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镇远县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2年12月
目录
封面
镇远县志
版权页
镇远县志编纂委员会名单
《镇远县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及编辑人员名单
镇远县行政区划图
图片
--
中共镇远县委员会
--
镇远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大楼
--
镇远县人民政府
--
镇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青龙酒家
--
古码头
--
古城墙
--
历史名城庆祝大会
--
镇远县龙舟赛盛况
--
镇远县城全景图
--
苗族服饰
--
侗族服饰
--
县城夜景
--
青龙洞山门
--
青龙洞石建筑群之四
--
(氵舞)阳河景点之一
--
(氵舞)阳河景点之二
--
(氵舞)阳河景点之三
--
(氵舞)阳河景点之四
--
青龙洞古建筑群之一
--
青龙洞古建筑群之二
--
青龙洞古建筑群之三
--
请喝一杯牛角酒
--
报京芦笙塘之一
--
报京芦笙塘之二
--
周达文故居
--
镇远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合影
--
镇远师范学校校址
--
镇远县电影院
--
绿荫掩映的县医院住院部
--
镇远县工人俱乐部
--
舞龙
--
敬献香樟
--
苗族头饰
--
侗族头饰
--
少侠奇缘电影在镇远拍景
--
浮桥
--
商业中心
--
万寿宫戏楼
--
青溪大曲酒
--
四合院
--
田园风光
--
石柱擎天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地理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唐宋元明清建置
----
第二节中华民国建置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置
--
第二章现行政区
----
第一节(氵舞)阳镇
----
第二节涌溪区
----
第三节金堡区
----
第四节蕉溪区
----
第五节青溪区
----
第六节羊场区
--
第三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变化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三节人口构成
--
第四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政策与措施
--
第五章地质 地貌 矿产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三节矿产
--
第六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要素
----
第二节灾害性天气
--
第七章水文
----
第一节河流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三节水能资源
--
第八章土壤
----
第一节土壤类型及面积
----
第二节土壤分布
--
第九章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野生植物
----
第二节野生动物
第二篇文物名胜
--
第一章文物
----
第一节古建筑
----
第二节关隘及古驿道
----
第三节古桥梁
----
第四节古码头与石巷道
----
第五节古泉井
----
第六节历史人物墓
----
第七节革命遗址和烈士陵园
----
第八节文物藏品
--
第二章名胜
----
第一节相见河
----
第二节龙王峡
----
第三节西峡
----
第四节东峡
----
第五节铁溪
----
第六节报京侗寨
----
附:和公祠碑文
----
镇远县地势图
----
镇远县地质矿产图
----
镇远县旅游资源图
----
镇远县青龙洞导游图
第三篇党政群团
--
第一章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镇远县党部
----
第二节青溪县党部
--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地下党支部及其活动
----
第二节中共镇远县委员会
----
第三节历次党代会
----
第四节县委重大活动
----
第五节党务工作
--
第三章权力机构
----
第一节各族各届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人大常委会
--
第四章行政机构
----
第一节明清行政机构
----
第二节民国政府机构
----
第三节人民政府机构
----
第四节政务
----
第五节基层政权
--
第五章议政机构
----
第一节参议会
----
第二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第六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第四节青少年组织
----
第五节工商组织
----
第六节学术团体
第四篇军事
--
第一章地方军事机构
----
第一节明、清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二章驻军
----
第一节明、清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三章兵役
----
第一节募兵
----
第二节征兵
----
第三节志愿兵
----
第四节义务兵
--
第四章民壮 防空 民兵
----
第一节民壮组织及训练
----
第二节防空
----
第三节民兵组织建制
----
第四节民兵教育训练
----
第五节民兵重要活动
--
第五章战事记略
----
第一节农民起义和抗暴斗争
----
第二节红军过镇远
----
第三节黔东事变在镇远
----
第四节解放镇远
----
第五节剿匪战斗
第五篇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治安管理
----
第三节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禁烟 禁赌
----
第五节取缔反动会道门
----
第六节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七节监所工作
----
