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东营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84-1997
出版时间:
2000年09月
目录
封面
东营区志
东营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1998年8月)
东营区地方史志编纂办公室
《东营区志》编纂人员
图片
--
城区新貌
--
新世纪广场
--
油洲映绿洲
--
胜利油田发现井——华8井纪念碑
--
60年代油田开发初期的东营村
--
全国最大的滨海平原水库——广南水库
--
黄河落日
--
黄河水体纪念碑
--
城区水系
--
黄河口氯碱厂
--
化验室
--
东营石油化工厂
--
双氧水厂车间一角
--
双氧水厂
--
铝塑复合管厂
--
饮料厂罐装车间
--
小康村
--
麻湾分洪分凌闸
--
广利渔港
--
养鸡场一角
--
畜牧场一角
--
中国波尔山羊繁育改良生产基地
--
黄河口毛蟹
--
万亩荷塘
--
桑蚕养殖
--
西城街景
--
东城街景
--
70年代的油田矿区
--
东营火车站的待发列车
--
程控电话机房
--
胜利电厂
--
商业大厦
--
金店一景
--
保龄球馆
--
农贸市场
--
山东蓝海股份有限公司
--
毕业学子
--
石油大学(华东)校园
--
乡村课堂
--
区实验幼儿园
--
计算机教学
--
区实验学校
--
吕剧下乡
--
闹元宵
--
区领导在研究史志工作:区委书记田吉海(左二),区委副书记、区长韩吉顺(左三),区委副书记张传胜(左一
--
1998年8月14日全区修志工作会议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举行
--
2000年3月12~15日《东营区志》稿评审会在西城宾馆四楼会议室召开
--
区领导与编纂人员一起审定志稿
--
《东营区志》稿评审人员合影
--
东营区行政区划图
--
东营区城区简图
--
东营区彩红影像图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行政建置
--
第一章 境域位置
--
第二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域地隶属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章 城乡概况
----
第一节 城区
----
第二节 乡镇 街道办事处
----
第三节 村居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三节 岩浆岩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势
----
第二节 地貌类型及分布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类型与特征
----
第二节 日照 辐射
----
第三节 气温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湿度 蒸发
----
第六节 气压 风
----
第七节 地温 冻土
----
第八节 物候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海域
--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
第四节 生物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涝灾
----
第三节 雹灾
----
第四节 风灾
----
第五节 霜灾
----
第六节 河患
----
第七节 海潮
----
第八节 虫灾
----
第九节 地震
第三篇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二节 人口分布及密度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社会变动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性别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构成
----
第四节 文化构成
----
第五节 行业职业构成
----
第六节 姓氏
--
第四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五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晚婚晚育
----
第二节 节育优生
----
第三节 机构与管理
第四篇 石 油
--
第一章 油气勘探
----
第一节 华8井和营2井
----
第二节 重点勘探
----
第三节 滚动勘探
--
第二章 油气开发
----
第一节 胜坨油田
----
第二节 东辛油田
----
第三节 现河庄油田
----
第四节 天然气开发
--
第三章 系统工程
----
第一节 供水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通讯
----
第四节 交通
----
第五节 防护
----
第六节 油气集输 运销 加工
--
第四章 机构 队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第五篇 城建 环保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城乡建设委员会
----
第二节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
----
第三节 环境保护局
--
第二章 城市规划
----
第一节 总体规划
----
第二节 详细规划及专业规划
----
第三节 规划管理
----
第四节 测绘勘察
--
第三章 城市建设
----
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
------
附:五台山路改造纪实
----
第二节 主要公共建筑
----
第三节 市容环境卫生
----
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化
----
第五节 城市公共交通
----
第六节 房产开发与管理
--
第四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村镇建设管理
----
第二节 建制镇建设
----
第三节 集镇建设
----
第四节 村庄建设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状况
----
第二节 环境监测
----
第三节 环境管理
----
第四节 胜利油田环保
--
第六章 建筑业管理
----
第一节 建安企业
----
第二节 设计施工
----
第三节 工程管理
第六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综合经济指标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二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计划编制
----
第四节 矿产资源管理
--
第三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统计服务与监督
--
第四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物价
----
第三节 物价调整
----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
--
第五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内部审计
----
第三节 社会审计
----
第四节 国家审计
--
第六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
----
第三节 地籍管理
----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五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六节 土地法制建设
------
附:土地纠纷调处纪略
--
第七章 技术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量监督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监督管理
----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五节 技术监督行政执法
--
第八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 个体私营企业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 商标管理
----
第七节 广告管理
----
第八节 经济检查
第七篇 农 业
--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农业管理与开发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农业区划
----
第三节 农业开发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瓜菜作物
----
第四节 耕作制度
----
第五节 良种选育
----
第六节 肥料施用
----
第七节 植物保护
----
第八节 农田改造
----
第九节 管理机构
--
第四章 农具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农业机械
----
第三节 农机管理
--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牧资源
