工商管理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第四篇 党、政、军、社团
--
第一章 党组织
----
第一节 共产党
----
第二节 国民党
--
第二章 政权机构
----
第一节 民国区(乡)政权机构
----
第二节 北山苏维埃政权机构
----
第三节 北山抗日革命根据地政权机构
----
第四节 建国后政权机构
--
第三章 军事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武备
----
第三节 驻军
----
第四节 民兵
----
第五节 战事
--
第四章 社团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第五节 商会
第五篇 文教卫生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建国前文化活动概况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文化活动
----
第三节 文化设施
----
第四节 文物
------
附: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记
----
第五节 诗歌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 私塾教育
----
第三节 幼儿教育
----
第四节 小学教育
----
第五节 中学教育
----
第六节 业余教育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民间医药
----
第二节 卫生机构
----
第三节 医疗制度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
第五节 医疗业务
----
第六节 妇幼保健
----
第七节 血吸虫病防治
第六篇 民俗
--
第一章 衣食起居
----
第一节 服饰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住房
----
第四节 用具
--
第二章 民间习俗
----
第一节 民间节日
----
第二节 婚丧寿诞
----
第三节 宗教信仰
----
第四节 封建迷信
----
第五节 传统恶习
----
第六节 社会新风
--
第三章 方言土语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章 姓氏
----
附:90岁以上老人名录
第七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魏坤山
----
魏恒久
----
魏东平
----
严子汉
----
罗汉
----
张琢成
----
郑家琨
----
程金兰
----
丁连山
----
叶云
----
王孟邻
----
王学元
--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
第三章 地师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名单
----
附:黄埔军校学员名录
第八篇 附录
--
第一章 《冷水志》参阅资料要目
--
第二章 北山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
--
第三章 编志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