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册记述了开平县自然与经济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3
出版时间:
2002年06月
目录
封面
开平县志(上册)
开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人员名单
开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人员名单
开平市(县)地方志办公室人员名单
《开平县志》编辑部人员名单
序
地图
--
开平县地图
--
三埠镇街区图
照片
--
1949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三埠
--
三埠人民敲锣打鼓欢迎解放军进城
--
三埠各界群众在长沙沙地集会庆祝解放
--
三埠各界群众上街游行,庆祝解放
--
解放军工兵部队在修复被国民党部队烧毁的幕沙桥
--
1958年9月21日,开平人民隆重举行庆祝人民公社成立大会
--
会后举行盛大游行活动
--
游行队伍经过长(沙)新(昌)浮桥
--
1968年2月13日在长沙人民广场举行开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
--
革命委员会领导、军代表葛仕长在讲话
--
大会会场一角
--
在原县委会门口挂上开平县革命委员会牌子
--
设在县城的大会主席台
--
1976年10月23日,县委书记招振强在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胜利大会上讲话
--
县委书记招振强在三埠民兵师成立大会上讲话
--
1976年庆祝开平县三埠民兵师成立大会会场
--
县委书记凌伯棠在1978年度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上讲话
--
开平县委书记凌伯棠同志(右三)和武装部、宣传部的领导同志一起研究民兵政治教育工作
--
1982年,县委书记汪清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讲话
--
县委书记汪清在1982年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命名表彰大会上讲话
--
1986年,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刘田夫(右二)在县委书记张耀斌(右三)陪同下视察县明胶工业公司
--
1987年9月19日,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右一)在开平大厦旋转餐厅鸟瞰三埠镇市容
--
1988年3月4日,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右中)在县委书记黄广汉(右一)陪同
--
1989年9月21日,省委书记林若(中)在县长关均溢(左三)的陪同下,到县棉纺厂视察
--
1991年1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左二),在副省长凌伯棠(左一)、开平县委书记黄广汉(左三)
--
1991年10月16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中)在视察开平时与省委副书记张帼英(右二)、开平县委
--
1992年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右二)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到开平三埠港视察
--
1992年3月30日,省委书记谢非(左二)在江门市委书记古日新(左一)的陪同下,到开平检查工作
--
1992年12月18日,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余秋里(前左二)等一行到开平视察。图为在县长关均益的陪
--
1999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前左)在江门市委常委、开平市委书记谭思
--
2001年9月6日,广东省副省长李兰芳(前中)在江门市委常委、开平市委书记谭思哲(右一)和开平市市长
--
2001年8月28日,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黄丽满(中),在开平视察期间与江门市委常委、开平市委书记谭思
--
1999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右一)在江门市委书记蒋进(右二),江门
--
二○○一年八月二十八日,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黄丽满(前中)在中共江门市委常委、开平市委书记谭思哲(前左
--
中共江门市委常委、开平市委书记潭思哲(左)、市长施昭平(右)和香港知名人士利国伟先生(中)共商开平发
--
2001年4月,江门市委常委、开平市委书记谭思哲(右二)、市长施昭平(右二)、市人大主任苏清香(左三
--
县委书记张耀斌(左六)与贵宾在华侨博物馆前合影
--
县委书记张耀斌(左三)和贵宾为澳门同胞邓开先生捐资兴建的华侨博物馆剪彩
--
1985年4月1日,由澳门同胞邓开先生捐资兴建的开平县美术馆落成剪彩
--
1982年10月9日,由利铭泽先生、利国伟先生、胡耀坤先生等捐资兴建的开平县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楼落成
--
1985年4月1日,由司徒悦吉等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建的开平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大楼落成并举行剪彩仪式
--
1988年4月1日,由开平县人民政府拨款和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建的17层高的开平大厦落成剪彩