----
第二节 畜禽饲养
----
第三节 品种改良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六章 林业
----
第一节 树种与分布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果品生产
----
第四节 林木管护
--
第七章 渔业
----
第一节 海水渔业
----
第二节 淡水渔业
----
第三节 加工销售
----
第四节 渔港 渔村
----
第五节 渔业管理
--
第八章 胜利油田农业
第八篇 水 利
--
第一章 河道治理
----
第一节 自然河治理
----
第二节 人工河治理
--
第二章 防汛排涝
----
第一节 防汛
------
附:抢险纪实
----
第二节 排涝
------
附:1990年抗涝纪实
--
第三章 农田灌溉
----
第一节 引黄
----
第二节 灌区
--
第四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涵闸
----
第二节 虹吸管 扬水站
----
第三节 桥梁 渡槽 涵洞
----
第四节 水库
----
第五节 人畜饮水
--
第五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建筑物管理
----
第三节 水费征管
第九篇 工 业
--
第一章 综述
--
第二章 工业所有制
----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
第三节 个体私营工业
----
第四节 合资企业
--
第三章 区属工业
----
第一节 化工业
----
第二节 服装业
----
第三节 印刷业
----
第四节 建材业
----
第五节 制药业
----
第六节 棉油加工业
----
第七节 盐业
----
第八节 电力工业
----
第九节 五金 汽修 木器业
--
第四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管理体制演变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五章 市属工业
第十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二章 生产经营
----
第一节 乡镇工业
----
第二节 乡镇建筑业
----
第三节 乡镇运输业
----
第四节 乡镇商业
--
第三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基础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管理
----
第四节 环保与安全管理
----
第五节 产权制度改革
----
第六节 财务管理
第十一篇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铁路
----
第四节 港口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十二篇 商 业
--
第一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网点
----
第三节 商品购销
----
第四节 饮食服务
----
第五节 商办工业
----
第六节 经营管理
--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
----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四节 百货土产日用杂品经营
----
第五节 废旧物资回收
----
第六节 棉麻经营
----
第七节 饮食服务
--
第三章 集市贸易和个体私营商业
----
第一节 集市贸易
----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
------
附:经济园区简介
--
第四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征购
----
第三节 销售
----
第四节 调运
----
第五节 加工
----
第六节 仓储
----
第七节 饲料加工
--
第五章 物资经营
----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 物资购销
--
第六章 石油商品经营
----
第一节 经营体制
----
第二节 石油商品购销
----
第三节 网点建设
--
第七章 医药品经营
----
第一节 经营机构
----
第二节 药品购销
--
第八章 烟草专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卷烟销售与专卖管理
--
第九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概况
第十三 篇财 政税务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收制度
----
第三节 税种税率
----
第四节 税源税收
----
第五节 征稽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贷款
----
第五节 会计核算与结算
----
第六节 保险
----
第七节 债券
第十四篇 政党 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东营区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区委机构设置
----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 重要会议及重大决策
----
第五节 组织工作
----
第六节 宣传工作
----
第七节 纪律检查
----
第八节 统战工作
----
第九节 老干部工作
----
第十节 党史工作
----
第十一节 党校工作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其他群众团体
第十五篇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地方权力机关
----
第一节 区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区人大常委会
----
第三节 人事任免
----
第四节 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
----
第五节 公民选举
--
第二章 地方行政机关
----
第一节 区人民政府
----
第二节 主要会议制度
----
第三节 政令辑要
--
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第十六篇 政 务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三节 优抚
----
第四节 安置
----
第五节 救灾扶贫
----
第六节 社会福利
----
第七节 婚丧管理
----
第八节 地名管理
----
第九节 社团管理
--
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劳动管理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安全生产
----
第四节 劳动服务企业
----
第五节 社会保障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编制管理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
第四章 行政监察
----
第一节 案件处理与检查
----
第二节 廉政建设
--
第五章 信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作概况
--
第六章 侨务
--
第七章 油区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落地原油回收与管理
----
第三节 油田物资管理与稽查
第十七篇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与组织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刑侦破案
----
第五节 消防管理
----
第六节 边防管理
----
第七节 看守所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告诉申诉审判
----
第七节 执行工作
----
第八节 人民法庭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律师
----
第四节 公证
----
第五节 基层法律服务
----
第六节 人民调解
第十八篇 军 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人民军队
------
附:拥政爱民
----
第二节 地方人民武装
----
第三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
附一:日本侵略军、伪军
------
附二:惨案
--
第三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志愿兵
----
第二节 义务兵
----
第三节 预备役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武器管理
----
第四节 参战支前事略
----
第五节 以劳养武
--
第五章 军事设施
--
第六章 战事
----
第一节 清代末期主要战斗
----
第二节 抗日战争中主要战斗
第十九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专业队伍
----