第八节消防工作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三章法院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信访工作
----
第六节案件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律师
----
第二节公证
----
第三节法律宣传
----
第四节人民调解
第六篇民政 劳动人事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优抚 安置
----
第三节救济 救灾
----
第四节社会福利
----
第五节婚姻管理
----
第六节收容遣送
--
第二章劳动
----
第一节职工队伍
----
第二节职工培训
----
第三节安置 调配
----
第四节劳动保护
----
第五节工资福利
--
第三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队伍
----
第二节干部培养及使用
----
第三节干部离退休
第七篇国民经济管理
--
第一章经济综述
----
第一节经济恢复时期(1950年至1952年)
----
第二节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年至1957年)
----
第三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8年至1965年)
----
第五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7年至1987年)
--
第二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计划编制
----
第二节计划实施
--
第三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统计调查
----
第二节统计报表
----
第三节统计监督
--
第四章物资供应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采购
----
第三节供应
--
第五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集市
----
第二节市场管理
----
第三节企业登记
----
第四节合同 商标 广告管理
--
第六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体制
----
第二节价格
----
第三节交换比价及物价指数
--
第七章计量管理
----
第一节度量衡演变及器具生产
----
第二节标准化
----
第三节监督检查
第八篇农业
--
第一章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互助合作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联户承包
--
第二章种植业
----
第一节土地利用及管理
----
第二节粮食作物
----
第三节经济作物
----
第四节农业技术推广
----
第五节植物保护
----
第六节耕作制度
----
第七节农场
--
第三章养殖业
----
第一节家畜家禽养殖
----
第二节品种改良
----
第三节畜禽病疫防治
----
第四节养鸡场
----
第五节草场
----
第六节养鱼
--
第四章林业
----
第一节森林资源
----
第二节营林生产
----
第三节森林保护
----
第四节山林权属
----
第五节木材生产管理
--
第五章农机具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农具
----
第三节农机
----
第四节农机管理
--
第六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种植业
----
第三节加工业
----
第四节建筑业
----
第五节运输业
----
第六节商业、服务业
----
第七节县属企业
----
第八节经营管理
第九篇水利电力
--
第一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蓄水工程
----
第二节引水工程
----
第三节提水工程
----
第四节河道治理
--
第二章电力建设
----
第一节火电厂
----
第二节水力发电
----
第三节输电工程及设施
--
第三章水利电力管理
----
第一节水利管理
----
第二节电力管理
第十篇工业 交通 邮电 城建环保
--
第一章工业
----
第一节解放前工业状况
----
第二节解放后工业生产
----
第三节国营工业企业简介
----
第四节集体工业企业简介
----
第五节商办工业企业简介
--
第二章交通
----
第一节道路
----
第二节运输
----
第三节运输管理
----
第四节交通监理
--
第三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
第四章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节县城建设
----
第二节集镇建设
----
第三节乡村建设
----
第四节建筑施工
----
第五节建筑材料生产
----
第六节环境保护
第十一篇贸易
--
第一章个体商业和公私合营商业
----
第一节个体商业
----
第二节公私商业
--
第二章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管理
----
第三节农副土产及废品收购
----
第四节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五节生活资料供应
----
第六节基建运输
--
第三章国营商业
----
第一节针纺织品
----
第二节百货
----
第三节五交化
----
第四节糖烟酒
----
第五节盐业
----
第六节蔬菜
----
第七节食品
----
第八节饮食服务
----
第九节民族贸易
--
第四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出口商品
----
第二节企业管理
--
第五章粮油
----
第一节粮食购销
----
第二节油料购销
----
第三节储运加工
----
第四节经营管理
第十二篇财税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体制
----
第二节收入
----
第三节支出
----
第四节财务管理
----
第五节审计
--
第二章税收
----
第一节农业税
----
第二节工商税收