--
1988年4月1日,由澳门开平同乡会捐资兴建的澳门同乡会中医院落成剪彩
--
1990年3月31日,由香港同胞胡耀坤先生捐资兴建的开平县忠源纪念中学落成剪彩
--
1990年3月31日,由海内外校友捐资兴建的广东长沙师范艺术楼落成剪彩
--
1990年3月31日,由澳门同胞司徒眉生先生捐资兴建的司徒赞科学馆落成剪彩
--
1993年3月18日,由香港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司与开平市机电工业公司合资兴办的开平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
--
1993年3月18日,楼高八层、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内设300间高级铺位的金侨购物城落成剪彩
--
1993年3月22日,开平商业广场落成剪彩
--
1993年3月22日中共开平市委、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市政协等新办公大楼奠基
--
1995年12月落成使用的开平市行政大院。左为政协办公楼,中为市委、市政府办公楼,右为人大办公楼
--
开平市市徽
--
邀请广州军区军乐队演奏助兴
--
38头瑞狮与金龙共舞
--
图为庆典活动开幕式上表演的团体操之一
--
为32位荣获“开平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华侨、港澳同胞颁发证书和金钥匙。市委书记黄广汉(左一)、市长关均
--
邀请广东省女子跳伞队表演跳伞
--
典礼完后,举行盛大的庆祝游行
--
游行队伍从长沙经过潭江大桥
--
晚上8时举行烟花汇演,普天同欢
--
青年女学生化妆表演游行
--
彩车游行
--
金中广场
--
金侨城商场
--
工商局
--
供电局
--
迷人的潭江夜景
--
开元塔旅游区
--
全国县级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潭江半岛酒店
--
东兴大道
--
新车站
--
枢纽之夜
--
旅游购物街
--
世纪之舟
--
荻海风采堂
--
县城三埠镇潭江河畔的长沙一角
--
长沙沿江东路一瞥
--
长沙幕沙路
--
长沙曙光西路
--
经过改建的传统民居
--
二三十年代兴建的风格一致的农村民居
--
建筑风格一样并用天桥相互穿通的塘口镇兰桂坊
--
别具一格的民居—庐(别墅)
--
碉楼林立的塘口镇自力村
--
掩映在红花绿树中的农村民居
--
蚬冈镇锦江里升锋楼
--
蚬冈镇锦江里瑞石楼
--
塘口镇潭溪宝树楼
--
赤坎镇南楼纶溪里渥畴楼
--
华侨园林一绝--塘口镇立园外景一角
--
中西合璧的泮文楼
--
立园牌坊
--
大花园中的鸟巢
--
横跨立园运河的虹桥与桥上的晚香亭
--
大花园中的花藤亭
--
石榴塘农场职工在摘芒果
--
水口镇海燕管理区的蔬菜基地
--
苍城镇潭碧管理区的紫云英绿肥
--
开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作物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
1958年5月动工兴建的狮山水库
--
1958年6月动工兴建的镇海水库
--
1958年11月动工兴建的大沙河水库
--
1976年兴建的花身蚕水库
--
1957年兴建的立新水库
--
1955年兴建的大沙九冈坪水陂
--
开平县林业局办公楼(长沙长园路7号)
--
植树造林
--
大沙林场场部
--
飞机造林
--
国营大沙林场的杉林
--
镇海林场松香厂生产的松香等待外运
--
塘鱼丰收
--
赤坎渔民新村
--
东山养鳗场鳗鱼进食情形
--
赤坎渔业码头
--
开平县食品公司AA鸡自动孵化机
--
AA鸡苗
--
AA鸡场
--
养鸭专业户的群鸭
--
远近闻名的马冈鹅
--
广东开平涤纶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外景
--
开平县织布厂外景
--
开平县针织厂外景
--
香港润成(开平)整染厂外景
--
涤纶厂生产车间一角
--
嘉士利饼业公司外景
--
嘉士利饼业公司全自动饼干生产线
--
嘉士利面制品厂意大利面条生产线
--
开平县华兰面粉实业公司外景
--
嘉士利果子厂职工在包装咸干花生
--
开平明胶工业集团公司全景
--
明胶厂软糖棉花糖生产车间
--
开平县酱料厂、味精厂外景
--
开平县酱料厂的部分产品
--
开平县水口(广合)腐乳厂外景
--
腐乳自动装罐线
--
水口(广合)腐乳厂生产的部分产品
--
开平县糖厂外景
--
开平县酒厂饮料厂外景
--
开平县机械厂内景
--
开平县蓝鹰电机厂冲压车间
--
开平县变压器厂检测车间
--
开平县三埠电线厂车间
--
开平县水泵厂车间
--
开平县赤坎三星汽车七分厂车间
--
开平县三埠微型电机厂落线车间
--
开平县轴承厂生产的部分滚珠轴承
--
开平县外贸包装厂外景
--
开平县造纸厂生产的雅丝牌牛皮箱板纸
--
开平县印刷厂印刷车间
--
开平县二轻包装厂生产线
--
广东省石油化工专用设备公司开平机械厂设计制造的槽车
--
1990年8月20~22日,开平县名优特工业出口产品展销会暨招商洽谈会在香港举行
--
县领导向客商介绍开平的名优特产品
--
客商在选购商品
--
一九八三年三月落成使用的开平县供电局办公楼(长沙幕沙路二十七号)
--
长沙东兴大道的路灯
--
开平县供电局营业厅(长沙曙光西路27号)
--
县城三埠夜景
--
大沙河水电站外景
--
开平火力发电站外景
--
开平220千伏变电站一角
--
开平变电站主控室
--
跨越苍江的110千伏输电线路
--
街道配电线路
--
民国24年(1935年)11月建成通车的幕沙桥
--
一九四九年十月被国民党军队烧毁破坏的幕沙桥
--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部队修复通车的幕沙桥
--
1965年佛山地区公路局工程队将幕沙桥改建为钢筋水泥桥,1986年重新将桥加固、加宽。幕沙桥是325
--
1957年建成的长(沙)新(昌)浮桥
--
1980年2月扩建完工的潭江大桥
--
1963年8月建成通车的潭江大桥
--