第三节 群众性科技队伍
----
第四节 选聘科技副职
--
第二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主要会议
----
第二节 科研活动
----
第三节 科普工作
----
第四节 科技推广
--
第三章 科研成果
----
第一节 获奖项目
----
第二节 成果选介
--
第四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科技干部管理
----
第二节 科技计划与成果管理
----
第三节 科技经费管理
----
第四节 专利管理
----
第五节 技术市场管理
--
第五章 气象与防雹
--
第六章 胜利油田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成果
----
第二节 科技交流
----
第三节 对外合作
--
第七章 石油大学科技
第二十篇 教 育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三章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
第一节 职业教育
----
第二节 农民教育
----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
----
第四节 函授教育与自学考试
--
第四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附:援藏教师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五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二节 考试与招生
----
第三节 教学研究
----
第四节 教育经费
----
第五节 教育设施
--
第六章 市直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学校简介
--
第七章 胜利油田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学校简介
--
第八章 石油大学(华东)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系科简介
第二十一篇 文化 体育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群众文化事业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第四节 地方戏曲
----
第五节 民间文艺
----
第六节 民间文学
----
第七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章 新闻宣传
----
第一节 广播电视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有线电视
----
第四节 通讯报道
--
第三章 史志 档案
----
第一节 史志
----
第二节 档案
--
第四章 文物名胜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名胜
--
第五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体育设施与经费
----
第五节 运动竞赛
----
第六节 人才培养和输送
--
第六章 胜利油田文体事业
----
第一节 文化事业
----
第二节 体育事业
第二十二篇 卫 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预防保健机构
----
第三节 医疗机构
--
第二章 预防保健
----
第一节 预防接种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五节 职业病防治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中医
------
附:民间验方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医疗设备
----
第五节 医政与药政管理
----
第六节 医疗制度
--
第四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食品卫生
----
第二节 学校卫生
----
第三节 公共场所卫生
----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五章 东营市驻区预防保健医疗单位
----
第一节 预防保健单位
----
第二节 医疗单位
--
第六章 胜利油田驻区预防保健医疗单位
----
第一节 预防保健单位
----
第二节 医疗单位
第二十三篇 方 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记音符号
----
第二节 单字音系
----
第三节 语流音变
----
第四节 东营话与普通话语音比较
--
第二章 词汇
----
第一节 名物词
----
第二节 动态词
----
第三节 性状词
----
第四节 虚附词
--
第三章 语法
----
第一节 词法
----
第二节 句法
--
第四章 语料记音
----
第一节 歌谣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第二十四篇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城市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消费
----
第三节 居住
--
第二章 农村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消费
----
第三节 居住
--
第三章 风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生产习俗
----
第三节 礼仪风俗
----
第四节 节日风俗
--
第四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节 伊斯兰教
第二十五篇 人 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隋藏珠
----
马世庆
----
王振祥
----
杜荣甲
----
侯执礼
----
岳拙园
----
张范
----
成建基
----
时殿元
----
张炳乾
----
谭明伦
----
郭福山
----
张力群
----
商业兴
----
李同庆
----
李人凤
----
刘其人
----
丁润生
----
王雪亭
----
时克远
----
刘汝溪
----
杨国夫
----
吴迪吉
----
马千里
----
景晓村
----
郭占一
----
门金甲
--
第二章 人物传略
----
隋聿修
----
崔心庆
----
崔心悦
----
武春田
----
隋梦楼
----
时克钦
----
薛金田
----
刘贞云
----
刘儒林
----
刘冠儒
----
王锡训
----
王明钢
----
冯彦荣
--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四章 人物简介
----
刘梅村
----
王道义
----
朱洪德
----
孙保和
----
盖其弟
----
成师农
----
刘观渭
----
史维桢
----
王明修
----
程俊德
----
袁文光
----
王兆峰
----
刘全荣
----
马锡广
----
姜明文
----
商金先
----
刘建新
----
孙志辉
----
隋建利
----
盖国强
附 录
--
一、文献辑存
----
国务院关于山东省设立东营市的批复([82]国函字249号)
----
关于牛庄区与东营区合并的申请报告(东牛政发[1987]8号)
----
关于建议东营区与牛庄区合并的报告(东区政发[1987]1号)
----
关于将牛庄、东营两区合并为广利区的报告(东政发[1987]21号)
------
附:东营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
关于“广利区”命名的说明
----
关于牛庄、东营两区合并为广利区的补充材料
----
转报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将牛庄、东营两区合并为广利区的报告(鲁政发[1987]35号)
----
关于调整东营市市区行政区划的补充报告([87]鲁政函52号)
----
国务院关于山东省东营市牛庄、东营两区合并为东营区的批复(国函[1987]101号)
----
关于东营市牛庄、东营两区合并为东营区的通知([87]鲁政函73号)
----
关于《东营区区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请示(东区普发[1993]13号)
------
附:东营区区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
----
关于对东营区区级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东发[1993]23号)
----
中共东营区委 东营区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决定(东区发[1996]4号)
----
中共东营区委 东营区人民政府关于创建 第四届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的决定(东区发[1996]2
----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东营市市区部分道路更名的通知(东政发[2000]4号)
--
二、省部级表彰的先进集体
--
三、历届东营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
四、为《东营区志》提供资料的人员
编 后 记
版权页