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规定的新编志书体例,结合本地实际编纂的_部新型镇志。
二、本志上限为光绪五年(1879),与《古越州志》相衔接,下限为1993年。为了保持记载的完整性,将《古越州志》附印子后。
目录
封面
越州镇志
《越州镇志》编纂领导小组
题词
--
中共曲靖地委书记 王学仁
--
曲靖地区行署专员 李兵
--
原中共曲靖地区纪委书记 江朝品
--
曲靖地委史志委主任 孙周远
--
中共曲靖市委书记 张玉祥
--
曲靖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唐德荣
--
中共曲靖市委组织部部长 龚岳喜
--
曲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顾晓富
图片
--
越州镇地名图
--
1993年10月参加审稿人员合影
--
中共越州镇党委书记杜健(前排左二)越州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朱学贞(前排左三)同修志人员宋发聪(前排左一)
--
1993年7月6日,中共曲靖地委书记王学仁(左一)云南省副省长杨健强(左二)云南省军区司令员朱成友(
--
1993年云南省军区政委李杰(前一)考察越州烤烟生产
--
联合国亚太地区代表到越州考察职业教育
--
水城水库大坝
--
麦地桥闸
--
越州钢铁厂一角
--
潦浒瓷厂车间
--
1992年兴修的越州镇“钢铁大街”街道
--
1993年12月越州镇农贸市场竣工
--
云南省省长和志强为越州农贸市场题名“小康城”
--
越州镇村庄道路
--
1990年国家建设部授予越州镇村镇建设先进镇
--
越州镇电视差转台
--
中共越州镇委党校
--
越州镇第一中学
--
越州镇西关小学
--
古越州卫行政区划图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论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位置、面积、地形、土壤
----
第二节 山脉、河流、潭泉
----
第三节 气候、物候
--
第二章 自然资源
----
第—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三节 矿藏
--
第三章 行政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沼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节 集镇
----
第四节 村落
--
第四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分布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控制
----
第四节 姓氏
--
第五章 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雹灾
----
第四节 霜灾
第二篇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生产关系
----
第二节 农田建设和农机农具
----
第三节 种植业
----
第四节 饲养业
----
第五节 水产品
--
第二章 水利
----
第一节 河道治理和闸坝建设
----
第二节 水库和堰塘建设
----
第三节 排灌设施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林业分布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经济林木
----
第五节 林木防护
----
第六节 国营海寨林场
--
第四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运输业
----
第三节 邮电
--
第五章 工业
----
第一节 冶金工业
----
第二节 化学工业
----
第三节 陶瓷工业
----
第四节 机械工业
----
第五节 建材业
----
第六节 农副产品加工业
----
第七节 建筑业
--
第六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成分
----
第二节 商业网点
----
第三节 商品销售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五节 工商管理
--
第七章 财政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三节 金融
----
第四节 保险业务
--
第八章 土特产
第三篇 村镇建设
--
第一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古越州城
----
第二节 城镇建设及其规划
----
第三节 道路建设
----
第四节 供水
----
第五节 农贸市场
----
第六节 城镇供电
----
第七节 园林绿化
--
第二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农村住宅
----
第二节 农村用水
----
第三节 农村用电
----
第四节 农村道路
第四篇 政治
--
第一章 政党与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国民党、三青团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三节 群众团体
----
第四节 重大政务记略
--
第二章 政权
----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政权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权机构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办事处村委会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婚姻登记
--
第四章 法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五章 军事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节 驻军
----
第四节 重大军事活动
第五篇 文化教育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义学、书院、私塾
----
第二节 初等教育
----
第三节 中等教育
----
第四节 职业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育管理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普活动
--
第三章 文化
----
第一节 民间传统文化
----
第二节 群众文艺活动
----
第三节 电影 电视
----
第四节 文物古迹
----
第五节 民间传说
----
第六节 体育
--
第四章 卫生
----
第一节 民间中医
----
第二节 联合诊所
----
第三节 卫生院
----
第四节 重大流行病
第六篇 社会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二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二章 风尚习俗
----
第一节 节日
----
第二节 巫卜迷信
----
第三节 婚丧习俗
----
第四节 文明新风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寺庙
----
第二节 主要教派
--
第四章 民族
第七篇 人物
--
第一章 已故人物
----
一 人物传
------
何庆梅
------
张登书
------
许万才
------
何兴磐
------
李映庚
------
何积珠
------
潘小山
------
许元师
------
董华
------
范朝纲
------
保玉书
------
张荣忠
------
许光德
------
孟锡荣
------
李毓贤
------
黄富国
------
李贞才
------
吴应泉
------
张守义
----
二 烈士英名录
--
第二章 在世人物
----
一 县团级(含副职)以上干部名录
----
二 为建设越州作出贡献的领导人名录
----
三 地区级以上表彰和命名的劳模、先进工作者名录
----
四 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名录
----
五 其他知名人士名录表
----
六 1989年度市级表彰的五好家庭名录
----
七 85岁以上高龄老人统计表
附记
编后记
附:《古越州志》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