1984年4月落成使用的三埠港客货运输联合公司办公楼(长沙港口路7号),地下为售票处(三埠~香港)和
--
三埠港区
--
来往香港的高速豪华双体客轮
--
三埠港集装箱码头
--
水口对外贸易起运地码头
--
1961年10月落成使用的开平汽车站
--
新开平汽车站候车卡
--
1991年4月落成使用的新开平汽车站夜景
--
横贯县境的325国道
--
劈山扩阔腰广公路
--
民国时期开平灵通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旧址(今赤坎镇中华东路45号)
--
民国时期赤坎邮局旧址(右起第2间,今赤坎镇堤东路45号)
--
共和国成立初期赤坎邮电营业所旧址(今赤坎镇堤东路23号)
--
民国时期台山同声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分局旧址(有铁门的那间,今址为新昌中华三马路二十三号)
--
民国时期的新昌邮政局旧址,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开平县邮电局所在地(今址为新昌新华路八十七号至八十九号)
--
1959年10月竣工的开平县邮电局综合楼。地下为营业厅,二楼为办公室(今长沙西路38~40号)
--
1989年4月落成使用的开平县邮电局新综合大楼(长沙侨园路17号)
--
邮电局邮政运递专车
--
邮电职工在接驳电缆
--
程控交换机机房
--
邮电职工深入农村为居民现场批装电话
--
交换机测量台
--
工作人员在检测长途线路
--
开平县商业局办公楼(新昌大兴街12号)
--
开平县粮食局办公楼(长沙沿江东路一百三十四号)
--
开平县纺织品公司(新昌新华路73号)
--
开平县供销社在原址兴建的新办公楼(新昌大兴街七号)
--
开平县华侨商品供应公司(新昌新华路三十三号)
--
开平县化工原料公司(新昌潭江东路126~130号)
--
开平县糖烟酒公司(新昌潭江西路9号)
--
开平县百货公司(新昌潭江西路3号)
--
开平县五金交电公司(潭江东路118~124号)
--
开平县农机公司(长沙开华路29号)
--
开平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办公楼(长沙宝堤东路1号)
--
开平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办公楼(长沙侨园路6号)
--
开平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办公楼(宝源中路二号)
--
开平轻工工艺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办公楼(长沙西郊路三十八号)
--
开平县华侨旅游侨务服务公司开办的开平中侨免税外汇商场(长沙幕沙路19号)
--
开平土产进出口公司办公楼(新昌潭江东路104号)
--
1962年落成的华侨大厦(三埠镇长沙西郊路5号)
--
1982年8月落成的潭江大厦(三埠镇长沙文新路1~3号)
--
1983年4月落成的侨园宾馆(三埠镇长沙侨园路35号)
--
一九九一年三月落成使用的新昌大厦(新昌潭江西路十九号)
--
1988年4月落成使用的开平大厦(长沙文新路19号)
--
梁金山旅游区剪影
----
金山公园正门
----
月光曲和开萃塔
----
金山游龙
--
中国人民银行开平县支行(1952.7~1967.4)所在地(新昌新华路129号,后拆平新建商住楼)
--
1967年5月落成使用的中国人民银行开平县支行办公楼(长沙沿江东路146号)
--
1990年落成使用的中国工商银行开平县支行行址(长沙沿江西路33号)
--
1992年落成使用的中国农业银行开平县支行办公大楼(长沙西郊路25号)
--
民国时期中国银行新昌办事处旧址(新昌永富路二十五至二十七号)
--
民国时期中国银行赤坎办事处处址(赤坎镇东堤路十二号),共和国成立初期曾为中国人民银行开平支行行址
--
一九八四年二月落成使用的中国银行开平支行行址(长沙开华路13号)
--
1984年落成使用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平县支公司办公楼(长沙沿江西路14号)
--
1993年1月开业的广东发展银行开平支行(长沙文新路19~21号开平大厦地下、二楼)
--
1962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开平办事处处址(新昌同兴路27号)
--
一九八○年十月落成使用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开平县支行行址(长沙开华路四十四号)
--
1985年10月落成使用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开平县支行行址(长沙开华路44号)
--
1988年1月使用的长沙信用社社址(长沙幕沙路58号)
--
1979年落成使用的开平县财政局、税务局办公楼
--
1988年落成使用的开平县财政局和税务局新办公楼
--
开平县财政局组织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开展《征管法》知识竞赛,提高税务队伍素质
--
组织税务系统人员上街宣传税收法
--
开平县审计局审计员在审查账目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
--
第一章 沿革
----
第一节 立县经过
----
第二节 境域变化
----
第三节 行政隶属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共和国时期
--
第三章 墟镇 村庄
----
第一节 墟镇
----
第二节 村庄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演变
----
第二节 地层
----
第三节 构造
----
第四节 岩石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势
----
第二节 山脉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潮汐
