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中药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祖国医药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医药的一颗灿烂明珠。由于中药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符合当前人类“回归自然”和“归真返璞”的强烈愿望与实际要求,深受国内外医药界和广大患者的重视和欢迎,中药正在走向世界,被誉为“中国的世界第一”。
出版时间:
1992年05月
目录
封面
安徽中药志
<安徽中药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
安徽贝母
--
芍药
--
西洋参
--
桔梗
--
猫爪草
--
半夏
--
天南星
--
及己
--
紫其
--
白术(祁术)
--
支柱蓼
--
乌头(黄山乌头)
--
重楼
--
水龙骨
--
骨碎补
--
何首乌
--
虎杖
--
拳参
--
商陆
--
射干
--
菝葜
--
玉竹
--
自及
--
天麻
--
麦冬
--
板蓝根
--
葛根
--
地榆
--
远志
--
白蔹
--
苦参
--
大戟
--
三颗针
--
粉防己
--
江南牡丹草
--
乌药
--
延胡索
--
太子参
--
黄连
--
白头翁
--
白芍
--
貓爪单
--
草乌
--
黄精
--
皖贝母
--
百合
--
薤白
--
重偻
--
天冬
--
香附
--
石菖蒲
--
百部
--
泽泻
--
天南星
--
半夏
--
漏芦
--
苍术
--
白术
--
南沙参
--
桔梗
--
三棱
--
玄参
--
天花粉
--
丹参
--
白前
--
茜草
--
徐长卿
--
龙胆
--
白芷
--
藁本
--
独活
--
白薇
--
前胡
前言
编写说明
目录
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编著 安徽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卷 根与地下茎类中药材
--
1.贯众
--
2.水龙骨
--
3.骨碎补
--
4.及己
--
5.苎麻根
--
6.穿破石
--
7.青木香
--
8.寻骨风
--
9.金莽麦
--
10.何苜乌
--
11.虎杖
--
12.拳参
--
13.支柱蓼
--
14.羊蹄
--
15.牛膝
--
16.土牛膝
--
17.商陆
--
18.土人参
--
19.太子参
--
20.藕节
--
21.草乌
--
22.升麻
--
23.黄连
--
24.威灵仙
--
25.白头翁
--
26.猫爪草
--
27.天葵
--
28.马尾连
--
29.白芍
--
30.赤芍
--
31.三棵针
--
32.八角莲
--
33.红毛七
--
34.江南牡丹草
--
35.木防己
--
36.称钩风
--
37.北豆根
--
38.粉防己
--
39.白药子
--
40.乌药
--
41.延胡索
--
42.夏天无
--
43.板蓝根
--
44.地骷髅
--
45.落新妇
--
46.莓叶委陵菜
--
47.茅莓根
--
48.地榆
--
49.锦鸡儿
--
50.葛根
--
51.苦参
--
52.远志
--
53.狼毒
--
54.大戟
--
55.雷公藤
--
56.玉葡萄根
--
57.自蔹
--
58.棉花根
--
59.藤梨根
--
60.八角枫
--
61.人参
--
62.竹节参
--
63.白芷
--
64.独活
--
65.柴胡
--
66.明党参
--
67.北沙参
--
68.藁本
--
69.川芎
--
70.防风
--
71.前胡
--
72.朱砂根
--
73.龙胆
--
74.白薇
--
75.白前
--
76.自首乌
--
77.徐长卿
--
78.紫草
--
79.丹参
--
80.玄参
--
81.地黄
--
82.茜草
--
83.墓头回
--
84.天花粉
--
85.土贝母
--
86.南沙参
--
87.羊乳
--
88.桔梗
--
89.紫菀
--
90.苍术
--
91.白术
--
92.大蓟
--
93.漏芦
--
94.菊叶三七
--
95.三棱
--
96.泽泻
--
97.白茅根
--
98.芦根
--
99.糯稻根
--
100.香附
--
101.石菖蒲
--
102.天南星
--
103.半夏
--
104.魔芋
--
105.百部
--
106.薤白
--
107.葱白
--
108.大蒜
--
109.知母
--
110.天冬
--
111.麦冬
--
112.萱草根
--
113.皖贝母
--
114.浙贝母
--
115.百合
--
116.重楼
--
117.黄精
--
118.玉竹
--
119.菝葜
--
120.土茯苓
--
121.光慈菇
--
122.藜芦
--
123.仙茅
--
124.石蒜
--
125.黄药子
--
126.粉萆薜
--
127.穿山龙
--
128.山药
--
129.射千
--
130.姜
--
131.白及
--
132.天麻
--
133.毛慈菇
第一卷 原植物拉丁学名索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