----
第三节征收管理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货币与管理
----
第三节存款与储蓄
----
第四节信贷
----
第五节基建拨款与贷款
----
第六节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七节债券发行
----
第八节保险
----
第九节民间金融
第十三篇教育
--
第一章私塾 义学 书院 学堂
----
第一节私塾
----
第二节义学
----
第三节书院
----
第四节学堂
--
第二章初等教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章中等教育
----
第一节中学教育
----
第二节中专教育
--
第四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业余教育
----
第二节函授广播教育
--
第五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教师培训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第六章教育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行政管理
----
第三节教学管理
----
第四节教学研究
----
第五节教育设施
----
第六节教育经费
第十四篇文化 科技 档案 体育
--
第一章文化事业
----
第一节群众文化
----
第二节图书阅览
----
第三节图书发行
----
第四节电影发行放映
----
第五节文艺团队及演出
----
第六节文物管理
--
第二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文学
----
第二节音乐 舞蹈
----
第三节美术书法摄影
----
第四节民间文艺活动
--
第三章新闻广播电视
----
第一节报刊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电视
----
第四节通讯
--
第四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三节科技活动
----
第四节科技成果
--
第五章档案
----
第一节收集整理归档
----
第二节档案利用和管理
--
第六章体育
----
第一节体育设施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三节群众体育
----
第四节人才培训
----
第五节体育竞赛
第十五篇医药 卫生
--
第一章机构及设施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设施
--
第二章疾病防治
----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寄生虫 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疾病调查
----
第四节预防接种
--
第三章卫生保健
----
第一节爱国卫生
----
第二节食品 环境 学校
----
第三节妇幼保健
--
第四章医疗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民间医疗
----
第四节节育手术
--
第五章医药及管理
----
第一节中草药
----
第二节药品供应
----
第三节药政管理
第十六篇民族
--
第一章侗族
----
第一节迁徙与人口
----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三节服饰 习俗
----
第四节语言文字
----
第五节文化艺术
----
第六节崇拜和信仰
----
第七节禁忌
--
第二章苗族
----
第一节迁徙与人口
----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三节服饰习俗
----
第四节禁忌
----
第五节饮食
----
第六节住房
----
第七节语言文字
--
第三章土家族
----
第一节迁徙与人口
----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三节服饰 习俗
----
第四节信仰与禁忌
--
第四章民族工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民族经费管理及使用
----
第三节扶贫工作
----
第四节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
第五节民族干部培养
----
第六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第十七篇社会
--
第一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第二章方言 姓氏
----
第一节语音
----
第二节词汇
----
第三节谚语
----
第四节歇后语
----
第五节姓氏录
--
第三章习俗
----
第一节饮食
----
第二节住宅
----
第三节节日
----
第四节礼仪
----
第五节社会新风
--
第四章宗教和社会组织
----
第一节宗教
----
第二节社会组织
人物
--
一、人物传
----
吴自发
----
林品南
----
谭钧培
----
和荣轩
----
苏元春
----
刘堃
----
潘德明
----
吴会贤
----
张希文
----
周达文
----
秦光远
----
陈法轼
----
聂友兰
----
董恩禄
----
乔光鉴
----
周剑侠
----
乔运亨
----
杨玉和
----
陈用之
----
冯吉扬
----
谢廷灿
----
余明镜
----
杨饵辛
----
向文青
----
龙正明
----
李承泽
----
吴道安
----
任盛濂
----
王道章
----
杨正林
----
田伯萍
----
舒万龄
----
文炳清
----
龙作畔
----
李云清
----
魏德茂
--
二、英烈名录
----
镇远籍烈士
------
(氵舞)阳镇
------
涌溪区
------
青溪区
------
燕溪区
------
羊场区
------
金堡区
----
在镇远县牺牲的外地籍烈士
----
籍贯不明的烈士
--
三、镇远县历代名人录
----
历代举人
----
历代进士
----
翰林
附录
--
《镇远府志》简介及序、跋
--
碑刻
--
政令、文告(摘录)
修志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