--
第四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温
----
第二节 地温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霜冻 结冰
----
第五节 日照 蒸发
----
第六节 风
----
第七节 四季 物候
----
第八节 农业气象谚语
--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国土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森林资源
----
第四节 植物资源
----
第五节 动物资源
----
第六节 矿产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风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虫灾
----
第四节 旱灾
----
第五节 地震
----
第六节 雷暴
第三编 人口 民族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人口普查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二章 民族 姓氏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姓氏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政策措施
----
第二节 实施情况
第四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墟镇建设
--
第二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民房
----
第二节 祠堂
----
第三节 碉楼
----
第四节 庙宇
--
第三章 城乡建设管理
----
第一节 城镇建设管理
----
第二节 乡村建设管理
----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
第四节 国土管理
--
第四章 自来水工程建设
----
第一节 三埠自来水工程
----
第二节 墟镇自来水工程
----
第三节 乡村自来水工程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水土治理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第五编 国民经济管理 发展与构成
--
第一章 国民经济管理
----
第一节 工业管理
----
第二节 农业管理
----
第三节 商业管理
----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
第五节 物资计划分配管理
--
第二章 发展与构成
----
第一节 工农业总产值
----
第二节 社会总产值
----
第三节 国民收入
----
第四节 国内生产总值
----
第五节 人均国民收入
----
第六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七节 职工收入
----
第八节 农村收益分配
第六编 农业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生产管理
--
第二章 耕作技术
----
第一节 耕地轮作制
----
第二节 改造耕地
----
第三节 推广水稻良种
----
第四节 防治病虫害
----
第五节 农(机)具使用
--
第三章 生产经营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节 水果
----
第五节 土特产
第七编 林业
--
第一章 林业生产
----
第一节 种子
----
第二节 育苗
----
第三节 造林绿化
----
第四节 森林抚育
----
第五节 采伐加工
--
第二章 林业管理
----
第一节 山林权属
----
第二节 林政法规
----
第三节 护林机构
----
第四节 灾害防治
--
第三章 林场 林业专业户
----
第一节 国营林场
----
第二节 集体林场
----
第三节 林业专业户
第八编 水利
--
第一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灌溉工程
----
第三节 防洪排涝工程
--
第二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工程维修
----
第三节 灌溉用水
----
第四节 水费征收
----
第五节 水库移民安置
--
第三章 防灾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设备物资
----
第三节 防御措施
----
第四节 抗灾纪实
第九编 渔业
--
第一章 养殖
----
第一节 鱼苗
----
第二节 成鱼养殖
----
第三节 鱼病防治
--
第二章 捕捞
----
第一节 工具
----
第二节 方法
----
第三节 产量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渔政
----
第二节 渔监
第十编 畜牧业
--
第一章 畜牧生产
----
第一节 品种繁殖
----
第二节 畜禽饲养
----
第三节 产量产值
--
第二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保险 保健
----
第三节 政策措施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第十一编 工业
--
第一章 所有制类型
----
第一节 个体私营工业
----
第二节 公私合营工业
----
第三节 集体工业
----
第四节 地方国营工业
--
第二章 采矿
----
第一节 煤
----
第二节 有色金属和非金属
--
第三章 冶金
----
第一节 炼铜
----
第二节 炼钢炼铁
--
第四章 建筑材料
----
第一节 砖瓦
----
第二节 沙石
----
第三节 陶瓷
----
第四节 水泥
----
第五节 石灰
----
第六节 石棉制品
----
第七节 钢窗
----
第八节 铝型材
----
第九节 玻璃制品
--
第五章 食品
----
第一节 粮油加工
----
第二节 米面制品
----
第三节 糖果饼干
----
第四节 制糖
----
第五节 调味品
----
第六节 酿酒
----
第七节 饮料
----
第八节 其他
--
第六章 纺织 制衣
----
第一节 纺织
----
第二节 制衣
--
第七章 木、竹、藤、葵、草制用品
----
第一节 木器家具
----
第二节 竹制用品
----
第三节 藤制用品
----
第四节 葵制用品
----
第五节 草制用品
--
第八章 皮革
----
第一节 制革
----
第二节 皮制品
--
第九章 造纸 染纸 印刷
----
第一节 造纸
----
第二节 染纸
----
第三节 印刷
--
第十章 文教及包装用品
----
第一节 文教用品
----
第二节 包装用品
--
第十一章 化工
----
第一节 化学肥料
----
第二节 橡胶制品
----
第三节 塑料制品
----
第四节 骨粉 骨胶 明胶
----
第五节 涂料
----
第六节 蓄电池
----
第七节 电镀
----
第八节 火柴
----
第九节 炮竹
----
第十节 其他
--
第十二章 电子 电器
----
第一节 电子
----
第二节 电器
--
第十三章 电力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变电
----
第四节 配电
----
第五节 输电
----
第六节 收费
--
第十四章 五金 机械 造船
----
第一节 五金
----
第二节 机械
----
第三节 造船
--
第十五章 烟草 饲料
----
第一节 烟草加工
----
第二节 饲料加工
--
第十六章 名优(特)产品
----
第一节 食品 饮料
----
第二节 纺织品
----
第三节 五金 机械
----
第四节 建筑材料
----
第五节 化工
----
第六节 其他
第十二编 建筑业
--
第一章 企业门类
----
第一节 勘测设计
----
第二节 建筑施工
----
第三节 水电安装
----
第四节 室内装饰
--
第二章 业务管理
----
第一节 经营管理
----
第二节 技术管理
----
第三节 质安管理
----
第四节 劳动管理
----
第五节 财务管理
第十三编 交通运输
--
第一章 船舶汽车运输
----
第一节 基础设施
----
第二节 经营机构
----
第三节 交通工具
----
第四节 运输队伍
----
第五节 客货运输
----
第六节 维修护养
----
第七节 经营管理
--
第二章 搬运装卸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业务
----
第四节 分配
--
第三章 交通事故
----
第一节 水上交通事故
----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
第十四编 邮电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函件
----
第二节 邮包
----
第三节 汇兑
----
第四节 报刊发行
----
第五节 运递
----
第六节 分栋
----
第七节 投递
----
第八节 集邮
----
第九节 邮政储蓄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
第三节 无线寻呼
第十五编 贸易
--
第一章 国内贸易
----
第一节 经营类型
----
第二节 商品购销
----
第三节 物资供应
--
第二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商品出口
----
第二节 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第十六编 旅游 饮食 服务业
--
第一章 旅游业
----
第一节 旅游点
----
第二节 旅游设施
----
第三节 旅游安排
--
第二章 饮食业
----
第一节 个体(私人)经营
----
第二节 集体经营
----
第三节 地方国营
----
第四节 中外合作
--
第三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私营
----
第二节 集体经营
----
第三节 地方国营
第十七编 金融 保险
--
第一章 金融机构
----
第一节 典当业
----
第二节 金银业
----
第三节 侨批局
----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五节 银行
----
第六节 其他金融机构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货币演变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现金管理
----
第四节 外汇管理
--
第三章 存款
----
第一节 单位存款
----
第二节 个人储蓄
--
第四章 贷款
----
第一节 人民币贷款
----
第二节 外汇贷款
--
第五章 国际贸易结算
----
第一节 种类
----
第二节 业务
--
第六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种类
----
第二节 理赔
--
第七章 代理业务
----
第一节 公债
----
第二节 国库券
----
第三节 财政金库
第十八编 财政 税收 审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
----
第二节 税种 税率
----
第三节 税收监督审查
--
第三章 审计
----
第一节 财政审计
----
第二节 金融审计
----
第三节 行政事业审计
----
第四节 基建审计
----
第五节 企业审计
----
第六节 审计调查
----
第七节 社会审计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